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车双桥转向系统优化开题报告_第1页
重型汽车双桥转向系统优化开题报告_第2页
重型汽车双桥转向系统优化开题报告_第3页
重型汽车双桥转向系统优化开题报告_第4页
重型汽车双桥转向系统优化开题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型汽车双桥转向系统优化开题报告第 1 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1.1.1 课题的来源双前桥转向系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转向系统, 目前在商用车领域应用比较广 泛。双前桥转向系统虽然可以起到节省成本的作用,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 着轮胎异常磨损、 容易跑偏、 摆振严重等问题。 本课题分析双前桥转向系统市场 上使用现状, 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 双前桥转向系统运用时故障特点, 结合学习 内容而确定。 要求对一款重型汽车的双前桥转向系统进行优化, 以减少其转向轮 轮胎的异常磨损,该转向系统采用双前桥助力转向系统。1.1.2 课题的提出橡胶轮胎由橡胶和骨架材料构成, 装在汽车车轮轮辋上, 是汽车与地面

2、之间 的传力元件,起着承载、驱动、转向、制动等作用,其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 汽车的动力性、转向操纵性、制动性、行驶平顺性、越野性、乘坐舒适性及安全 性等。轮胎磨损主要是轮胎与地面间滑动产生的磨擦力造成的, 汽车起步、 转弯 及制动等行驶条件的不断变化,转弯速度过快、起步过急、制动过猛,轮胎的磨 损就快。另外,轮胎的磨损还与汽车的行驶速度有关,行驶速度愈快,轮胎磨损 愈严重,路面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路面较差时, 轮胎与地 面滑动加剧,轮胎的磨损加快。以上情况产生的轮胎磨损,基本上是均匀的,属 正常磨损。轮胎的正常磨损就是指在正常情况下, 轮胎花纹的磨损状况比较均匀, 故使

3、用寿命比较长。 而轮胎的异常磨损则是在不正常的情况下, 轮胎花纹的磨损量不 一致,磨损状况变得不均匀,从而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经常检查自己汽车轮胎的磨损状况的原因, 因为如果发现 轮胎的磨损出现异常, 就肯定有问题存在,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不仅会大大 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而且会留下安全故障隐患。轮胎的磨损是轮胎与地面间的磨擦力造成的。 磨擦有静摩擦, 活动摩擦, 滚 动摩擦。 要产生摩擦是由力引起的。 因此在不同的摩擦状态, 不同的力的情况 下其轮胎磨损程度各不相同。 静摩擦状态下汽车的牵引力或制动力为零时, 即汽 车为静止状态, 轮胎的磨损等于零。 活动摩擦状态下因摩擦

4、系数很大, 且汽车的 牵引力或制动力也很大, 即汽车为猛启动, 制动抱死, 打滑等情况下轮胎的磨损 就很大。滚动摩擦状态下因摩擦系数比活动摩擦状态下因摩擦系数小, 在外力相 等情况下。轮胎的磨损就小。造成轮胎的异常磨损的原因有许多, 如前轮定位不等、 轮胎气压不符合要求、 超载、载荷分布不均等等, 但是,首要因素是要找到轮胎不同异常磨损的原因。1) 轮胎成多角形磨损 特别是台肩处磨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车轮、轮胎偏心或弯曲;轮毂、转 向节偏心或弯曲;轴承或者转向销松匡,回转部分处于不平衡。2) 轮胎的半周产生早期磨损其原因出以上所述之外, 还应查看制动状况是否良好。 3) 轮胎某一部位 出现异

5、常磨损其原因很明显是由于紧急制动使车轮抱死, 或者快速起步使车轮打滑引起的 胎面局部磨损。 这种磨损会加速缩短轮胎的使用寿命, 应该尽量避免紧急制动与 急速起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4) 轮胎凸缘处发生单侧边缘早期磨损 形成锯齿状单侧凸缘,其原因是:前部轮胎受制动力影响易发生此类磨损, 后部轮胎受制动力驱动力交替作用影响, 易产生较均匀的磨损。 特别是制动器分 离不彻底,易产生此类磨损。5) 轮胎两侧台肩处外侧发生异常磨损原因是前轮外倾调整过大; 前束值过大; 主销后倾角和内倾角过大。 或者是 充气量不足,或长期超负荷行驶。充气量小或负荷重时, 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大, 使轮胎的两边与地面

