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ife is not easy. you dont need to be eager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oval of others, and live your own life quietl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精选生物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生物说课稿 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生物入侵者。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预期效果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
2、,“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是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是通过逻辑顺序来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生物入侵相关的生态知识;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3、体会文中说明方法表达效果。(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说明顺序,讨论
3、说明方法,品析说明语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介绍我国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2、把握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生物入侵这种现象。二、说学情对教材进行分析并且了解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根据我了解本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我觉得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问题等方面有条不紊,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体现了本班学生的素质很高,完成了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三、说教法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
4、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出一种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采用了朗读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要想获取文中的信息,必须通过朗读对课文的感知来了解。演示法:_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学生没见过,通过演示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合作交流法:学生可把疑难问题解决,通过探究发现一些真理,获取更多的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说学法这节课中主要以自学与合作探究这两种方式为主,在上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本课的内容,生字词的音、形、义,我也调查一下学生对说明
5、文的相关知识,在这节课,我没有检查文中的生字词,我重点安排学生独立勾画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的好处或作用,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阅读此类的能力。五、说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怎样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_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们有什么危害?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分
6、别是什么?3、_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_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1)通过圈点勾画,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说明方法。2)可用 文中“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 的特点。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1、文中哪些词、句子用得好?2、文中有些字词可否删掉,为什么?六质疑问难,领悟主旨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2.师提出问题突破文中的难点。3.师生共同探究_的主旨。七、展开辩论,表明观点。针对“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学家和生态学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态度,你赞同谁的观点?1,学生分甲,乙两组展开讨论。2.师生点评,归纳小结学生的态
7、度和观点。八,拓展延伸、链接生活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或看到过?说说他们有没有给人们带来危害。2、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九、课堂小结,结束新课让我们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让我们用心关爱我们的大自然。六、说预期效果本节课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从教学实践看,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好,归纳能力也很强,教学环节的展开还算流畅,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加强的是: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把文本挖掘更透彻些。生物说课稿 篇2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信息安全中的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为1课
8、时。在学习本课时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基础应用等知识,高中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以围绕因特网应用为主线,深入细致的学习计算机各部分的内容。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保护意识,能够进一步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和各种计算机资源不受侵害,故而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很重要,我们将以学习计算机病毒特点和瑞星杀毒软件的使用作为依托,激发学生支持国产软件的热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中学生,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很多同学缺乏网
9、络公共道德意识和网络自我防护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把更多学习内容应用到我们的计算机中来,树立文明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我在分析了学生对计算机病毒认识之后,我选择了计算机病毒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国产杀毒软件的具体应用。本着体现信息技术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来设计整个课堂教学,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完成,同时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教师适当给予指导,最终圆满的完成整个课堂教学。(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根据定义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能够识别部分流行病毒(如蠕虫病毒,木马等),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2、掌
10、握常用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掌握安装和设置瑞星杀毒软件,能够查杀病毒和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等操作。(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模式,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并收集有效信息,通过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对信息进行组织,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2、通过具体的情景模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获得知识并能对知识进行创新。(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让广大同学在十分宽松的环境来完成整个学习,增强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自己具有网络防范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网络道德,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为学生的终
11、身发展奠基。: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以及特点和计算机基本防治措施。:瑞星杀毒软件的安装和设置的学习。第二部分 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典型任务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老师积极引导下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从而体现了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的基本理念 .为此,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 示范操作法、情境模拟法等。第三部分:说学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要求我们不仅仅是教会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很重要。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这节课在
12、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 接受任务-分析体会-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启发,总结完善,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结合广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二)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三) 归纳总结,体验成功具体阐述:(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通过向同学们提问的方式:询问同学们有没有碰到过计算机病毒或
13、听说过什么样的病毒,以及是否见过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样子。鼓励学生讨论并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教学内容。接着给学生演示我国在20_年的一段关于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危害一则新闻,演示完毕,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同时提出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以上即为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提出学习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让学生收集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的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其步
