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调查论文[精选]_第1页
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调查论文[精选]_第2页
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调查论文[精选]_第3页
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调查论文[精选]_第4页
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调查论文[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目的:本研究致力于回答在学前特殊教育中,普通人群对于特殊儿童态度的调查,以期为国内学前特殊教育提供实证参考与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某小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表共收集了100份关于对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的调查问卷。结论:特殊幼儿所具有的残疾特点可能造成特殊幼儿存在理解交往信息困难、口语表达能力有限、抑或交往意愿与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普通人对于发起、维持双方的交往以及在包容、接纳特殊幼儿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能动作用。普通人群对特殊幼儿的了解程度,普通人群对于特殊幼儿的接纳性分析、普通人群对于特殊幼儿的

2、态度分析,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但是,国内对残疾的认识与接纳研究多针对成年人与学龄儿童,并未开展学龄前的相关研究。关键词:普通人群;特殊儿童;调查目录摘要1一、问题的提出3(一)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3(二)相关概念界定3二、研究方法4(一)调查对象4(二)问卷调查表的构成4三、结果与分析4(一)普通人群对特殊幼儿的了解程度殊儿童的态度4(二)普通人群对于特殊幼儿的接纳性分析5(三)普通人群对于特殊幼儿的态度分析5四、建议6(一)获得幼儿园的支持6(二)得到家长的支持6(三)全社会的支持7结论8参考文献10访谈问题11调查问卷11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与选题缘由由于人的创造性等能动

3、性,使得生活不仅仅是生命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成为着”的事业。生活远比生命丰富。生命只是土壤,而种植什么、生长、生成什么就是生活的需要问题。特殊儿童的生活及意义有着人的类生活的同质,又有着他们群体存在的鲜明特点。特殊儿童作为人的类群体与因自然存在的缺陷而群体存在的统一,具有生命意义上类本质的一致性,即具有人“身”肉体生命的完整性、与健全人生命的一致性。这决定了生长在生命基础上的生活具有同质性、同构性。尽管他们存有生理、心理某些方面的障碍或不足,以及由于他们群体及其个体在生活背景、残疾缺陷程度与原因的广泛差异性、多样性,带来了现实生活形态的明显差异,但这些并没有否定他们生活的本质存在。他们基于生

4、命体生存与发展的摄取,既具有生存意义上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意识形态的现实生活需要,又具有指向未来可能生活的发展性需要。其中,生存与发展的特殊需要主要表现为,超越生命体缺陷、实现潜在价值的发展性需要,以及基于满足发展性需要和生存需要而补偿身体缺陷的各种基础性的条件满足。这样,他们有着远大于健全人的内在需要,特别是他们对发展的需要,可能窘迫于现实生存压力而减低,但从没有丧失;且超越缺陷这一“门槛性障碍”,摧毁缺陷对成长发展的制约,是他们独特而重要的内在需要。马斯洛认为,正是基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即“顶峰体验”。

5、这些需要的满足是对现实生活的否定,构成了特殊儿童发展、完善和创造的独具的内在动力系统要素,构成了特殊儿童生活意义的源泉。根据生物哲学的揭示,人天生是一个不完整的生命体,较其他动物具有生物意义上的匮乏性,但是人能面向更开放的文化系统来补偿自身生物匮乏性,使人成为自然人与文化人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特殊儿童的生理缺陷补偿便具有了为文化补偿奠定生物学基础和提升自身生命体机能两种属性。那么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调查又如何呢?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二)相关概念界定特殊儿童:1930年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特殊教育的定义是:“指对于一部分身心具有缺陷而非普通教育所能奏效之儿童所施之特别教育而言。”194

6、8年出版的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的定义是:“特殊教育系对于精神或身体之一方或双方感有异常者所施之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正常儿童之外的超常(天才)、低能(智力落后)、品德有缺陷(少年犯罪等)、器官缺陷(盲、聋、哑、肢残)、儿童精神病和病弱等儿童的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生理和智力有缺陷儿童的教育。本文主要指狭义的特殊教育。普通人:健全人。具体来说是指五官端正,四肢健全,各器官功能健全的人。健全人不单单指身体健康,没有残疾的人,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比如说要有宽容,关怀,理解等等,否则的话身体再健康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全人。二、研究方法(一)调查对象本研究以某小区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

