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6/161 第一节第一节 害虫综合治理概念及特点害虫综合治理概念及特点 一、一、概念概念的提出的提出 (1)起源)起源 在在20世纪初,在世纪初,在IPM一词创造以前,用于保护作物免受害一词创造以前,用于保护作物免受害 虫破坏的虫破坏的IPM基本策略基本策略已被应用,但没有明确定义。已被应用,但没有明确定义。 但但50年代以后,人们又开始研究害虫防治的策略。原因年代以后,人们又开始研究害虫防治的策略。原因 是它巨大的副作用:是它巨大的副作用:3R 40-50年代,多措施害虫防治相对停滞。原因:年代,多措施害虫防治相对停滞。原因:1938年年 DDT出现(瑞士的出现(瑞士的保罗穆勒保罗
2、穆勒););1942年六六六。当时在军事年六六六。当时在军事 上、农业上去了巨大的作用。上、农业上去了巨大的作用。 2021/6/162 1962年美国的一位女海洋生物学家年美国的一位女海洋生物学家卡尔逊卡尔逊 (Rachel Carson)出版了)出版了 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 DDT等药剂使用后等药剂使用后 2021/6/163 (2)综合防治()综合防治(Integrated Control)概念的提出)概念的提出 这个术语最初于这个术语最初于1952年由年由A. E. Michelbacher等提出。等提出。 在加利福在加利福 尼亚洲以尼亚洲以DDT为
3、典型的杀虫剂,控制胡桃上苹果蛾为典型的杀虫剂,控制胡桃上苹果蛾(Cydia pomonell) 的害虫种群时首次提出。的害虫种群时首次提出。(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或或喷雾改良计划喷雾改良计划 ) 以后以后Bartlett(1956年年)等有类似概念。等有类似概念。 胡桃树胡桃树 苹果蛾成、幼虫苹果蛾成、幼虫 2021/6/164 Stern 等人在等人在 1959年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害虫的生物和化年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害虫的生物和化 学防治后,才使其有较明确的概念。学防治后,才使其有较明确的概念。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一种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结为一体的、实用的有一种将生物防治和化
4、学防治结为一体的、实用的有 害生物防治方法,只在必要时才采用化学防治手段且使其对生害生物防治方法,只在必要时才采用化学防治手段且使其对生 物的破坏最小化,它既可以利用自然存在的生物进行防治,也物的破坏最小化,它既可以利用自然存在的生物进行防治,也 可以通过人工诱导的生物因子进行生物防治。可以通过人工诱导的生物因子进行生物防治。 2021/6/165 (3)害虫综合防治()害虫综合防治(IPC, Integrated pest Control )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害虫防治专家组会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害虫防治专家组会 议上,采纳了议上,采纳了Smith和和Reyhold
5、s提出的害虫综合防治的定义提出的害虫综合防治的定义: 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按照种群动态及与之相联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按照种群动态及与之相联 系的环境关系,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尽可能相互协系的环境关系,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尽可能相互协 调,使种群数量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调,使种群数量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2021/6/166 (4)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 (IPM,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1972年年2月,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环境质量委员会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环境质量委员会(CEQ) 出版的出版的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报告中,报告
