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古今词义的异同【精品文档】第三章 古今词义的异同【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阐述古今词义的差异性,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古今词义在理性义与色彩义上的各种差异,并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古今词义差异的能力,培养他们阅读古籍时从古代词义的角度理解词义的意识。 【基本概念】基本词汇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基本理论】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哪几种情况?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各有什么特点?古今词义在情感色彩上有哪些差异?【重点难点】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所用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今词义变化的基本情况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仅
2、表现在词的数量的增减和形式上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词义的发展变化上。古今词义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既有继承的一面,更有发展的一面。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古今通用词):基本词汇及一些一般词汇。例如:埃:尘也。 巢:鸟在木上曰巢。皑:霜雪之白也。 澄:清也。慈:爱也。 钓:钓鱼也。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能够保持语言的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或已经消亡的词(古用今废词)。如:绸:古: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今:丝绸。 该: 古: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今:应当。再: 古:指两次。“三年再会”是指三
3、年中会面两次,不是“三年之后再会”。“再拜”是指拜了两拜。今:再一次。而今天则是指动作重复一次,“又”的意思。犕:两岁的牛。 犙:三岁的牛。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如:敌:古代的词义主要是指“匹敌”。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这里的 “敌国”就不是指与我为仇的国家,而是指地位与我相匹敌的国家。今天主要是指“敌人”。凫:是“类”的意思。尔雅“凫,雁丑也。”有人说,“凫”是丑雁,这是错误的。 “凫”是雁的一类。骤:古代指“再一次”。楚辞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 今天指“急速”。由此可见,学习古今词义的异同,重点不在于“迥别”,而在于有同有异,特别在于“微殊”。对于
4、“迥别”的,我们不懂,就会去查字典等工具书,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而对古今词义“微殊”的,如果不留神,可能就会出笑话。因此,我们就要特别引起注意。再如:少:左传僖公五年“太后之色少解。”“少”是“稍微”的意思,而不是“多少”的“少”。这类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处,又有各种不同之处。而这种差异有时就很容易被忽略过去,人们往往以为读懂了,结果是用今义去解古义。所以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于“同”,而在于“异”,不在完全相异,而在于同中有异。这一类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讨论:这三种词在阅读理解古籍时各有怎样的影响?总结:第二、三种词常会成为理解古籍的障碍,第三种词最容易
5、让人误解古籍。二、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古今词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大就是“词义扩大”。菜古:蔬菜。今:与“饭”相对。睡古:瞌睡。今:泛指睡觉。脸古:目下颊上。今:面部。皮古:带毛的兽皮。今:物体表层。 醒古:醉解也。今:泛指各种醒。 皮古:兽皮。今:泛指皮。词义扩大是词义发展的重要途径。词义缩小:一个词的今义范围比古义小就是“词义缩小”。宫古:房屋。今:指某些文化娱乐场所。瓦古:陶器。今:盖屋顶的建筑材料。臭古:气味。今:臭味。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金古:在先秦,泛指各种金属。说文把“银”称为“白金”,“铜”称为“赤金”,“铁”为“黑金”。可见,
6、“金”并不单指黄金。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楚王赐给郑国的“金”显然是指铜,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是用铜的。 亲戚古:包括父母。大戴礼记曾子疾病“亲戚既殁,谁与孝?”父母亡故了,还想尽孝,向谁尽孝呢?今:因婚姻关系联成的亲属关系,不包括父母。 虫古:动物的通称。今:虫子。词义转移:一个词的词义由原来的范围转移到新的范围中叫做“词义转移”。坟:本指大的土堆、河堤。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汝坟:汝水的大堤。在远古,人死了,埋起来,并不堆土,后来在墓穴上堆土,堆成一个大堆。所以礼记上说“古者墓而不坟”,是说
7、在墓穴上不堆土。史记文帝本纪“不治坟,欲为省。”不去治大坟,是想节省一点钱。后来,“坟”由土堆转指坟墓,从说文到新华字典,“坟”都只是注“坟墓”这一层意思,但必须了解其最早的意思。向:本来指向北的窗子。诗经豳风七月“塞向户”。向:向北的窗子,引申为“面向”(面向),再引申为“方向”。用作名词。后来,本义废了,词义发生了转移。汤:本义指热水。说文“汤,热水也。”孟子“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镬:大锅。汤镬:古代的一种刑罚。现代的“汤”已经不是热水了,而是指带有食物煮成的汤。如“菜汤、羊汤、肉汤”等。但在成语“赴汤蹈火”及方言中仍用其本义“热
8、水”。昌潍一带今天仍叫开水为“汤”。树:本义种植、栽植。说文“树,生植之总名。”如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由种植、栽植引申为栽植的对象“树木”。寺:本义官署、官舍。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原为专指外廷职官的舍所,如:大理寺、太常寺。自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僧侣所居住的地方也叫“寺”。如柳宗元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岳州大和尚终于圣安寺。总结:词义扩大的特点: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词义缩小的特点:今义小于古义,今义是古义的一部分。 词义转移的特点:新义产生之后,旧义就不存在了,新旧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三、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