7、调查法对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表共收集了100份关于对普通人对于特殊儿童的态度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填写。向他们解释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访谈的主要内容,并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后,访谈以面对面的形式展开。访谈了10个人,整个访谈过程一般持续20-30分钟,访谈问题的顺序根据当时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要求访谈者能够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情况,即时提出相关的追加问题,使访谈更加有深度。访谈者尽量做好完整的记录。(二)问卷调查表的构成本文设计及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普通人群对特殊幼儿的了解程度,普通人群对于特殊幼儿的接纳性分析、普

8、通人群对于特殊幼儿的态度分析,预计发放问卷100份。问卷内容应涉及:你对主要几类特殊儿童的名称的了解程度,对各类特殊儿童行为表现是否了解(如:您觉得您与特殊幼儿的相处会,你的想法是:a、b、c、d等等)。三、结果与分析(一)普通人群对特殊幼儿的了解程度殊儿童的态度:是否喜欢特殊儿童,与特殊儿童交往的愿望与行为,是否害怕特殊儿童当被问及您对各类特殊幼儿的了解时,调查对象主要从“弱智”、“肢体障碍”、“弱病”等特征来定义特殊儿童,大部分人认为“弱智”、“肢体障碍”是特殊儿童。(二)普通人群对于特殊幼儿的接纳性分析1. 对于特殊幼儿的接纳性当被问及是否喜欢特殊儿童时,82.6%的普通人群表示不喜欢特

9、殊儿童,10%的普通人表示害怕特殊儿童,7.4%的人表示愿意和特殊儿童一起玩耍。当被问及你不喜欢特殊儿童的话,主要原因在于时,80%的人表示不知道原因,12%的人表示特殊儿童缺乏能力,8%的人表示他们身心上有缺陷。当被问及你愿意和特殊儿童一起玩,主要理由在于时,54%的人表示特殊儿童需要帮助,46%的人表示幼儿的亲社会倾向意识。(三)普通人群对于特殊幼儿的态度分析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普通人群对特。当被问及与特殊儿童交往的愿望时,普通人群被问到“是否喜欢与特殊儿童一起玩”时,52的普通人群表示愿意和特殊儿童一起玩,主要理由为特殊儿童需要帮助、幼儿的亲社会倾向意识。39的普通人群表示不喜欢特

10、殊儿童,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身心上存在缺陷。当被问及是否害怕特殊儿童以及普通人群被问到是否害怕特殊儿童及原因时,82的普通人群表明他们不害怕特殊儿童,主要原因依次由高到低为:特殊儿童的外表不可怕、同情可怜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没有伤害性;10的普通人群害怕特殊儿童,其主要原因是为特殊儿童存在身心上的缺陷。影响普通人群对特殊儿童态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的话,在性别因素方面,即女性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要明显积极于男生,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相似。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基于母爱的天性,较富有同情心”;“女生在情感、关心他人方面高于男性”;“在社会行为方面女孩更倾向于关照幼小、瀛弱的儿童”。同时,社会文化、大众传媒

11、的力量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影响了男女不同的行为模式,而使得女性较具有社会情感取向的人格特质。这些使得女性较容易表现出接纳特殊儿童的态度。四、建议(一)获得幼儿园的支持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一座带着理想光辉的金字塔,其底座就是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奋斗。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幼儿园中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美好理想。幼儿教师与幼儿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获得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的支持,能增强他们的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1.创建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学校氛围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幼儿园领导应从学校整体氛围上营造热爱特殊幼儿教育事业,热爱特殊幼儿的良好风尚

12、,带领全体教师一起树立克服困难,教育好特殊幼儿的坚定信念。特殊幼儿是个脆弱的群体,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初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完善,因此需要来自周围人的关爱,幼儿园应该努力为特殊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关心的环境。对班级里有特殊幼儿的教师,全园教师应该给予其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探索和提高特殊幼儿教育技能。2.提高教师的水平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幼儿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相关的培训,了解特殊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提高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理论认识水平,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幼儿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提供多种条件让教师积极参

13、加校内外研究活动,及时交流,及时反馈,鼓励教师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只有在教师积极主动学习为内因,幼儿园极力引导与配合的情况下,教师的水才能装得满,装得多。(二)得到家长的支持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家庭应通过转变自身的观念,参与到学前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来,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促进特殊幼儿的健康发展。这种支持一方面表现在对幼儿园融合教育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表现在要直接参与到特殊幼儿的教育中去,随时向幼教工作者提供发展信息,激活双方的参与热情,使学前融合幼儿受益。