6、中,“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和其缩和其缩 写写IPM被录用到英语文献中被录用到英语文献中,并被科学界所接受。其概念为:并被科学界所接受。其概念为: IPM是是“是决议支持系统是决议支持系统,根据生产者根据生产者,社会及环境利益社会及环境利益 和影响的效益分析和影响的效益分析,单一或联合地选择和使用害虫防治策略单一或联合地选择和使用害虫防治策略, 协调成为治理战略协调成为治理战略” 。 2021/6/167 害虫综合防治(害虫综合防治(IPC)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 (IPM) 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 按照种群动态及与之相联系的环境按照种群动态及与之相联系的环
7、境 关系,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关系,应用所有适当的技术和方法, 尽可能相互协调,使种群数量保持尽可能相互协调,使种群数量保持 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是决议支持系统是决议支持系统, ,根据生产根据生产 者者, ,社会及环境利益和影响的社会及环境利益和影响的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单一或联合地选择单一或联合地选择 和使用害虫防治策略和使用害虫防治策略, ,协调成协调成 为治理战略为治理战略”。 相同点:概念的实质是一样的,都包含了相同点:概念的实质是一样的,都包含了 A:生态学观点:生态学观点 B:经济学观点:经济学观点 C:环境保护学观点:环境保护学观点 (5)IPC
8、和和IPM含义的比较含义的比较 2021/6/168 IPC 和和IPM含义的区别:含义的区别: 第一:从英文上区别第一:从英文上区别IPC和和IPM 防治防治 控制控制 管理管理 经营经营 2021/6/169 第二:从害虫第二:从害虫防治实践防治实践方面区别方面区别 棉铃虫综合防治(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戴小枫和郭予元)棉铃虫综合防治(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戴小枫和郭予元) 1、农业防治法、农业防治法 2、诱杀防治法、诱杀防治法 3、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 4、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 5、防止策略与指标、防止策略与指标 6、棉花抗棉铃虫品种选育与利用、棉花抗棉铃虫品种选育与利用 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
9、综合治理(中国农大张青文等)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综合治理(中国农大张青文等) 1、棉麦邻作布局、棉麦邻作布局 2、精选棉种,呋喃丹拌种、精选棉种,呋喃丹拌种 3、棉田分阶段种植油菜、春玉米、夏玉米诱集带、棉田分阶段种植油菜、春玉米、夏玉米诱集带 4、根据防治指标用药、根据防治指标用药 5、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棉株补偿能力、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棉株补偿能力 2021/6/1610 二、我国害虫防治策略发展过程:二、我国害虫防治策略发展过程: 1、5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防治结合,改治并举防治结合,改治并举”的综合防治策略。的综合防治策略。 2、1975年:在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制定了以农业防治为
10、基础的年:在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制定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预防预防 为主,综合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由昆虫生态学家马世骏对其做了如的植保工作方针。由昆虫生态学家马世骏对其做了如 下解释:下解释: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 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 化学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化学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 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