6、接触参加工作而形成早期磨损。6) 轮胎两侧台肩处发生位置不同的异常磨损 其原因是车轮、轮胎偏心或弯曲; 曲轴转向销松旷,前后桥不平衡。 7) 轮 胎台肩处槽早期磨损中冠部磨损量较小,其原因是:超载;轮胎气压偏低。 8) 轮胎中冠部磨 损严重台肩处磨损较轻, 其原因是轮胎气压偏高。 适当提高轮胎的充气量, 可以减 少轮胎的滚动阻力,节约燃油。但充气量过大时,不但影响轮胎的减振性能,还 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 正常磨损只能由胎面中央部分承担, 形成早期 磨损。如果在窄轮辋上选用宽轮胎,也会造成中央部分早期磨损。本课题所研究的车型从轮胎磨损的形状看主要表现在轮胎两侧台肩处外侧 发生异常磨损,

7、 所以,经过分析决定从转向系统的参数及结构入手对转向系统进 行最优化分析,从而减少异常磨损量。1.1.3 技术难点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市场中对商用汽车的需 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地区间的物流需求日益增大, 商用车迎来了高 速增长的良机。在这种环境下,商用车的地位就日见突出。 2007 年,中国商用 车市场整体火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 2007 年商用车产量增长 24%。 而在商用车领域,重型载货汽车的增长速度尤其显著, 2007 年增长幅度达到 58.64%,创历史最高记录, 重型卡车市场很大一部分是被物流运输业消化,

8、重卡 可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不少运输企业已经开始为计重收费做准备, 自重小、 运速快的大功率多轴牵引车也成为发展方向。随着国家治理汽车“双超”的持续深入开展,以及车用油价的走高,市场及 用户迫切需要一种在满足汽车法规的前提下, 经济效益更好、 安全性更高的汽车 用于运输。基于这种市场需求信息,市场上出现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载重汽车。 在重型汽车领域双前桥转向系统是一种较新型的结构。 这种转向系统的汽车载货 量大,转向稳定,转向阻力较小,并且转向半径较小。另外具备承载能力强、经 济效益好、安全性高等特性。中国重汽研制出的国内首辆双转向前桥6X2重型牵引车,在承载力与6X 4车型基本相同的情况

9、下,减少了一根驱动桥,多了一 根转向桥, 但转向桥的价格和重量远远低于驱动桥, 使整车价格降了很多。 目前 我国已经相继有几家重卡汽车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车型。但是,在双前转向桥的运用越来越多的时候, 却也带来一些比较典型的故障, 该故障主要表现在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转向桥尤其是转向中桥的异常磨损问题 上。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按照优化的要求, 分析重型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的结构 特点,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对某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进行性能优化, 并对转向系统的一些技术参数进行修正, 匹配合适的转向传动方案, 以达到尽量减少轮 胎异常磨损的目的。1.3 国内外双前桥转向系统的发展状况与研究现状

10、 自从日本第一辆双转向桥载货汽车问世以来, 就受到各个国家汽车公司的重 视。2004年3月,日本五十铃两种型号的重型车底盘(CXH50S CXH50T因转 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被国家质检总局吊销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并禁止进口后, 引起国内媒体及汽车企业的关注。 两款五十铃底盘车是自另一款五十铃 “CXZ51K” 底盘车改装而来,与“ CXZ51K出自同一生产线。不同的是,其在“ CXZ51K的 基础上加了一个转向桥, 成为双转向桥车。 据称,这种改装是出于中国用户的 “需 求”,因为双转向桥车的转弯半径小,载重量大。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双前桥 转向汽车一度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1.3.1 双

11、前桥转向系统国外研究状况早在 80 年代初期,国内就对双前桥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多 种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早期的设计方法以平面投影设计方法为主, 因为缺乏直 接在空间中建立机构的运动方程的数学理论, 所以通常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 题来解决。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简化系统结构, 同时也可以建立便于实现数值 计算的系统模型。在实际设计中,要想通过转向机构使所有车轮在每一个转向角度都能绕同一 个瞬心转动是无法实现的。 通常的做法是依靠经验公式来设计。 在研究中, 则采 用优化算法,建立目标函数,求解出最优值。众多的优化研究方法都认为, 对于双前桥转向机构, 可以将整个系统拆分成 几个

