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教学设计_第1页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_第2页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_第3页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_第4页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eople who can use the wisdom of others to accomplish their own work are grea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1袁宏道的_,清新而富有灵气,其中的景物描写蕴涵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个封建文人的思想的解放和张扬的个性。教授这篇_,我感受颇深,总结教学反思如下:优点:1、为了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更深的了解,我课前多方面收集有关作者简介和_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明白,封建时代,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让学生一开始就对本篇_产生浓厚的兴趣。2、作为一篇

2、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学生要特别重视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给他们着重强调“之”字和一些词类活用字的用法3、训练学生的语感和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和学生共同分析写景作文的妙处,学习之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不足:1、由于自己对学生的估计不是很到位,导致课堂容量有点大,学生不能很充分的消化吸收。2、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齐读这一环节时拖沓散漫,影响了课堂氛围。3、我对_的思想内容理解的不是很到位,所以对作者到底是想当官还是不想当官与部分老师的见解不一致,以后在这方面应多和老师们讨论、交流,务求更好。经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我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吸取经验教训的,使自己的教学

3、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满井游记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_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1、_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_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

4、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2、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苏轼相伴,欣赏了“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极其险俊难攀的恒山。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也随袁宏道踏青去!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

5、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_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3、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多媒体显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这课对我来说很陌生,没有教过也没有读过。我自己阅读这课时感觉有点难度:(1)生字词较多;(

6、2)课文较长又是古文,加之比较枯燥,朗读诗歌问题。2、教学过程中大约要三节课的时间,第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节重点是文言讲解翻译;第三节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指导完成练习册。目前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时间,经本上是不成功的叫做牵强附会。课文太长了学生对课文不熟悉,但不可能给很多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好些学生不知所措。教训:充分地给学生学习阅读的时间。满井游记今天教研组出课,我讲授了满井游记,我觉得很不满意,主要是该讲的内容很多都没有讲完。首先是学生的预习做的很不充分,我对学生的估计也不足。课前我已经让学生多次朗读,纠正过学生的读音,也多次在自习课上让学生朗读,我认为朗读的还是可以的,而且出课之前

7、也跟学生打过招呼,今天要有很多老师来听课,让他们务必好好预习。可一开始的预习检测却出乎意料的差。原来很多字他们连起来能读出来,单独挑出来就不认识了,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其次是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篇课文我预想的就应该是用两课时时间来完成,可是从网上找到的教案来看,人家都是用一课时来进行处理的,而且我们学校也是讲究课堂容量的,因此虽然我觉得一课时处理完很困难,我仍然决定努把力,用一课时时间来完成这篇课文。可结果确实只完成了大概一半的内容,可见适用于所有人的教案也不一定是适用于自己的。满井游记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重视诵

8、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_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引路,激情导入: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

9、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写早春时节景色的游记散文,一起走进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二、走进作者,知人论世: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

10、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_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三、听读课文,探究问题。(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四、重点赏析,字斟句酌。第二段写景的句子分别是哪些?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修辞?1、于是, 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

11、于匣也。明确: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2、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明确: 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五、主旨探究,感悟内涵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1、指名诵读第3自然段。2、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

12、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3、概括_的主题思想。六、了解背景,知己知彼: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1592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他生性酷爱游山玩水,在登临山水中,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1598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

13、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由于所任职务比较清闲,使得他有空闲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_便写于此时。七、课文小结,拓展升华;_以 游览行踪 为线索,描绘了郊外满井早春秀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意趣。八、作业布置,我写我心:_写出了作者感悟早春的独特情怀,请你以最美人间四月天为题,写一篇_!300字左右!满井游记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

14、_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自主预习一、导语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三、作者及背景简介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_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

15、小,称山水小品。3、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4、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合作交流11、朗读课文第一段。2、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冻风时作: 。 局促 。驰行 。 辄 。3、译文。4、问题探究。(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

16、,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合作交流21指名诵读第2自然段。2重点词语解释。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润湿。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泼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鳞浪层层: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新开,刚打开j娟然如拭:娟然,美好的样子。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hui面,洗脸。掠,梳掠。柔梢披风: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

