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环境社会科学教学整合的价值_第1页
小议环境社会科学教学整合的价值_第2页
小议环境社会科学教学整合的价值_第3页
小议环境社会科学教学整合的价值_第4页
小议环境社会科学教学整合的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议环境社会科学教学整合的价值 一、环境社会科学对环境问题的理论关切 1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环境问题,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内容,把生态环境看作一种资本,可以计算其投入的成本以及预期的回报和收益。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说是目前对环境问题最有说服力的研究之一”3。 2环境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社会学这一“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4的重要分支学科,产生于当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环境保护运动开始兴起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社会学在“坚持环境与社会相互作用这一基本观念的基础上,

2、围绕环境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环境问题的社会影响开展了非常广泛而且富有成效的研究”5,取得了很多卓越的研究成果。 3环境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政治学的视角作为研究基点,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环境政治学既注重从国际关系以及国家政策制定的角度来探讨政治对环境问题的深刻影响,又着眼于从环境问题的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及政治斗争,探求环境问题对国际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与环境经济学主要着眼于单一国家(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异,环境政治学尤为强调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全球各国(地区)的国际合作。 4环境史学是探讨自然界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历史上人类

3、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一门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它以生态学知识作为其理论基础,从历史的角度着眼,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当前世界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展开了针对当代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 5环境法学是法学领域内系统阐述环境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内容不但涉及国际法、国内法以及法理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等法学分支学科,而且也涉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社会学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科。在我国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环境法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也可以

4、对我国资源、环境等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对有关资源与环境纠纷等问题的处理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6环境美学主要研究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和环境美感对人的生理及心理所产生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效率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在物质层面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与此同时,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亘古未有的人为破坏,严重影响到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与长远发展。而环境美学的研究任务就在于探讨如何能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一个适宜的(美的)环境,并以此推动人类在地球上健康快乐地、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当前,环境社会科学的部分学

5、科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理论研究与现实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推进。此外,目前环境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者在各自的研究中尽管也在进行着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但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状态,各学科、各专业只对自己学科内的相关分支学科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而对环境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则较少涉猎。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环境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将当前我国高校内各环境社会科学分支学科的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以统一的一门环境社会科学课的形式针对学生展开教学,无疑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实现环境社会科学教学整合与现代教育理念具有高度的融合性 1实

6、现环境社会科学的教学整合与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息息相关。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逐步由以重视科学技术进步为主的时期发展到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一项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合格人才的伟大事业,无疑也应当首先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现代教育理念始终强调以人为本,并将以人为本作为其核心。现代教育理念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完整性。从宏观角度着眼,现代教育强调国民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从微观角度来看,现代教育强调促进每一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完善与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系统中无疑承担着更为重要的

7、责任。高等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旨在通过自身教育过程的长期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位,不断改善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借此最终促进人类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当今世界迄今仍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并以资本主义工业化思想为主导思想的一种格局,而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其集中体现。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发展往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正因此,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观普遍表现为一种物本主义的发展观,普遍地存在着gdp崇拜,而人的幸福观也随之出现了异化,往往忽略了幸福观的精神层面,而沦落为一种异化的物本主义的幸福观。这种宏观上表现为gdp崇拜而微观上表现为人的幸福观异化的物本主义发展观,必

8、然导致以人为本这一崇高理念无法实现,必然导致人们只注重自身利益的实现而无视他人的合理利益诉求,必然导致人们只注重当代人欲望的满足而忽视子孙后代的利益与长远发展需要。因此,充分利用环境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整合效果,将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界,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理念传授给更多的大学生,才能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才能实现以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本,而不是以当代人或部分人的个别利益和短期利益为本。 2实现环境社会科学的教学整合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专业细化曾经在一段时期

9、内对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大学专业过于细化,阻碍大学通识性教育的发展以及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弊端开始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同时,高校专业划分过细,人才培养呈现条块分割局面,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后,高中阶段开始文理分科,更进一步加剧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阻碍。这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甚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正是因此,全面发展理念就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直至普及教育的转变,更要实现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而将环境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整合起来开设为高校的必修

10、课或公选课,无疑符合全面发展理念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现实要求。环境社会科学涵盖多个学科,将其有效整合,无疑会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论视野,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当前中国教育的衡量标准过于狭隘,往往以单一的学习成绩即分数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要求中片面注重“智”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进步。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大学生,甚至对于一个公民而言,“德”无疑是其生活于社会并有益于社会的最重要的标准,而环境社会科学恰恰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上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万物的优秀道德品性。 三、实现环境社会科学

11、教学整合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其帮助下,人类不断向自然界宣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硕果”,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由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也正是在这些“硕果”的鼓舞下,“科学主义”几乎成为人类在一切领域内关于自身行为的最高指引。而在人类对科学技术(尤其是自然科学)的追捧达到了拥有近乎宗教般热情的情况下,人类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却明显要逊色得多。缺少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时时导引与有效约束,“科学主义”之滥觞便一步步带领人们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愈演愈烈,人类由此开始对“科学主义”进行深刻的反思,此间亦

12、产生了诸多卓越的理论成果,而生态文明无疑是其中的一朵奇葩。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当前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对人类实践活动所提出的最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尽管在报告中只有两次提及生态文明,并且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报告第四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内容之一而提出,但其无疑已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就在短短五年之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十五处提及生态文明,并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被直接列为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的标题,这足以看出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在20世纪地球开始出现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人类对传统的文明形态进行

13、了系统的反思,这种反思主要集中于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存在的弊端的持续探讨,而生态文明正是产生于这一基础之上。从广义视角着眼,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农业、工业三大文明之后的又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而从狭义视角来看,生态文明则是与物质、精神和政治等文明形式相并列的又一种现实文明形式6。生态文明以尊重及维护自然作为其前提,着重强调人的自觉、自律;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作为其宗旨,强调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与促进;以可持续发展为其基本内涵,强调建立可持续的生活(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引导人类最终走上和谐持续的发展道路。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

14、的错误思想最终走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之路。这一崭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无疑是人类文明在文明发展理念、模式与道路上的巨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逐步引导人们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生活(消费)方式走向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绿色生活(消费)方式,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基础上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基础与栋梁,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呈现出整体恶化态势,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增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无疑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而当前我国高校环境社会科学教育上所呈现出的分散教学状态显然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存在着由“

15、营养失衡”所导致的“先天缺陷”。因而,实现高校环境社会科学教学整合,保证当代大学生能够从多个学科全面了解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无疑就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发展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四、实现环境社会科学教学整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建设生态文明,既直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又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环境社会科学的教学整合,不仅直接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更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在党的十六大上,“社会更加和谐”正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此后,在党的上,“提高构建社会

16、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被正式明确地提出。而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则一以贯之地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伟大目标予以持续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避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短缺甚至枯竭的局面,才能避免出现生态过度破坏以及环境严重污染的发展困境,才能避免因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恶化而引发其他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高校环境社会科学的教学整合,就可以从多个学科的不同视角向学生传授关于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使其尽可能从多个层面把握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客观的认识,形成基于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的对于环境问题的理论观照。实现高校环境社会科学的教学整合,广泛培养起当代大学生的环境素养,不仅有利于调整好人类整体利益与自然的关系,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