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4页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无忧论文网:www./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betz和taylor(1983)编制的择业效能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8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的水平较高,但个体差异较大;择业效能感与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中的内外倾、神经质两个因素显著相关,男生在选择职业时更易受人格因素的影响,而女生则较少受人格因素的影响;择业效能感的高低与人格因素密切相关。关键词:择业效能感;问卷法;大学生人格;大学生心理1问题提出1.1 研究背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1977)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

2、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做到的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估。bandura等人(1982)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有四个方面的功能:(1)决定人们对生活的选择;(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目前,自我效能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betz和hackett(1981)是最早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咨询上的心理学家,形成了职业自我效能感(career self-efficacy cse)的研究领域,因其研究更注重在职业决

3、策过程中人的主体因素的作用,因而为职业指导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一直以来,在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最让研究者和参与者感兴趣的领域还是对择业效能感(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cdmse)的研究。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为择业效能感的概念及其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这一理论,择业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实施和坚持与择业相关行为的能力的信念(betz & hackett, 1997)。国外对于择业效能感的研究比较深入和丰富,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我国学者龙燕梅(2003)曾经做过择业效能感在年级上的差异和发展趋势,以及择业效能感与内外控制源、特质

4、性焦虑的研究。认为可以关注择业效能信息源,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的预期,这会提高个体成功完成择业任务的水平龙艳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2003。郑日昌等人(2002)也对择业效能感结构作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郑日昌、张杉杉.择业效能感结构的因素验证性分析j.心理学报,2002(1)。由于“时代精英”思想的主导,我国大学生在择业时普遍表现出较高的信心。此外,人格这一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整合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必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择业效能感的形成和预期。本实证研究以英国心理学

5、家eysenck提出的人格维度理论为依据,试图探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效能感上表现出的一些特点,希望能对我国大学生的择业提供一些理论指导。1.2 研究假设假设1:当代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较高,并在性别、学科、民族、生源地、独生子女否等方面存在着显着差异。假设2: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人格因素有显著相关。2研究方法2.1 被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师范大学111名大三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115名三年级学生(共218名)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无效问卷和缺乏数据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其中男生108人,女生72人;文科88人,理科92人;汉

6、族164人,少数民族16人;城市99人,农村81人;独生子女82人,非独生子女98人。2.2 研究工具择业效能感量表(cdmsesf)。采用betz和taylor(1983)编制,龙燕梅(2003)修订的择业效能感简式量表(cdmseshort form)。此量表为五点量表,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包含25个题目。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其信度系数分别为0.8953和0.851,其构想效度较好龙艳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2003。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由英国伦敦大学eysenck教授编制,陈仲庚等人修订,包括85个题目,四个分量表:e(内外倾)、n(神经质)、p(精神质

7、)、l(掩饰性),前三个量表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三个维度,l为后加进的一个量表。汪向东、王希林.2003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本)2.3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以回收上来的180份epq和cdmsesf问卷为数据的基本来源,用spss for windows11.0进行数据分析。崔洪弟.教育与心理统计中spss的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研究结果3.1 择业效能感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全体被试在择业效能感上平均得分为95.4,标准差为13.98,分数的分布接近正态。以择业效能感的总分为因变量,以被试所填写的背景资

8、料为固定因子,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学科、生源地、民族、独生子女否上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 检验结果表明,学科(f=.598 p=.44)、生源地(f=.021 p=.885)、民族(f=.313 p=.577)、独生子女否(f=.003 p=.957)等变量的主效应均不显着,但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变量上却存在极其显着差异(f=8.198 p=0.0050.01),各变量之间无交互作用存在。男生的择业效能(m=98.463)明显高于女生(m=90.847)。这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择业效能感的研究是相符的。3.2 择业效能感因素结构分析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择业效能感量表进行因素

9、分析,其kmo=0.879,球形检验达到显着,代表该量表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素,采用最大变异法进行转轴,以特征值大于1来截取因素,共抽取了6个因素,但有一个因素中只包含2个题目。根据多数研究者编制层面的实际经验,一个层面的题项数最少在3题以上,否则题项太少,无法测出所代表的层面特质吴明隆.spss应用统计务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因此,认为提取出5个因素较为适合。结果发现,25个题目较好的被5个因素所解释,累积贡献率达57.227%。五个因素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见表1。表1 五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因素特征值贡献率 (%)累积贡献率 (%)18.74915.99

10、315.99321.63312.77528.76831.51810.12338.89241.22610.02348.91451.1818.31357.227因素1里包含9个题目,是关于择业时是否能明确目的,并制定相应计划,如:能够找出一个职业在下一个十年的就业趋势、能够明确自己的理想工作是什么等,因此被命名为“择业计划”因素。因素2里包含5个题目,是关于择业时与兴趣有关的信息,如:能够选择与自己兴趣相适的专业和职业、能够选择与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职业、能够清晰的描绘出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等,因此被命名为“择业兴趣”因素。因素3包含5个题目,是关于择业时是否能够收集有关的信息,如:能够找到有

