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04054_第1页
中国法制史04054_第2页
中国法制史04054_第3页
中国法制史04054_第4页
中国法制史0405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法制史 陈 博 授课计划 绪论、夏商法律绪论、夏商法律第一讲 西周法律西周法律第二讲 春秋战国法律春秋战国法律第三讲 秦汉法律(上)秦汉法律(上)第四讲 秦汉法律(下)、魏晋南秦汉法律(下)、魏晋南 北朝法律(上)北朝法律(上) 第五讲 隋唐法律(中)隋唐法律(中)第七讲 隋唐法律(下)、五代宋法律隋唐法律(下)、五代宋法律第八讲 元法律、明清法律(上)元法律、明清法律(上)第九讲 魏晋南北朝法律(下)、魏晋南北朝法律(下)、 隋唐法律(上)隋唐法律(上) 第六讲 明清法律(下)明清法律(下)第十讲 民国法律(上)民国法律(上)第十二讲 民国法律(下)民国法律(下)第十三讲 根据地时期法律

2、根据地时期法律第十四讲 建国后的法律变革建国后的法律变革第十五讲 晚清法律变革晚清法律变革第十一讲 绪论 1、什么是中国法制史 大法制史和小法制史之分 2、为什么要学中国法制史 了解自己 警惕人治仍是当前法治建设的重大课题 “有治人无治法” 3、有哪些东西仍在影响着我们 诏令和政策 重刑轻民与刀把子观念 特权法与家族主义法 重实体轻程序与行政干预 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补:A保护公民合法收人:由财产拥有者取证(证 明财产的合法性) B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有政府取证(证明财产的 不合法性) 夏商法律 1、法律的起源 法源于何 法始于何 2、禹刑和汤刑 有刑名无罪名 3、奴隶制五刑 五刑观念和阴

3、阳学说 大辟(死形)、宫辟、髌辟(去掉膝盖骨)、劓辟、 墨辟(脸上刺字) 法定刑和法外刑 4、天罚和神判 奉天罚罪(以神明裁判为核心) 占卜判决和神兽判决 牛头刻辞 (甲3939) 长39.5,宽17.5公分 小屯横十三五丙坑出土 民国十八年第三 次发掘所得,为第五期的记事刻辞,记载获得白兕及征盂方的事情,盂方是殷的敌国。 西周法律 一、西周的立法 1、九刑:流赎鞭扑 2、吕候作刑:明德慎罚 3、周公制礼 什么是礼?宗法等级、名分 礼的产生和发展 礼的形式:吉凶宾军嘉 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 二、西周立法思想和刑法原则 1、明德慎罚 帝祖合一以德配天 2、刑法原则 眚与非眚、惟终与非终 三典

4、三、礼与刑 礼主刑辅 预防与惩戒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四、司法制度 1、司法机构 司寇 2、审判制度 狱与讼 束矢与钧金 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春秋战国时期法律 一、春秋法律 成文法的公布 1、成文法公布的原因: 新的经济形式和新的阶层的出现 2、成文法的公布及其方式: 子产铸刑鼎 邓析作竹刑 二、战国法律 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1、李悝变法 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 经济上:尽地力之教、善平 法律上:颁布法经 法经 第一、法经的真伪 第二、法经的篇目 盗、贼、囚、捕、杂、具 注意盗和贼的区别 第三、法经的特点 镇压盗贼 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 重刑主义 2、商鞅定秦律

5、 帝道、王道、霸道 改法为律。从公平到统一协调 增加了刑名。如什伍连坐 增加了罪名。如弃灰于道 秦朝法律 一、云梦秦简和秦朝法律形式 1、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大概商鞅变法后到秦统一后8年之间 2、秦朝法律形式 律 法律答问 封诊式 廷行事 二、秦律的基本内容 1、刑法原则 刑事责任年龄。男子6尺5寸,女子6尺2寸 区分故意和过失。“端为”和“不端” 诬告反坐 计赃论罪 2、刑罚 死刑。弃市、腰斩、具五刑、枭首 迁刑。流放刑 肉刑。黥、劓、髌、宫 作刑。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 候 笞刑。 赀刑。罚金刑 三、秦朝的司法制度 1、中央司法机构 御史大夫。中央监察机构 廷尉。中央审判机构 2、