11、康和增产的目的。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 2021/6/1611 3 3、19861986年:我国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对年:我国第二次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对 害虫的害虫的综合防治综合防治作出了与国外作出了与国外IPMIPM类似的描述:类似的描述: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 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 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
12、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 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21/6/1612 把这个过程总结一下:把这个过程总结一下: 第一、第一、 IPM系统的先驱,系统的先驱,依赖害虫生物学知识和栽培实践来依赖害虫生物学知识和栽培实践来 制定制定多手段的防治多手段的防治策略策略 第二、第二、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包括,包括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的合理使用(正确选择杀虫(正确选择杀虫 剂的施药时间和剂量、保护有益的节肢动物的方法);剂的施药时间和剂量、保护有益的节肢动物的方法);化学化学 防治和生物防治
13、结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 第三、第三、害虫综合防治与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防治与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综合治理历史背景及当代发展害虫综合治理历史背景及当代发展) 2021/6/1613 三、三、 IPM的特点(的特点(44页)页) 1、允许害虫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时继续存在(有人、允许害虫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时继续存在(有人 称其为容忍哲学)称其为容忍哲学) 2、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 3、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 4、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 5、强调害虫综合体系的动态性、强调害虫综合体系的动态性 2021/
14、6/1614 四、四、 国内外关于害虫防治的其它相关概念:国内外关于害虫防治的其它相关概念: 1、全(面)种群治理、全(面)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TPM): 美国的美国的Knipling,主张对某些关键性害虫用各种有效手段,主张对某些关键性害虫用各种有效手段, 包括化学防治,将害虫种群彻底消灭或持续抑制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将害虫种群彻底消灭或持续抑制的方法。这这 种策略较适用于种策略较适用于卫生害虫和检疫性害虫,卫生害虫和检疫性害虫,实际上是针对特定实际上是针对特定 的防治对象及范围(的防治对象及范围(螺旋蝇)螺旋蝇)。 2021/6/1615 2
15、、大面积种群治理、大面积种群治理(Area 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APM) 大面积种群治理的概念是由大面积种群治理的概念是由Ridgway和和Lloyd在北美植保组在北美植保组 织计划中提出的。他们建议大面积种群治理项目:织计划中提出的。他们建议大面积种群治理项目: (a)必须在大的地理范围内执行;必须在大的地理范围内执行; (b)应该由组织而不是由农民个人来协调;应该由组织而不是由农民个人来协调; (c)应集中减少和维持关键性害虫种群在较低的可接受的密度下;应集中减少和维持关键性害虫种群在较低的可接受的密度下; 根除若可行和便利,也包括在内;根除若可行和便利,
16、也包括在内; (d)可能涉及到强制性成分可能涉及到强制性成分“以保证项目的全面参与以保证项目的全面参与”。 它的特点它的特点一是一是“大的地理范围内大的地理范围内”;二是;二是“根除若可行和根除若可行和 便利,也包括在内便利,也包括在内”。 2021/6/1616 3、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Sustainable Pests Management (SPM) 内涵:内涵:1995 年年7 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月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13 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上,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上, 由荷兰由荷兰L.Fresco教授所作的主题报告教授所作的主题报告“从保护作物从保护作物到保护农业生
