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副页第七章聚合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第一节缩聚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工业实施方法主要有:熔融缩聚、固相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乳液缩聚 等。一、熔融缩聚1. 定义:指反应中不加溶剂, 反应温度在单体和缩聚物熔融温度以上进行的缩 聚反应。2. 特点:(1)反应温度高(一般在 200 C以上);(2) 禾U于提高反应速率和排出低分子副产物;(3) 符合可逆平衡规律;(4) 单体易发生成环反应,缩聚物易发生裂解反应。3工艺特点:(1 )不用溶剂、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聚酯、聚酰胺、聚氨酯) 熔融t缩聚t造粒t干燥t成品(2) 反应需要在高温(200300 C )下进行;(3) 反应
2、时间较长(46小时);(4) 常需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5) 反应后期需要在高真空度下进行;(6 )反应物的浓度大,生产能力大。4关键问题:充分除出低分子副产物。5影响因素:(1) 单体配料比对产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生产上:混缩聚T均缩聚挥发性较大的单体采用适当多加(2 )反应程度通过排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办法提高反应程度。方法:提高真空度;强烈机械搅拌;改善反应器结构(如采用卧式缩聚釜、薄层缩聚法等);采用扩链剂(扩链剂能增加低分子副产物的扩散速率);通入惰性气体。(3)温度、氧、杂质先咼温后低温;通入惰性气体,并加入抗氧剂;清除杂质。(4)催化剂加入能提高反应速率。二、固相缩聚
3、1定义:指在原料熔点(或软化温度)以下进行的缩聚反应。2类型:(1 )反应温度在单体熔点以下的固相缩聚t固相缩聚(2)反应温度在单体熔点以上,但在缩聚物熔点以下的t熔融缩聚制备预聚 物,再在预聚物熔点(或软化点)以下进行固相缩聚。(3 )体型缩聚反应或环化缩聚反应t固态下进行的。3特点:(1) 反应慢,表观活化能大;(2 )固相缩聚是扩散控制的过程;(3) 动力学特点t有明显的自催化效应;(4) 对反应物的物理结构很敏感物理结构包括晶格结构、结晶缺陷、杂质。(5) 可采用反应成型法4影响因素:(1 )单体配料比及单官能团化合物混缩聚时,一种单体过量t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2 )反应程度真空度
4、增加T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高。(3) 温度温度范围较窄,(熔点以下1530C左右)(4) 添加物(5 )原料粒度原料粒度越小T反应速率越快。、溶液缩聚1定义;在溶剂中进行的缩聚反应。2类型:(1 )根据反应温度分:高温、低温(100 C以下)溶液缩聚。(2) 按反应性质分:可逆、不可逆溶液缩聚。(3) 按产物溶解情况分:均相、非均相溶液缩聚。3工艺特点:(1 )工艺流程较复杂,后处理繁琐。单体溶解-缩聚-产物分离-洗涤-干燥-产品溶剂回收(2 )反应平稳(易控制);(3) 不需要高真空(设备简单);(4) 可以直接用作清漆、成膜材料、纺丝。4影响因素:(1 )单体配料比和单官能团(2 )反应程
5、度(3) 单体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加产物相对分子质量提高,过大时有所下降。(4) 温度:温度升高-反应平衡常数下降。(5 )催化剂:活性大的单体可以不加,但活性小的单体需要适量加入。(6) 溶剂:极性大(如介电常数大)反应速度提高相对分子质量提高 可以选用混合溶剂。四、界面缩聚(相间缩聚)1定义:在多相(一般为两相)体系中,在相的界面处进行的缩聚反应。2类型:(1)根据体系的相状态可分:液 -液、液-气界面缩聚;液-液界面缩聚:将两种反应活性很大的单体,分别液于两互不相溶的液 体内,在两相的界面处进行缩聚反应。液-气相界面缩聚:使一种单体处于气相, 另一种单体溶于溶剂中, 在气- 液相界面进行