6、公室告和非公室告 “家罪” 3、司法官吏的责任 出入人罪 汉代法律 一、汉代立法 1、汉初立法思想的转变 从黄老到儒家 黄老思想:清静无为(愚民政策) 儒家思想:德主刑辅(外儒内法) 2、汉代主要立法 主要立法活动: 约法三章 萧何制九章律9篇 叔孙通制傍章律18篇 张汤制越宫律27篇 赵禹制朝律6篇 汉律六十篇 主要法律形式: 律 令 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 科 比 二、汉代法律的主要内容 1、废除肉刑 缇萦救父 文帝废肉刑 “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 景帝减刑 髌刑的左右趾问题 宫刑的废复问题 2、新的刑法原则 上请制度的确立 特权法的制度化 从2000石到600石 “亲亲得相首匿

7、” “同居相为隐” “亲属相为容隐” 3、削藩和捕盗法律 削藩实际上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推恩令 左官律 阿党附益法 非正律 金律 捕盗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豪强 首匿罪 通行饮食罪 见知故纵罪 沈命法 三、司法制度 1、司法机构 2、审判程序 鞫狱读鞫乞鞫 录囚制度 3、春秋决狱 “论心定罪”和“本其事而原其志” 秋冬行刑 魏晋南北朝法律 一、立法概况 1、曹魏律 刑名第一 2、晋律 “刑名”分为“刑名”、“法例” 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张杜律的颁布 3、北魏律、麟趾格、大统式 大统式是有关行政细则的规定 4、北齐律 名例第一 十二篇。“法令明审,科条简要” 二、立法内容的变革 1、“八议”

8、入律 亲、故、贤、能、功、贵、勤、宾 2、“官当”入律 3、“重罪十条” 4、“准五服制罪” 5、刑罚制度的变化 流刑的出现,宫刑的废除,连坐范围缩小。 三、司法制度 1、司法机构 律博士的设置 廷尉改大理寺 2、诉讼审判制度 刑讯的制度化 死刑奏报制度的形成 直诉制度的形成 隋唐法律 一、隋的法律 1、开皇律和大业律 2、开皇律的创新 12篇500条体例 “科条简要、疏而不漏” 封建五刑的确定:死、流、徒、杖、笞 十恶的确定 特权法的进一步完善:八议、官当的完善 二、唐初立法思想 1、礼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 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2、法律内容要统一、简约、

9、稳定 3、慎重行刑 奏报制度和直诉制度 三、唐代立法 1、唐的法律形式 律:“正刑定罪” 令:“设范立制” 格:“禁违正邪”,皇帝敕命的汇编 “留司格”、“散颁格” 式:“轨物程事” 唐六典是不是法典的问题 2、唐律的制定 武德律:12篇500条,“五十三条格” 贞观律:轻刑主义 永徽律:永徽律疏 开元律:修订和刊定的争议。 四、唐律的基本内容 1、总则名例律 1.1五刑: 笞:1050(15) 杖:60100(610) 徒:13年,半年1等(2060) 流:20003000,500一等(80-100) 五流:加役流、反逆缘坐流、子孙犯过失流、不孝流、会赦 犹流,不享受减赎特权 死:绞、斩 赎

10、刑:罪情有疑、官僚贵族及其亲属犯流罪以下、老幼残疾 人犯流罪以下 1.2、十恶 要注意前三恶和后七恶的区别 谋反:图谋推翻现政权 谋大逆:侵犯皇权权威 谋叛:包括降和叛 恶逆:殴打或谋杀尊亲属 不道:杀人或害人手段特别残忍 大不敬:皇帝身边人的过失犯罪 不孝:生前不孝和死后不孝 不睦:较远亲属之间的拐卖或杀害行为 不义:杀害父母官,杀害现授业师等 内乱:小功亲之间相奸 十恶不享受特权,不能赦免 1.3、特权法 议:八议指认犯死罪,司法官只审不判 请:犯死罪可以直接请求皇帝宽免,五品官以上及八议者的 一定亲属 减:七品官及议、请者的一定范围亲属,流刑以下量刑可以 减一等 赎:九品官以上及议、请、

11、减者的亲属,流刑以下可赎 高等特权者能享受低等特权 特权者一定范围的亲属可以享受比特权者本人低一等的特权 官当:“公罪”和“私罪”的区别,职事官、勋官、历任官 当罪 1.4其他原则 “六赃”: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 受所监临财物、坐赃 三罚并施:刑事处罚、行政免官、民事赔偿 “同居相为隐”:亲属相隐适用范围的扩大 “化外人相犯”:“同类相犯者,各依本法;异类 相犯,以法律论” 比附原则:“其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 者,举轻以明重。” 五、唐代的司法制度 1、司法机构 审判、复核、监察三系统的建立 大理寺是最高审判机关 刑部主要是复核机关,同时承担部分刑罚执行职能, 另外还参

