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论文10篇_第1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论文10篇_第2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论文10篇_第3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论文10篇_第4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论文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论文10篇 第一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探讨 一、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起到规范企业财经支出和经济行为的作用,从而确保经济的合理合规性,对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发挥一定作用,进而有利于早日完成经济管理目标。国家为了规范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先后出台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向法制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为了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加强了内部审计力度,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能够有助于避免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在对内部进行控制时,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对企业内部予以严格监

2、控。同时,由于国家作为出资人,为了对国有资本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防范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等,国有企业必须在内部审计的作用下,保证国有资产增值,而且资产具有安全性。此外,国有企业的规模比较庞大,人员结构相对复杂,经营环节多增加了各种风险,为了避免发生违法违纪的行为,减轻侵占资产等现象出现,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对经营的各个环节予以控制,提升国有企业全体成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审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内部审计主要停留在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审计等方面,内部审计职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3、国有企业将履行评价职能作为主要目标,其他职能没有发挥一定的作用,因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没有在根本上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从而加剧了风险的产生。 (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从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情况来看,审计方法比较落后,主要以静态审计和事后审计等方式为主,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未能胜任其工作,主要与其不专业相关,是从财务等部门抽调而来的,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的知识,所以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偏低。 (三)组织机构单一 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其独立性与报告的对象有直接联系,对于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和相关人员缺少独立性,并且有些国有企业设置

4、的内部审计比较简单,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确定内部审计增值目标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应当确定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其中,图1是价值链的内部审计增值模型,需要在内部审计活动的前提下,对其他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等的价值链加以协调,突显显性和隐性等价值,然后对后续审计加以改善。总之,通过对审计成本加以分析,从而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突显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因此,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应当明确内部审计增值目标,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活动进行审计,通过增值内部审计内容,

5、将生产、决策、销售和企业的基本活动等都作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增值的功用。同时,国有企业要将对内部审计的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加以调整和优化。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活动期间,应当坚持遵循性审计和后续跟踪审计的原则,对于内部审计时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然后突显内部审计显性价值的功用,这样国有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自律性,不仅降低了审计成本,而且增强了审计效果。总之,国有企业通过确定内部审计增值目标,能够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国有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

6、过程中,导致审计质量偏低的原因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所以为了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必须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对国有企业内部的科学控制和监控。内部审计是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因而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国有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对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在专业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期间,需要充分引入具有高素质和审计认证资格的人员,然后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在丰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

7、)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国有企业在发展时,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国外由专业的审计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所以我国国有企业必须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因此,国有企业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活动具有独立性,需要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威性和独立性,然后对审计工作加以规范,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结语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经济形式,是由政府和国家有关组织投资而成立的经济组织形式,国家和政府参与对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转变的环境下,国有企业在兼并和重组下规模更加庞大,所涉及的行业也逐步增多,国有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

8、求,为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健全经济结构,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加强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篇: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思考 内部审计目前已经与国家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事务所审计、独立审计)并列为三大类审计类别,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作用越发显得重要。但从内部审计的实务来看,由于受到传统“审计”思维的约束,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存在重“审计”而轻“改善运营”,重“查找问题”而轻“改善建议”的情况。影响了集团企业的发展,尤其对于集团型企业内部处于初创期的成员企业影响更大。本文将就笔者接触的某大型上市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

9、何改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脱离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行为,它主要是为企业内部董事会、经营层服务的,实现组织目标才是目的。所以,内部审计不应一味的强调内部审计实务指南或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的规范性,必须要充分考虑初创企业的客观条件。企业发展初期从不规范到规范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初创期企业的内部审计就必须考虑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无视企业的发展阶段,而简单的按规范企业内部标准或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等规定来要求初创企业是不负责任,也是不客观的。 (二)内部审计对于初创企业各级员工的影响 集团内部初创企业的部分职能往往被整合到

10、集团总部,从而造成初创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不健全,管理职能缺失等问题。但内部审计过程中,初创企业领导层却要承担与之不相匹配的管理责任,其结果必然导致人心离散。“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思维会让员工不再愿意、不再敢于承担外派开疆拓土的重任,集团战略得不到落实,最终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话。 (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一,影响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审计过程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个人的经历、判断、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等会对内部审计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被企业内部大多数人认可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发表审计评价意见时,必然招致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和相关报告使用人对于内部审计

