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_第1页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_第2页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2021 年 2021 年,笔者在河北师大参加了“余映 潮语文工作室研修,课堂执教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有了很 大的提高。其间,我参加了两次做课,得到了余老师的当面 点评,获益良多。第一次 2021年 4月 15日,我执教了冀教版七年级下册 的?黄陵柏?一课。当初接到讲课任务的时候,自己还没太在意。等到一查 资料,才傻了眼。网上、书上、杂志上,关于?黄陵柏?的 参考文献, 几乎没有。 我想到林岩老师提倡的 “裸备课 于是,我先用纯文本的、纯静默的方式,不借助其他资料, 和课文作了最直接的对话。一遍、两遍、三遍 , 渐渐地, 文中“黄陵柏的形象在我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文章不仅有

2、生动有趣的介绍,还有含蓄而深刻的人生感悟。作者是将柏 树当做人、将柏林当做社会来写的。但是,我想,这些学生也会读出来的。语文教师的 任务,是要向学生揭示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 本奥秘。语文课不是教“内容的课,而是教“形式的课, 更准确地说,是教“怎样从内容到达形式的课。所以,语 文教学最关键的, 还是品析课文的语言。 接下来, 我捧着书, 像农夫犁地一样,又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翻了个遍,直 到闻到土里的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 ,光有文本解读是不行的,还要结合学情,进行一次“教 学解读。在课堂的主体局部,我建议同学们从以下角度品 析文章语言的美好: 1.句式特点, 2.修辞方法, 3.

3、写作手法。语文教师欲培养学生丰富敏锐的语言感觉,读写结合是 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我想到了余 映潮老师“课文集美的教学方法,最后一个环节,不妨让 学生运用文章的句子,答复课文结尾的两个问句:我站在这 里,也是一棵柏吗?面对着我民族的始祖,我会是一棵什么 样的柏呢?因为是借班上课,我想,教师的示范作用也许会给学生 带来一些感触。于是,我深入文本,又一次和贾平凹先生进 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爷爷务农,爸爸教书,小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棵山 下柏。 腰身弓弓的, 奋命地向上长着; 在生活的这棵大树上, 每一条枝,每一根节,都表现着十分的努力。求学之路是艰难的。小学、初中、高中,同桌

4、、同窗、 同学,他们存心是来拥挤的,狭窄的面积,似乎永远没有安 全感。自己就像是一株挤柏,目标就在天空。大学没考上, 步入了社会。 才知道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 如弓一样俯在地上, 别人却把你的身子当做椅, 男者, 女者,全骑上去,一压一摇,作晃板的快乐。屈柏,就是我似乎是与生命开了个玩笑。打了两年工,我又做起了代 课教师。教了两年学,我考入廊坊教育学院。就像是雨后发 芽的芽柏,以短暂的生存证明了其无比的力。2000 年毕业,回乡镇教书。 2002 年,我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县教育局,成为一名教研员。新岗位,新要求,研究、 指导、管理、效劳 , 就像风头柏,经营着学问,建筑着力 量。在四面来风之

5、中,执着八方盾牌,步步为营地向空间进 军,人生终有谢幕的时刻。山下柏、山顶柏、柏中柏,最后 都会成为朽柏。但愿,我们宣布自己死亡的时候,安详得能 如天上停驻的云。余老师在点评我的课时,首先肯定我做出的努力, ?黄 陵柏?一课属于难文的教学,没有参考资料。认为我设计的 三个学习任务:初读课文,明结构;细读课文,品语言;悟 读课文,探主题,三个板块,层层推进,越上越精致。每个 板块都有感慨句领起,三个感慨句相互照应, 注:文章的 思路多么清晰啊! 文章的 ?Z 言多么美好啊! 文章的感悟多么 深刻啊!给学生带来无形的感染。而且,老师的语言很简 洁,课堂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朗读课文,品词论句,独

6、立思考,动笔写作。最后一个环节有一定的创意,是执教者 精心构思的结果。总体而言,这是一节很稳当的课。但是, 整节课还存在“直的弱点。这是一篇咏物的文章,抒情方 法是含而不露,意在言外,韵味悠长。执教者把自己说成各 种柏,这样不好。文本的意味是任你揣摩的。细部弱点:一 是老师情感的气氛没有调控好。老师的情感要有微妙的变 化;二是没有进行很好的朗读训练。最后,余老师提出了新的教学创意: 第一步,寻找文章的结构之美。1.文章最后一段和前面隔开。请同学们思考,说一说空 白段的作用;2.默读全文,圈点勾画,说说文章哪一个句子,哪一个 短语笼罩全文?柏的好多妙事;众生相第二步,朗读课文的 1、2 段,请同