9、差异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范围方面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或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是词义轻重的不同。1褒贬色彩的不同a.有的在古代是褒义,现在是贬义的:复辟、爪牙爪牙:古代指武臣,也比喻辅助君王的人。那时带有赞美的意味。如: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王之爪牙”就是王的武臣,这是一个很崇高的称呼。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国语勾践灭吴“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这里的“爪牙”是勇猛的得力帮手的意思。直到唐代,“爪牙”仍是褒义词,但当时,已开始引申为亲信、党羽、供人驱使的人。后来,它排斥前义,尽
10、一步发展为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帮凶。”复辟:本是指恢复君位,与今义很不一样。明史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复辟恢复帝位。b.也有的在古代是贬义,现在变为褒义的。如“锻炼”,在古代除了冶炼的意义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如:汉书路温舒传“则锻炼而周纳之。”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注:“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之成孰也。”在现代汉语中,“锻炼”完全是褒义,如“劳动锻炼”、“思想锻炼”、“锻炼身体”等。c.还有一些词,在古代是中性词,无所谓褒贬,并不含贬义。而现在却是贬义词。如“犯”,左传桓公
11、五年“若先犯之,必奔。”我郑国的军队若先向陈国发起攻击,陈国的军队必先溃败逃走。讲自己的进攻用“犯”,是不符合现代人的讲话习惯的,这说明这个词在感情色彩上古今是不同的。再如:谤:新华字典注释为“恶意的攻击别人”,这显然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用来构成的“诽谤”“毁谤”等词也是贬义的。通常给别人提意见是不能用这个字眼的。然而,在古代,它不带贬义。例如:左传襄公十四年“士传言,庶人谤。”杜预注:“庶人不兴政,闻君过则诽谤”(普通百姓不能参与朝政,听到国君有过错就进行批评议论。)史记夏本纪:“女无面谀,退而谤予。”(你不要当面说好话,背后又议论我)。这两例中的“谤”都是批评议论的意思。与今天的“毁谤”、
12、“诽谤”大不一样,而且这种批评议论多属下级臣民对上级,并且往往不是面对面,而是背后进行地批评或议论。战国策齐策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在这里,齐威王把“谤讥”、“面刺”和“上书谏”分别为三种情况。也证明“谤讥”是背后议论。所以说“闻于寡人之耳”的“谤讥”还能够受“下赏”,这也证明该词不是贬义。2词义轻重的不同a.从词义的轻重情况看,有些词,古义轻,今义重。如诛:最初只是责备的意思。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今成语有“口诛笔伐”。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意义加重了。b.与此相反的情况是:古义重,今义轻。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
13、意思。异苑卷五“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皆感激为云泣下”。“感激”而至于死,而至于“泣下”,这个词的意义是很重的。而今义则是“感谢”的意思。四、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古”与“今”的历史性在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时,“古”与“今”是个历史概念。先秦为古,两汉则为今;两汉为古,则六朝是今。古与今不是一刀分开的。币:(本义)丝织品(先秦)礼物(秦汉以后) 货币济:“秦国伐晋,济河焚舟。”左传 渡过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左传 成功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李白 帮助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汉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消息:古:消散与增长。贾谊鸟赋:“合散消息,安有常则。”今:news地方:古:土地方圆。妻子:古:妻子儿女。睡觉:古:睡醒。3. 、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a.根据词所处的上下文从语境上分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在古代指两次或第二次, “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 “睡”是打瞌睡,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足以说明而不是躺下睡觉。 b.分析字形。 如:“醒”的古义是酒醒。“醒”与“醉”、“酣”等字一样从酉,因此字义与饮酒有关。再如“劝”古义不是用言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86-2025信息技术手持式移动设备增强现实系统技术规范
- 2025年莱芜下载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系统试题
- 单位空调安装合同范本
- 刑法中劳务合同范本
- 刊物设计制作合同范本
- 写好运输合同范本
- 农户贷款合伙经营合同范本
- 企业重组收购合同范本
- 供热设备买卖合同范本
- 代理银行开户合同范本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深度研究
-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生物试题
- 2025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答案、原文及音频)
- 全脊柱x线摄影技术
- 《酸枣营销战略》课件
-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课件
- 仓库礼仪培训
- 2024土方工程承包合同包含进度支付与违约责任条款范本3篇
- 暑假假期安全教育(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 2025年外研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全集(一年级起1-12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