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民族器拉忽雷的思索_第1页
新型民族器拉忽雷的思索_第2页
新型民族器拉忽雷的思索_第3页
新型民族器拉忽雷的思索_第4页
新型民族器拉忽雷的思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型民族器拉忽雷的思索 摘要:在我国的民族乐队中没有低音拉弦乐器,怎样解决?四川音乐学院的文化部重点攻关课题,研制出了新型民族低音乐器拉忽雷、倍低音拉忽雷,解决了民族乐队中的低音拉弦乐声部的低音使用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音拉弦乐;新型民族低音乐器;拉忽雷;推广应用 建国以来,在我国的民族乐队中,低音拉弦乐声部的乐器一直使用国外交响乐队中的大提琴、倍低音提琴。这些西洋乐器的使用,无论在外观形制上还是在音响融合性上,都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民族乐队中低音拉弦乐声部的中国特色问题。为此,我国从事民乐工作的几代人苦苦思索和追求了几十年,都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彻底解决民族乐队中低音拉弦乐声

2、部的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回顾历史,敬爱的总理早在1964年就提出:一定要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民族低音乐器,将民族乐队中的西洋大提琴换下来。有了总理的指示,在很多专家及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一些国家级民族乐团的配合下,先后研制出了各种样式的民族低音乐器,但遗憾的是在经过多年的试用后,很多演出团体又纷纷把这种新研制的民族低音乐器都换了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认真分析了当时出现的各种新研制的民族低音乐器和社会环境,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新研制出的各种民族低音乐器是为了替代民族乐队中低音拉弦乐声部中的西洋大提琴等乐器,所以,它的定位首先是在乐队中使用,它各方面的功能就一定要有与西洋大提

3、琴抗衡的能量,且不说用它来超过西洋大提琴,在演奏、声音等各方面至少要接近或相当于西洋大提琴,但是,遗憾的是在这一点上长期以来几乎没有一种研制的乐器能超越西洋大提琴。 其次,有些新研制的民族低音乐器,就其演奏方法来看,违背了大提琴演奏的基本技法,这样在演奏上就造成了相当的困难。它的基本演奏技法应适用于现在的大提琴,而不能超越传统的演奏技法,更不能另行一套,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新乐器的推广。这不仅是技法的问题,而且还涉及训练、教材甚至另开专业等一系列问题,如解决不好将会带来新的困难。 另外,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现在都朝着交响化的道路发展,对低音发挥的作用非常注重,而现在的民族乐队恰恰就是低音声部

4、最薄弱。低音组和倍低音组的弦乐声部作为乐队基础,承载的任务十分重要,对体现作者意图,反映作品的音响效果,能否使乐队的真实能量得以发挥,作为基础作用的低音组都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方面看,这些新研制出的民族低音乐器无论是在听觉上还是在感观上都不能令人满意。 还有就是在经过专家和科研人员的努力后,仍然找不到各方面满意的民族低音乐器,造成了现在的民族乐队在对待低音乐器问题上似乎开始麻木了。其原因也很简单,就乐队方便来说还不如用现在的西洋大提琴,加上现在乐队中的低音乐器演奏者都是学大提琴的,换一种乐器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演奏适应性的问题。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思想意识问题。在当今民族乐队中使用哪种低音乐器

5、是最好的,对各个乐团、乐队的演奏员、指挥、领导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决策的问题。笔者以为:低音乐器要有方便的演奏性能,它的各种指标要和大提琴相接近,甚至可能超过,如果这几点都能得到解决,将会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另外它还不仅仅就是一个外观、演奏性能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民族自尊感的体现。 这个问题怎样来解决呢?只有通过用科学的方法着力在乐器的研制和改良上下功夫。 大家知道,任何科研性的乐器改良都会引起一些争论,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甚至可能反对的。既然是一项科学研究,就允许应该有各种结论,我们进行的科学研制,就是要使研制出的新型乐器让社会接受和各个团体广泛的使用。 四川音乐学院近年来新研制成功的民族低音

6、拉弦乐器拉忽雷,正是这种得到专家、演奏者及大多数同行业人士赞许的一件带有突破性的新型民族低音乐器。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没有改变大提琴的基本演奏法,而是最大化地使其音色靠近现在民族乐队的声音,和现在的常规民族乐队吻合得非常好,使其在音色的融合上更加贴近民族乐队。在实际演奏中,它的音量较大,穿透力极强,音质上较统一,音色上接近胡琴声部的传统声音效果。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当时文化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内众多同行业专家学者们的期盼下,于1993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了民族乐器改革研讨会,在这次会上确定了“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研制”作为重点攻关课题之一。 在文化部确定了这个攻关课题之后,国内有多家单位进行了多种

