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概要内容概要 一、问题与困惑一、问题与困惑 (一)问题(一)问题 (二)困惑(二)困惑 二、关于教材教法二、关于教材教法 (一)关于教材的功能(一)关于教材的功能 (二)关于教法(二)关于教法 三、关于教学设计三、关于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要求(一)教学设计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三)教学设计的要素和规范(三)教学设计的要素和规范 (四)教学设计的呈现体例(四)教学设计的呈现体例 (五)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五)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问题与困惑一、问题与困惑 (一)问题(一)问题 1、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有的教师
2、只看重考试成绩,只重视最后的结果,因而对有的教师只看重考试成绩,只重视最后的结果,因而对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不够,不符合课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不够,不符合课 程改革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程改革的要求,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对学生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实验重视程度不够 教学观念不到位,有的教师不重视实验,不做实验或很教学观念不到位,有的教师不重视实验,不做实验或很 少做实验,而是讲实验。少做实验,而是讲实验。 这既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既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是极为不利的。是极为不利的。 3、教学观念落后,
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仍然是老一套,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仍然是老一套,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 依然存在,课堂教学不能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依然存在,课堂教学不能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 的主体作用。的主体作用。 4、不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不注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力度不够,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力度不够,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改 进学习方法,这样造成学生不会学习,更谈不上主动发展。进学习方法,这样造成学生不会学习,更谈不上主动发展。 (二二)存在的困惑)存在的困惑 1、如何认识和对待科学探究、
4、如何认识和对待科学探究? 进行科学探究需要占用一定时间,安排不当势必影响教学进度,进行科学探究需要占用一定时间,安排不当势必影响教学进度, 而且科学探究的效果短时间看不出来。如何安排科学探究,这而且科学探究的效果短时间看不出来。如何安排科学探究,这 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淡化形式,把握本质,有效推进。淡化形式,把握本质,有效推进。 2、怎样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怎样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比较宽泛,有弹性。教材内容具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比较宽泛,有弹性。教材内容具 有选择性,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教有选择性
5、,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教 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教学之中。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教学之中。 处理的原则:以课程标准处理的原则:以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依据,为依据,把握教把握教 学的深度和广度学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的广度应以课程标准为根据,凡是教学的广度应以课程标准为根据,凡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内明确要求的内 容,都要处理;容,都要处理; 有的内容有的内容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没有要求,可以没有要求,可以简要简要处理,例开普勒三定律。处理,例开普勒三定律。 有的内容有的内容课程标准虽课程标准虽没有要求,没有要求,但对实现目标有
6、重要的帮助,但对实现目标有重要的帮助, 应重点应重点处理,例平抛实验处理,例平抛实验。 3、如何处理课改与高考的关系、如何处理课改与高考的关系? 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意图让学生多学习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意图让学生多学习 一些物理知识,而不过高要求深度和难度。而高考考查的是物理一些物理知识,而不过高要求深度和难度。而高考考查的是物理 的主干知识,有侧重,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兼顾这两个方面。的主干知识,有侧重,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兼顾这两个方面。 4、如何处理内容多与课时少的关系、如何处理内容多与课时少的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增加了不少知识内容。由于
7、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增加了不少知识内容。由于学生 学习的科目增多,每个学科的课时减少,物理学科的课时比过学习的科目增多,每个学科的课时减少,物理学科的课时比过 去少的多,这样就出现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现象,造成教学进去少的多,这样就出现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现象,造成教学进 度紧张。度紧张。 高一、高二高一、高二:教学教学应应以课程标准为主。教学的深度不宜太深,以课程标准为主。教学的深度不宜太深, 不能搞一步到位,重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不能搞一步到位,重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高三高三:复习应以考试大纲为准。复习应以考试大纲为准。 凡是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的内容,都应处理
8、,课本没有的应补充。凡是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的内容,都应处理,课本没有的应补充。 课本中有的内容,考试大纲没有明确要求的,可以不处理。课本中有的内容,考试大纲没有明确要求的,可以不处理。 有的内容在高一、高二教学中没有处理,复习时要补充。有的内容在高一、高二教学中没有处理,复习时要补充。 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关于教材教法二、关于教材教法 (一)关于教材的功能(一)关于教材的功能 1、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高中物理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是最基本的课程高中物理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是最基本的课
9、程 资源,资源,具有知识载体、教学指导和实用参考的作用,但不是唯具有知识载体、教学指导和实用参考的作用,但不是唯 一的资源。一的资源。 案例案例1 广东版物理广东版物理2第三章第三节飞向太空。第三章第三节飞向太空。 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2 2、教科书不再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内容,其目的是为发挥教科、教科书不再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内容,其目的是为发挥教科 书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并产生积极影响书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作用,并产生积极影响 案例案例2 2,广东版物理,广东版物理2 2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探究曲线运动的条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节探究曲线运动的条 件,教科书并没
