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为汝杀彘(猪)。”妻归,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之市:到集市。特:只是。待:依赖。成:形成、养成。1概括内容:选文中曾子妻做的事件:_曾子做的事件:_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2. 古文阅读。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宫中饮,饮甚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至?”文

2、侯曰:“吾与虞人期猎。”左右曰:“可罢,改日而猎。”文侯曰:“不可。人若无信,岂能信于他人哉?又岂能治国?”遂行。注释: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员 焉至:到哪里去 岂:副词,难道、怎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吾与虞人期猎期_猎_(2)人若无信 信_(3)遂行遂_2文中“可罢”的“罢”的意思,同现代汉语中“罢工”、“欲罢不能”中的“罢”的意思是一样的,它的意思是:_3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看了这则故事,根据获得的启示,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_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女娲造人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

3、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选自风俗通义(注释)女娲(w):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伟大的始祖神,人面蛇身,有炼石补天、抟泥为人的神力。抟(tun):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剧务:劳作繁忙。暇(xi):空闲。引:牵,拉。縆(gng):粗绳。1“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向式,你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吗?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绳人也。_2你还知道哪些与女娲有关的故事,请写下来。_3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人造出来之后如何?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想象,适当增加一些神态和动作描写,把“女娲造人”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_4. 文言文阅读。东施效

4、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庄子(注释)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顰(pn): 皱眉。里:乡里。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认为这样很美。坚:紧紧地。挈(qi): 带领。妻子:妻子和儿女。去:离开。走:跑。之所以美:为什么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_(2)坚闭门而不出 坚:_(3)挈妻子而去之走妻子:_ 走: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之。A.其里之丑人B.见而美之C.贫人见之D.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_(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_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吴起守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注释)故人:老朋友。止之食:留客人吃饭。幕:夜晚。令:派、使、让。求:寻找。俟(s):等待。恐:恐怕,担心。服:使信服。欤(y):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信:信用,诚信。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6、。(1)昔吴起出遇故人。_(2)待公而食。_(3)起之不食以俟者。_(4)其为信若此若。_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C.遂依而截之。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_(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4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吴起在为人处世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点是什么?_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北人不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7、”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2坐:因为。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仕于南方 仕:_席上啖菱 啖:_其人护其短 短:_欲以去热也 去: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用横线画出北人闹笑话的地方。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7.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8、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期行:相约同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尊君在不(fu):你父亲在吗?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顾:回头看。惭:感到惭愧。1借助注释,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_。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_。2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9、无礼。3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_8.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给下列汉字注音。衔(_)堙(_)溺(_)2“少女”在文中的意思是_,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3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

10、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孤:_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或:_ 沃:_食不给给:_乃至被谗受贬谗:_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_5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_10.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1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_。复:_。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画出来。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_高,锺子期_高。通过反复吟诵,我们也可以从中想象到锺子期发自内心的_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_的心情。5伯牙绝弦是因为_。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

12、_。”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D.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_。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_。11.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题后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田里的禾苗长得不快,便动手把它们拔高了一些。他疲劳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累极了,我

13、帮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赶快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都已经枯萎了。世上不想帮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有的人认为不能见到效益干脆不做,这好比种田而不锄草的人;而有的就像这种拔苗助长的人。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揠苗( ) 闵其苗( ) 耘苗者( ) 苗则槁矣( )2解释下列字词。揠:闵:槁:寡:3看到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宋人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_4第2自然段讲了对想帮禾苗生长持两种态度的人?他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_5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12. 阅读短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14、至,思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学,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1在“”处按原文填空。2在( )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在“”上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这个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_(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3联系课文,说说“为是其智f若与?曰:非然也”的意思。_13. 古文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汤汤乎_锺子期_2解释加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15、_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由于这个传说,人们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用(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14. 古文欣赏。伤仲永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_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_15. 文言文阅读。楚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