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上)_第1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上)_第2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上)_第3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上)_第4页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上)【精品文档】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知识点归纳一、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对事件发生持续时间进行定量的描述和研究。2、测量原理:选定某个有规律变化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为标准(单位时间),其它事件所用时间与之比较的,看是标准时间的几倍。3、工具:秒表、钟表 等 4、单位: 主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1h=60min 1min=60s1s=1000ms1ms=1000s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对物体的长度进行定量的描述和研究。2、测量原理:选定某物体长度为标准(单位长度),其它物体的长度与之比较的,看是标准长度的

2、几倍。3、工具:刻度尺(不是直尺)、游标卡尺等4、单位: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十进位关系的长度单位1m=10dm 1dm=10cm 1cm=10mm十进位关系的长度单位1km=1000m 1m=1000mm 1mm=1000m常用进率的词头:中文名称 吉兆千毫微纳皮英文缩写GMKmnp进率10910610310-310-610-910-125、刻度尺的使用:刻度的熟悉:使用刻度前,要看清它的零刻线的位置及是否磨损。认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分度值)。刻度尺的选用:根据待测长度确定刻度尺的量程。根

3、据测量精度要求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测量中的主意事项:放:刻度尺的放置:不要使用已磨损的刻度,刻度尺沿被测线放置,刻度尺的刻度应尽量靠近被测物体。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读数时,要先读准确值(读到分度值位),再估读一位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记录应有数字和单位。4、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长度时,把许多个相同的长度累加在一起,测量它们的总长度,然后求平均值。例:测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铜丝之间不留间隙)n圈,则线圈长(L)中有n个直径,即:L=nd 从而有 d=L/n 。类似地,我们可以用积累法测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4、(注意,一张纸是二页)。 图2 3 4 ADDC图 9 10 11 12 13 线圈长(L)n圈测细铜丝的直径(d)矩形法:利用矩形对边相等,测刻度尺不易直接进行靠近测量的长度,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图),测锥体的高度等。软线法:在测量曲线的长度时,用无弹性的软线沿曲线放置,并在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做上标记。拉直软线,测出两标记点之间的距离,就等于曲线的长度。三、误差: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采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操作人员操作正确的前提下,由于仪器、环境和操作人估计的影响造成测量值和真实的差别。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灭。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

5、使用规则,或操作过程中操作人的失误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必须消除的。四、单位换算:单位换算实质上是等量代换。必须保证每个等号两边都相等。例:1.42105厘米1.421051厘米1.42105102米1.42103米导出单位的换算:先对导出单位的每个基本单们进行换算,然后进行数学运算。例:5m2=51m2=5(1m)2=5(100cm)2=51002(1cm)2=5104cm215ml=151cm3=15(1m)3=5(100cm)3=51003(1cm)3=5106cm3五、估测:在参测量结果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于我们熟悉的东西来估测。长度的估测可以借助熟悉的物品的长度进行,时间的估

6、测可以借助自然现象(如自己的脉博)单位不合适时,应先进行单位换算。例:1.68106微米可能是:A、书桌的高度B、一成年人的身高C、硬纸的厚度1.68106微米1.68106106米,显然应先B六、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这时参照物可省去不提。现实生活中也常常把观察者作为参照物,这时常说“看到”。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动的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7、用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一般不同。5、运动状态的描述:从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两方面描述。6、机械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变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叫变速直线运动。(二)、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体量。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说明:v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物体运动经过的路径的长度),t 表示时间在同一匀速直线中,任一时刻的速度都相同。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路程和时间的一致(描述的对象属于同一运动段)。单位:在国际

8、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1m/s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定义:变速运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为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公式: v=s/t说明:该公式实际上是把变速运动当做匀速运动来处理。用该公式算出的平均速度只是对整个变速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同一变速运动中不同运动段上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同一运动中不同段上的平均速度不能共用。注意“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的值一般不同。(三)、速度的测量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出物体运动时经过的几个指定位置时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用公式算出速度(平均速度)实验步骤:1、选定物体运动起点