10、有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从件,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从 不同角度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不同角度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与交流,得出抛体做直线或曲线运生思考,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与交流,得出抛体做直线或曲线运 动的条件,再从理论上分析论证物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动的条件,再从理论上分析论证物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 条件。此基础上,提出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条件。此基础上,提出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并作出猜想。最后通过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并作出猜想
11、。最后通过一个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 究物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条件。究物体做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条件。 这样的教材设计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讨论和这样的教材设计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讨论和 探究中获得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探究中获得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知识,有利于学生形 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科书以知识为线索呈现内容,并不等于以知识为主、教科书以知识为线索呈现内容,并不等于以知识为主 4、以、以物理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学和检查教学的标准作为指导教学和检查教学的标准 不是书上的所有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
12、上讲授,不是书上的所有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 也不是只有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也不是只有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也不是教科书上所有的字句都要求学生学懂、学会,现实生活也不是教科书上所有的字句都要求学生学懂、学会,现实生活 中所接触的文本,并非都是读者能够理解的,也常常出现多处中所接触的文本,并非都是读者能够理解的,也常常出现多处 读不懂的地方,因此才对人的自学能力提出了要求。读不懂的地方,因此才对人的自学能力提出了要求。 1明确和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明确和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二)关于教材教法(二)关于教材教法 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是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是指教科书的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
13、指教科书的编写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 和要求,编写教科书时的具体设想,反映了编写者对课程标准和要求,编写教科书时的具体设想,反映了编写者对课程标准 的理解以及教科书风格特色。的理解以及教科书风格特色。 它决定教科书编写的总方向,并决定教科书的内容选择、组它决定教科书编写的总方向,并决定教科书的内容选择、组 织方式和呈现方式。织方式和呈现方式。 明确和理解了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科书明确和理解了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科书 框架和结构,框架和结构, 从细节上把握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的目的,从细节上把握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的目的, 对教科书的分析和处理才能全面深入、准确
14、得当。对教科书的分析和处理才能全面深入、准确得当。 案例:案例:关于关于探究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 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的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的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 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要求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 系。强调的学习过程,突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系。强调的学习过程,突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即要求动能定理即要求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内容、公式及适用条件,并的推导过程、内容、公式及适用条件,并 计算功和动能的变化,对于初学,
15、注意不出现繁难的题目。计算功和动能的变化,对于初学,注意不出现繁难的题目。 动能定理在生活、生产中有不少的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动动能定理在生活、生产中有不少的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动 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理解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 3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设计及意图教材对本节内容的设计及意图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对本节内容有两种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对本节内容有两种设计: 一是理论分析一是理论分析 实验验证实验验证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 例题例题 实践应用实践应用 二是实验探究二是实验探究
16、理论分析理论分析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 例题例题 实践应用实践应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上两种设计都是允许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上两种设计都是允许的。 如采用第一种设计,教师要正确理解实验验证如采用第一种设计,教师要正确理解实验验证 (1)不能理解为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如菜谱式实验)不能理解为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如菜谱式实验 (2)验证性实验也具有探究性,如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验证性实验也具有探究性,如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 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结论的得出等。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结论的得出等。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安排采用了第二种设计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安排采用了第二种设计 即实验探究即实验探究 理论分析
17、理论分析 例题例题 实践应用(实践与拓展)实践应用(实践与拓展) 1.关于实验与探究关于实验与探究 (1)学生已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会处理纸带、会根据纸带记录)学生已会使用打点计时器、会处理纸带、会根据纸带记录 的信息计算瞬时速度。的信息计算瞬时速度。 (2)考虑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设备的情况。)考虑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设备的情况。 (3)考虑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协调问题)考虑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协调问题 (4)给学生提供一次独立和合作探究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次独立和合作探究的机会 基本考虑:基本考虑: 适当的开放性。适当的开放性。 为为了了降低教学的难度,降低教学的难度, 教材提供了一