17、产到保护农业生产 体系体系”(from protecting crops to protec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以及围绕大会主题的有关报道,阐明了有害生物可持续,以及围绕大会主题的有关报道,阐明了有害生物可持续 控制的涵义,指出应把过去植保的局限性保护作物,扩展到保护农控制的涵义,指出应把过去植保的局限性保护作物,扩展到保护农 业生产系统。业生产系统。 2021/6/1617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8、其核心问题是可持续。其核心问题是可持续。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是可持续是可持续 发展最简要说明。发展最简要说明。 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在有害生物控制中,以合理的经济代价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在有害生物控制中,以合理的经济代价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 将有害生物维持在低发生水平上,实现当前生产的高效目标,且不将有害生物维持在低发生水平上,实现当前生产的高效目标,且不 损害他人和未来的利益损害他人和未来的利益(盛承发等,盛承发等,2002)。 2021/6/1618 生物可持续控制的生物可持续控制的核心问题是可
19、持续。核心问题是可持续。 关于关于IPM和和SPM的区别,有人认为基本内涵是一样的;有人的区别,有人认为基本内涵是一样的;有人 认为有一定的区别,认为有一定的区别,它是建立以生态区为单元的,以多种作物的它是建立以生态区为单元的,以多种作物的 多种重要有害生物为对象的多种措施优化的调控体系。多种重要有害生物为对象的多种措施优化的调控体系。 2021/6/1619 尽管有种种新的有害生物治理策略的提出,尽管有种种新的有害生物治理策略的提出,IPMIPM仍是当前国际仍是当前国际 上被普遍接受并采用的策略,但最近更多的是上被普遍接受并采用的策略,但最近更多的是有害生物可持续控有害生物可持续控 制制。比
20、较一下。比较一下IPMIPM、 TPMTPM、APM APM 、SPMSPM异同点。异同点。 共同点共同点:均主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均主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不同点不同点: SPMSPM以生态区为单元,以多种作物的多种重要有害生物为对象以生态区为单元,以多种作物的多种重要有害生物为对象 的调控体系。的调控体系。 IPMIPM以某种作物为单元,控制重要害虫种群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某种作物为单元,控制重要害虫种群在不足危害的水平 TPMTPM 对某些关键性害虫采用全部种群消灭和持续抑制的方法对某些关键性害虫采用全部种群消灭和持续抑制的方法 APMAPM 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进行,但害虫种群一旦
21、超过经济阈值,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进行,但害虫种群一旦超过经济阈值, 则应彻底消灭。它原则上采用则应彻底消灭。它原则上采用IPMIPM,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TPMTPM。 2021/6/1620 目前,国内外提出的害虫防治的策略模式还有:目前,国内外提出的害虫防治的策略模式还有: RPM Rational Pest Management,有害生物合理治理,有害生物合理治理 APM Area pest Management 有害生物区域治理有害生物区域治理 EPM E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有害生物生态管理有害生物生态管理强强 调系统观点。调系统观
22、点。 (害虫综合治理历史背景及当代发展害虫综合治理历史背景及当代发展2) (浅议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浅议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 2021/6/1621 需要指出的是,需要指出的是,害虫控制的策略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害虫控制的策略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A:从策略上由基本的系统原理(从策略上由基本的系统原理(70年代)年代) 系统工程(系统工程(80 年代)年代) 可持续控制(可持续控制( 90年代);年代); B: 从实践上由某种害虫的从实践上由某种害虫的IPM 某种作物害虫某种作物害虫IPM 特定作物区域或特定生态区全部害虫种群的特定作物区域或特定生态区全部害虫种群的SPM。 其呈现出逐步成熟