12、小系统来考虑, 即每一个转向桥均可由一个转向梯形机构来保证左右转向轮 按转向规律偏转, 而两前桥之间的运动协调关系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摇臂机 构来加以保证, 通常研究者认为, 梯形机构是无须进行优化的, 左右车轮的关系 完全可以由独立设计的梯形机构来实现。主要影响多轴转向特性的是摇臂机构, 因此,大多数双前桥转向机构的研究论文将摇臂机构作为优化设计研究的重点, 并根据优化理论编写了许多有效的计算软件。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 出现了许多用于工程计算的专用软件, 为工程 技术人员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方便, 减少了工程开发中自己编程的麻烦; 同时也使 得许多优秀的数学理论得到了推广应用。我国第一辆

13、双前桥重型汽车最早出现在 1998 年,开发于一汽汽车技术中心, 代号 CA1200P1K2L11T,4 主要是依据日本同类车型开发研制而来。该重型汽车采 用8X4布置方式,同年投放市场,从市场反应看,因为很多用户用惯了 2轴或 3 轴车,虽然喜欢多轴车较强的载重能力,但不少人对这种新设计心里没底,不 知道是否可靠,因此销量不是很大。 2005 年,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公司成功研 制出国内首辆双转向前桥 6X 2 重型牵引车。此车型在承载力与 6X 4 车型基本相 同的情况下,比 6X 4 车型减少一根驱动桥。虽然比 6X 2 车型多了一根转向桥, 但转向桥的价格远远低于驱动桥,使得整车价格比

14、6X 4 车型低很多。近几年以 来双前桥载重汽车表现得异常突出, 非常火爆, 几乎一直是供不应求, 我国其他 的一些商用车公司也纷纷向市场投放双前桥重型汽车。随着双前桥载重汽车在市场上的比例不断扩大, 对双前桥转向系统方面的研 究工作也越来越引起国内相关设计开发人员的关注, 同时各个大专院校和整车的 生产厂针对双前桥转向系统提出了很多优化设计方法和相应的理论。 湖南大学唐 应时副教授及学生,同时运用 Adams MATLAB及C+建立双前桥系统的数学模 型,并对系统进行了优化。 吉林大学郭孔辉教授运用空间坐标转换公式, 编写转 角关系程序对求解了整车转弯过程中回转直径及回转中心相对于后轴的前置

15、距。 合肥工业大学张代胜教授及学生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双前桥转向系统关心的三 大问题运动学、动力学及干涉进行了分析,对转向的刚度和强度进行了分 析。但是,早期的研究大多将前桥转向系统拆分成几个小系统来考虑, 把摇臂机 构作为优化设计的重点, 或者把前桥的转向梯形简化为平面结构, 这些方法虽然 可以使计算方法大大简化, 但也使计算精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导致计算结果与 实际偏差较大。 并且许多研究采用了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数学模型复杂且出现的 错误不易发现, 另外,在优化过程中都是基于同一个转向轮定位参数的假设。 在 这种假设条件下, 忽略了转向轮定位参数改变对整个转向系统的影响, 仅仅考虑 传动

16、杆的优化不符合双前桥转向系统的现状。第2章双前桥转向系统理论基础2.1转向系统的总体结构2.1.1转向操纵机构2.1.2杆系及摇臂机构2.1.3转向器2.1.4 转向桥2.2 转向轮定位参数2.2.1 主销后倾2.2.2 车轮外倾2.2.3 主销内倾2.2.4 前轮前束2.3 转向时车轮运动规律2.3.1 单转向桥车轮运动规律2.3.2 双转向桥车轮运动规律2.3.3 双前桥转向系统运动学分析第 3 章 双前桥重型汽车转向系统优化3.1 双前桥转向系统运动学模型3.2 运动学仿真分析及优化3.3 转向系统的动力学分析3.3.1 转向阻力矩3.3.2 转向传动机构受力分析3.3.3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分析 总结参考文献1 Melle Serge M, Alavie A Tino,Karr Shawn,et al.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2 Cruz J L. Diez A, Andres M V , et al, Electron Lett. 1997:33(3):2352363 Cavaleiro P M, Araujo F M. Lobo Ribeiro A B, Elect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