18、些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教材提供了一些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和实 验方法验方法,提出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教材提供的器材,既简单又操作方便的实验方案是:根据教材提供的器材,既简单又操作方便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方实验方 法是通过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法是通过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 外力外力 (重力)(重力) 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做功与物体动能变 化的研究来实现化的研究来实现. 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有多种方法和途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有多种方法和途径, 教材对此没教材对此没 有加以限制有加以限制. 建议:建议: (1)教师教
19、师在在教学中,教学中, 可灵活安排本节的实验探究活动,可灵活安排本节的实验探究活动, 可以选择可以选择 教材提供的器材,教材提供的器材, 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选择其他器材完成实验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选择其他器材完成实验。 (2)实验方案最好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实验方案最好以小组合作研讨的方式, 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参考教材提出的问题, 由学生自行设计由学生自行设计. 2.关于理论分析与论证:关于理论分析与论证: 基本考虑:基本考虑: (1)教材功能的认识:不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内容,目的是发挥)教材功能的认识:不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内容,目的是发挥 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
20、转变。 (2)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 (3)经历过程与方法,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经历过程与方法,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为为了了降低难度,教材提供了一个问题的情景和提示降低难度,教材提供了一个问题的情景和提示(提供)(提供)了推证了推证 的方法的方法。 建议推导过程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完成。建议推导过程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完成。 4.关于例题:关于例题: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过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过程。 讲解例题之后,讲解例题之后, 最好要求学生用牛顿运动定律和
21、运动学的公式求解最好要求学生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公式求解 同一问题,同一问题, 并进行比较并进行比较. 这样,这样, 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 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 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因此用它来处理问题有时 比较方便,比较方便, 同时,同时, 可增加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信心可增加学生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信心. 3.关于动能定理:关于动能定理: (1)最好由学生归纳出动能定理的文字表述、公式表达)最好由学生归纳出动能定理的文字表述、公式表达 (2)讨论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的适用
22、条件,)讨论外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以及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以及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5.关于实践与拓展:关于实践与拓展: (1)这是粤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栏目。)这是粤教版教材的一个特色栏目。 (2)是选学内容,不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是选学内容,不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 (3)关于实践与拓展中的问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关于实践与拓展中的问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4)本节的实践与拓展,主要体现课程标准的第三点要求。)本节的实践与拓展,主要体现课程标准的第三点要求。 本节安排了本节安排了4个实践与拓展。个实践与拓展。 问题问题1要求用一把卷尺和一个弹簧测力
23、计,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水平要求用一把卷尺和一个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水平 抛出的物体时所做的功,并要求实际做一下。抛出的物体时所做的功,并要求实际做一下。 只要测出平抛物体的质量和初速度,即可利用动能定理,求出平抛只要测出平抛物体的质量和初速度,即可利用动能定理,求出平抛 物体所做的功,物体所做的功, 2 0 m v 1 即 W= 2 。 问题问题2估测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估测自行车受到的阻力 先写出实验原理:先写出实验原理: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用力蹬,设此时自行车的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用力蹬,设此时自行车的 速度为速度为v0,由于受到阻力,由于受到阻力f的作用,自行车前进一段距离的作用,自行
24、车前进一段距离s后就会停下后就会停下 来,根据动能定理有:来,根据动能定理有: 即阻力 再寻找实验方法:再寻找实验方法:实验中需测出人停止用力后自行车前进的距离实验中需测出人停止用力后自行车前进的距离s, 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m,以及,以及v0。 在停止用力前,尽可能使自行车做在停止用力前,尽可能使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测量时间和,通过测量时间和 距离,计算出平均速度,以它作为停止用力时的初速度。距离,计算出平均速度,以它作为停止用力时的初速度。 测出自行车从停止用力到静止时前进的距离和时间,再根据测出自行车从停止用力到静止时前进的距离和时间,再根据匀减速匀减速
25、 运动的规律,求出初速度。运动的规律,求出初速度。 停止用力停止用力的同的同时从车上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出释放的高度和石块在时从车上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出释放的高度和石块在 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即可求得初速度。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即可求得初速度。 2 0 1 0 2 fsmv 2 0 2 m fv s 初速度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测得:初速度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测得: 最后再权衡三种方法的优劣。最后再权衡三种方法的优劣。 问题问题3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 动能定理进行解释动能定理进行解释 刹车时,只有摩擦力做功刹车时,只有摩擦力做功 根据动能定理
26、根据动能定理 (f是摩擦力,s是刹车距离) 整理得整理得 因为因为f和和m是定值是定值 所以所以s和速度平方成正比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则汽车速度越大,刹车距离越远。则汽车速度越大,刹车距离越远。 2 1 0 2 fsmv 2 2 m sv f 问题问题4测变力做的功测变力做的功 要求用平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钢球(有孔)、细线等要求用平抛演示仪、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钢球(有孔)、细线等 器材。测出小球沿斜槽滑下时摩擦力所做的功。器材。测出小球沿斜槽滑下时摩擦力所做的功。 方法提示 即 只有测出小球的只有测出小球的质量质量、小球从斜槽、小球从斜槽滑下的初始位置到抛出点的高滑下的初始位置到抛