23、完善的趋势,并与其它特定的害虫防其呈现出逐步成熟完善的趋势,并与其它特定的害虫防 治策略互相影响和渗透,从而组成一个系统的害虫治理对策治策略互相影响和渗透,从而组成一个系统的害虫治理对策 体系。体系。 2021/6/1622 植物医学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 1956年,德国科学家年,德国科学家Braun首先提出植物医学首先提出植物医学 Phytomedicine一词,一词,德国也是首先将昆虫等有害生物对植物造德国也是首先将昆虫等有害生物对植物造 成的为害归属于植物病害的国家。成的为害归属于植物病害的国家。但很长时间一直没被广泛采但很长时间一直没被广泛采 用。用。1971年年Gros
24、smann重新提出了这一词。重新提出了这一词。 1994年,我国学者将其定义为:年,我国学者将其定义为: 植物医学:植物医学:是指保护植物健康和预防、缓解或治疗植物是指保护植物健康和预防、缓解或治疗植物疾病疾病的的 科学和技术。科学和技术。 2021/6/1623 内科内科微生物(病理学内容)微生物(病理学内容) 植物医学组织结构植物医学组织结构 外科外科虫害(农虫内容)虫害(农虫内容) 保健科保健科植物营养(农学)植物营养(农学) (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农学农学) 2021/6/1624 第二节第二节 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IPM)方案的设计)方案的设计 (书(书44-4644-46)
25、一、方案的设计原则一、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分析各种害虫在生态系中的动态地位:(一)分析各种害虫在生态系中的动态地位: IPMIPM的目标不是针对作物上所有的害虫种类,而是针对的目标不是针对作物上所有的害虫种类,而是针对 少数如果不进行控制,它们的种群数量就会少数如果不进行控制,它们的种群数量就会经常上升并超过经常上升并超过 经济允许水平经济允许水平的害虫种类,依此为标准进行分类。确定的害虫种类,依此为标准进行分类。确定关键关键 性害虫性害虫等等。 2021/6/1625 (二)(二)研究研究关键关键害虫与作物、天敌及其它环境因素之间的关害虫与作物、天敌及其它环境因素之间的关 系,明确害虫种群
26、数量变动规律系,明确害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防治适期及防治适期 (三)(三)研究研究关键关键害虫害虫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与作物与作物损失的关系,确定关键损失的关系,确定关键 害虫种类的经济阈值害虫种类的经济阈值 (四)加强动态监控措施。(四)加强动态监控措施。 IPMIPM的实质就是对害虫实行监控,只有通过动态监控,的实质就是对害虫实行监控,只有通过动态监控, 才能了解关键性种类的种群数量水平、发展趋势和影响因子,才能了解关键性种类的种群数量水平、发展趋势和影响因子, 决定有无防治的必要。决定有无防治的必要。 2021/6/1626 (五)研究各种防治措施的作用,协调运用合适的防治措施,(五)研究各
27、种防治措施的作用,协调运用合适的防治措施, 组建压低关键性害虫平衡位置的方案。其原则是:组建压低关键性害虫平衡位置的方案。其原则是: 1、首先是作物生态系统的科学作管理。提高生物多样性,、首先是作物生态系统的科学作管理。提高生物多样性, 充分发挥生物潜能的作用,创造一个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充分发挥生物潜能的作用,创造一个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 (如破坏害虫繁殖、取食、栖息或隐蔽的场所如破坏害虫繁殖、取食、栖息或隐蔽的场所),而有利于),而有利于 天敌发挥作用的生态系统。天敌发挥作用的生态系统。 2 、加强生物因子的控制作用。引进或建立新的自然天敌种、加强生物因子的控制作用。引进或建立新的自然天敌种
28、群(寄生性、捕食性、病原性天敌)。群(寄生性、捕食性、病原性天敌)。 3 3、在危急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对生态系统破坏性最小的防、在危急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对生态系统破坏性最小的防 治措施。治措施。 有关国内外害虫治理的实例:有关国内外害虫治理的实例:美国的棉花害虫;美国的棉花害虫;我国的我国的 水稻害虫和棉花害虫等。(水稻害虫和棉花害虫等。(4545页)页) 2021/6/1627 第第三三节节 害虫治理的展望害虫治理的展望 1 1、目前存在的问题(书、目前存在的问题(书4646) (1 1)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2)研究者、推广者、实施者)研究者、推广者、实施者 (
29、3 3)实施者知识水平)实施者知识水平 2 2、展望、展望 (1 1)需求提高)需求提高 奠定了技术基础奠定了技术基础 (2 2)素质提高)素质提高 加速了技术推广加速了技术推广 (3 3)技术及理论发展)技术及理论发展 提高了技术水平提高了技术水平 2021/6/1628 思考题:思考题: 1 1、什么叫、什么叫IPM IPM ? 其特点是什么?什么叫其特点是什么?什么叫SPM SPM ?其特点是?其特点是 什么?什么? 比较比较IPMIPM、 SPMSPM、 TPMTPM、APMAPM之间的异同点。之间的异同点。 2 2、如何、如何设计害虫综合治理(设计害虫综合治理(IPM)方案。)方案。
