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形成建构主义_第1页
如何让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形成建构主义_第2页
如何让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形成建构主义_第3页
如何让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形成建构主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让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形成建构主义 日常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仍是谬误百出。冷静深刻地思考一下,便可以找到其根源所在: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忽略了知识的建构。学生不能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融汇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不能由若干个知识点形成知识线,再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直至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将每个知识点孤立开了,不能纵横捭阖,在想用时无法运用或迁移。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构主义理念,值得我们研究。 一、建构主义的数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尽管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

2、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所以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便也迥异。建构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我们当前的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对知识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并不代表问题的最终结果,在具体问题中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适当的加工或再创造。 2、对学习活动的认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老师与学生间知识的转移和传递,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积累,而是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所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也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

3、、对学习者的认识 建构主义为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数学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基于对个人的经验、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们要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知识的建构。例如:在“镶嵌”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动手拼图,通过拼图探索规律,得出结论。在讲授“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圆锥,动手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掌握知识。 4、对教学者的认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但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首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其次学生的建构活动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否则无法保证建构的效率和效果。教师还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氛围,在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总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支持者。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在建构意义下,数学学习的内容不仅表现为课本上的固定知识,还体现在建构的方法或思想上。 (1)数学学科知识。数学经验知识。如数学概念、公理、定理等。这些数学知识既是建构的结果,又是建构的对象和下一步建构的基础。

5、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数学归纳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人们理解数学知识,更多的体现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 (2)数学建构策略知识。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建构。因此关于建构方法方面的知识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如观察实验、操作尝试、直觉与猜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 (3)教学方法建构性的教。建构性的学离不开建构性的教。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是强调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者,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只要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建构主义教学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6、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看清事物的各个方面。由于在讨论中学生不断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各种观念进行组织和重新组织,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三、建构主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路,即教师首先提出整体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将整体任务分解为各个子任务,自己发现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相应知识技能,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探讨,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尝试用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力图培养学生的建构观,实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以4-6人结成学习小组,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起源(2)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3)学会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上课后,通过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思想进行交流;通过让学生对图形的割、补、拼、凑等动手操作和亲自观察,掌握了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以形证数、形数统一、真正做到“数形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勾股定理,熟悉了用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拼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数学思维能力和自我探究的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