27、出点的高 度度h h,以及,以及小球抛出的初速度小球抛出的初速度,就可以测出小球沿斜槽滑下时摩擦,就可以测出小球沿斜槽滑下时摩擦 力所做的功。小球抛出的初速度可由平抛运动的公式求得。力所做的功。小球抛出的初速度可由平抛运动的公式求得。 2 0 1 0 2 Gf WWmv 2 0 1 2 f mgh Wmv 2 0 1 2 f Wmghmv 2用好教材中的每个栏目,发挥栏目的作用用好教材中的每个栏目,发挥栏目的作用 关键是认识栏目设置的目的关键是认识栏目设置的目的 安排安排“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其目的,其目的 一是使学生认识到前面所学习的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也可以用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一是使
28、学生认识到前面所学习的描述直线运动的物理量也可以用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二是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更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有不同于直线运动的一些二是使学生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更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有不同于直线运动的一些 新的特点,需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新的特点,需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 三是为学生进入下一个主题的学习作好铺垫,有利于克服学生对角速度理解上的难点;三是为学生进入下一个主题的学习作好铺垫,有利于克服学生对角速度理解上的难点; 四是使学生受到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四是使学生受到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和思维的训练。 例例1:广东版物理:广东版物理2教科书在匀速圆周
29、运动一节,在引入描述教科书在匀速圆周运动一节,在引入描述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之前,以自行车车轮的转动为情景,安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之前,以自行车车轮的转动为情景,安 排了一个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栏目,栏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栏目下,在学生观察的基栏目下,在学生观察的基 础上设置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础上设置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 1该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它在它在 圆周轨道上的位置如何确定?圆周轨道上的位置如何确定? 2 2如何判断该点在圆周轨道上如何判断该点在圆周轨道上 的运动快慢?的运动快慢? 3 3根
30、据你的观察,能不能找出根据你的观察,能不能找出 匀速圆周运动区别于以往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区别于以往直线运动 的最显著的运动特征?的最显著的运动特征? 图2-1-6 自行车轮胎上某点转 过的弧长总是与辐条转过的角度 对应 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 仔细观察自行车车轮(如图仔细观察自行车车轮(如图2-1-52-1-5)转动)转动 时车轮上某一点的运动,并思考下列问题:时车轮上某一点的运动,并思考下列问题: 确定方法:确定方法: (1)这一点经时间这一点经时间t运动的轨迹即路程;运动的轨迹即路程; (2)由起始位置指向末了位置的有)由起始位置指向末了位置的有 向线段即位移;向线段即位移; (3)连接该
31、点的半径在时间)连接该点的半径在时间t内转过内转过 的角度的角度。鉴于学生的可接受性这里鉴于学生的可接受性这里 不要引入角位移的概念,更不要说不要引入角位移的概念,更不要说 明它的矢量性明它的矢量性 问题问题2,该点在圆周轨道上运动快慢的判断,该点在圆周轨道上运动快慢的判断, 只要求学生做出定性的判断,如可用单位时只要求学生做出定性的判断,如可用单位时 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度来判断;也可以用连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度来判断;也可以用连 接该点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来判接该点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来判 断;也可数一下一定时间内转动的圈数;也断;也可数一下一定时间内转动的圈数;也 可以转动一
32、周所用的时间来判断等等。可以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来判断等等。 问题问题3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区别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匀速圆周运动区别 以往直线运动最显著的特征,即重复性和周以往直线运动最显著的特征,即重复性和周 期性。期性。 广东版高中物理教科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每章广东版高中物理教科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每章 后的后的“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栏目中设置了栏目中设置了“回顾与评价回顾与评价”。 例如广东版物理选修例如广东版物理选修32第一章回顾与评价栏目如下图:第一章回顾与评价栏目如下图: 我对自然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 体会是:_ 回顾与评价 我在本章
33、学习中遇到的困 难是:_ 我对电磁联系的新认 识是: _ 我对电磁感应研究方法 的体会是: _ 我还想做: _ 我还想说: _ 我对电磁感应的认识是: _ 我还想探究: _ 提不出问题,往往是学习缺乏兴趣和没有学懂的典型表现。要求学生填写提不出问题,往往是学习缺乏兴趣和没有学懂的典型表现。要求学生填写 “回顾与评价回顾与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了解 学生的情况提供了反馈信息。学生的情况提供了反馈信息。 例例2“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知识结构知识结构” “回顾与评价回顾与评价” 章后的章后的“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栏目中的
34、栏目中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只是为学生提示了只是为学生提示了 本章的知识线索,不是对本章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总结和归纳,本章的知识线索,不是对本章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总结和归纳, 希望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本章学到了什么?希望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本章学到了什么? 不同于教案、案例分析不同于教案、案例分析 本学科教学设计关注的重点:本学科教学设计关注的重点: 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是基础和前提。(教学的逻辑线索,结构式呈现):是基础和前提。(教学的逻辑线索,结构式呈现)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载体、途径、手段和方法。(注意逻辑性,要:是载体、途径、手段和方法。(注意逻辑性,要 能透过现象看到
35、本质)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目标是目标。(关注学生思维可能有的变(关注学生思维可能有的变 化及如何引导)化及如何引导) 兴趣和情感态度兴趣和情感态度:成效的标志:成效的标志 三、关于教学设计三、关于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要求(一)教学设计的要求 在充分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完成,简洁明了。在充分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的特点的基础上完成,简洁明了。 不仅要呈现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不仅要呈现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侧重于教学流程与结构的呈现,以及重要的情境、问题、实侧重于教学流程与结构的呈现,以及重要的情境、问题、实 验、活