12、与法律修订 御史台是中央监察系统:台、殿、察三院 三司推事:重大疑难案件由三个中央司法机关的长 官会同审理 2、诉讼制度 告诉的限制 亲属间告诉的限制 部曲、奴婢不得告主人 行为能力的限制:老(80岁以上)、幼(10岁以 下)、笃疾(严重残疾)这三类人除非是自己直接 受害,否则没有告诉权利 囚徒告诉权利的限制:监狱官吏的虐待,前三恶的 犯罪,他人犯罪可以告发 3、审判制度 刑讯的规定:刑讯有条件、刑讯工具有限制、刑讯 对象有限制、刑讯执行上的限制 越诉和直诉: 故意越诉的,受理者和越诉者都要受处罚 直诉:挝登闻鼓、邀车驾、上表等 司法官吏的审判责任: 故意出入人罪的,出入全罪,以全罪论;同级出

13、入 的,以所剩论;越级出入的,以全罪论。过失出入 罪的,入罪减三等,出罪减五等。 复仇 礼记:“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论语檀弓:“寝苫枕块,不仕,弗与共 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礼记:“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 同国” 孟子尽心上:“吾今而后知杀人之亲重 也,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 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也,一间耳。” 先秦时期,复仇自由 到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复仇逐渐被禁止。 后汉书桓谭传,桓谭在建武初年上书禁 止复仇:“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仇 怨结,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 业,今且申明旧令。” 禁止复仇后东汉中期又有“轻侮法”,但施 行时间不长,到东汉后期就

14、已经废除。 毋丘长案 赵娥案 曹魏时禁止复仇重至灭族(魏文帝),但是 如果仇人逃逸没有归案受审的,被害人子弟 可以追杀复仇 唐宋律禁止复仇,复仇同谋故斗杀。但是如果是子 孙复仇者必须有司具案奏取敕裁。 张审素案 元律比较特殊,支持复仇,规定父为人所杀,子殴 死仇人,不但无抵罪责任,而且杀父之家须付烧埋 银五十两。 明清原则上禁止复仇,但是如果祖父母、父母被人 所杀,子孙痛忿激切,登时将凶手杀死可以免罪, 但如果是事后稍迟再杀,便须杖六十。 如果已经被国法所裁决执行的,不允许再进行复仇 移乡避仇制度(自周至清) 私和罪。唐宋子孙私和流两千里,明清子孙私和杖 一百徒三年。 五代法律 1、后唐时期发

15、展了刑统、编敕两种法律形式 刑统就是把律令格式敕汇编在一起,以律为 主,令、格、式、敕接近哪一条律就附在相 关律条后面。 2、刑罚上。死刑增加了凌迟;流刑增加了刺 面,肉刑部分恢复。 宋代法律 一、宋代的主要立法活动 1、第一部刊印颁发的法典宋建隆详定刑统 篇目内容和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共12篇502条 在篇下设门,共设213门,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及敕、 令、格、式、起请等合为一门 2、编敕。 宋一代刑统没有再修订,用编敕对法律进行修订,引发所谓 “敕律之争”,到王安石变法时期基本编敕已经取代了刑统。 阿云案 宋仁宗时设立“详定编敕所” 3、南宋庆元条法事类 阿云案 宋神宗熙宁年间(年年),

16、登州女阿云在母亲死后 服丧期未满时,由尊长作主,与一韦姓男子订婚。但阿云嫌其长相丑陋, 便趁其晚上独自就寝于田舍之时带刀去杀他。因阿云力气小,十余刀未 能将其砍死,只断其一指。案发后,官府抓不着凶手,便怀疑是阿云所 为,将她抓起来审问。在将要动用刑讯时,阿云全盘招供。登州知府许 遵认为阿云订婚之时,服丧期未满,故与韦某的夫妻关系不能成立,应 以普通人处理,并将此案上报朝廷。案件上报后,审刑院、大理寺却以 违律为婚、谋杀亲夫的罪名判处阿云死刑。但许遵上奏认为:在官吏传 讯被告时,如果被告能主动供认犯罪事实,应该按自首论处,减二等处 罚。此案经刑部复核后,奏请皇帝裁决。最后,宋神宗特颁敕令,免除