17、词。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红装而蹇者:蹇,_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凡曝沙之鸟:瀑,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3、译文。4、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

18、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精读品析1、指名诵读第3自然段。2、重点词语解释。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惟此官也:此官,当时作者任顺行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恶能无纪:恶,安、怎么。无纪,没有记游的_。 五、集体朗读,思考讨论(投影。)3、译文。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

19、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5_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讨论明确,归纳要点:(1)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4)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6、概括_的

20、主题思想。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完成510题。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21、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2.本段所写的时间、地点是 .廿二日、满井 。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寸许。4.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若脱笼之鹄 。5.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晶晶然匣也;如倩女始掠也6.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满井游记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2、,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能力目标: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理解_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体会_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体会_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

23、、讨论点拨法。、比较阅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_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_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24、多媒体显示)、袁宏道(),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_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

25、,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教师选两位同学播放预先录制好的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并点评。教师提示评点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是否正确; 停顿是否分明; 语调的轻重缓急有无区别; 能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燕地 廿二月 花朝节 靧面 曝沙 呷浪 浃罍而歌者 浅鬣 倩女 蹇者 髻髻 堕事飞沙走砾 恶能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分四组。明确:yn nin zho hu p xi jili li qin jin j hun hul w、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

26、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词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掌握下列实词:东风时作 作:起。土膏微润 膏:肥沃。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于时:在这时。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新开:新打开。匣:指镜匣。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样子。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端着杯、骑着驴之意。作则飞沙走砾 飞,使沙飞;走,使砾走。 一词多义:冻风时作(经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娼然如拭(的

27、样子)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初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突然)冰皮始解(开始)髻鬟之始掠也(刚)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表承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转折,却)泉而茗者,罍而歌者(表修饰)一室之内,郊田之外(表示限度关系,可译为“以”)脱笼之鹄 曝沙之鸟(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倩女之峟面 髻鬟之始掠(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难句翻译: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8、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译: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满井游记教学设计6一、教学内容分析满井游记是三年制初中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_描写北国早春气象,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既能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可以说是游记的典范。_文字简练,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_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设计施教的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盲生。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对春天

29、的词语、_都有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因为盲文是拼音文字,没有字形的区别、音调的标注又少,所以盲生学习文言文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三、教学理念1、根据盲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盲生因视觉缺陷,很难感知_描绘的山媚、水明等特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山媚、水明的理解,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同时利用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我采用“学案导学式”。课下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根据老师提供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3、

30、“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春的资料,便于学生更多地了解春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老师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_的意境美。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品味_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初步学会观赏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

31、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电脑及多媒体设备、教材、软件flash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学案一)1、检查读课文的情况。结合注释,扫清文字障碍。2、作者及背景简介3、游记的特点4、学生质问疑难(二)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补充词语、难句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三)翻译全文(四)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学习课文第一段(六)作业:1、熟读全文,将第二段改写成现代文。2、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资料。第二课时课文研习(一)情景导入 感知春天“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

32、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山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绵绵的春泥?”春天就是利用这般的神奇,吸引了无数作家深情的笔触。(二)片段赏析 品味春天1、感知春天。通过真实画面,感受情境氛围(该画面展示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配音乐,低视生可以通过看,全盲生通过听来感知)第一,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发言,说说对该动画的了解,先请低视生讲,盲生其次,最后教师补充。第二,由此引导学生描绘第二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感受作者是如何将静态的画面动化起来。第三,比较春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加深学生的理解。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

33、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岳阳楼记: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2、品味春天,把握景物特征第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第二、文中哪写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第三、找出春中类似的表达方式,比较异同。如: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如倩