11、关毕业院校的信息、能够弄清楚一个职业的人均年收入等。因此被命名为“择业信息”因素。因素4包含3个题目,是关于在择业时能否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如:能够明确为了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打算牺牲什么和不牺牲什么、能够在做出职业决策之后不再担心决定是否正确,因此被命名为“择业决心”因素。因素5包含3个题目,是关于择业若不理想,能否及时更换工作,如:如果不能够得到第一次选择的专业或职业,能够认同其它一些合理的专业或职业替代等,因此被命名为“择业方向”因素。3.3择业效能感五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前面的研究中提到,男、女在择业效能感上出现出了显著的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男女两性在择业效能感的五因素上是否存在差异,

12、程度如何,又对男女两性在这五因素上的平均数进行了t检验。在(表2)中分别列出了男生和女生在择业效能感这五因素上的基本统计指标。男性在各项上的平均数均大于女性。男、女两性在择业计划(f=10.281* p0.01)、择业信息(f=14.171* p0.01)、择业决心(f=11.856* p0.01)三个因素上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择业方向和择业兴趣两个因素上的差异不显著。表2 男女两性在择业效能感五因素上的特点比较因子男(msd)女(msd)f值择业兴趣16.093.0815.262.563.575择业计划34.395.9231.585.4810.281*择业信息19.803.4417.

13、972.7514.171*择业方向11.802.4411.112.443.637择业决心12.212.1911.082.1011.856*注: *p第四类第一类第三类第二类,各类人内外倾、神经质两人格因素的特点见上图1。根据图1,择业效能感最高的第五类在内外倾和神经质上的得分都很高;而择业效能感排在第二位的第四类,在这两因素上的得分却是最低的;同时,择业效能感排在后两位的第二类和第三类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就是神经质的得分明显高于内外倾的得分。4讨论与分析4.1 当代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特点分析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择业效能感的分布接近正态,大学生总体的择业效能感较高,但标准差较大(sd=13.98

14、),说明当代大学生个体之间择业效能感的差异较大。通过方差分析发现,择业效能感在文理科、学校、生源(农村、城市)、民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取样只选取了大三这一个年级所造成的,有待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验证。但其在性别上存在着极其显着的差异,男生的择业效能感显著的高于女生,这与国内一些学者对择业效能感不同性别样本的研究是相一致的王益明、王永德、薜庆国、张冰.大学新生学科选择结果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 (5)。与当今用人单位重男轻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也是吻合的。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传统观念认为与男性相比,女性的重心应该更多的放

15、在婚姻家庭上,致使女性的成就动机和职业期望低于男性,这也是造成女大学生产生择业心理障碍,择业效能感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殷雷.关于我国学校职业指导中的心理测验j.心理科学,2003(5)。各就业指导中心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对女大学生更多地进行职业前的心理辅导和培训。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中提取了五个主要因素,分别命名为择业兴趣、择业信息、择业计划、择业方向和择业决心,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择业时的基本特点。男、女两性在择业计划、择业信息、择业决心三个因素上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男生较女生在择业时更愿意制定择业目标和计划,收集有关就业单位和相关职业的信息,也更坚决。而在择业方向和择业兴趣两

16、个因素上的差异不显著,说明男、女大学生都希望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未来的工作方向。同时,在感觉当前的工作不适合时都能够及时改变方向,选择另一份工作,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更加独立自主的个性特点。研究者认为,在大学生择业时,高校和有关部门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制定择业计划,尤其是较之男大学生缺乏择业自信的女大学生。要尊重大学生自己的择业意愿,但同时,也应针对大学生客观上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加强为他们提供认识自我和职业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帮助他们建立职业意识。4.2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的关系研究者认为,人格主要是指个体以其先天的生理和生物结构为基础,在与其所处环境的互动中逐渐

17、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结构,它使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对特定的情境和刺激表现出某种动力性、整体性和一致性。那么大学生在面对选择职业这一特定情境时,会不会表现出某动力性和整体一致性?基于这样的理论,研究者提出了大学生择业感与人格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研究假设。经相关矩阵分析验证,男性在择业效能感五个因素上与人格维度e(内外倾)都达到了显著或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五因素与n(神经质)都达了显着或极其显着的负相关;女性也在择业计划、择业决心两个因素上与内外倾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择业兴趣因素与内外倾达到了显着正相关。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性格外向、好交际冒险的男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有自信,那些时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的男大学生择业时往往不够自信,这与龙燕梅(2003)所做出的特质性焦虑与择业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再次说明了男女两性在择业效能感上的差异十分显著,也说明了女生在择业时较之男生,不易受人格因素的影响,可能更多的考虑现实状况和利害关系。这是在国内外所有研究中未曾见到的研究成果。为此,进一步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以得出更多择业效能感与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特点。依据聚类分析的研究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