30、 3、目前害虫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目前害虫综合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021/6/1629 第五章第五章 农业昆虫(螨)的调查农业昆虫(螨)的调查 农业昆虫调查农业昆虫调查即对某地一定时间的虫情和虫害状况进行即对某地一定时间的虫情和虫害状况进行 实地调查。它是一切农业昆虫研究的基础,最终目的是为害实地调查。它是一切农业昆虫研究的基础,最终目的是为害 虫防治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虫防治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16页)页)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二、昆虫田间分布型和调查方法二、昆虫田间分布型和调查方法 三、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三、
31、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 2021/6/1630 一、调查内容一、调查内容 1、昆虫群落(相)调查、昆虫群落(相)调查 2、种群分布调查、种群分布调查 3、种群数量动态调查、种群数量动态调查 4、受害程度调查、受害程度调查 5、防治效果调查、防治效果调查 2021/6/1631 二、昆虫田间分布型和调查方法二、昆虫田间分布型和调查方法 1 1、昆虫田间分布型、昆虫田间分布型 昆虫种群昆虫种群分布型包括分布型包括田间的水平和田间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垂直分布,是昆虫对,是昆虫对 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它和寄主作物种类及播种方式等生态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它和寄主作物种类及播种方式等 因素密切相关,是决定选用
32、何种取样方法的基础。只有采用因素密切相关,是决定选用何种取样方法的基础。只有采用 正确的取样方法调查昆虫种群,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结果。正确的取样方法调查昆虫种群,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2021/6/1632 (1)随机分布)随机分布 昆虫在田间呈较均匀、稀疏的分布状态。昆虫在田间呈较均匀、稀疏的分布状态。如玉米螟卵块如玉米螟卵块 的田间分布即属此类。多用五点取样、对角线或平行线取样的田间分布即属此类。多用五点取样、对角线或平行线取样 法。法。 2021/6/1633 (2)核心分布)核心分布 昆虫个体形成多个大小相同或不相同的密集集团或核心,昆虫个体形成多个大小相同或不相同的密集集团或核心,
33、并向四周做放射性扩散蔓延,核心间是随机分布,个体间不并向四周做放射性扩散蔓延,核心间是随机分布,个体间不 是随机分布是随机分布。此时多采用棋盘式或隔行式随机取样方法。此时多采用棋盘式或隔行式随机取样方法,这,这 样取样点可多一些,点的面积或长度可小一些。玉米螟初孵样取样点可多一些,点的面积或长度可小一些。玉米螟初孵 幼虫的田间分布当属此类。幼虫的田间分布当属此类。 2021/6/1634 (3)嵌纹分布)嵌纹分布 昆虫在田间的分布呈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的嵌昆虫在田间的分布呈疏密相间,密集程度极不均匀的嵌 纹状,通常是由多个密度不同的随机分布混合而成纹状,通常是由多个密度不同的随机分布混合
34、而成。这种分。这种分 布中由于各个体在样点内出现的几率不同,此时多采用布中由于各个体在样点内出现的几率不同,此时多采用“Z” 形或棋盘式随机取样方法形或棋盘式随机取样方法,取样点宜多些而样点可小些。正,取样点宜多些而样点可小些。正 向棉田转移、侵入的棉叶螨。向棉田转移、侵入的棉叶螨。 2021/6/1635 2、调查方法、调查方法 由于调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调查方法的类由于调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调查方法的类 型多种多样。型多种多样。 (1)取样方式)取样方式 随机取样随机取样 典型取样典型取样 主观选定有代表性的样本主观选定有代表性的样本 (2)取样方法)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五点取样 对角线取样
