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总论_垂体病_第1页
内分泌总论_垂体病_第2页
内分泌总论_垂体病_第3页
内分泌总论_垂体病_第4页
内分泌总论_垂体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分泌学的古代历史 1.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关于阉人症的叙述关于阉人症的叙述 2. 2. 中医对瘿瘤、消渴病、侏儒的描述中医对瘿瘤、消渴病、侏儒的描述 3. 193. 19世纪世纪 Graves and Basedow Graves and Basedow 对突眼性甲状腺肿的描述对突眼性甲状腺肿的描述 4. Addison4. Addison对青铜病的描述(肾上腺疾病)对青铜病的描述(肾上腺疾病) 1. Bayliss and Starling 1. Bayliss and Starling 发现胰泌素的实验宣告学科诞生,并发现胰泌素的实验宣告学科诞生,并 首创激素这一名词。首创激素这一名

2、词。 2. 19012. 1901年年 Aldrich Aldrich 发现肾上腺素、发现肾上腺素、19221922年年Banting and Banting and Best Best 提出胰岛素纯品。提出胰岛素纯品。 世纪各种激素化学结构陆续被阐明;如世纪各种激素化学结构陆续被阐明;如19661966年李卓浩测年李卓浩测 定生长激素结构。定生长激素结构。 放射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 下丘脑激素的发现下丘脑激素的发现 Yalow Guilemin Schalley 1977 NOBEL PRIZE PHYSIOLOGY Sutherland(CAMP) 1971 NOBEL PRIZE PHY

3、SIOLOGY PROSTAGLANDINS Bergstorm Samuelsson Vane 1982 NOBEL PRIZE PHYSIOLOGY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 内分泌学的历史 一、腺体内分泌学研究一、腺体内分泌学研究 二、组织内分泌学研究二、组织内分泌学研究 三、分子内分泌学研究三、分子内分泌学研究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性腺和胰岛等、性腺和胰岛等 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分布于心、肺、肝、胃肠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分布于心、肺、肝、胃肠 、肾、脑等、肾、脑等 内分泌细胞分

4、泌的微量活性物质,由血液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微量活性物质,由血液输 送送 到远处组织器官并通过受体而发挥调节作用到远处组织器官并通过受体而发挥调节作用 的化学信使。也包括具有局部调节作用的旁分的化学信使。也包括具有局部调节作用的旁分 泌和自分泌物质。泌和自分泌物质。 激素的作用方式 内分泌:内分泌:通过血液传递通过血液传递 旁分泌:旁分泌:通过细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通过细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 自分泌:自分泌:所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所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 胞内分泌:胞内分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不出胞,直接作用细胞内的化学物质不出胞,直接作用 在自身细胞细胞核在自身细胞细胞核 神经分泌

5、、隙间连接分泌、双重分泌、并列分泌、腔分泌等神经分泌、隙间连接分泌、双重分泌、并列分泌、腔分泌等 1.肽类激素:肽类激素: 2.氨基酸类激素:氨基酸类激素: 3.胺类激素:胺类激素: 4.类固醇类激素:类固醇类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降钙素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褪黑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褪黑素 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活性维生素活性维生素D 激素的降解和转换 激素通过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而转运到靶激素通过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而转运到靶 细胞部位发挥作用,并经肝肾和靶细胞

6、降解而细胞部位发挥作用,并经肝肾和靶细胞降解而 灭活。灭活。 结合型激素:血液中非水溶性激素与转运蛋白结合型激素:血液中非水溶性激素与转运蛋白 结合结合 游离型激素:可进入细胞内发挥生物作用并参游离型激素:可进入细胞内发挥生物作用并参 与激素合成的反馈调节与激素合成的反馈调节 举例: 肽类激素与类固醇 激素的作用机制图 激素作用两类机制:激素作用两类机制: 1.1.细胞膜受体途径细胞膜受体途径 2.2.胞浆及核受体途径胞浆及核受体途径 激素的受体分类 细胞膜受体细胞膜受体 7次穿膜受体(与次穿膜受体(与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偶联受体) 1次穿膜受体(含内在激酶)次穿膜受体(含内在激酶) 酪氨酸激

7、酶酪氨酸激酶 丝丝/苏氨酸激酶苏氨酸激酶 鸟氨酸环化酶鸟氨酸环化酶 1次穿膜受体(不含内在激酶)次穿膜受体(不含内在激酶) 4次穿膜受体(配基把闸离子通道)次穿膜受体(配基把闸离子通道) 细胞内受体细胞内受体 细胞质受体细胞质受体 细胞核受体细胞核受体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一、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二、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二、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三、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三、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3.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1. 1.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关系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关系 2.