11、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的质疑。 (四)内部审计过多的依赖于社会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都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包括审计的目的、内容、依据、评价标准、服务对象等都各不相同。由此可以看出,未经专业培训,不熟悉企业内部运营的社会审计机构并不完全胜任内部审计的工作。如果过多的依赖社会审计机构的传统审计手段,一方面无助于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的提升;另外,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过度心理依赖,不利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能力的提升。 二、如何改善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目的的全新认识 2011年1月,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

12、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一定要对内部审计的目的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何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组织运营,实现组织目标才是内部审计的终极目标,而不是简单的发现问题或者提出不具操作性的改善建议。 (二)提升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作为专业性极强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集团型企业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选聘一定要

13、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内部审计从业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外,还应熟悉企业内部管理流程,能较好掌握审计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等。其次,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入手,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查证能力、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企业内部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对内部审计业务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逐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可以从审计工作效率、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着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另外,也可以聘请外部单位就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抽查、复核。 (四)正

14、确处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 作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更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企业的运营,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所以,不应过多的依赖不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社会审计机构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而应坚持“以我为主,社会审计为辅”的工作原则,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真正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针对集团型企业内部的初创成员企业,一味的强调审计准则而忽视初创企业的客观实际,看似独立、客观的审计评价将不利于初创企业的发展。因此,内

15、部审计可谓任重道远,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更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意识和审计工作质量,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翔.初创期成长期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外包可行性研究J.现代商业,2012 第三篇:企业内部审计“供给侧”转型思考 一、内部审计体制转型 内部审计的本质是经济控制,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同时具有监督职能、鉴证职能、评价职能、咨询服务职能和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服务目的。体制的合理性是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发挥其服务效用、实现其服务目标的基本保障。纵观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基于公司管理需求的不同,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隶属于监事会、董事会、

16、总经理、财务部等不同模式,并且在审计报告的汇报路径方面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的产出和所发挥的作用也大相径庭。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审计机构设立在董事会下或总经理领导下,并将审计结果汇报董事会的管理模式和汇报路径,比较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促进企业价值增值。因此,基于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需求和审计目标,需要通过体制的转型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审计成果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变 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审计模式已经从对基于财务会计和经营活动的财务账目审计和制度审计等传统审计模式,转变为有利于增加审计增值机会的风险导向型审计。内部审计需要关注的风险主要

17、有审计主体的风险和审计客体的风险,即审计风险和企业风险。审计风险包含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企业风险是指能够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其业务目标和战略计划的威胁、潜在因素或一系列事件,企业风险按风险来源划分,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从风险影响范围划分,可分为单一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而内部审计实施的风险导向型审计,则是建立在控制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审计模式的转变不仅是审计内容的转变,更是审计思维和理念的转变。风险导向型审计有别传统审计从操作层面出发关注控制的全流程审计,而通过评价内部控制来识别和评估风险水平,综合考虑风险影响程度、影响频率等因素确认审计范围和重点,并据此识别和确认重要

18、的、系统性的风险。因此,实施建立在风险管理框架基础上,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当性进行确认和提供咨询的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变,是增加审计增值机会,满足审计需求的可选择路径。 三、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的革新 企业因所处行业、规模大小、业务繁简以及管理需求不同,所实施的审计项目类型也各有不同。建立在以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目的基础上的审计项目更需要审计供给方运用新的审计理念,通过不断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最大限度的满足需求方对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在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下,审计需要根据公司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综合考虑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关注重点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制定合理有效

19、的风险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并利用风险矩阵、风险图等方式,形成能够有效帮助审计人员实施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审计工具。集团化企业在开展基于风险导向的系统性内控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项目时,需要从战略观、系统观的角度出发,揭示系统性、重大性问题,从而避免片面的、局部的审计发现。因此,在审计方法上可以尝试将单一揭示基层被审计单位问题,或仅对基层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进行简单汇总的“自下而上”的审计方法,转变为基于系统性、重大性风险导向的“自上而下”的审计方式,做到“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在审计技术上则需要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远程审计、跟踪审计等现代审计技术,充分运用收集整理、分析验证等基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大

20、数据审计方法等。通过审计技术和方法的革新,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实现审计的增值价值。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需求者都希望获得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审计需求方希望获得的便是优质的审计服务和审计成果。审计服务和成果的质量不仅仅是审计报告等结果性文书的质量控制,更涉及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贯穿于审前、审中、审后等多方面、各环节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一是审前准备阶段需综合考虑各方需求,根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经营管理需求、监管规定等内外部需求合理安排涉及内控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计划;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情况、风险评估等前期分析制定重点明确、具有针对性和可