36、动的设计。验、活动的设计。 强调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既具有操作性,又具有一定的普强调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既具有操作性,又具有一定的普 遍性。遍性。 既反映教师的教学特色(创新),又便于他人选择和创造,既反映教师的教学特色(创新),又便于他人选择和创造, 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既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又要反映成功的经验。既要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又要反映成功的经验。 (二)(二)物理物理课堂课堂教学设计评教学设计评价价标准标准 项目项目要求要求 体现体现物理物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的 理念理念 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行课题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教学行 为和学习
37、方式的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教学媒体的恰当 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运用,新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体现,等等 设计规范设计规范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运用教学设计模式和操作规范设计方案,体 现物理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现物理教学特点,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及其依 据表述清晰据表述清晰 原创原创、有、有特色特色对物理问题对物理问题和实验和实验的的设计与设计与处理、教学过程、处理、教学过程、 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有原创性等有原创性 的设计的设计 实践中可行实践中可行、示范性、示范性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
38、高教学效率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 效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效果,对教学实践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设计 的方案的方案经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教学实践的检验,有教学反思, 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反思中表明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三)教学设计的要素和规范(三)教学设计的要素和规范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教材教材 的编写思路的编写思路,教材的特点教材的特点、教材处理教材处理等分析,并确定教学的重点。等分析,并确定教学的重点。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主要分析学习准备状
39、态(包括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主要分析学习准备状态(包括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认知困难和认知困难等。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正确、规范地阐明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正确、规范地阐明教学目标。 要求教学目标的主要要素含义明晰,行为动词正确、规范。要求教学目标的主要要素含义明晰,行为动词正确、规范。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在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分析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确定,确定 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设
40、计。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设计。这里也可以先简要这里也可以先简要 说明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思路说明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学过程的展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程序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本内容要求充分展开,要具体、有特色和亮点本内容要求充分展开,要具体、有特色和亮点优秀的问优秀的问 题情境设计,实验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程序设计题情境设计,实验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明、逻辑、结构、突出教学的重点简明、逻辑、结构、突出教学的重点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成败得失,改进措施成败得失,改进措施 (四)课堂教学设计呈现体例
41、(四)课堂教学设计呈现体例 单位:单位: 执教教师:执教教师: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授课对象授课对象】 【教材教材】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教学器材和用具教学器材和用具】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名称(居中)课题名称(居中) 体例参考范例体例参考范例 (五)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五)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1、教学目标问题、教学目标问题 (2 2)教学目标确定和表述中的问题)教学目标确定和表述
42、中的问题 照抄教参或教辅中的目标照抄教参或教辅中的目标 指向不明确指向不明确 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缺乏阶段性和层次性 太高、太大、太多太高、太大、太多 对目标的理解有偏差对目标的理解有偏差 导评导评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 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 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 (1 1)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学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 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 原有学习基础等;原有学习基础等; 导教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 步骤、教
43、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 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 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 (3)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方法表述方法 1)行为目标的)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表述方法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目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目 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这种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适合于知识、这种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适合于知识、
44、 技能领域目标的表述。技能领域目标的表述。 ABCD指的是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四个要素,它们的含指的是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四个要素,它们的含 义分别是:义分别是: 不要从教师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不要从教师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不要用学习过程来表述教学目标。不要用学习过程来表述教学目标。 不要同时表述两个目标。不要同时表述两个目标。 不要用抽象概括宽泛的术语和语言表述教学目标。不要用抽象概括宽泛的术语和语言表述教学目标。 A即即Audience,意指,意指“学习者学习者”,它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它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 语。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语。教学目标描述的
