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完善诌议 作者:吴恺 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的科学文化沿着正确的轨迹向前迈进,即使在混乱动荡的年代,有识之士仍在科学精神的支撑下为振兴中华而传播科学文化,积极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反过来看,中国当代史上的“”、“”、“”等事件,正是因为违反了科学文化精神,才导致社会历史的退步或动荡。可见,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国家昌盛紧密联系,科学文化的衰微和国运衰败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用以科学文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作为社会的价值导向,让文化中的科学、智慧和理性等积极因素发扬光大,才能驱散那些违反真理的歪风邪气,重新确立人们的科学信仰。科学文化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功能当今时代,
2、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命脉。科学文化的核心在于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深层内涵,体现在科学信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科学能力和科学法规中。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以科学精神为核心的科学文化成为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求实创新的精神力量。每一项科技上的成就与突破,都惠及全人类,并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精神是我国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软实力,也是人类社会走向自由、民主的持续力量。科学精神的发扬过程也是科学文化逐步深入人心的过程,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学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国民将科学内化为一种政治生活方式。理智和
3、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最根本要素,理智意味着严谨、求实、精确,创新意味着求新、求变和发展。科学精神通过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而对社会秩序起着规范作用。科学精神体现在人们的政治实践中,就形成了为求真理而勇于修正错误的一种严谨认真的责任意识、一种坦荡光明的人生态度、一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可见,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它和各种社会思潮紧密结合,共同推进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化。科学精神要求人们不仅要做个高尚的人,而且要做个有理智的人。对社会管理者来说,科学是民主的基础,是改造社会的强大动力,科学文化的发扬有利于领导层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科学文化还有利于凝聚人心、增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科
4、学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科学文化作为人类对科技进行提炼与升华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有着重要作用。科学文化把科学价值精神进行理论升华,从而使科学更人性化、更理性地为人类服务。科学文化通过启迪人们心智而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播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增强人们抵御愚昧和野蛮的能力,帮助人们冲破自私狭隘、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小农意识,从而逐步打破保守、封闭、迟滞的社会运行状态,推进社会行为方式的变革。相应地,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便反映了人类走出愚昧、摆脱盲目力量支配、争取自由的水平。不仅如此,科学文化中的精神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
5、的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内在地包涵着科学伦理,只有将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防止科技负面效应的产生。科学不会自动导向人文关怀,不会自觉呈现文化品位,只有科学文化的理念才能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会贯通。科学的视界要从自然延伸到人类社会,人文的关怀同样要从人类社会渗透到自然,从而建立全新的科技文明、生态文明理念,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科学文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功能科技创新是强国之路,而科学文化所提供的文化环境是科技创新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都要回归于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母体,是人类思想的底蕴,要实现科技
6、创新与体制创新,必须把建立创新文化当作一个重要前提。”4从科技发展史来看,科技中心的形成与转移往往与某国当时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如文艺复兴后宗教对科学发展控制的解除,意大利科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原子论、欧氏几何、逻辑学、数学、力学等科技知识,使意大利成为15至17世纪的世界科技中心;英国在17至18世纪,由新教伦理孕育的资本主义精神使其注重创新,皇家学会的科学传统造就了一大批科学家,如牛顿、哈雷、波义耳等,促使英国成为新的科技中心;随着19世纪德国的统一,德国以其独具特色的大学教学和专业研究室成为继起的世界科技中心;美国凭借其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竞争意识、冒险精神,成为二战后的科技中心。中
7、国虽然没有成为世界科技中心,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为科技现代化开辟了广阔道路。面对当今我国科学文化理念较贫乏的现状,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坚持发展科学文化,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一切制度和政策都要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把人才当作社会发展第一位的资源。而中国长期的人治传统,在行政制度、政策、法令等方面都很难有严谨的科学论证,难以自上而下地传递科学意识;重集体轻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利于个体创造力的发挥。 科学文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科学文化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强盛的当务之急。对科学文化社会功能的改善主要包括以下
8、措施。大力弘扬科学文化,并努力实现其本土化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文化应发挥科学文化以理服人的特色,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伪科学、反科学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不断发展自己,并努力实现科学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不仅要实现经济、政治层面的转型,更要实现文化的转型。一个民族的文化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对中国而言,市场经济的生根发芽需要文化土壤的培育,而科学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温床。因此,能否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传统文化、科学文化有机融合、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范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当前中国科学文化的本土化进程