21、操作性的审计方案。二是审中实施阶段可通过后台技术支持和跟踪、审计底稿分层复核等控制措施对审计工作的实施进度、审计工作的完成质量进行监控和指导。三是审计报告阶段可通过小型业务会议讨论、重大项目审议等机制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审计项目报告进行审议,通过建立分层审核机制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控制。 五、内部审计成果利用 审计工作获得审计需求方的高度认可、审计建议被有效采纳、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利用是审计增值价值的主要体现。审计报告作为审计成果的主要载体,不同类型的报告因不同的审计目的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如:内控审计报告结果有助于改善公司内部控制流程;专项审计报告结果为决策层和管理层制定重大经营决策提供详实、

22、可靠的信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结果为领导干部考评和提拔任用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等。此外,审计成果还可以通过审计专报、审计提示、审计警示等不同载体,及时、有效的向审计需求方传递有价值的审计信息。 六、内部审计人才培养 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尤其面临内部审计向提供增值服务的目标转型,审计人员仅仅依靠财务知识已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审计人才结构也需要从单一的财会专业人员向多元化专业结构转变。在职业能力方面,内部审计人员需具备专业胜任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总结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审计职业素养;在专业知识方面,审计人员需根据公司业务范围,掌握不同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最终形成集聚“一专多能”专业人才的

23、审计团队。此外,审计模式和审计方法的转变,更多需要审计人员观念的转变,培养审计人员具备大局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以企业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转型,只有通过内部审计管理的变革和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新环境下内部审计“供给”不断满足审计“需求”,提供增值服务的审计目标。 第四篇: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内部审计指的是在企业内部创建的,服务于企业管理部门并直接向企业负责的一种系统性、客观性的监督、评估与审查活动,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主要运用于监督企业内部机制运行效率和企业运营业务成绩的评估,审查企业财产的安全性、财务信息的合法性与客观性,监督企业经营的

24、合法性等。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了确保经营目的能够顺利实现、财务信息准确无误以及企业财产安全进而于企业内部展开的自我评估、自我制约、自我规划、以及自我调控的各种方法与措施的综合。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二者相辅相成,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辅相成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故此,我们需要将二者放在同等地位,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煤矿企业。 1.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运营目标。通过构建并完善权责明确的工作体系,保证企业内部职能机构互相制约、互相配合、各司其事、分工明确,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系列过程我们称之

25、为内部控制。而内部审计根据内部控制所规定的审计方式、审计流程、审计任务以及审计目标等来检测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运行情况并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完善中向企业高管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推进,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作用,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对内部审计来说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能确保企业信息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并尽可能降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错误的概率。在企业内部进行内审工作时,主要可以从内部控制着手,重点掌控企业的主要评审内容,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运营管理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不仅可以提高审计

26、工作的效率,还可以降低审计工作的成本,有助于实现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 2.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可靠而又准确。企业的相关资料包括财务信息等在内是企业相关管理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与必要条件。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与准确性是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合理调控企业各种经营、生产活动的前提与基础。提升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度的关键在于构建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把控企业财务管理,有效降低财务信息出错的概率。企业相关部门管理者根据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方针与决策,并通过内部审计的情况动态掌握内部控制的进度,内部审计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对搜集到的财务信息进行

27、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为企业决策提供保障。3.确保企业资产充分、安全使用。企业资产是企业在经济市场进行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加强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管控,对企业财力物力加强内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资产出现不必要的流失情况,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能够发现企业内部资产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无效的控制方式,并及时将具体情况反映给相关责任人,并提出合理的可行性应对策略,确保企业资产充分、安全使用。 二、煤矿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措施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故此,煤炭企业必须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硬的发展战略方针,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为煤

28、炭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1.提升企业相关职员的综合素质。煤炭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所具有的独立性、客观性特质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自觉参加进修,并充分发挥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断用知识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也应该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主要从职业道德与业务知识两方面着手展开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推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打好人才基础。与此同时,煤炭企业还需要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各种积极有利的条件,比如提供资金保障。如此,

29、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效率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2.确保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与质量。提升煤炭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与质量,需要内部审计能够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是关键。不断加强审计控制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必由之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2011年1月份颁布的新版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重新概括了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咨询与保证活动,内部审计的目主要在于改进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增加组织经营的价值。内部审计通过运用较为规范化与系统化的方式方法,综合评价并着力于改进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以及管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而帮助组织实现其发展目