45、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 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学生”。 B即即Behavior,意为,意为“行为行为”,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 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这是目标表述句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这是目标表述句 中的最基本的成分,不能缺少。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用中的最基本的成分,不能缺少。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用 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课堂教学目标,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观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课堂教学目标,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观 察性和可测性。察性和可测性。 C即即Condition,意为,意为“条件条件”,
46、要说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要说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 么条件下产生的,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么条件下产生的,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条件是指影响学生 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实验通过实验”等。等。 D即即Degree,意为,意为“程度程度”,即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是,即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是 指学生对目标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结果的达成指学生对目标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结果的达成 度。度。 2)生成性目标的表述方法)生成性目标的表述方法 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
47、的展开而自然生成 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目标。 如果说行为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预先制定的,那么生成性如果说行为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预先制定的,那么生成性 目标则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则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 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不以事先预定的目标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不以事先预定的目标 为中心,它着重考虑学生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等,适合于过为中心,它着重考虑学生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等,适合于过 程与方法领域目标的表述。程与方法领域目标的表述。 如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物理问题;能收集、选择、处如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物理问题;能收集、选择、处 理数据信
48、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理数据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表意性目标的表述,不是规定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该展示表意性目标的表述,不是规定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该展示 的行为结果,而是强调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的个人意义。由于人的行为结果,而是强调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的个人意义。由于人 的情感变化并不是通过几次教学活动便能立竿见影的,教师也很的情感变化并不是通过几次教学活动便能立竿见影的,教师也很 难预期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心理会出现什么变化。这种目标难预期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心理会出现什么变化。这种目标 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要求明确规定学
49、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 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些活动中习得什么。 例如,例如,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个表意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教育方面的一个表意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 能认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能认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 又又如物理教学的一个如物理教学的一个目标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目标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 对物理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对物理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 见解。见解。 3)表意性目标的表述方法)表意性目标的表述方法 表意
50、性目标表意性目标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 中的个性化表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中的个性化表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 的个性化。的个性化。 表意表意性目标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适合于情感、态度及价性目标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适合于情感、态度及价 值观领域目标的表述。值观领域目标的表述。 上述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种表述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上述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种表述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如行为目标具有具体化、精确化、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对提如行为目标具有具体化、精确化、可观察、可测量的特
51、点,对提 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 但只运用行为目标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因为简单的目标容易具体但只运用行为目标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因为简单的目标容易具体 化,而高级目标如创造性思维、情感的变化等难以具体化。所以,化,而高级目标如创造性思维、情感的变化等难以具体化。所以, 只运用行为目标会导致教师只关注易于具体化的知识、技能领域只运用行为目标会导致教师只关注易于具体化的知识、技能领域 的目标,而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的目标,而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 而生成性目标和表意性目标的运用,则可以使教学摆脱固定目标而生成性目标和表意性