9、面临两大阻力:一是来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中的反科学主义思潮,二是来自中国传统社会的反科学倾向,这种倾向以反西化为旗帜,但其实质是蔑视科学理性、要求文化复古516。换句话说,前者源于对人本主义的文化误读,后者源于文化相对主义下对科学文化普遍性的否认。我们只有广泛宣传和弘扬科学文化,使公众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对科学文化有正确的理解,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的生根。只有公众真正树立起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参与科学、支持科学、运用科学的风尚,科学文化的发展才大有希望。为此,必须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地向城乡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科技知识,提高社会整体科学素质。社会的整体科技能力包括公众的科学素
10、养、社会科技教育水平、科学文化的传播能力等方面。社会对科学的吸收能力、消化能力与承载能力,决定着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为提高社会的整体科技能力,科技人员应该在科研过程中,以超越常人的信心、毅力和意志,与传统保守观念作斗争,与科研中的困难作斗争,与科学体制的内外部阻力作斗争,追求真理,敢于创新,无私奉献,严谨细致,努力创造更多原创性成果659。不仅如此,科普工作者还要大力宣传科技精英的事迹,普及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推广科技成果的应用,让人们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只有实现科学精神的普及,才能让科学文化在中国的土壤里扎根。改革教育体制,提供科学文化成长的制度保障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中,“终身
11、教育”、“创新教育”、“通才教育”已逐渐取代了过去所强调的应试教育。只有从教育入手,大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才能提供科学文化成长的制度保障。从历史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在很长时期内都没有处理好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导致二者相分离。改革开放后,由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相应地,高校人文学科的招生越来越少,甚至被迫改组为应用型学科。这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培养模式单一、人文教育薄弱、教育方法死板、教学内容陈旧的弊端。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形成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将人文文化中蕴涵的巨大力量爆发出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文化土壤和制度保障。为
12、此,我们首先要创新思维方式,重视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地位,用创新型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取代背诵、填鸭式教学,推进教育的素质化、终身化、现代化。其次,在教学科目设置上,教育机构不仅要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还要提供给学生关于科技价值观和科技意识形态的重要科目,提供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介绍科学文化的科目,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举足轻重。不需要让每个受教育者都成为科学家或技术发明家,而是要让每一位社会公众在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中潜移默化地相信科学,理解科学,增强科技意识,用科学思维分析和处理问题,生活更有创造性和条理性。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
13、科学及人文环境,营造求真务实、严谨勤奋的学习氛围和宽松有序、关怀尊重的管理氛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提问、勇于实践,让学生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历练领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真谛,成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既有开拓进取精神又有社会责任感,既有科学思维又有人文精神,既具备工具理性又具备价值理性全面发展的人。 深入研究科学文化,营造科学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鉴于当今中国科学文化还没有真正发展成熟、科学精神还未真正扎根的现状,我们要深入研究“科学文化”,并让科学文化与经济、政治协调发展,为科学文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此,首先要拓展思路,对科学文化的研究应深入其具体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如科学社
14、会学、科学学、科普学、科技史、科学管理学、科学传播学、科学心理学等)659。在研究中,要遵循唯实、求真、协作、公平的原则;在科学实验中强调理性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并把这种精神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商业竞争中的公平等。把科学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我们建立科学与民主的现代制度所遵循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要改革科研模式。目前的科研模式采取严格的行政级别划分,形成了科研人员必须服从权威、并围绕权威开展科研的方式。在这种科研模式下,科学共同体成员只是以组织利益和目标为导向,被动接受任务,科研人员的创造性不强,自主性也较差。对此,要从科研组织管理和科研方式上进行改革,以国家总体战略需求和每个科研人员实力为依据,优化科技人力资源分配,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科研管理体制,促进科学文化发展7156。再次,应营造学术自由(自由探讨、自由交流)的文化氛围、鼓励创新的科研环境、相互宽容的人文环境、灵活畅通的交流平台。可以通过科学共同体内的合作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若尔盖县2025年数学三下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食品供应合同范本
- 天津市红桥教育中学心2025年第二学期初三期初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中建-工程分包合同
-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书店员工合同协议书
- 古诗阅读渔歌子赏析课件
- 发热症状评估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中信息技术 《For…Next语句》教学设计 沪教版选修1
-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 政 治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2025-2030中国脑芯片模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3.1伟大的改革开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四川)公需科目(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主题)题库及答案
- 肺功能课件完整版本
- 2025年兰考三农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件-OSI参考模型
- 贵州民族建筑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贵州民族大学
- 2022年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技术规程-附录
- 【数学】第1课时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