30、标。综上所述,新概念的重点在于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进行了重申,也即改进并健全经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 3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强化煤炭的企业内部监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煤矿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组织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交由董事会直接接手管理。首先,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合理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具体的义务与权责;其次,强化过程控制,事前事中事后统筹兼顾,但要加大对事后控制的力度与强度,实行全局动态管控。事前控制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所制定的方针、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而事后控制的主要目标则是查缺补漏,分析所造成后果的原因,寻找问题根源,进行综合评估,找出存在的弊病与缺陷

31、,进而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周祥的考评,能做到不断调整不合理的地方,为煤炭企业的未来规划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后,要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从诚信角度出发,不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总而言之,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企业从容应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及时改善企业发展规划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推动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三、结语 煤矿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内部审计,一手抓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职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袁景民.

32、煤矿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No.35624:176-178. 2董吉畅.内部审计在煤矿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研究J.北方经贸,2014,No.35607:162. 3隋玉明.煤炭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J.经济界,2014,No.11002:34-39. 4杜莹冰.现代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No.25032:215-216. 5茹妍华.煤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No.48604:91+106. 6李怀刚.煤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2:217-218. 第五篇

33、: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探讨 铁路内部审计是旨在经济考察、评估的重要独立系统,这个系统一般用于对铁路内部日常展开的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铁路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对所属的铁路企业进行绩效评估,针对事前、事中、事后个阶段进行检查和审计。这样的步骤可以使得铁路的国有资本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并且使其得到集中合理的使用,保存应有的价值,甚至可以使得价值得到长期提升。伴随着铁路内部市场机制的深度变革,加上产权关系的进一步明晰,铁路行业的资产增值能力在不断上升,从而对内部审计监督的能力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和牢固。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概念 从整体

34、的角度出发,善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是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内部审计旨在促进企业运营模式转变、提高运转效率、控制审计风险、调整经营策略。针对企业或者组织运营过程中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进行细致的、具体的咨询的有计划性、有组织性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的活动。网络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应用系统;安全系统;规范与标准系统构成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内部审计信息系统集各种信息于一身,便于审计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统筹、运用及维护。同时,也会对审计计划、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项目监管进行规划和明确,以便于充分理解审计工作,并科学地实现监管。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内容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内容构成:利用信息技

35、术为手段展开内部审计工作,这是一种计算机辅助审计人员的方法;信息系统审计,这是一种通过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并对企业定时、定期、定量进行内部审查、控制风险、高效管理的方法。这个活动能够对信息的真实度和合法度进行评估,从而增强组织的信息管理,优化组织信息结构并且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当今科学技术进步惊人,可谓日新月异,而信息化的进程亦借助这一股科学技术的助力在不断发展。时代的变化导致了企业需求的变化: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在不断上升,对其自身组织应该如何构建、如何开发也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建立科学、健康、持久的内部信息审计系统对组织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其主要表现为。 企业

36、的审计效率能够显著提升 手工操作的审计方式属于传统的审计方式,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大部分的审计人员都是运用这种审计方式展开审计工作。但随着近年来一大批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持续不断增加,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和企业风险预测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基于时代的变革,我们应当积极投入研发新的审计方式,便于缓解企业审计需求旺盛的问题。此时,审计信息化应运而生。它能够使得审计工作从审计项目确立到实施,从审计建议的提出到采纳,从审计档案的形成到完善更加系统化、科学化、速度化。因为审计信息化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提取、分析、挖掘、管理各种审计信息和资料,加快审计速度,降低审计风险。 能够保障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 是

37、一种可以突破时间、区域、部门、公司来整合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种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能够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想法,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组织进行全面集中的监管,将信息风险降至最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系统也运行得越来越好,它相对于以前的信息系统而言有巨大的进步。系统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是因为它存在不可代替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为它能够更加科学、安全、系统、高效开展审计工作。在这种有保障性系统的监管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在一个比较安全的轨道上发展。 改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 自从现代企业加速改革,新的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的重心从传统的生产型变革成了经营型。审计部

38、门也由原来的表层控制深入到了内部控制。这种深层的内部控制则要求审计工作负责范围从单纯的财务拓展到采购、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科技工作范围的拓展,自然需要更多员工的参与。此时,就有可能会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采取审计信息化的方式,有助于通过计算机来辅助工作人员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改善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优化审计资源的配置,发挥审计工作的最大优势。 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有利 审计工作的开展不是孤立地自发开展,是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的。同时,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站在一个重视全局发展的位置和高度。一个企业运营的过程,是多种因素一起运转的。内部审计则要去考察多种因素,对多重因素进行考察、把控、管理等

