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产业 推进城乡一体_0_第1页
发展生态产业 推进城乡一体_0_第2页
发展生态产业 推进城乡一体_0_第3页
发展生态产业 推进城乡一体_0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生态产业 推进城乡一体 推进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1-09-02 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今年着重以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全力实施“生态建设十大工程”,让龙泉人真正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创生态业。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现就推进生态茶产业发展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认识必须统一。 历史悠久。龙泉产茶历史悠久,史载龙泉在三国时即已产茶,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岁贡“芽茶四斤”。清代张竹楠梅移随笔载:“龙泉西南二乡,产云雾芽茶,每岁清明后谷雨前,县令发价采办,额定贡茶24斤,色味双绝”。 优势明显。其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宜茶山地资源

2、。龙泉素有“浙南林海”之称,森林覆盖率79.9%,生态优势明显,大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类标准,在全国2348个县(市)环境评比中综合排名第八。全市有山地面积388万亩,其中坡度25度以下的低山缓坡约占30%,山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非常适宜栽植茶叶,高山山地茶发展空间广阔。 其二,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气候、地质环境。一是具有发展乌龙茶的优越条件。我市毗邻福建浦城县,与我国著名乌龙茶产地武夷山区同属洞宫山系,气候、土质、生态等方面都与福建乌龙茶原产地颇为相似。福建省乌龙茶最主要产地中国茶都安溪县,年平均气温1621,年降雨16001800mm。我市年平均气温16.917.5,无霜期2262

3、63天,年降水量 15641824mm。龙泉在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乌龙茶生产的成功率。龙泉金福茶业公司引种和加工乌龙茶的成功,充分说明了我市发展乌龙茶的可行性。二是具有绿茶生产的“早采”优势。由于北面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阻隔,北方强冷空气不易入侵,龙泉正常年份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初始日在3月14日,比杭州早19天,比温州还早5天。绿茶市场流通注重早,“明前茶”的价格优势明显,同等条件下我市春茶开采时间可以比杭州等地提早近15天。“早采”提升了龙泉茶叶的附加值,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使龙泉茶业发展蕴藏了巨大商机。 成效显现。近年来我市注重特色发展,强化重点优势区域布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

4、茶业,积极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推进“龙泉金观音”品牌建设。根据农业统计数据,2021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2.82万亩,其中特色茶叶面积3500亩。茶叶产量达到940吨,产值2406万元。拥有龙泉市凤阳春有限公司和龙泉市金福茶业有限公司和阳光农业公司3家丽水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凤阳春”、“白天鹅”两只浙江名茶,在省内率先成功开发了乌龙茶新产品“龙泉金观音”,并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在杭州钱王祠举办“2021年浙江龙泉生态茶迎新茶会”上好评如潮,被誉为“龙泉第三宝”。 2、观念必须转变。 (1)茶叶发展悲观论。有些人认为龙泉茶叶发展几经波折,上世纪80年代初,全市茶叶面积达到5万余

5、亩,兰巨、八都等重点茶区茶山相望,茶叶曾一度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曾经辉煌一时的茶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却经不起市场风波,茶厂倒闭,茶农弃茶。一部分人因此认为茶叶发展没希望,大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是没有客观分析我市上世纪80年代初茶产业衰败的原因,二是对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缺乏认识。笔者认为当年茶产业衰败的原因,其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供销系统停止了茶叶收购,茶农断绝了销售渠道;其二是市场需求由大宗茶向名优茶转型,我市没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导致茶叶滞销;其三是行业失管制约了我市茶业的发展。 (2)规模等同效益观。随着茶叶的发展,尝到甜头的部分茶农

6、和企业在发展茶业的过程中 出现了另一种错误倾向重规模,轻管理,认为规模做大了,效益自然好。对于规模和效益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辨证看待。从地方产业发展看必须要注重规模,有了规模才能形成各种要素的集聚,才能做大做强产业。但其前提必须是产业链的顺畅,在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基础上才能注重规模扩张。因此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阶段发展,明确工作重心,企业和茶农在发展基地时必须要注重精耕细作,先精后大,保证充足的加工和销售能力,切勿粗放经营,盲目扩张。现在市场发展趋势是产品优,不愁销;产品劣,销售难。 3、三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1)加快茶厂优化改造工作,着力提高加工能力。 改进茶叶加工环境卫生状况,提高茶叶加工

7、能力和产品质量,加快产业化分工已迫在眉睫。一是要加快全市茶厂布局,形成合理加工网络。南区主要以凤阳春公司、白天鹅公司为核心,大汪、大巨、茶丰为布点;西区主要以八都坪山岭、安田、松渠、龙竹、锦溪岭上、住龙住溪为重点;市区主要以安青山茶场和塔下茶场为布点进行茶厂布局。二是积极鼓励农户小规模加工生产。三是加快茶厂优化改造。改造和新建茶厂4家,建成茶叶机械化生产加工示范基地1个。 (2)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品牌和市场体系培育。 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协会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立足生态特色,加强“龙泉金观音”公用品牌管理和宣传;做好“龙泉金观音”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壮大龙头企业,积极

8、鼓励龙头企业更新设备,加快技改,建立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qs认证进程。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博览会、展销会和推荐会,提高我市茶业的知名度。积极开展茶青、茶干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致力解决广大茶农的交易难问题。 (3)抓好基地建设,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2021年在基地建设上重点抓好5000亩基地建设工程,建成茶叶标准化基地5个,示范村2个。在具体建设中: (1)突出重点。在兼顾面上的同时,重点抓好1个中心(兰巨)、2个区块(南区、西区)基地建设,特别要加快特色茶叶核心基地建设。 (2)确保质量。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严格执行基地建设申报程序,并做到早规划、早落实,确保基地建设质量。 (3)狠抓管理。在不同层面开展幼龄茶树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和抚育管理检查。 (4)注重茶园生态体系建设。通过技术规范、政策引导、宣传指导、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