14、骤如下:1、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通过网络来查找和搜索计算机病毒的相关信息,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者同桌合作的方式,共同查找和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全体师生一起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例如:我会对以下学生可能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总结,引导学生来得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1)、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2)、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3)、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4)、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5)、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计算机病毒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
15、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2、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进行分析,抽取每个小组的代表出来进行交流和评价,同时积极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给予鼓励,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如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得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分析: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一个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应用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达到本节课需要达到的目的。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
16、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第二层次:1、利用我们生活中生病需要看病吃药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把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进行类比,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他们:(1)、定义;(2)、特点;(3)、依附体;(4)、防治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比较,教师给予引导和补充,然后通过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共同完成以下的区别表格:生物病毒和计算机病毒的区别:生物病毒计算机病毒定义病毒是一种可以在其它生物体间传播并感染生物体的微小生物(其实因为病毒本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说病毒是生物)。()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
17、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特点传染性,潜伏性,危害性潜伏性、传染性、程序性和破坏性依附体生物体软盘,光盘,硬盘,网络防止方法吃药或者医疗救护软盘:外来软盘要查毒,杀毒,重要软盘要防写,重要数据要备份; 光盘:使用正版光盘软件; 网络:安装公安部的kill实时监控,并及时升级(一月2次); 硬盘:安装硬盘保护卡,病毒防火墙(瑞星)在完成以上区别,采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考虑除了以上的防治办法以为还有什么防治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杀毒软件来进行病毒的查杀与防护。(重点强调并引出杀毒软件)2、重点介绍如何使用杀毒软件。通过已经做好的课件中的图片演示,学生通过小组团结协作自己动手安装和设置国产经典杀毒软件-瑞星
18、杀毒软件,并备有cai学件随时帮助学生完成安装、设置和升级等操作。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部分,因此,我以示范操作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观察,带动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整个操作和任务。示范操作和情景模拟可以很快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熟练使用软件的同时自我探索和发现软件中的窍门、在不断的使用和操作中寻找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三) 归纳总结,体验成功:(1)学生交流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心得(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第五部分:说教学反思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力图体现以下思想:1、体现新课标理念,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如重视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以及
19、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乐趣。2、优化教师辅导策略。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知识的导航者,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为了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及时开展教学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不仅要进行结果评价,而且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评价。生物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地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
20、类;3、微生物的生活。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微生物及其
21、种类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繁殖特点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几乎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的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三、教学准备制作相关多媒
22、体课件;提前准备分发实验材料;提前布置探究性活动四、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注入式,而是结合了多媒体直观教学(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法】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五、教学程序1临境入兴,激发动机(预计耗时5分钟)以情境图片、_开篇,联系生活实际,展示部分生活中比较
23、常见、常接触的微生物现象。简要介绍、讨论这些微生物现象,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整体的了解。以问题串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2归纳小结,直击主题(预计耗时10分钟)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微生物”,即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提示学生三个关于微生物的要点,突出重点。同时进行知识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再举例,教师稍作评价。通过比较不同的图片,提出微生物的分类。按细胞结构特点,分别展示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单细胞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特点,最后展示细菌时,分别展示细菌的
24、不同形态。多细胞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这类微生物细胞组成特点,解释大型真菌和微生物的关系。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此类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为简介其营寄生生活埋下伏笔。问题再引入,提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学生回答,教师简要评价小结。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其他恶劣环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3动情晓理,深入钻研(活动预计耗时17分钟)问题引入,处理本节第一个教学难点,即探究活动。学生交流提前布置活动的结果,比较不同环境中实验材料的变化,小组提交活动结论。小组提出活动中存在的疑问,师生讨论解决。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
25、小结,验证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地方存在微生物。通过本活动探究主题,可以提供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活动的机会,安排在课外开展探究可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安排其它教学内容,安排课堂交流,可让学生感受获得成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交流归纳能力。同时还可复习实验法七步骤,复习变量和实验对照组的设置,科学探究的过程和要求。完成难点的突破。再提出问题,引入微生物的多种生活方式,在生物圈中的多种作用,处理第二、第三个教学重点及相应的教学难点。(预计耗时10分钟)考虑到教学时间、学生一堂课的知识承载力,我对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详略处理。分别展示相关图片,但重点介绍过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圈充当分解者的作用。对比大多
26、数动物,简介充当消费者的微生物,特别提示病毒这类微生物,过着寄生生活,充当消费者。对比绿色植物,简介充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生产者。实现横向联系和旧知识的复习。在展示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图片后,教师进行小结: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最后由学生自行对比人和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得出结论:生物繁殖速度极快。4巩固知识,实际应用(预计耗时3分钟)总结本堂课教学重点,布置课外活动和课后习题,给学生任务,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说课稿 篇4一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生物的进化”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
27、册第7单元第21章第二节的内容。生物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在了解了生命的起源之后来学习生物的进化,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生物进化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认同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关爱生命的情感 。本节内容分为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自然选择学说”三部分,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基础,在_和本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进化”的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成都市初中生物毕业考试说明 中关于“生物进化”的测试水平为“ ”级,属于了解层次。(即:再认或回忆知