39、。对于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动态发展,审计人员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迅速、准确处理。尤其是要注意开展个阶段的审计: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采用个阶段审计的方式能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审计局面,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现代化审计进程。 现阶段影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内部审计信息化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暂时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建设程度和实践水平方面,各种问题依然对审计人员造成了很大困扰,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程。针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和合法度的问题,内部审计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审计证据的提供有利于实施有效的控制,并且对内部控制进行到位的评估,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会计信息化

40、环境下依然能够顺利进行。 欠缺一致的计算机审计规则与标准 随着信息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所挑选的审计内容也跟着发生巨大的变革。面对各种各样的变化,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建立一致的计算机审计规则和标准,利于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也利于企业系统有效地管理。 审计人员受到传统审计方式的束缚,对新环境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概念理解不充分,忽略信息化进程受到传统的审计思想、手段、内容的影响,审计信息化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信息化的进程较为缓慢。企业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同,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对于企业而言,部分企业仅注重配备自动化的办公设备,形成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在

41、审计查账方面还没有适当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于个人而言,部分审计人员思想依然停留在传统审计方式的层面,没有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难以适应时代和科学技术的需要,阻碍了审计信息化的进程。 计算机审计软件研发滞后 目前,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主要侧重于会计数据的采集,而凭证抽查、账表通用检查、账务信息查询等模块的设计也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部分基础工作。计算机审计软件研发不足,势必造成软件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进而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另外,软件研发滞后还会导致某些重要信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被利用,甚至进行不合法修改,更有可能出现损害及丢失的情况。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已由单机版完善至网

42、络。相对来说,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还是比较缓慢的。 内部审计人员操作计算机的水平有限 传统审计环境下,已经形成了一支较强工作能力的审计队伍。但是,在新的审计方法冲击下,大部分的审计人员没有完成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化审计方式的转变。要完成这个转变,内部审计必须学习网络技术,提高计算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信息系统开发、操作、管理、维护几个部分顺利运转。同时,我们要定时定量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促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的策略和建议 在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软件问题”和“硬件问题”。“软件问题”包括思想观念、创新手法、组织管理等方面;“硬件问题”则包括组织审计

43、人员上课培训、优化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整合内部审计资源等方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计算机审计的规章、制度及标准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加快其他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这一个过程中,必须建立科学有效、建设性强的计算机规章制度,帮助审计人员完成任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针对“如何进行计算机审计”、“如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如何收集审计证据”等问题设立相适应的准则。同时,明确审计的具体内容,限定审计的具体范围,促使内部审计信息化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只有这样,才能将降低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增加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了解,转变传统

44、思想观念,促进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 企业管理者应该更新关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思想观念,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行使有效的手段。同时,加强组织网络知识学习和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性,鼓励审计人员灵活使用审计模式和手段,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审计工作当中,完成从传统审计模式向现代化审计模式转变的过程。 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构建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企业投放大量资金和资源,而构建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审计监控子系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要深刻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并结合这种变化做出自身改变。从审计信息化

45、的角度来说,审计信息化的进程、阶段、方向要得到明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从而利于企业的发展。 鼓励使用审计软件,并积极研发和不断创新 组织一批具有深厚的知识能力和对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有资深了解的专业队伍,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促进内部审计通用软件的研发,保障开发的软件能够让其他非专业的人员也可以理解并且运用。同时,要定时定期定量,并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软件进行更新和维护,使得软件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使用优秀版本的审计软件,能够保障电子数据的真实度和安全度,能够使得审计信息化的方向往分析型的方向迈进,使得网络成为内部审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而提升工作速度和质量,有力控制

46、并减少内部审计风险。 鼓励审计人员终身学习,增强综合能力 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资金是保障,技术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从速度和技术来看,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对滞后,起步晚,起步低。因此,对审计对象的方面要进行直接审计,这方面具体是指: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电子数据。要达到这种审计水平,就无疑要求审计人员同时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审计知识。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学会新知识,适应新的机制、体制发展。同时,企业要建立规章制度,分层、分级别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培训的特定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结合审计工作的实践情况,组织审计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探讨,进而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内部审计信