34、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第四、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用简单的话语描述一下春天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3、整体回顾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归纳景点,理清层次,对_有个整体印象。(三)能力训练 精彩展台1、提供音乐素材(班得瑞one day in spring)让学生练习配乐朗诵。 第一、我要听范读第二、我要听背景音乐第三、我要听同学的朗读2、如果你带领老师同学们,去游览满井这里的春景,那么你会怎样向我们介绍这里美丽的景色呢?(即兴演讲)(四)课堂总结 激发情感当你乘一架缠满青藤的秋千,荡漾在迷人的春色里,感受着春的气息,吮吸着淡淡的

35、花草清香,欣赏着青山碧水的娇柔美丽,你能不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一切吗?当然,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只是春天的葳蕤,还有些天的辉煌,秋天的丰饶,冬天的圣洁。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寻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寻觅“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寻觅“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的意境。我们还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聆听清风喁喁私语,聆听松涛娓娓吟唱,聆听蛐蛐儿细细鸣叫,聆听山林中鸟儿欢啼?所以,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去热爱大自然,珍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吧!(五)调控评价 布置作业1、整理出自己的导游词。发布到校园博客上。2、阅读书籍,查询网络,搜集有关“春”的作品,制作成简单的或其它电

36、子作品。八、教学反思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我认为既要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有所创新。由于盲文是拼音文字,很难区别字形、字义,盲生学习文言文难度较大,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1、以诵读为主本课难读、难懂的词语较多,盲生理解课文的难度较大。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范读,听录音读,师生齐读等方式使盲生熟读课文,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议中析,逐层深入,课文的内容与意志随之溶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2、对比分析有关文中的“山、水”的描写,作者用了两个精妙的比喻,盲生由于缺乏视觉形象,很难理解这两个比喻。我借朱自清春中类似的比喻进行对比分析,如“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和“倩女之靧面而髻鬟

37、之始掠也”,让盲生感受到山的娇媚。不足之处:1、盲生因视觉障碍,脑海中很难形成对景物的形象感知,结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透彻,生成的问题不多,而且所提的问题相对来说较简单。2、面对学生的不太投入,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充分,语言缺乏鼓动性,评价力度不不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研究盲生的认知特点,继续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使自己做得更好。满井游记教学设计7一、整体感知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

38、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_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袁宏道生于江南(湖北公安)。北国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游兴。_的第一段,就写了这种欲游不能的苦恼。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这对北方人来说本不足为奇,但对一个在江南长大的人来说,却是不可忍受的。作者从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则是他亲身的感受和体

39、验了。一个“余”字,一个“犹”字,两相映衬,把寒流不肯罢去的情状描述无遗。那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作者用了极其简练的语言来描绘:“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不说“寒纭薄袄浞纭倍怠岸撤纭保庠谒得骱涞某潭龋脖砻髯髡叨浴把嗟睾钡拿舾小庋窳拥奶炱缓谩熬执僖皇抑冢霾坏谩薄印懊棵胺绯坌校窗俨介怠崩纯矗髡卟恢龉嗌俅纬裕嘉弈味椤?第二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欲出不得”的压抑并没有打消作者出游的念头,反而激发了他出游的热情。等待“天稍和”,作者就偕同“数友”,如脱笼之鸟,飞出城门,来到郊外。但见长堤高柳,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派生机。作者写景,主要写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

40、“悠然自得”。其中写水写山的部分是重点。作者先用白描的手法刻画,“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绘出初春水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画出春山之态。然后,分别用两个长句作喻,水如新开之镜,山如髻鬟始梳,新奇而生动。写柳条突出其“将舒未舒”的姿态,写麦田说其“浅鬣寸许”,都是典型的早春景致。写人虽寥寥数语,却颇为传神。“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诸画面合为一组镜头,虽曰“未盛”,已是热闹非凡。更有晒太阳的鸟,吸水戏浪的鱼,它们的快乐不亚于游人,仿佛羽毛鳞鳍之间“皆有喜气”。最后作者总括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

41、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_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不能以游堕事”,这是对那些热中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这完全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口吻。但所不同的是,柳宗元果然一游再游,写出了永州八记;袁宏道也许再没有重游满井,因为第二年八月,他就告假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以后虽又出仕,终非所愿,年仅四十二岁病逝。二、问题研讨1、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一个孤独者的漫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

