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论文“减负增效论”初中英语阅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_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论文“减负增效论”初中英语阅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_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论文“减负增效论”初中英语阅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_第3页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论文“减负增效论”初中英语阅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减负增效论” 初中英语阅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英语组在基于学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指导下,大力践行学案导学,学案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本文从“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具体课例的学案设计及说明、学案的的使用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谈谈我们教研组是如何把学案导学运用于平时的阅读课中的。 关键词 英语阅读、学案导学、主动学习一、“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

2、可以认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根源。诱即引导,循循善诱出自论语子罕,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导学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辅导教学,这里的导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的导思、导读、导练的过程。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

3、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3.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导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具体课例的学案设计及说明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2人一组

4、设计出学案。我们的学案通常包括以下四大环节:环节内容目的1学习目标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2课前准备对新课内容进行热身训练3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任务,培养阅读技能4课后巩固强化语言知识的习得 本人将以初中牛津英语7B Unit 3的学案设计为例谈谈这四个环节的实施。学习目标的确立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which appear in the story.To get students know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story.To get students learn to repe

5、at the routes in the story.学习目标的确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建立在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教学顺序,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沟通点、共鸣点,交给学生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只要尽力就可为。切忌把学习目标订得太高,让学生无论怎样“跳”也不可能够得着,从而失去信心,直接影响后面环节的实施质量。像这样的三个学习目标,在阅读课的第一课时学生完全有能力达到,而且这三个目标的达成还为阅读课的第二个课时做了很好的铺垫工作,学生可以较轻松地体会文章的深意,灵活运用文中的重点表达。课前准备准备什么 一般来说,课前准备肯定是为学生新课的习得服务的。像在这节课中我们为学生设计的

6、课前准备环节有两个任务:(1)阅读一个智斗歹徒的小故事(2)复习前一课时中学到的问路指路的句型。设计这两个任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新课习得的过程中有话要说,有话能说。3.学习过程在这一环节,我们的学案主要设计以学生的自读、教师的导读、学生的复读相结合。(1)学生的自读Task1Read the story quickly by yourselves, then find the title and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is story.Title: Main characters : Task2Read the story quickly and find the

7、 places that the story happened.A B C 培养学生自读主要是要控制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因为学生自读只是第一次阅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标注出文中不理解的部分,以便过后重点解决。快速阅读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全面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和教学方法。能否快速地阅读,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然后设计6-8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判断正误,或有关主要内容和主旨的问题,也可以用WB中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

8、章的理解程度。总之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尝试只要在快速阅读一遍便可进行回答的成功感,营造良好的成功氛围,培养学生的预习速度与兴趣。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告知学生第一遍阅读速度要快, 一般250词的短文要在二、三分钟内看完。阅读时精神必须十分集中, 不必记忆细节, 忽略个别生词及难懂的词句, 重点把握全文总体大意。要留心反复出现的单词, 以及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和每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好概括。第二遍阅读是寻找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阅读时视线自上而下, 注意与who, what, when. where 有关的内容。对于why, how 等问题, 先找到文中

9、与答案有关的范围。(2)教师的导读 导读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阅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上的训练和通读文章技巧的传授。同时,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结构、作者的谋篇、文章的风格、修辞手法等内容,引导学生如何紧扣文章的中心词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清晰文章的写作思路。在通读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 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阐述和发展主题思想的主要事实, 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这个环节中设置问题的难度应加大,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 why, who, how 等基本事实,也要涉及文章的寓意(或称隐含含义)要求学生在通盘文章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设计这类问题,可

10、用suggest (暗示) 或should (理应)这类词语进行发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找到文章与答案有关的范围之后, 就在此范围中逐句阅读, 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 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 还要通过推理和判断, 理解其潜在意思。对于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以看懂的长句, 对其作语法分析, 理解其意。 像在刚刚的学案中我们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的。Task1Please read line1-11,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A.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stin and Paul?B.

11、Who is calling for help? Whats wrong with her?C. Are the three men in police uniform real policemen?通过学生回答这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twin brothers,three men in police uniform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第一场景的主要内容。(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Justin and Paul find there are three robbers running out of Hill building.)Task2Plea

12、se read line 12-25, complete the following table.What happenedWhat the twins want to doRoute 1Route 2在这一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指着路线图,完成两条路线的复述,同时引导学生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The climax of the story: Justin and Paul ran away successfully.)Task 3Please read line26-35,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A. Why did the policeme

13、n take the three men to the police station?B. Why we call the story A lucky escape?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思考幸运的逃脱究竟幸运在何处,起到点题与深化主题的作用。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做概括( The end of the story:The robbers were caught by the policemen with the help of the twin bothers.)(3)学生的复读. 复读是在学生自读、导读后对文章进行的深层次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助逐字逐句对文章进

14、行仔细阅读,找出存在疑问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解决阅读理解上的障碍。同时,教师可以对一些语言要点进行讲解,扩展学生的语言词汇知识。这是一个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环节。练习的方法可以是提问一些理解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复述课文、角色扮演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多次阅读,对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细致的多次梳理,可以吸收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同时可以找出相应的问题,在加上教师从旁进行的指导,使学生可以准确掌握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课例中,我们安排学生完成的复读任务有两个。Task1Susan doesnt know what happened to the twin brothers ,

15、please help her write down as many questions as you can, then make an interview between Susan and the bothers.Task2Please find out the verb phrases to describe different characters actions, then try to repeat the story.Susan:The twin brothers:Three robbers:Policemen: 第一个任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再作一次详细的回顾,为第二任

16、务作铺垫。第二任务的设计较有难度,所以安排学生先找出描写任务行为的动词词组,这样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完成文章的复述,从而使阅读任务得到圆满的完成。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是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选题要紧扣大纲要求,典型性强,辅以适量针对性的语法练习。要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注意加大习题难度,题型要以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

17、力。也可直接把课本所附的练习置入本环节。在本课例中,由于前面的学习过程环节设计的题目已经比较有梯度了,所以我们在课后巩固这一环节只是让学生完成了书后的配套练习。 三 、导学学案的使用方法1、将“导学方案”印好,课前发给学生,发“导学方案”之前也可先介绍一下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如有必要,也可先教学几个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但不宜把全部生词教给学生,要留一部分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以达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2、学习目标作为第一环节,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向学生交待清楚。第二环节学习过程是课堂的中心环节,一般可通过设计快速阅读训练和细节仔细阅读训练,可采用提问、扮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问时以提问中、下等学生为主,兼顾上游学生。只要学生基本答对即给予充分肯定;即使答错也可不作深究,留下悬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四环节课后巩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