8、2.负反馈与正反馈调节负反馈与正反馈调节 3.3.激素与体液之间的调节(钙甲状旁腺激素、激素与体液之间的调节(钙甲状旁腺激素、 糖胰岛素)糖胰岛素) 1.内分泌腺功能减低:a.破坏;b.合成缺 陷;c.腺外疾病 2.内分泌腺功能亢进:a.肿瘤 ;b.多发性 内分泌腺瘤;c.异位内分泌综合症;d.激 素代谢异常(肝病); e.医源性 3.激素的敏感性缺陷:激素抵抗 1.功能诊断:主要是对激素水平及其激 素效应的判断 1.1 代谢紊乱的证据; 1.2 激素测定; 1.3 动态实验。 2.病理诊断: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核素 检查、超声检查、细胞学检查、静脉导 管 3.病因诊断:自身抗体、染色体检查、

9、HLA鉴定 预防:如食用碘化食盐、加强教育等 功能亢进:手术、放射、药物 功能减退:激素替代治疗、内分泌腺组 织移植 (不同的疾病有具体的治疗方法) 部位:垂体窝 下方:蝶窦 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 下丘脑 视交叉 垂 体 蝶 鞍 垂体柄 垂体前叶(腺垂体) 垂体后叶(神经垂体) 腺垂体 神经垂体 生长激素(GH) 泌乳素(PRL) 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性腺激素(LH、FSH) 抗利尿激素(ADH) 催产素(Oxytocin) 前 叶 后 叶 垂体前叶垂体前叶 促甲状腺激素(TSHTS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 促性腺激素(GnH:LHGnH

10、:LH、FSHFSH) 生长激素(GHGH) 泌乳素(PRLPRL) 甲状腺 肾上腺 性腺 乳腺 (即腺垂体) 蛋白质、脂肪、糖代谢 一、垂体瘤常见,可达颅内肿瘤的11% 二、垂体瘤中以分泌催乳素、生长激素、POMC的腺瘤为主 三、垂体瘤的分类: a.按分泌细胞的起源,如PRL、GH、ACTH、TSH等 b.按肿瘤大小分:微腺瘤和大腺瘤(直径10mm为界) c.有无侵袭周围组织 d.免疫组化和电镜特征。 四、无功能腺瘤和促性腺激素瘤均为大腺瘤 五、发生率排序:PRL-无功能-GH-GH/PRL-ACTH-Gn-多激素 图:巨大的垂体瘤(图示为嫌色细胞瘤) 巨大的垂体颅咽管瘤 一、占位病变的扩张

11、作用(颅咽管瘤多见) a.瘤体直径大于1cm压迫鞍隔-严重头痛 b.前上方发展可压迫视神经交叉-视力减退视野缺损 c.上方下丘脑-尿崩、睡眠异常、食欲、体温、性腺等 d.侧方海绵窦3、4、6脑神经-睑下垂、复视 e.垂体瘤卒中-严重头痛、视力急剧减退、眼外肌麻痹、 昏睡、昏迷、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 二、激素的异常分泌,或过多分泌,或分泌减少(见下表) 表1.垂体内分泌细胞瘤所分泌的激素及临床表现 肿瘤名称 生长激素瘤 催乳素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促性腺激素瘤 促甲状腺激素瘤 分泌激素 GH和PRL PRL ACTH、 MSH FSH/LH、 亚单位 TSH 临床表现 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12、闭经、溢乳、不育阳痿 库欣病、Nelson综合征 性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图:巨人症患病儿童与成年人身高对比图:手掌对比 图:巨大的生长激素瘤MRI 肢端肥大症 肢端肥大症 图:向心性肥胖 满月脸 根据病史、症状、体检、结合实验室资料 和影像学发现 一、病史及体检:神经系统、眼底、视力、视野 二、头颅X线、CT、MRI(优点:3mm小腺瘤、下丘 脑) 三、各种垂体激素的检查及其动态功能测试 四、病理检查:确诊依据 图:垂体瘤患 者头颅X光片 治疗目标 一、减轻或消除肿瘤占位病变的影响; 二、纠正肿瘤分泌过多激素(放射、手术、药物) 三、尽可能保留垂体功能(选择损伤小的手术方式) 四、

13、防止肿瘤对临近结构破坏 五、激素替代治疗 图:经蝶窦手术示意图 治疗分类: 一、手术治疗:经蝶窦手术切除及开颅手术两种 伽伽 玛玛 刀刀 治治 疗疗 垂垂 体体 瘤瘤 二、放射治疗:垂体瘤常规放射治疗,慎重选择剂量(200ug/L,若300ug/L 则基本确诊,若 800 mmol/l,无明显失 水正常尿量仍多、尿比重1.010 ,尿渗透压 血渗透压,脱水明显尿 崩症 试验注意事项:严格禁水,可进干粮,体重下降35%,血压明显下 降,则中止试验 二、禁水-加压素试验 方法:禁水实验中尿渗透压达到高峰后,皮下注射加压素 5U,注射后1小时和2小时测尿渗透压,对比注射前 后的尿渗透压。 结果与分析:尿渗透压不升高正常或精神性烦渴 尿渗透压升高明显尿崩症 尿渗透压不升高,禁水后无浓缩肾性尿崩 三、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测定 四、其他 五、影像学的检查:蝶鞍X线摄片、视野、CT、MRI明确病因 诊断(CDI): 1.多尿(8-10升/天)、烦渴 2. 低比重尿(1.003-1.005),低渗尿(200mOsm),尿渗血渗 3.饮水不足常伴高钠、高尿酸血症 4.禁水等兴奋AVP释放的刺激不能使症状改善 5.AVP 有效 鉴别诊断: 1.精神性烦渴 2.肾性尿崩症(NDI) 3.糖尿病 完全性中枢性尿崩激素替代(长期、终生) 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