17、了阿云死罪。 宋刑统规定,谋杀人时,“於人有损伤,不在自首之例”。 宋神宗在熙宁元年七月曾下了一道诏令,称:“谋杀已伤,按问欲举, 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 宋刑统名例中所注:“因犯杀伤而自首者,得免所因之罪” 宋刑统贼盗中“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 二、宋代的刑法变化 1、重法和重法地的出现 重法就是对某些重罪加重处罚,如群盗、杀官吏、杀三人以 上、烧房屋百间以上等。 重法地,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凡是强盗、窃盗和窝藏强盗罪 一律加重处罚。开始只在开封,后来扩大 2、刑罚的变化 折杖法。除死刑外,笞杖徒流斗可以折换成臀杖和脊杖 刺配。刺字加配役,主要用于杂犯死罪和强盗、窃盗及

18、累犯。 刺配实际中是流放、刺面加杖刑结合的一种刑罚。 凌迟。起源自辽。宋仁宗开始适用,后来使用渐广,到南宋 正式入律,一直沿用至清末1905年废除。 三、宋代司法制度 1、司法机构 地方路一级的“提点刑狱司” “御笔断罪”。皇帝亲自审案断罪。 2、诉讼审判制度 鞫谳分司制。审理和判决分开 翻异别推制。翻供后另组审判团队审理,一般用于死刑。 理雪制度。判决后不服三年内可以上诉 检验制度完善。洗冤集录(宋慈) 务限制度。阴历十月一日到次年一月三十日可以审理与土地 有关的案件 晚清法律变革 一、清末预备立宪 1、背景 鸦片战争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维新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预约变法”

19、 “江楚会奏三疏” 日俄战争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6年9月1日宣示预备立宪谕 2、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正文14,附录9条, 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强调君权,但是第一次以法律 形式规定民众的自由和权利。 咨议局和资政院的设立 十九信条的颁布。1911年5月“皇族内阁”,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月底滦州兵谏“请愿 意见政纲十二条”,1911年11月3日“十九信条”, 采取虚君共和 二、晚清修律 1、修律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是预备立宪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图收回领事裁判权 沈家本,伍廷芳主持 “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的指导思想 2、修律的主要内容 大清现行刑

20、律:删除六部总目;初步区分民刑; 改革刑罚制度;删除部分过时条款;增加了新罪名 大清新刑律:激发法理派和礼教派的激烈争论; 如正当防卫、无夫奸;暂行章程的变通。打破 了诸法合体的体例;采用了西方近代刑罚体系;引 进了西方的刑法原则、制度和术语;调整了罪名 大清商律草案、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法院编制法、大 清民律草案 三、司法制度的变化 1、领事裁判权 注意领事裁判权和治外法权的区别 被告人主义原则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 观审制度 会审公廨的设立。1854年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 程设立工部局和巡捕房,1864年公共租界设立 “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1868年设立“公共租界

21、 会审公廨”。“外人不受中国之刑章,而华人反就 外国之裁判” 2、司法制度的改革 刑部改为法部,最高司法行政机关 大理寺改为大理院,最高审判机关;1907年 地方设高等审判厅和初等审判厅,1911年地 方设高等审判厅、地方审判厅、初等审判厅, 实行四级三审 民国法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总统制;两权分立;一院制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民主共和制 确立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 确认中国版图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保护私人财产和民族工商业 比较: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缩小大总统权力扩大参议院 权力;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3、立法和司法改革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法律

22、制度 1、制宪活动 1913年天坛宪草,宋教仁遇刺案。肯定责任内阁, 扩大国会权力,限制总统任期。 1914年“袁记约法”。取消责任内阁,代以总统制; 取消国会两院制,代以立法院、参政院; 1923年宪法,“贿选宪法”。责任内阁制,限制总 统权力;明确地方和中央关系,给以地方广泛自治 权力 “1916宪草”、“1919宪草” 2、立法活动 大量援用清末法律 制定大量单行法规 编订大量判例和解释例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六法全书 最初宪法、民法、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后来作为一个统称 2、制宪活动 1928年训政纲领和1931训政时期约法 1936年“五五宪草” 1947年宪法 革命根据地时期法律 一、立法概况 1、1927到1937年期间,1931到1934年的苏 维埃政府立法 2、1937到1945年的施政纲领和土地立法 3、1946到1949年,解放区政权法规和土地 立法 特点:法律和政策并举;法律的暂时性和地 方性 二、宪法性文件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2、1939年和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3、1946年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