47、息化的进程。 结束语 为了企业的自身发展,选择内部审计信息化是非常科学精准高效的,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主要的变化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由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中与事后审计相结合,以事中审计为要点;从单纯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和动态审计相结合,以动态审计为关键;由过去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和远程审计相结合,以远程审计为重点。加快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有利于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工作任务,有利于促进信息化概念的根深蒂固,有利于企业控制有可能遭遇的风险,让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第六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近几年,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国家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

48、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审计监督制度建设,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及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与之配套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三个文件,响应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提的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和实行审计全覆盖要求。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审计全覆盖新常态下

49、,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进程,以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内部审计实行全覆盖的必要性 1.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风险。2015年国资委、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决定分类推进改革。对商业类国有企业要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公益类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实现股权多元化改革途径要么通过国有股权私有化,要么通过私有股权国有化实现。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定价不公允、违反法定程序等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风险,容易造成国有资产

50、流失。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对商业类国有企业以管资本为主,对公益类国有企业则重点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这种监管体制下,难以预防非国有股权侵害国有权益、企业职业经理人追求短期效益而损害长期发展能力,以及经营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等风险。 2.国有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必要性。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必然导致在设计公司治理架构时要有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是监督机制中重要的组织安排。作为集团公司层面的内部审计既可以是公司管理层向委托方(即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资委)报告其受托资源管理情况以解除受托经济责任的手段;也以是公司管理层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强管理的手段。国家虽然只是

51、对政府审计提出全覆盖要求,但由于国有企业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从内部审计的职能来说实行内部审计全覆盖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受制于国家审计力量有限,在进入审计全覆盖时代,国家审计很难以较高的频率覆盖到每一家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在一段较长时期存在审计盲区。作为我国审计组织模式基础的内部审计,在本轮国有企业改革中有了用武之地,应充分发挥其确认、咨询服务功能,合理控制改革风险,促进企业实现目标。 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内部审计全覆盖工作的重点 内部审计全覆盖应该是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全覆盖,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应紧紧围绕国企改革的目标,把审计重点放在促进国家重大

52、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维护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及时反映重大风险隐患揭示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企业的持续科学健康发展等方面。 1.加大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重大决策部署都需要国有企业来贯彻落实和大力支持。内部审计通过持续关注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揭示和反映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促进政令畅通,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平衡健康运行。 2.加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监督。新一轮国企改

53、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股权多元化改革中,只有加强监督才能有效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本轮的反腐浪潮中暴露的许多大案要案都是在改革的幌子下大肆侵占国有资产。这些血的教训表明内部审计要全过程介入改革进程,让股权兼并、转让、重组等重要环节在阳光下操作,确保改革是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 3.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违规操作、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行为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损失浪费,既可能是有意而为之,也可能是无意而为之。建立审计纪检监察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违规问题

54、的查处力度,增强工作威慑力,提升整体监督合力,做到惩防并举。始终保持查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高压态势,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4.加强揭示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命脉。目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内部审计要总结国有企业发展、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充分揭示面临的突出矛盾、潜在风险,辩证、客观、审慎地提出审计意见,扮演好国家经济”安全员”的角色,为企业把好脉、守好门,促进企业持续科学健康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内部审计全覆盖工作的难点 1.股权多元化改革带来的挑战。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是积极发展

55、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水平,改善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并购等方式。企业内部审计难以对外方股权的资产质量、经营风险进行监督,如何确保在股权多元化改革及改革后经营过程中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审计全覆盖要求与审计资源有限的矛盾凸显。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内部审计全覆盖尤为迫切。但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与审计全覆盖需求的矛盾,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长期存在。在改革进程中需要内部审计参与的环节会越来越多,改革后将带来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产权结构、经营方式的深刻变化

56、,这些都会进一步加剧矛盾的存在。 3.审计专业人才不足。国有企业改革的总方向是“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面对专业化导向的国企改革,如何能有效识别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出符合企业特点和行业发展规律的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建议性作用,对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恐尚需时日来加以适应。 四、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1.调整内部审计的目标。本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某些改革措施将是颠覆性的,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后,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将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这意味着

57、国有企业改革中将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企业今后经营将更多地依靠“自我监督”,在此期间内部审计的目标和重点都要进行相应调整。需要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风险及经营模式的重大变化,调整原来的监管模式,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和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作为审计工作的基本目标。 2.加强企业内审队伍建设。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和培养内部审计专业人才。选聘具有企业管理、工程建设、财务、审计、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中,选送内审人员到各种岗位进行轮岗交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和把握改革大局能力,建设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采取有效激励手段,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动性。 3.创新内部审计方式。科学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年度计划与中长期规划,要突出重点、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