35、对角线取样 棋盘式取样棋盘式取样 平行线取样平行线取样 “Z”形取样形取样 2021/6/1636 (3)取样数量)取样数量 一般为一般为5-20个个 (4)取样单位)取样单位 长度:适于条播密植作物上发生的害虫密度和作物受害程长度:适于条播密植作物上发生的害虫密度和作物受害程 度调查。度调查。 面积:适于地面、土壤中或密植作物上发生的害虫。面积:适于地面、土壤中或密植作物上发生的害虫。 体积或容积:适于土壤中地下害虫、储粮及木材害虫。体积或容积:适于土壤中地下害虫、储粮及木材害虫。 2021/6/1637 重量:适于储粮及种子中的害虫数量调查,重量:适于储粮及种子中的害虫数量调查,如籽棉中红
36、铃如籽棉中红铃 虫数量和受害程度调查。虫数量和受害程度调查。 诱集器械:即以单位时间单位诱集器械诱捕的虫量计数诱集器械:即以单位时间单位诱集器械诱捕的虫量计数 , 常用的诱集器械包括:灯光、性诱剂、糖醋液、杨树枝把等。常用的诱集器械包括:灯光、性诱剂、糖醋液、杨树枝把等。 植株或某部分器官:适于条播稀植作物或果树、林木上发植株或某部分器官:适于条播稀植作物或果树、林木上发 生的害虫。生的害虫。 时间时间: :多适于调查活动性较强的昆虫,以单位时间见到或采多适于调查活动性较强的昆虫,以单位时间见到或采 集的虫量做计数单位集的虫量做计数单位,如观察、统计蝗群起飞群数,估计起,如观察、统计蝗群起飞群
37、数,估计起 飞数量飞数量。 2021/6/1638 三、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三、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 1、平均数、平均数 2、百分率、百分率 3、虫口变动系数、虫口变动系数 I=e/a e为上次调查的虫量,为上次调查的虫量,a为本次调为本次调 查的虫量。查的虫量。 4、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虫口减退率、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虫口减退率 Q=(e-a)/e *100% e为上次调查的虫量,为上次调查的虫量,a为本次调查为本次调查 的虫量。的虫量。 pr=(pe-pck)/(1-pck) *100% pe为防止区虫口减退率,为防止区虫口减退率,pck 为对照区虫口减退率。为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5、产量损失率、产量
38、损失率 C=PQ P为受害株百分数,为受害株百分数,Q为作物损失系数。为作物损失系数。 2021/6/1639 第六章第六章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一、一、 预测预报的概念预测预报的概念 概念:概念:即根据害虫生长发育与环境(寄主作物、气候、天敌等)间的关即根据害虫生长发育与环境(寄主作物、气候、天敌等)间的关 系,通过实地系统调查,结合当地历年积累的有关资料,分析预测害虫系,通过实地系统调查,结合当地历年积累的有关资料,分析预测害虫 发生发展的可能趋势,做出其发生发展的可能趋势,做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分布扩散及作物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分布扩散及作物 受害程度的估计受害
39、程度的估计,并将该结果,并将该结果及时发布给有关部门及时发布给有关部门,以达到指导害虫防,以达到指导害虫防 治的目的。治的目的。 2021/6/1640 二、预测预报的类别二、预测预报的类别 (一)依预测预报的内容可分为(一)依预测预报的内容可分为 1、发生期预测、发生期预测 即预测某种害虫的某虫态甚至某虫龄的出现即预测某种害虫的某虫态甚至某虫龄的出现 期或为害期,以期或为害期,以确定防治适期。确定防治适期。 2、发生量预测、发生量预测 即预测害虫某时某地的发生数量,估计其是即预测害虫某时某地的发生数量,估计其是 是否能达到防治指标或大发生趋势,确定是否防治和防治规模是否能达到防治指标或大发生
40、趋势,确定是否防治和防治规模 大小。大小。 2021/6/1641 3、迁飞害虫预测、迁飞害虫预测 即预测迁飞害虫迁入地区的迁飞时期、迁即预测迁飞害虫迁入地区的迁飞时期、迁 飞数量及发生区域。飞数量及发生区域。 4、为害程度预测、为害程度预测 即针对农作物种类、品种生育特性及对害即针对农作物种类、品种生育特性及对害 虫的忍耐性,尤其是其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吻合程虫的忍耐性,尤其是其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盛发期吻合程 度,预测某害虫为害程度轻重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度,预测某害虫为害程度轻重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 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制定其不同农作物上的经济阈值,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
