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调节异常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糖调节异常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糖调节异常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糖调节异常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调节异常的研究进展摘要:糖调节异常IGR不只是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原因,其患微血管以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度也明显提升。在IGR时期心脑血管病症的风险出现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干预糖调节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干预糖调节异常提供理论依据。关键字:糖调节异常;糖尿病糖尿病(DM)是由众多病因造成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的病,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第三大病症。国内当前此类病人总数超过4000万,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葡萄糖调节异常(IGR)是由正常糖代谢进入到糖尿病的转折时期1、2。1999年WHO和IDF正式公布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

2、/L,餐后2h血糖7.8mmol/L,但11mmol/L3。IGR的病因与发病制度并未全面被了解,通常指出是在遗传与环境原因的长久彼此影响下,造成胰岛素抵抗,之后细胞代偿作用弱化,胰岛素分泌问题,进而造成IGR4、5。1 糖调节异常的危险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分析报告指出:IGR是2型糖尿病发展的关键时期。对IGR病人假如不能按时开展相应的治疗,约有2/3的患者可转成为糖尿病。近期,此类患病率表现出持续增加的局势,IGT人群内每年以10左右的自然转归率互转变成2型糖尿病(T2DM)6。大家都知道的是,2型糖尿病假如发病,目前没有高效的根治方式,并发症类型众多,医疗资源损耗多。所以IGR能

3、否变成2型糖尿病或逆转成正常糖调节者逐渐变成大众关注的焦点,对2型糖尿病来说防胜于治。IGR不只是预示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原因,其患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也不断增加。血管病变成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在糖调节受损阶段就发生,更多的信息表示,在IGR时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出现显著提高。IDF在2001年指出,把IGR人群当做是具备和其余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同样关键的单独危险因素。美国糖尿病预防分析组织近期公开的相关信息表示,DM视网膜病变在IGT或IFG时就出现,其发病率在初期DM病人中显著提升。所以,对IGR按时进行干预具备关键价值。IGR时期一般会保持较长时间,其为临床IGR时期的干预,防范2型

4、糖尿病的出现准备了良好基础。对于IGR病人需要继续诊治的看法大致类似,也是挑选高效干预药物的开端。2 糖调节异常的发病机理胰岛素抵抗是IGR发生的主要遗传特征。胰岛素抵抗由众多原因造成,此处胰岛素信号传递受到限制或弱化是造成胰岛素抵抗的挂件因素。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功能是利用和胞膜上的相关受体(Insulin Receptor, InsR)结合并激活相应的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 )而开启的。InsR和IRS的酪氨酸磷酸化对于胰岛素信号的全面转导、实现胰岛素的生物效应具有关键作用。PTP1B是一种细胞内酶,在人体胰岛素敏感组织中全面表达。它主

5、要位于胞浆内质网表面,在具体的信号传导时期,被激活的酪氨酸磷酸化的InsR亚基和IRS转移到内质网上被PTP1B去磷酸化而失活,暂停信号转导。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PTP1B对IRS的酪氨酸磷酸化起着重要的负调控作用,其表达及活性过度将抑制胰岛素信号在细胞内的转导,引起胰岛素抵抗7。3 西医干预糖调节异常根据IGR的发病机理,对IGR实施干预的目标是弱化胰岛素抵抗且改变胰岛细胞的相关分泌作用,进而降低糖尿病的出现率。通过调控PTP-1B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糖调节异常811。现有分析结论指出,把PTP当做靶点诊治胰岛素抵抗和DM有较好效果,但目前国内在开发PTP1B活性抑制剂药物的研究还较薄

6、弱,尚无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沈阳药科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在此新药筛选方面有相关报道,这些工作多集中在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筛选及修饰12-15。其他国家的分析大部分位于实验室时期,此处美国ISIS企业16进展明显,逐渐步入期临床分析。如果能在中药中寻找到疗效好、毒性少的PTP1B活性抑制剂,对糖调节异常和糖尿病的诊治是重要的转折点。当前对IGR病人的干预举措不多4、5:通常被划分成非药物的生活模式与药物干预两部分。2009年ADA对于糖尿病的初级预防意见17:在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内,防范方案关键点就是凸显生活模式的转变。生活模式的干预主要包含管控饮食、