9、和几个指定的位置点。2、测出各相邻点的距离(路程)s。3、让物体从起点开始运动,依次经过各点,记物体经过各点时的时刻。算出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4、用公式算出各段运动的速度。例:测量小车沿斜面滑行时前半段路程的速度和后半段路程的速度1、在水平面上支好斜面,保持斜面不动。在斜面上标出的小车起点O、中点A和终点B的位置,测出OA、OB的距离sOA、sAB2、让小车从O处开始滑行,用秒表测小车经过中点A所用的时间tA1,重复二次,测得tA2、tA3,则路程OA段所用时间为(tA1tA2tA3)/33、让小车从O处开始滑行,用秒表测小车经过终点B所用的时间tB1,重复二次,测得tB2、tB3,则路程A

10、B段所用时间为tAB(tB1tB2tB3)/3tOA4、用公式 计算出vOA和vAB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四)、物理计算的一般格式已知:列举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并进行单位变换和简单的数字运算求:列举题目中要求的量。解: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必要的文字分析,列出有关公式并算出待求量答:回答问题,必要时进行的说明。注意:在同一题中,描述不同物体不同状态同一性质的量要加以区别。一般用下标区别不同的物体,上标区别不同的状态。如:表示甲物体第一个状态下的速度,表示乙物体在在第二个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五)、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1、风向问题:风向是以风的来向命名的。如:东风是指空气从东向西运动。例:三个人向东走,甲觉

11、得刮东风,乙觉得刮西风,丙觉得无风。则实际上是刮风,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三个人中 的速度最大, 的速度最小。2、通过问题:一个长为 L1的物体通过一个长为L2的路段时,该过程从物体的头部进入该路段开始,到它的尾部就要离开该路段时结束(如图)。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路程S= L1+L2S通过前物体的位置通过后物体的位置LL1L2L13、相遇问题:两物体从相距L的两地开始运动,到它们相遇时,通过的路程的和,s1+s2=Ls1s24、追击问题:两物体相距L,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时,有s1-s2=LLs2第三章 声现象 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条件(1)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

12、产生的。(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2)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vvv (150C V=340m/s)。(3)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向外传播。3、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4、(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遇到障碍物被 反射 的现象。(2)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听到回声,人离最近障碍物是 17 米 二、乐音与噪声1、乐音(1)定义:有规律,好听的声

13、音叫乐音。(2)乐音的特性(3个) 响度 定义:响度指声音的 大小 。 响度决定于物体振动的振幅,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 定义: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 音调决定于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人听觉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音色 定义: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2、噪声(1)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律的振动发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交通工具、工厂机械、家用电器等。(3)危害:噪声对人们心理和生理都会有伤害。轻则分散注意力,影响情绪

14、;重则伤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4)防止办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三、声音的应用超声与次声(属于声音)1、超声(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等。(超声诊断仪(“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超声雷达)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地震爆发”、“海啸来临”前许多动物能感觉到次声波(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3、回声 “声纳”和“B超”等

15、都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信息。第四章 多彩的光 知识点归纳光的反射1、光源:自己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直线 (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

16、,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

17、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13、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18、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入射光线垂直界

19、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中角大)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

20、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物 距(u):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像 距 ( v ) :像到光心的距离应 用u 2f 缩小 倒立 实像 透镜两侧 f v 2f 照相机u = 2f 等大 倒立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f u 2f 幻灯机(投影仪)u = f 不 成 像u u 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口决二:三

21、物距、三界限,成像随着物距变;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10、近视眼:成像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像视网膜后, 戴凸透镜。11、光的色散:白光分解(红、橙、

22、黄、绿、蓝、锭、紫); 三基色:红、绿、蓝 ;三原色:红、黄、蓝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透明物体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知识点归纳一 、力的概念:(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2) 物体间力的

23、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

24、式叫做力的示意图。三、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

25、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四 、弹力: 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属于弹力。五、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g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