41、测,制定其不同农作物上的经济阈值, 明明确防治的必要性。确防治的必要性。 2021/6/1642 (二)依据测报期限的长短(二)依据测报期限的长短 1 1、短期预测、短期预测 期限大致在期限大致在20天以天以内,主要指导当前的防治。内,主要指导当前的防治。 多为根据前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情况预测下一、二个虫态的多为根据前一、二个虫态的发生情况预测下一、二个虫态的 发生期和发生量。发生期和发生量。 2 2、中期预测、中期预测 期限大致在期限大致在20天天到到1 1个季度,主要为近期的防个季度,主要为近期的防 治工作做好准备治工作做好准备。通常是根据。通常是根据前一世代的发生情况预测下一前一世代的发
42、生情况预测下一 世代的世代的发生期和发生量。发生期和发生量。 2021/6/1643 3、长期预测、长期预测 期限大致在期限大致在1个季度以上或跨年个季度以上或跨年,主要为来年的主要为来年的 防治计划提供依据防治计划提供依据。如根据。如根据当年越冬情况预测来年的发生期和当年越冬情况预测来年的发生期和 发生量发生量。做长期预测应积累有多年的系统资料,才有可能使预。做长期预测应积累有多年的系统资料,才有可能使预 测结果接近实际发生情况。测结果接近实际发生情况。 2021/6/1644 三、预测预报的方法三、预测预报的方法 (一)发生期预测(一)发生期预测 累计发育进度达累计发育进度达16%16%、
43、50%50%、84%84%时,分别作为时,分别作为始盛期、高峰始盛期、高峰 期和盛末期期和盛末期的标准。为准确起见,幼虫可分龄,卵、蛹可分的标准。为准确起见,幼虫可分龄,卵、蛹可分 级。级。 1、历期法、历期法 依据害虫某一虫态或世代的发育历期长短,结合未来一依据害虫某一虫态或世代的发育历期长短,结合未来一 段时间的温度等有关气象因子的预报,推算下一虫态或某一段时间的温度等有关气象因子的预报,推算下一虫态或某一 世代的发生期。世代的发生期。多用于短期预测多用于短期预测,其中的发育历期多,其中的发育历期多由实验由实验 室数据平均得来室数据平均得来。 2021/6/1645 2、期距法、期距法 期
44、距:期距:即害虫相邻世代或虫态出现期在某地多年的平均即害虫相邻世代或虫态出现期在某地多年的平均 时间距离时间距离。其中的期距数值。其中的期距数值多由害虫自然种群相邻世代或虫多由害虫自然种群相邻世代或虫 态出现期数据的平均值得出态出现期数据的平均值得出。数据获得的方法多为。数据获得的方法多为诱集和田诱集和田 间调查间调查 期距法:期距法:即依据害虫自然种群相邻世代或虫态出现期间即依据害虫自然种群相邻世代或虫态出现期间 的期距长短,结合未来一段时间的温、湿度等有关气象因子的期距长短,结合未来一段时间的温、湿度等有关气象因子 的预报,推算下一虫态、世代的发生期或防治适期。的预报,推算下一虫态、世代的
45、发生期或防治适期。 3、物候法(、物候法(2121页)页) 2021/6/1646 4、有效积温法、有效积温法 积温:积温:即昆虫完成某一生长发育阶段(如一个虫龄或一个虫即昆虫完成某一生长发育阶段(如一个虫龄或一个虫 态)所必需的一定的温度积累,它是个常数态)所必需的一定的温度积累,它是个常数 ,公式表示为公式表示为 K=NT 式中式中K为积温常数,为积温常数,N为发育日数,为发育日数,T为发育期平均温度为发育期平均温度。 但昆虫并不是在但昆虫并不是在0C0C以上就开始生长发育而是在发育起点温以上就开始生长发育而是在发育起点温 度(度(C C)以上,因此上式应变为)以上,因此上式应变为K=N(TC),这个描述发育速,这个描述发育速 度与温度间关系的定则称为度与温度间关系的定则称为有效积温法则有效积温法则,它反映出昆虫完成某,它反映出昆虫完成某 一特定阶段的一特定阶段的有效温度与发育时间呈反比关系有效温度与发育时间呈反比关系。 2021/6/1647 有效积温法有效积温法即利用害虫有效积温进行预测的方法,若已知某种即利用害虫有效积温进行预测的方法,若已知某种 害虫或虫态(虫龄)的有效积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简单内部承包合同范本(17篇)
- 云南省宜良县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七单元 乐观坚强 7.1调控情绪教学设计 粤教版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2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测试题附答案
- 门窗承包合同范本(17篇)
- 深部真菌培训课件
- 2025年国庆节活动服装策划方案(20篇)
- 《导游讲解技巧》课件
-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发展》课件
- 《初中生物多样性》课件
- 解除聘用合同(15篇)
- 婚育情况登记表
- INVOICE-商业发票样本格式
- 圆周率1000000位 完整版
- DB33-1036-202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岩芯鉴定手册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试讲PPT
- 甘肃历史与甘肃文化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 高边坡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分析
- 江苏工业企业较大以上风险目录
- 监理质量评估报告(主体分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