52、目标的运用,则可以使教学摆脱固定目标 的束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束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三种表述方法的合理运用是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客观要求。因此,三种表述方法的合理运用是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客观要求。 总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总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到 学生的发展,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学生的发展,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 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表述,以充分发挥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表述,以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提高课堂
53、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材分析的问题、教材分析的问题 (1 1)学习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通读课程标准的字词语句,学习课程标准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通读课程标准的字词语句, 重要的是着重在领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思重要的是着重在领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思 路、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内涵上下功夫。路、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内涵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体会这样才能体会 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2 2)分析与钻研教材)分析与钻研教材 分析与钻研教材是对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
54、设计的分析与钻研教材是对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 首要任务,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首要任务,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就是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就是要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明 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 相互关系相互关系, , 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 教师钻研教材大致经过通读教师钻研教材大致经过通读精读两步。精读两步。 通读教材是基础通读教材是基础。 通读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体系与结构。通读的
55、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体系与结构。 也就是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也就是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 各章节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的选择与阐述方各章节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的选择与阐述方 式,以及物理学的方法等。式,以及物理学的方法等。 精读是关键精读是关键 教师在精读教材中应反复推敲、深入考虑以下问题,以教师在精读教材中应反复推敲、深入考虑以下问题,以 便做到透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便做到透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 1)教材各章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其)教材各章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其 来龙去脉、推导过程,适用范围是否清楚?还有来龙去脉、推导过程,适用范围是否清楚?还
56、有 哪些不理解或疑难之处?哪些不理解或疑难之处? 2 2)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准备向学生提出)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准备向学生提出 哪些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障哪些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障 碍是什么?碍是什么? 3 3)教材对科学探究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有没有不妥之处)教材对科学探究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有没有不妥之处 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 困难?困难? 4 4)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哪些演示实验,何时做实验?要)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哪些演示实验,何时做实验?要 求学生观察什么?如
57、何观察?如何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等?求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等? 5 5)教材中的插图、图表的物理意义及作用以及教材中)教材中的插图、图表的物理意义及作用以及教材中 设置的每个栏目都应该考虑好。设置的每个栏目都应该考虑好。 6 6)如何处理例题、习题和实践性作业?)如何处理例题、习题和实践性作业? 7 7)如何掌握前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对照,前呼后)如何掌握前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对照,前呼后 应?应? 8 8)教材中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内容等。)教材中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内容等。 9 9)认真准备每一个实验;演算每一道习题;广泛阅读
58、)认真准备每一个实验;演算每一道习题;广泛阅读 一些参考资料或其他一些教材;了解一些动态。一些参考资料或其他一些教材;了解一些动态。 陶行知先生说过: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 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 3、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重点的确定 (1 1)本节课所讲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及形成或建立过程;)本节课所讲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及形成或建立过程; (2 2)在本节所涉及的内容中,属于关键性的知识、实验)在本节所涉及的内容中,属于关键性的知识、实验 和技能;和技能; (3 3)或者是作为掌握后续知识必须的基础知识;)或者是作为掌握后续知识必须的基础知识;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抗震装修租赁协议3篇
- 家具销售发票3篇
- 劳务分包合同解除协议3篇
- 四方抵账协议模板3篇
- 悔过自新之家暴者3篇
- 合同起诉状模板范文3篇
- 划款授权委托书示例样本格式3篇
-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处理流程3篇
- 小程序技术开发服务合同模板3篇
- 糖果与巧克力市场动态监控考核试卷
-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 2024年首都机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3年山东省专升本考试高等数学Ⅲ试题和答案
- 抗血栓药物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课件
- 吉林省地方教材家乡小学二年级下册家乡教案
- 决策树在饲料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 儿童长期卧床的护理
- 投标书细节美化教程
- 《小儿支气管肺炎》课件
- 对辊式破碎机设计
- 财产险水灾现场勘查及理赔定损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