浅谈小学语文“三读”教学法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三读”教学法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三读”教学法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三读”教学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小学语文“三读”教学法 摘 要:对学生在读书感知文章的过程中,提出了“粗读、细读、品读”,即“三读”教学法。 关键词:粗读整体感知;细读激发思维;品读体味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语文的全部,是语文的生命,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措施,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于是我们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征,提出并实践了“三读”教学法。 一、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感知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是一切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整体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粗读的首要任务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要让学生在充分地、自由地读

2、的过程中初步达到理解语言,理解课文的目的,同时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句用不同符号批注出来。 怎样做好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呢?我们具体的有这些做法: (1)明要求:出示“初读感知的目标及提示读”,让学生仔仔细细自读课文。(2)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前提示,看课后练习设计。(3)圈画生字词,重要语句。(4)查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5)读完后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无法自行解答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我让学生读后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会提:闰土是谁?写了他的哪些事?闰土的长相怎样?朗读完课文后,学生可提问:读后对闰土有何感想?也可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印象或概括一下主

3、要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质疑或由教师提出若干问题叫学生回答。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讲是自学,是识字解词,整体感知,对教师则是教学调查,便于下一步有的放矢地施教。 二、细读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激发思维 细读课文是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细读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谈谈自己的收获:读懂了哪些词句?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这句应怎么读?用什么语态?在交流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这样就能有效地达到细读,使理解、交流、有感情地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受语言的魅力,激活思维的火花。 三、品读感悟,

4、体味情感 在经过粗读、细读的基础上,整体进行品读感悟,体会思想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映,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感悟”是人们在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身心参与活动全过程而产生的情感与意识。品读感悟就是使学生身心参与到活动中,使其对语言文字、对人物或思想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思想产生共鸣,具有一定的文学感觉和文化素养,从而掌握语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品读感悟的具体方法有: 1.读为主线悟之本。课文是主体品读感悟的语言材料,对课文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通

5、过朗读、默读、演读、速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去感悟课文的情、理、意、趣之味,去咀嚼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妙和布局谋篇之美。 2.链接生活悟之源。“链接”生活,就是要创设一种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领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品读感悟语文的美,探索语文的奥秘,发展应用语文的能力,在感受、探索、应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完整化归。 3.走向实践悟之宗。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含英咀华,涵咏积淀,把文章品读感悟与人生感悟联系起来,不断获得许多富有伸缩性、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一种生产力,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小学高年级语文“三读”教学法应是惯用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