6、缩聚反应。(2 )按工艺方法分为:静态、动态界面缩聚静态界面缩聚:是不进行搅拌的界面缩聚。所得的产物是薄膜或纤维状物, 又称薄层界面缩聚。动态界面缩聚:是进行搅拌的界面缩聚。所得产物为粒状,又称粒状界面缩聚。3基本特点:(1)是复相反应;(2)是扩散控制过程;(3)反应速度快;(4 )是不可逆反应。4影响因素:(1)单体配料比(2 )单官能团化合物会降低产物相对分子质量。(3)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与产率的关系(4 )温度:不是主要因素。(5 )溶剂性质(6)水相的pH值(7)乳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产率,反应的重复性好。五、乳液缩聚(反1定义:反应体系由两个液相组成, 而形成缩聚物的缩聚反应在其
7、中一个相 应相)的全部体积中进行。2体系组成(1 )分散介质一般是水,称为水相。(2)分散相一般为溶解单体的有机溶剂,称为有机相,也是反应相。(3)单体一般要求有足够的反应活性,不必过大,但单体要有足够大的分配系数。3特点:在多相体系中进行均相缩聚反应。4类型:(1)按缩聚反应类型分乳液聚酰胺化、乳液聚酯化(2)按缩聚反应性质分可逆、不可逆乳液缩聚(3 )按体系特点分为不混溶、部分混溶乳液缩聚。5影响因素:(1)单体配料比(2 )单体浓度有最佳浓度(约 0.5mol/L )值,产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大。(3 )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温度,相对分子质量下降。(4 )搅拌速度增加搅拌速度可以提高产物相对分子
8、质量。(5 )盐析剂和接受体(6)有机相的种类(7)副反应第二节连锁聚合反应的工业实施方法工业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乳液聚合等。一、本体聚合一一适用于自由基、离子型聚合反应1. 定义:在不加溶剂或分散介质情况下,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有时也不加)或光、热、辐射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的一种方法。基本组成:单体、引发剂。有时也加入增塑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色料 等。2. 分类(1)根据单体与聚合物相互混溶的情况可分为:均相、非均相聚合(或沉淀 聚合)两种。均相聚合反应:凡单体与所形成的聚合物能相互混溶,在聚合过程中无分相现象发生的反应。沉淀聚合反应:单体与所形成的聚合物不
9、能相互混溶,在聚合过程中,聚合物逐渐沉析出来的反应。(2)根据参加反应的单体的状态,可分为气相、液相、固相本体聚合,其中液相本体聚合应用最广泛。(3 )工业上分,间歇法、连续法。3特点:(1)聚合方法简单,生产速度快,产品纯度高,设备少。(2 )易产生局部过热,致使产品变色,发生气泡甚至爆聚。(3)反应温度不易恒定,所以反应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散性较大。(4 )产品容易老化。4主要产品:PS树脂、PMMA树脂、PE树脂、PVC树脂等。5主要影响因素:(1)单体的聚合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如何排除是生产中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工业生产中:一般米用两段式聚合第一段在较大的聚合釜中进行,控制10%40%以
10、下转化率;第二段进行薄层(如板状)聚合或以较慢的速度进行。(2 )聚合产物的出料是本体聚合的第二个问题,控制不好不但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还会造成生产事故。解决办法:根据产品特性,选出料方式广浇铸脱模制板材或型材,Y熔融体挤出造粒,粉状出料。6.优点;产物纯净,适于生产板材、型材等透明制品,也可生产电绝缘材料和 医用材料。7应用:实验室研究(如单体聚合能力、动力学研究、竟聚率测定。二、溶液聚合1.定义:将单体和引发剂溶解于适当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的一种方法。基本组成t单体、引发剂、溶剂2类型:(1) 根据溶剂与单体和聚合物相互混溶的情况分为:均相、非均相溶液聚合(或沉淀聚合)两种。均相聚合反应:凡溶