14、1.转变家长观念家长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孩子,对于幼儿教师的教学会产生极大地影响。首先,家长因认识不清,而对特殊幼儿不管不问,教师对特殊幼儿的保教负担就会加重,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协助相应也会减少。但是如果家长过度地以高标准来要求教师对特殊幼儿进行教育训练,甚至不理解学前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力求在瞬间就收到天翻地覆的大转变,也会大大降低幼教工作者的热情,降低学前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教师在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向家长宣传相关的理念,宣传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幼儿园在帮助特殊幼儿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目前还存在的一些困难,让幼儿家长了解整个过程,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学前融合教育。2.提高家长

15、参与技能多数特殊幼儿家长在面对特殊幼儿时缺乏特殊教育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对特殊幼儿盲目迁就或过度严格。家长可以将特殊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与人的交往,自己在特殊幼儿的教育训练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告诉教师,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特殊幼儿,随时修正特殊幼儿的教育计划,在给孩子实施教育活动的同时,也要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护理、教育、训练、康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参与意识,主动培养和训练特殊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特殊幼儿的健康成长。(三)全社会的支持加强社会宣传,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有机会与障碍儿童互动、一起成长的正常儿童,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宽容,更会关心

16、他人和社会的发展。他们成年后会对社会中的弱势人群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特殊儿童教育的理念除了需要得到教育界专业人员的认同之外,还需要得到残联、妇联以及关心下一代的社会团体的理解和支持。此外,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舆论导向、企业的资助和社区的关怀等都将给发展学前教育提供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社会支持是有效地开展特殊儿童早期学前教育和特殊儿童终身学前教育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中正常发展的儿童对障碍儿童的接纳度,必须实现早期融合,使有发展障碍的儿童享有与正常发展的儿童同样丰富的早期教育的经验。结论一是在认识残疾的类型上,应符合普通幼儿的认识特点,从幼儿较能理解与认识的外显残疾类型过渡到相对内

17、隐的残疾类型,如首先认识肢体残疾与脑瘫儿童,其次为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儿童,最后为智力落后儿童与孤独症儿童。帮助普通幼儿认识身边的特殊幼儿,消除其对特殊幼儿的错误看法,不仅能促进两类儿童的交往与接纳,也能促进普通幼儿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人类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二是在认识残疾的内容上,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差异性固然是认识的起点,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区分上,而应更强调三点。第一,从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差异性,延伸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和别人不一样,进而帮助普通幼儿更好地发展自我意识;第二,引导幼儿认识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的相同点,即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能做什么、能玩什么,引导普通幼儿从正向角度认识特殊幼

18、儿与自己的相同处;第三,帮助普通幼儿体验与感受特殊幼儿的困难,帮助普通幼儿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特殊幼儿要完成同样的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特殊幼儿的需要角度以及普通幼儿的积极自我价值归因去提高普通幼儿帮助特殊幼儿的自觉性。三是在认识残疾的活动形式上,应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利用绘本、影视、角色扮演、谈话、直接交往等多种形式,帮助普通幼儿在亲身体验与实际交往中形成对残疾的积极接纳态度。四是适当增加残疾人在儿童绘本、影视作品、电视节目中的出现机率。与国外、港台相比,国内以儿童为受众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普遍缺少残疾人的身影,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儿童认识与了解残疾人的机会。残疾人作为社会的自然组成部分

19、,他们的身影也应出现在各种媒体中。这种渗入式的媒体形式更能帮助儿童自然地接受与认可残疾人的存在,认识到残疾人与我们一样,在同一个社会中生活、游戏、学习与工作。总之,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其关键又在于尊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育不应该是“教师教学生听”,教育是交流,是互动,更是人文情怀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在特殊教育层面,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在这群特别的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察觉他们的身心变化,激励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进而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责任。特殊教育目前最急切的问题就是要坚持以人文本,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保证他们形成健

20、康的人格,鼓励他们乐观向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社会的责任。参考文献1陈云英中国特殊儿童教育权利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毛连温心特殊教育行政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992(12卷)4肖非、王秀琴、李晓娟主编.共享阳光共和国特殊教育报告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5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n.经济日报,2007-05-29(10).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国家教育发展中心.2008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1998.9邓猛.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理想与现实之间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