28、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 进化的。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基本规律。3. 简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4. 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能力目标:1.在观察相关生物化石、形态构造等图片过程中,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析综合能力。2. 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化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态度。2. 学习达尔文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能以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和揭示生物的进化。(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物化
29、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2.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3.自然选择学说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内容。难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四).课时安排及教学准备1、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第二课时: 自然选择学说2、教师准备:视频、图片、资料、器材等。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及自制“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板。二、说教法本节课始终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以及启发式谈话法,通过问题导向,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生为本的
30、教学理念。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三、说学法通过一年多生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科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 生物进化的证据及主要历程(一)、新课导入: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提问:现在还有恐龙吗?我们怎么知道以前有恐龙存在?有哪些证据能说明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呢? 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
31、(二)、探究新知1.生物进化的证据(1). 古生物学证据化石组织学生观察三叶虫化石、恐龙骨骼、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图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后,总结出化石的概念(古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思考与交流1: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所收集的化石资料,化石证据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怎样的?2.展示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并提问::从地层中化石的生物结构看,你发现了什么?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你能进行归纳吗?小结:底部是早期形成的地层,上部是晚期形成的地层。总结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特点: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生物的种类少,生物的结构越简单、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生物的种类多,生物的结构越复杂、高等。
32、化石在地层中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成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也是直接的证据 。思考与交流2:从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的化石,我们可以作出怎样的推测?观察始祖鸟的化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始祖鸟与现代鸟类、爬行动物有哪些相似点?(始祖鸟嘴里有牙齿、有爪与爬行动物相似,被覆羽毛、有翅膀、有喙又与鸟类相似。)我们从始祖鸟身上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该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的能力。)想一想,生物的进化除了化石以外,还有哪些证据?(2).胚胎学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还有很多,但无论是胚胎学的证据还是古生物学证据,科学家通常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向学生展示八种脊椎动物和人的个体发育图,提出下列问题让学
33、生观察讨论思考:图中胚胎发育有何特点?(3).比较解剖学的证据观察鲸的鳍、马的前腿、猫的前肢、人的手臂、蝙蝠的翼,思考:这些动物的前肢形态、功能都不同,但相似点是什么?(4).分子生物学证据科学家还可以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例如:细胞色素c是一种缓慢进化的蛋白质,人与下列生物细胞色素c差异数比较,你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测?黑猩猩 0 鲨鱼 23 马 12向日葵 38 苍蝇 25 牛 10酵母菌 44 小麦 35 鸡 13思考: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2、生物进化的历程(1).科学家通过对一系列岩石年代的测定和排序逐渐排出了地球的历史年
34、表,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生物又是如何进化和发展起来的呢?观察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历史表。提问:从图片中可知生物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2).利用自制的“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板分小组开展拼图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配合得好,能迅速而准确地把进化树重新拼合起来,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3).小结:植物、动物进化的历程(三)、课堂小结一、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生物进化总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二、地球上的生命史:太古代、元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前寒
35、武纪时期细菌、藻类时代;古生代时期真核藻类、无脊椎动物、裸蕨植物、鱼类、蕨类和两栖类时代;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和爬行类时代;(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新生代时期被子植物、哺乳类时代;人类时代、现代动物、植物。(四).巩固提升: 1.自我检测:成都市初中生物毕业考试 题集锦(一)(07年)11. 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始祖鸟和孔子鸟等化石证实了现在的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a. 鱼类 b. 两栖类 c. 爬行类 d. 哺乳类(08年)11、下列各项中,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不相符合的是:(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低等到高等c、从水生到陆生 d、从个体小到个体大(09年)7. 从不同地层中
36、发掘出来的大量化石表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 ; - ;(10年)7. 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化石记录显示: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的种类 - ,结构- 。(11年)5. 从不同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大量化石表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 ; - ;从低等到高等。(13年)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b、低等生物高等生物c、体形小的生物体形大的生物 d、结构简单的生物结构10、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物、植物分别是( )a、两栖类、藻类 b、爬行类、裸子植物 c、鸟类、裸子植物 d、哺乳类、被子植物2.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p4-
37、6五板书设计(略)生物说课稿 篇5一、教学理念与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项具体目标之一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世纪各门课程都要大力推进的一项改革。生物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提出:生物课程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选择对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三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合理的平衡,使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协调,真正做到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对能力目标提出:“通过科学方
38、法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对思想教育目标提出“初步建立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索求新知识的精神,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基本的科学分析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出各种解释的能力和相关的决策能力等。”为此,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
39、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资料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形成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观点。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第四节计划生育,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与保护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以及各种资源密不可分。本节体现本册教材里人与生物圈密切相关这一主题,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二)教学安排:1、由生活事例入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对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进行资料分析,认识到人口问题是不容忽视的;3、计划生育的内
40、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探究活动:晚育的意义;5、联系生活,课堂练习;二、教法学法:(一)根据创新课堂教学特点,针对本节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创设教学情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激发其兴趣与求知欲,进行知识的迁移。资料分析法:让学生根据所给资料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放开思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热烈的讨论可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习方式: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出发,结合课改精神,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如下:创新教育真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而学
