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版_第1页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版_第2页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版_第3页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版_第4页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辨析 简答 案例分析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 人类教育的种种现象(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问题(研究的核心)。探寻、发现问题分析、解释问题应答、解决问题。 教育规律(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特点) 教育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揭示和说明存在教育领域中的某一规律。二、阐释和解释整个教育活动中的规律体系( 普遍规律 学校教育的工作规律 某一具体教育活动规律,如教学规律、德育规律、学校管理规律。) 二、教育的概念 (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1)过程的教育,如阅读名著催人泪

2、下,教育意义很深。 (2)方法的教育,如怎样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为有用的人。 (3)社会制度(事业)的教育,如“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二)教育的定义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 狭义上说: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公共性 公共性教育的特点:1、公有性2、公享性(社会各成员、各集团、各阶级都共享教育。一方面,在纵向上公享人类的经验传统,个人通过人类的共同善而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横向上每个人享用其他人的能力发展带来的善,平衡彼此利

3、益。) 3、公治性(全部公民 审慎商议)4、公善性(公共价值为导向 公共利益为指向 超越任何非公共立场之上的) 四性关系: 公有性是公治性、公享性和公善性的逻辑前提 公治性是公有性、公享性和公善性的政治前提 公善性、公享性则是公有性和公治性价值基础 没有公治性便不会有公有性、公享性和公善性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一)教育者【必须具有必要的能够实现促使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二)受教育者【广义:泛指接受教育者传递和施加社会文化影响的人。狭义:学校中的学生】 (三)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 三者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没有教育

4、者,教育活动不能展开,受教育者不能得到有效指导 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 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因此,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五、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制约【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教育结构 教育方法和手段 】 (二)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制约 【 教育的领导权 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目的的性质 】 (三)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制约 【 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内容 具有非正式的教育内容 】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经济发展 第一、教育把潜

5、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再生产。 第二、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政治发展 第一、教育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价值。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先进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进而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价值。 第三、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价值。 (三)促进文化发展 第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保存、传递价值。 第二、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价值。 第三、教育对文化的创新价值。 第四、教育对文化的融合价值。 六、终身教育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终身教育的提出: 1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法国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的概念一:是人们在一生中接受到的各种培

6、养和训练的有机统一,它使教育从过去仅对人生早期的职前负责进步到对人们的职后乃至整个人生都有责任。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也是在这种理念和原则下建立的和形成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教育制度。 概念二: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系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 概念三: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 教育体系 ,而是建

7、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 概念四:比较普遍的看法:终身教育是:“ 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我个人认为概念四最好理解。概念一来自课本。 终身教育的主要特征: (1)形态的多样性 【简言之,既包括学校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如创办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

8、、少年宫、老年社区中心等。】 (2)统一性与连贯性 【简言之,纵向上(连贯性),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年教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不是各个部分教育的简单叠加。横向上(统一性),把各种教育机会和条件有机整合起来,统筹安排、调控,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促进的有机统一。】 (3)民主性或普及性 【简言之,民主性即社会努力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普及性即教育没有青少年和成人的区别,不再是某些人在某些阶段介入的活动,而是每个人为适应进步变化及改革的生活而必然面对的一种“生存状态”。】 (4)主动性与自主性 【不再是教育内部的限制和外部施加的强制,是学习者自觉性、兴趣、态度、习惯和能

9、力的自我发展。】 七、终身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的改革方向 第一、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应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愿望和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学习。 第二、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必须加以改革。 打破 原来以学科为中心,学科间自成体系、彼此隔绝的状态和课程设置的一元化,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和多样性。 更新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旨在培养学生做事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改革教学过程中 过分 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第三、改变学校教育的封闭状态,实现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 一方面,学校对社会生

10、活大系统保持开放。(引进来) 另一方面,学校运用社区各种教育资源。 (走出去) 八、我国教育的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的总要求。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一)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质量标准 (三)注重提高全民素质【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 (四)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九、课堂教学的概念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实现教育目

11、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智慧潜能,陶冶个体道德性格,使每一位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十、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 是指一个 国家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的总和 。【 泛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专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套规则,包括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十一、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基本理念

12、“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发展人的素质(素养或品质)为核心和根本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 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强调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十二、教师的职业角色 1 、传道与示范者角色 2 、授业与解惑者角色 3 、管理者角色 4 、心理辅导员 5 、父母与朋友角色 6 、学习与研究者角色 7 、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十三、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一)专业精神 ( 二)专业理念 (三)专业知识 (四)专业能力 十四

13、、学生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地位 学生的含义 : 是以学生为主要任务的发展中的人。 学生的特征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方面,学生不断作用于客观现实,日益深入的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关系,形成一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客观现实不断作用于学生,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 二)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在个体的成长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思想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 学生的社会地位 :相对于具有社会正式成员地位的成年人来说,学生是不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是未进入正式成人社会的“边际人”。因此,长期以来学生没有被看做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他们在社

14、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 十五、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构建 特点:(一)爱生尊师,和谐亲密 (二)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力、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 民主和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看,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二者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看,指人格上的独立。 】 (三)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十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人的发展 是指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 生理、心理 两个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它是把个体发展的潜在力量变成 现实个性 的过程。 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先天的遗传素质 后天的环境 教育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

15、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二)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三)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十七、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与评价建议。 辨析题 1 、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平均发展。() 辨析: 全面发展并不是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平均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 完整发展 ”,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

16、发展,各个方面可以有 发展程度上差异 ,但 缺一不可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指人的“ 和谐发展 ”,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必须 获得协调发展 ,各方面发展 不能失调 。再次,“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 多方面发展 ”,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中的 各素质要素 和 具体能力 在 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应力求 尽可能多方面 的发展。 案例分析题 1 、顾文艳同学的富有个性的成长 2006 年,顾文艳同学小学毕业时任浙江省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并已出版作品集我和我的替身,表现出良好的写作才能。她六年的小学生活都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月河小学度过,读书时她并不是班上最出色学生,但她酷爱写作,宽松、包容的教育环境使她自信地行走在写作之路上。 分析上述案例,思考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从顾文艳同学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第一,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只是要求人在基本层面上的相对完整的发展,而并不是在一切方面都发展,无所不能,更不是在所有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顾文艳同学读书时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