11、剂与单体和聚合物能相互混溶,得到的产物为高聚物溶液(此溶液可以直接用作油漆、涂料),将此溶液注入高聚物的非溶剂中,高聚物即可沉析出来,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最终产品。沉淀聚合:溶剂仅能溶解单体而不能溶解聚合物的,这时所生成的聚合物呈细小的悬浮体不断从溶液中析出,经过滤、洗涤、干燥可得最终产品。(2) 根据聚合机理可分为:自由基溶液聚合、离子型溶液聚合和配位溶液聚 合。3溶液聚合的特点:(1)原料纯度要求严格。(2 )反应容易控制;(3)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均匀;(4) 易实现连续化生产。(5) 聚合后,分离、回收、后处理复杂。4溶剂对溶液聚合的影响(1)对自由基溶液聚合的影响:-对引发剂
12、有无诱导分解反应发生;Y链自由基对溶剂有无链转移反应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大小,对凝胶效应的影响常见溶剂:芳烃、烷烃、醇类、醚类、胺类等有机溶剂和水等。(2 )对离子型、配位型溶液聚合的影响:广不能选择水、醇、酸等具有氢质子的溶剂,以防止破坏引发剂的活性;考虑对增长离子对紧密程度和活性的影响、考虑向溶剂的链转移大小;考虑对引发剂及产物的溶解能力。I选择:烷烃、芳烃、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等。三、悬浮聚合1. 定义:将不溶于水的,溶有引发剂的单体, 利用强烈的机械搅拌以小液滴的 形式,分散在溶有分散剂的水相介质中,完成聚合反应的一种方法。2. 基本组成:单体、水、分散剂(悬浮剂)、引发
13、剂3. 聚合场所:每个小液滴内,是一种微型化的本体聚合。4用途: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离子交换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聚醋酸乙烯酯及它们的共聚物等。5特点:(1 )工业生产技术路线成熟、方法简单、成本低;(2)产品质量稳定、纯度较高;(3)易移出反应热、操作安全、温度容易控制;(4)产物粒径可以控制;(5)只能间歇操作,而不宜连续操作。6悬浮聚合的组成基本组成为:单体、引发剂、分散剂和水。20高聚物生产技术单体(或油)相水相(1)单体相一般:油性单体、引发剂组成,有时也加入其他物质。1)单体油性单体(非水溶性),必须处于液态。气态t加压;结晶性t熔融。2)引发剂一般:根据单体和工艺条件在油溶
14、性的偶氮类和有机氧化物中选择单或复合型引发剂。3 )其他组分热稳定剂、根据需要,在单体中加入链转移剂、 发泡剂、溶胀剂或致孔剂、紫外光吸收剂等。(2)水相是影响悬浮聚合成粒机理和颗粒特性的主要因素。组成T水、分散剂和其他成分。1 )水去离子的软化水。作用:保持单体呈液滴状,起分散作用;作为传热介质。2)分散剂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帮助单体分散成液滴;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液滴(或粒子)粘并;防止出现结块危险。类型:非水溶性无机粉末、水溶性高分子水溶性高分子:一般用量约为单体的0.05%0.2%分散机理t吸附在单位液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保护胶体的作用;同时,使液滴变小。 非水溶性无机粉未
15、一般用量约为单体的0.1%0.5%分散机理t起机械隔离的作用。3 )其他组分无机盐、pH值调节剂和防粘釜剂等。7单体液滴与聚合物粒子的形成过程(1)单体液滴的形成过程(2 )聚合物粒子的形成过程在悬浮聚合过程中搅拌的作用是使单体分散为液滴的必要条件,而分散剂的作用是防止粘稠液滴之间发生粘合的必要条件,进而确保聚合渡过结块危险期。1)均相粒子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聚合初期、聚合中期、聚合后期生成的聚合物能溶于自身单体中而使反应液滴保持均相,最终形成均T单体液滴聚合初期聚合中期匀、坚硬、透明的固体球粒。聚合后期透明粒子2 )非均相粒子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有五个阶段,聚合物不溶解于自己的单体中,有聚
16、合物产生就沉淀出来。形成由均相变为单体和聚合物组成的非均相体系,产物不透明,外形极为不规则的小粒子。3 )悬浮聚合聚合物粒子形成过程的特点 非均粒子的形成有相变化:液相t液、固两相t固相。 均相粒子的形成无相变化:聚合过程始终保持为一相。 由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过程是体积缩小的过程 均相聚合体系危险性比非均相聚合体系危险性大 分散剂外膜8粒径的大小与形态取决于搅拌强度、分散剂性质和浓度、水-单体、聚合温度、引发剂种类和用量、聚合速率、单体种类、其他添加剂等。四、乳液聚合1. 定义:在用水或其他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机理或低聚物机理生成彼此孤立乳胶粒,在其中进行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