7、形式的试验,但都因突破这道难关的难度太大,始终没有找到最佳可行性方案,结果还是放弃了,可见这个工程的难度之大。到了90年代末,文化部召开了科技进步奖评审会,在这期间,文化部有关领导及专家们又提出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后纷纷动员四川音乐学院乐器研究所陈泽教授来承担起这份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陈泽教授面对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并对这个课题的紧迫性及复杂性作了全面思考。在经过深思熟虑后,陈泽教授出于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有多年在乐器改革研制上获得成功的经验(陈泽教授获奖科研项目:1999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文化部攻关科研项目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

8、区音质音量的改良),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 为此,四川音乐学院专门成立了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攻关课题组,陈泽教授任组长,笔者有幸成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为了配合这个课题的研制,笔者在此项目上也是尽心尽力,并付出极大心血。 这样,在经过前期的各项准备后,攻关课题拉开了序幕。经过了思考、研制、再思考、再研制的相对漫长的4年多艰苦努力。课题组在攻关研制过程中,得到江苏泰兴凤灵乐器公司、成都百花提琴厂、琴艺乐器公司、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公司提琴厂的友好协作和鼎力支持,我们课题组试制出了一批样琴,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 在研制新型民族低音乐器的思路上,我们采用了“科技创新”这一指导思想,彻底摈弃在此以前已探

9、索过并证明在科学性、实用性上均不成功的研究路子,不再重蹈覆辙,而是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外观造型上有民族风格,在音质、音量、音色上有特性,力争在各方面赶上现在乐队中使用的大提琴。 具体落实到方案中,在这种新研制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上须明确几点:1.在演奏的技法上不大动,演奏方法类似大提琴;2.演奏上能拉能拨;3.保留张4根弦。 在选择确定新型民族低音拉弦乐器的外观造型上,我们课题组集思广益,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从古到今浩如烟海的民族乐器中,精心选出了外观形象与琴体长度接近大提琴的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民族乐器大小“忽雷”和“火不思”作为较理想的参照物。我们选出的这两种古老的参照乐器都是源自200

10、0多年前北方地区草原民族同宗族系列的弹拨乐器,在早期它们的名字分别叫忽兀儿或胡兀儿,后来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渐渐演变成弓弦乐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最早出现的乐器都是吹管乐、弹拨乐和打击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才渐渐有了拉弦乐器。在经过我们反复斟酌和讨论后确定:新研制的民族低音乐器用大小“忽雷”和“火不思”这两种同宗系弹拨乐器相近似的外观造型,把这两种乐器的外观造型综合取之而成为现在的整体形象,为达到能拨能拉的目的,确定它为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因此,我们把它定名为“拉忽雷”。 在确定内部设计及外观形象的具体方案上,我们课题组遵循了下面几条重要的原则: 1.浓郁的民族风格

11、是外观造型必须的条件。琴头采用与琵琶、中阮等非常协调的如意造型,整体外观色彩上与民族乐器常用的基本色调一致,这样在外观造型上它就富有了东方民族的神韵,具有了我们民族乐队的风格特点。琴体的共鸣箱部分则在上半部保留了与“火不思”、大小“忽雷”相似的外观造型,下半部分为保证其声音容积不变,外观线条和现在的大提琴则基本一致。 2.保留并借鉴了大提琴本身的张四根弦、保留有效弦长、面板长度、指板及码桥、音柱、低音梁等这些非常科学的声学结构及关键数据。 3.在新研制的民族低音“拉忽雷”上,除保留并借鉴大提琴科学的声学结构及关键数据外,还使用了两项新技术:一是在琴箱侧板里胶有一层纵向竹簧材料,它的声辐射常数值