7、学们证明课文的 1、 2 段的结构是一样的。 概写一笔,细写几笔第三步,任选片段,赏析这个片段的结构之美韵韵味。 结尾,每个人选背自己喜爱的片段,下课。我反思这次教学, 存在很多的问题。 课堂结构比拟 “散, 没有一个贯穿的点,一条清晰的线。课中活动比拟“淡 , 对学生语言品析的训练力度还不够。文本解读比拟“浅 , 还达不到与作者深层次的对话,对贾平凹作品的语言涵泳不 够。教学语言比拟“硬 ,多年不上讲台,师生的对话味没 了。余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了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要做 到优化教材处理,强化能力训练,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 活动,美化教学手段,诗化教学语言。第二次是 2021 年 11月

8、26 日,我执教了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的?老王?一课。我拟定的教学创意是利用课文训练文学欣赏能力。活动一: 说一说“不幸的人 。给学生两个话题, 话题 1:老王是怎样的不幸?细细品读 2 3段,结合具体句子,分 析老王的不幸。话题 2:杨绛先生是不是幸运者?比拟阅读 第 1 段和第 6 段,第 5 段和第 7 段,思考人物命运有没有变 化?活动二:品一品“对答的话 。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找 出“老王和我对答的话 ,并仔细体会其言外之意。进而归 纳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有以下特点:答非所问,转移话题,难 以明言。活动三:写一写“愧怍之情 。话题:体会作者写这篇 文章前的心绪、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写完这篇文

9、章后的心 态,想一想,杨绛为什么写?老王??关键词:时代,组织, 善良,愧怍,悲悯,尊严 在学生作文交流后,教师 出示自己的创作,与学生分享。相遇读杨绛的?老王?相遇,是一个美好的词。世界多么大,宇宙多么浩渺。在生命的某一个时间,我们彼此相遇或交叉,或折叠,或平行,或先后。 杨绛,老王,一个大学者,一个蹬三轮的苦力。 偏偏, 相遇在那个“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动弹不得的时 代;偏偏, 相遇在那个“把自己降格为货 的非人的时代。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在那个疯狂的年代,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看不清、不要钱、大鸡蛋 , 孤独的人带给别人以

10、温暖, 无助的人带给别人以力量, 老王的存在, 给文革的黑夜带来一束人性的光辉。 常坐车、说闲话、鱼肝油 , 处困境而常怀悲悯之心, 经苦难而不忘愧怍之情,杨绛的文章,在岁月的荒野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当善良和蔼良相遇,当苦难与正义同行,世界便是一片温暖, 花开自在,宇宙庄严。余老 ?在点评我的课时,认为我安排的三个环节,活动 形式有变化,从说、品、写等角度训练学生能力,整体上具 有抓住关键,设计话题;品析对话,赏析细节的优点。在修 改点上, 余老师建议我还要增加铺垫的内容, 把文本讲清楚, 增加课文教学中的积累,凸显作者写人叙事最重要的局部的 品质。在教学技能方面,余老师建议我少用碎问推进

11、教学, 要通过设置话题,设计活动,利用课文训练学生能力。最后,余老师提出了新的教学创意: 第一步,教学铺垫厚重铺垫 。 第二步,文意把握。据文阐释: “三轮二字,非常重 要。活动形式:说。第三步,故事精读。细节欣赏: “愧怍之意,全在文 中。活动形式:写。这次的工作室活动,余老师也讲了?老王?一课。余老 师在进行了厚重的教学铺垫后,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活动一:“一段话分析,课文第一段的作用分析。从 而引出:“三轮二字,笼罩全篇。活动二:“一段话品味,品味课文第四段的表达技巧。 从而引出侧面描写、 首尾照应的手法以及用两个 “生活瞬间 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写法。活动三:“一个局部欣赏,品析、欣赏第 8 段到课文 结尾。让学生深深体会这一局部字、词的表现力。古诗云:“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余老师 的课令我眼界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