42、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是_的画龙点睛之笔。这句话看似为作者不经意之谈,是在为自己出城郊游找借口,实则大有深意。袁宏道25岁中进士,不受官,请假归家,又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纵情山水,访师问学,可见他追求自由的天性。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也充满了疏放不羁的精神,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他是一个漫步郊原的孤独者,“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遗落世事,在与自然风物的对话中,感受自由的可贵。2、白描的笔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

43、明如画。3、拟人的写法。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如他说苏州虎丘“如冶女艳妆”(上方),写杭州西湖为“山色如娥,花光如颊”(初至西湖记)。在满井游记中这种写法也很突出。4、比喻的妙用。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他的新奇之处。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如上文分析过的写水写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三、教学建议1、学习_,应

44、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并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体会_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教学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解说或订正。2、袁宏道的山水游记更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也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这与唐宋时代的游记重寄托重理念的写法完全不同。可将_与本单元前几篇课文作比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袁宏道的游记散文现存九十多篇,成就很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选本作扩展阅读。3、组织一次春游,仿照_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出独特的感受。四、有关资料1、参考译文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

45、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光才闪烁发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

46、,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举凡(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鳍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这是)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啊。2、公安派(胡小伟)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

47、、雷思霈等人。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_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反对承袭

48、,主张通变。公安派诸人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他们对文坛“剽窃成风,众口一响”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袁宗道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lw/论文)。他们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袁宏道叙小修诗),“世道改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袁宏道与江进之)。不但文学内容,而且形式语言亦会有所变化而趋于通俗,这是因为“性情之发,无所不吐,其势必互异而趋俚,趋于俚又变矣”(袁中道花雪赋引)。因此,“古何必高?今何必卑?”他们进而主张:“信腔信口,皆成律度”,“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袁宏道雪涛阁集序)冲

49、破一切束缚创作的藩篱。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接近于李贽的“童心说”。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而“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袁宏道识张幼于箴铭后),进而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因此他们主张“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雷思霈潇碧堂集序),这就包含着对儒家传统温柔敦厚诗教的反抗。他们把创作过程解释为“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有所触,心能摄之;心欲所吐,腕能运之”,“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江盈科敝箧集序)。只要“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

50、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袁中道中郎先生全集序),就能实现文学的革新。满井游记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学习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疏通课文大意。2.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文言词语。【学习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疏通课文大意。难点: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燕( )地寒 花朝( )节 飞砂走砾( ) 廿( )二日百步辄( )返 偕( )数友 脱笼之鹄( ) 倩( )女靧( )面 浅鬣( ) 罍( )而歌者 红装而蹇( )者汗出浃( )背 呷(

51、)浪之鳞 曝( )沙之鸟2.解释加点的词语。冻风时作( ) 飞沙走砾( ) 天稍和( ) 如镜之新开( )娟然如拭( )泉而茗者( ) ( )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 ) 呷浪之鳞( )毛羽鳞鬣( )3、作者简介: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他师事李贽,推崇徐渭。提出与复古派针锋相对的文学主张,反对厚古薄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较多作品着意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活泼。所作游记、小品最为人称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4、

52、写作背景: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_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5、知识卡片:“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反对承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非从自己

53、胸臆中流出,则不下笔。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一扫复古派句拟字摹、食古不化倾向。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消极避世,多描写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会内容,因而创作题材愈来愈狭窄。后人评论公安派文学主张的理论意义超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是为公允之论。二【课堂学习研讨】一、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2.找出易读错的字并用下列句式说话我认为 字应当认 ,容易错读成 。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同时划出疑难的词句。(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冻风时作( )土膏微润( )于时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 )娟然如拭( )鲜妍明媚( )靧面( )麦田浅鬣寸许( )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 红装而蹇者( )汗出浃背( )曝沙之鸟( ) 呷浪之鳞( )游人虽未盛( )局促一室之内( )夫不能以游堕事( )而此地适与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