7、改变饮食结构和强化体力运动。在科学生活模式干预没有效果或无法坚持的时候,可开展药物干预。在普遍的降糖药物中,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脘二酮类及如奥利司他都具备或多或少的葡萄糖调节作用。但现有的药物干预措施仅能使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不足40。4 中医对糖调节异常的认识及治疗糖调节异常与糖尿病同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的范畴。对消渴的论述颇丰,分析我国传统医家的叙述,大部分指出消渴病是“膏粱之疾”、“肥美所发”,其和当代医学指出的病理是胰岛素抵抗,和饮食结构转变,运动量不多和肥胖高度有关等理论相对应。中医对糖调节异常的病因病机一般是脾气虚弱,肝气郁结等。重点从益气健脾,疏肝解郁等部分着手。18

8、药膳、针灸、推拿干预糖调节异常在临床中也收获颇丰。黄权祥19应用玉苓降糖药膳诊治IGT病人三十例,得到良好的成效。众多分析表示针灸诊治能够利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细胞调节功能,全面良性双向调节人体脏腑器官,免疫和内分泌作用。推拿干预IGR的方式可以利用拿揉、刺激四肢和腹部,提高骨骼肌和腹部、肠道等平滑肌的运动量,之后增多对糖的使用与损耗,减少胰岛细胞的压力,加快分泌,促使胰岛素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减少血糖、维护胰岛细胞、诊治IGT20。5 体会西医学指出IGT的关键病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作用弱化,依照其机制,所以其提出对IGR进行干预的主要目标是弱化胰岛素抵抗且改变胰岛细胞的相关分泌作用

9、。但是在临床治疗上依旧位于空白局面,当前依旧不具备全面改变受损胰岛细胞功能的药品,此外西药负面反应不多,出现低血糖的隐藏危机,并且降低糖尿病发生的有效率低,因此积极研发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的新药,具有重大的意义。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源远流长,不仅能更好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而且其副作用少,从整体上调理机体,改善体质,作用于多个靶点而起效,但是由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得难以推广及标准化,且疗程长,加上患者不重视病情,不坚持用药,因此在运用中存在着阻碍;且试验设计缺乏严谨,样本小,周期短,其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所以明确中医IGR辨证规则,提升中医IGR分析人员的科研设计水平,进行长久的深入

10、分析,是当前分析的重中之重。参考文献:1Melander AIntervention trials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 DFBull,1996,41:22.2盛正妍型糖尿病的分期治疗及临床处理与评价J实用糖尿病杂志. 1998,6(2):93钱荣立.2型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8(1):56.4刘岩,邹大进,徐茂锦. 药物干预葡萄糖耐量异常的循证医学与评价. 世界临床药物. 2003,24:11.5杨殿荣,邢陆,霍玉树.中西医干预IGT的国内外现状. 辽宁中医杂志. 2002,29(12):770-771.6詹雅诗,冯烈.糖

11、耐量异常与血管病变及糖基化终产物.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405-408).7Dube N, Tremblay ML.Involvement of the small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TC-PTP and PTP1B i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diseases: From diabetes, obesity to cell cycle, and cancer,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2005, 1754(1-2): 108-117.8谢平,宋惠萍.胰岛素信号蛋白与胰岛素抵抗.

12、国外医学 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21(1):48-50.9Gum R J,Gaedek L L,Koterski S L,et al.Reduction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increases insulin dependent signaling in ob/ob mice.Diabetes.2003,52(1):2128.10Elchebly M,Payette P,Michaliszyn E,et al.Increased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obesity resistance in mice

13、lacking th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 gene.Science 1999,283:1544-8.11Moller D E .New drug targets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Nature ,2001,414:821-827.12Qiu WW, Shen Q, Yang F, Wang B, Zou H, Li JY, Li J, Tang J,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heterocyclic ring-subst

14、ituted maslinic acid derivatives as novel inhibitors of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9, 19(23), 6618-6622.13岳正刚.从中草药中寻找PTP1B抑制剂.2007, 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王静.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的筛选.2008,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史大永,许凤,贺娟,等.溴酚化合物PTP1B抑制活性与松节藻提取物在糖尿病大鼠体内降血糖活性.科学通报.2008,53(10), 1196-1199.16Bishop AC, Zhang XY, Lone AM. Generation of inhibitor-sensitive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via active-site mutations, Method, 2007, 42(3), 278-288.17American Diabetes Asso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