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要:在古诗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之美;启发想象,感受画面之美;品析词句,领悟意境之美;探求意蕴,理解哲理之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塑造美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古诗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61-2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其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蕴含了深邃的寓意,既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
2、审美价值。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之“美” 古诗文中精练、含蓄、优美的语言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凭借,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而朗读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是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叶老说:“所谓的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低声慢吟,细细品味,在反复诵读中去品味诗中的语言美。 1.语言的音乐美。古诗文本身是一种修饰的语言,读起来琅琅
3、上口,听起来和谐入耳,其原因是诗文本身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声韵气律。朱光潜先生说过:“声音节奏在科学里可以探究,在文字里确是一个最主要的成分。因为文字须表现情趣,而情趣就大半要靠声音节奏来表现。”这说明诵读古诗文要体现音韵之美。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韵律美,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诗文的平仄押韵。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让学生了解诗的大意以后,让学生一字一句大声朗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那琅琅的声音,清晰的节奏,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同时优美的韵律,给学生以美的愉悦。 2.语言的凝练美。语言的真正美产
4、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能描绘出作品的图景、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正如唐代司空图在诗品含蓄中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谓不著一字,并非什么都不说,而是简练地勾勒几笔,点到即止,即凝练,就是能用极少的字句表达最深邃的道理、复杂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教师必须通过反复吟诵想象才可以感悟,进行古诗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以简洁的画面,表现长江的磅礴水势及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中的“出”和“来”化静为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地势的险要,给人以动态美。 3.语言的建筑
5、美。语言的建筑美表现在对偶等修辞和一些特殊的句式上。特别是诗歌的语言,他们要么外在形式整齐,句式相当,要么内在韵律相通,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匀称而不呆板,显出整齐美,富有音乐感,加强朗读会给人特殊的美感。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对仗工整,一句一景,鲜明的颜色,欢快的声音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二、启发想象,感受画面之“美”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画。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静景的描绘,动态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
6、这些都是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悟性、灵性、创造性的极好教材。在教学时应充分拓展想象空间,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脑海里展出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来。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写景的诗句,但作者融情于景。为了感受诗中这幅融情于境的画面,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作者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当时作者的心情怎样?经过老师的点拨,不少学生想象出了诗歌中那幅情景交融的画面:晚春的江边,小草碧绿,百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彩蝶在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然而这美丽的一切作者都无心欣赏,他站在江边,任凭春风拂面,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江中朋友的
7、船越来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天边。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着,一个浪花推着另一个浪花滚向远方。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学习较差的同学也能不同程度地有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了音外之意。 三、品析词句,领悟意境之“美”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词句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叶志说:“鉴赏文艺,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要通过作者的文字去认识世界,体会人生。”诗的语言十分精炼,往往短短的一句就包含了丰富的内
8、容,品析词句,才能领会诗的意境,同作者沟通情感,唤起共鸣。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如何借描写江畔雪景,来寄托自己的清高和孤傲,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心情,又要让学生抓住“绝”、“灭”、“孤舟”、“独钓”、“寒江”等词语仔细品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使学生在感受古诗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震撼,体会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的美。 四、探求意蕴,理解哲理之“美” 古诗中有不少精当凝练、充满哲理的佳句,饱含着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极大。“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
9、草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深刻哲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着深刻的哲理。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探求古诗的意蕴,剖析诗人的内心感受,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真情实感,并理解体味到蕴涵于诗中的哲理美。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雄伟壮观,赢得无数历代文人墨客的瞩目,但苏轼在此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庐山的美丽,而是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描绘庐山的形态各异,变化多姿。诗人在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庐山之后,竟“不识庐山真面目”,才感悟到“只缘身在此山中”,使我们领悟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深刻哲理。全诗寓哲理于写景之中,道理深入浅出,发人深思,更赢得世人千古传诵。 一首好诗如同一幅好画,让人吟诵,感慨万千,乐之不尽,使人陶醉在一片美的享受之中。教材中的古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培养学生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视角下的电子健康记录系统价值创造与实施
- 互联网医院平台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 企业社会责任在医疗领域的体现与实践
- 从影视到音乐谈及基于区块链的创意内容版权管理策略
- 全球视野下的区块链与反洗钱政策解析
- 2024年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吐哈油田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编制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蚌埠市五河县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招聘考试真题
- 科学教学计划:二年级学生兴趣培养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解读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试卷
- 2024年企业质量月知识竞赛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河港总体设计规范
- 腹膜后隙局部解剖
- 年度广告物料制作安装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第16课 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课件)-【中职专用】《世界历史》(同课异构)(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中国肺血栓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专家讲座
-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DZ∕T 0202-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铝土矿(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