12、极高,使传振速度加快了5倍,侧板的声学功能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二是把复合共鸣管装置加装在低音梁的振源处,从而起到了由单腔共鸣结构变化为复合共鸣结构体系,明显增强了谐音的能量,这样琴体的共鸣箱加快了琴弦振动时的声音能量扩散速度,扩大了琴体的音响共鸣与共振,在声学品质上得到极大地提升,从而使其音量大增,音色优美,发音灵敏,从高音到低音整个音区都呈现出谐和统一的效果,在民族乐队中和所有声部的音响协调性都出乎意料的好于预期设想。这样,无论从外型到内部,从听觉与视觉的感受都较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以上提到两项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这是陈泽教授通过反复实验,用了近10年时间研制出并获得专利发明的两项新技术,它具

13、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这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也是它的发明创新点之一。 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我们对民族乐器改良的动力,在民族低音乐器拉忽雷获得成功后,它的系列项目“倍低音拉忽雷”的研制也较顺利地试制成功,只是在它共鸣箱体的上半部分有些小的修改,这是因为整个琴体放大后,为了使演奏方便而作的一点改动,整体外形和低音拉忽雷仍和谐统一。 为了让专家、学者及演奏员们更好地了解倍低音拉忽雷这件民族乐器,经我们和主办单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协商,于2008年12月5日在北京科技大学顺利召开了“倍低音拉忽雷”鉴定会。 此次鉴定会是近几年来规模较大、场面隆重的一次大型鉴定会,为了让专家、学者及演奏

14、员们能很好地从音响效果上去了解倍低音拉忽雷这件民族乐器,会上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小乐队作现场演奏,让与会代表亲自参与试奏。在鉴定会场,各代表充分发言后便纷纷走到拉忽雷面前仔细观察并试奏,很多专家边看边称赞,会场反映相当热烈,会后,倍低音拉忽雷一致通过了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这两种新型系列民族低音乐器的相继诞生,可以说将给民族乐队的低音拉弦乐声部注入新鲜血液,使我国的民族乐队用上具有民族特色的低音乐器,给低音拉弦乐声部增添无穷的力量。 实践是经验真理的标准。一件新研制出的乐器,一定要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它的价值。几年来,特别是在笔者的努力下,在实际推广应用上作了大量的工作。这件新型民族低

15、音乐器首先在四川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开始使用,而后又相继在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省曲艺团、成都树德中学民族乐团等单位试用,其效果反映良好,无论从演奏、音响、外形等角度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特别是应用于中学的民族乐队,更能极大地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乐团使用外,特别邀请了一些研究、演奏民族低音乐器的演奏家、作曲家们分别试用,聆听。在经过一系列的试奏和试听后,他们都相继给出了较为理想的答案。 我国著名民族乐派大提琴演奏家,来自天津交响乐团的董金池先生第一个试奏了拉忽雷,他经过反复、仔细的演奏后这样称赞道

16、:“现状拉忽雷基础很好,作为低音乐器,一定能在民族乐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歌舞团著名青年指挥家、作曲家杨春林先生,不仅仔细倾听,而且自己亲自试奏拉忽雷,事后他这样写到:“拉忽雷这个乐器发音较灵敏,拉奏、拨弦灵敏程度都很高,音量比普通大提琴还大,音色具有与民族乐器的相融性,制作工艺也很精良。” 中央音乐学院资深大提琴教授宗柏先生更是对民族低音乐器有着强烈的期盼之情。当他看见这个乐器后发出了富有诗意的赞美:“梦中情人终于出现了”! 中国歌剧舞剧院是一个颇具实力的国家级院团,其中民族乐团在国内也享有盛誉,经他们在乐团试用后,也给出了较好的评价。他们认为,新型民族低音乐器拉忽雷比以前出现过的一些改

17、良低音乐器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特别是在音量音色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著名指挥家朴东生先生,副会长、著名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作曲家张殿英先生在认真、全面了解和欣赏了拉忽雷的演奏后,从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上也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有了专家、学者们的肯定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也使得拉忽雷这件新型民族低音乐器得到广泛重视,它不仅登上了国内舞台,而更值得庆贺的是它随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走出了国门。2007年,在欧洲、非洲等6个国家、这其中包括维也纳金色大厅,华夏民族乐团举行了影响巨大的演出。在后来的总结中,他们对使用拉忽雷这件新型民族低音乐器,写出了如下评语:“你们研制出的这件新型民族低音乐器拉忽雷,我们认为是填补了现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低音民族化的空白,这件乐器既有大提琴的特性,音质音色甚至比普通大提琴更好,而且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气派,值得在民族乐队里应用和推广”,并祝愿让“拉忽雷这一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