17、的一种方法。体系组成:单体、水、乳化剂、水溶性引发剂。2乳液聚合的特点(1) 反应速度快,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高(独到的) 。(2) 易移出反应热(水作导热介质)。(3) 乳化液稳定,利于连续生产。(4) 产物是乳胶,可以直接用作水乳漆、粘合剂。(5) 若最终产品为固体聚合物时,后处理复杂(凝聚、洗涤、脱水、干燥) 生产成本高。6主要高聚物: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糊状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醋 酸乙烯酯(乳白胶)、聚四氟乙烯等。(二) 乳液聚合体系的组成1.单体t乙烯基单体具备条件:可以增溶溶解但不是全部溶解于乳化剂水溶液; 可以在发生增溶溶解作用的温度下进行聚合; 与水或乳化剂无任何活化作
18、用,即不水解。2水相组成:水、乳化剂、稳定剂、pH调节剂、引发剂等。(1 )水纯净的非离子水。主要作用:分散介质,用量占乳液聚合体系总质量的60%- 80%(2)乳化剂t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水变成相当稳定难以分层乳状液物质。 乳化剂的作用:降低表面张力降低界面张力乳化作用T形成稳定乳状液分散作用T使每个颗粒稳定地分散并悬浮于水中而不凝聚。增溶作用发泡作用T对生产有不良影响,要加以控制。 乳化剂的类型r阴离子型乳化剂阳离子型乳化剂按照亲水基团的性质可分: 非离子型乳化剂.两性乳化剂阴离子型乳化剂t使用最多的主要乳化剂,多在碱性介质中使用。最常见:皂类、十二烷基硫酸钠 CzHhSQNa、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盐C2“5C6HSGNa等。阳离子型乳化剂t多在酸性介质中使用,乳液聚合一般较少使用。常见:胺盐、仲胺盐、叔胺盐和季胺盐类。非离子型乳化剂T对介质酸碱性不敏感,一般作辅助乳化剂使用常见:聚环氧乙烷类物质。两性乳化剂T本身带有碱性基团和酸性基团。常见:羧酸型、硫酸酯型、磷酸酯型、磺酸型等。 临界胶束浓度,简称 CMC临界胶束浓度:能够形成胶束的最低乳化剂浓度,是乳化剂性质的一个特征参数。CMC勺大小主要取决于乳化剂的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化学社团活动方案
- 初中教师述职报告2025
- 工程项目现场质量控制方案
- 工程项目成本分析与管控
- 高管团队断裂与企业创新双元化发展
-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
- 2024年邢台巨鹿县招聘中学教师真题
- 2024年桐城市中医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真题
- 2024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岗位招聘真题
- 2024年宝鸡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真题
- 2025年专四语法题
-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应用技术指南》
- 2025年广西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GTJ 08-2176-2024 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标准(正式版含条文说明)
- 2025年浙江广电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ECMO安装及预充》课件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册
- 高处作业非标吊篮专项施工方案
- 离职补偿确认书
- 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硕博”招聘42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