41、生创新素质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因此必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在这种前提下,依据学习方式指导中主体性原则,我确立以下的学习指导方法:(1)学会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问题意识,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归纳、总结,使之上升为理性知识。(2)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是师生之间互动合作,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三)教学手段:调动多种感官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巩固和运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活跃思维活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将教学内容以声、像、图、文等
42、形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注意力集中。三、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极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绪变化,尽力用适时恰当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课堂气氛保持一致。(二)当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而获得个人独特体验。(三)评价多样化: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教学反思本节是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第四节计划生育,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与保护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以及各种资源密不可分。本节体现本册教材里人与生物圈
43、密切相关这一主题,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原则,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和过程。一、成功之处:1、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将教师传统讲授角色进行转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转换是一种心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的反馈,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44、,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2、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注重学习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得事。”4、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激起他们对未解之谜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之后,让他们认识到如何能够找到答案。5、注重教学手段
45、的有效利用。二、不足之处:1未能很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因为时间关系,活动中没有使更多同学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尽力展示自己;2在某些环节上有些着急;三、启示:1、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2、换位思考,教学设计、教法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还应认真贯彻课改精神,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和发展机会,;3、挖掘学生的“兴奋点”,拓展其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生物说课稿 篇6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指导思想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
46、:走进新课程,运用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病毒是人教版幼师教材全一册第二部分微生物中第三章。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两章细菌、真菌等有关微生物的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及将来的幼教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教学重点(1)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2)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3、教学难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三、学情分析本 节的教学对象为学前二年级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形态
47、、结构、生命活动等知识;已学会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 等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具备了独立学习本节部分内容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她们对本节课涉及的有关病毒与人类关系,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病毒的形态 结构、生命活动的知识,难以理解。四、教学目标设计1、基础知识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2) 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3)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4) 通过学习让学生识记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2、能力训练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
48、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五、教法设计1、直观教学法通过动画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2、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六、学法指导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课前以组为单位,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
49、多媒体网络技术查找有关资料,进一步通过小组讨论、协商,得出研究报告。最后在课堂交流。七、 教学程序设计1、教师设疑: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原由。2、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内容: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1)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学生代表阐述本组的研究报告;做好听课纪录,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讨论得出结论;展示本组设计的健康周报。(2)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教学主线,创设问题情景,聆听学生讲解,归纳教学内容。完成学生的测评。八、媒体的选择本 节课的
50、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采用网络、课件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动态化;把 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病毒结构及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难点迎刃而解,重点得以突出,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多 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生物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 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
51、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
52、难抓住本质。4。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二、教法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1。课前预习
53、:导读导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读、思、问”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_,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认知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为上课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精心设计导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鲜明创意能扣人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
54、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高昂的热情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心理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恰到好处的运用导法和导议。导法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各组推荐学生代表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踊跃进行修改、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议论,使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习能力。(四)形成性测试:导练通过“导练”,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环节。教师精心拟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采用抢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动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外仓储服务合作协议
- 铝包木窗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双面拔片式提花针织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招标木材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立式注塑成型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麻线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光伏发电监控分析报告
- 邻居到家维修合同范本
- 全国江西科学技术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控制的分类》教学设计
- 数学游戏第 2节在操场上玩一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胃早癌-经典课件
- 幕墙工安全技术交底
- 集装箱七点检查表
- 7S管理标准目视化管理标准
- 篮球场改造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茉莉花的生长习性及栽培管理办法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悬挑式卸料平台安拆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疾病诊断编码库ICD-10
- 脑血管造影病人的护理-课件
- 西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