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v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电击伤致死1200人,电 击致伤残者约为死亡人数的30倍。我国农村 每年因电击死亡约5000人。上海市每年院前 救治电击伤病人450余例,无锡市每年院前救 治电击伤100余例,以7、8月最多。 男子偷盗变压器全身烧焦 触电的种类 v1、直接接触触电 (1)单相触电 (2)双相触电 2、间接接触触电 一、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内部组织将产生复杂的作用。较大的的电流通过人体所产生的热效 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将使人的肌体遭受严重的电灼伤、组织炭化坏死及其他难以恢复的 永久性伤害。触电以电灼伤者居多,但在特殊场合,人触及高压后,由于不能自主地脱离电源, 将导致
2、迅速死亡的严重后果。 1、人体触电可受到两种伤害: 电击:人体的重要器官受到损害(大脑、心脏、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多数死亡 电伤:人体的局部器官受到损害(手、脚、胳膊)。 2、触电的危险性取决因素 接触电压:越大越危险,安全电压一般为36 V,见下页表81 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越危险,安全电流为30mA,5060Hz的电流危害最严重。 触电时间:越长越危险,规定电流乘以时间30mAS。 还有:人体电阻、触电方式、电流路径、环境、健康状况、情绪好坏等 表8-1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交流有效值)V 选用举例 额定值空载上限值 4250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的手持式电动工具等 3643在矿井、多导电
3、粉尘等场所使用的行灯等 2429 1215可供某些具有人体可能偶然触及的带电体设备选用 68 二、直接触电防护和间接触电防护 直接触电防护:对直接接触正常带电部分的防护,如对带电导体加隔离栅栏等。 间接触电防护:对正常时不带电而故障时可带危险电压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如金属 外壳、框架等)的防护,例如将正常不带电压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并装设接地 故障保护。 如工作人员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82、3、4的规定。 表8-2工作人员工作中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10(13.8)20354460110154220330 安全距离m0.35O.600.901.502.003.
4、004.00 表8-3进行地电位带电作业时人身与带电体间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103566110220330 安全距离m0.40.6O.71.01.8(1.6)2.6 表8-4等电位作业人员对邻相导线的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kV103566110220330 安全距离m0.60.80.91.42.53.5 如在高压设备上工作必须遵守的要求:填用工作票、至少应有两人在一起工作。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v电击:电流流过人体内部对内部组织的伤害。 心室颤动血液循环停止、神经中枢遏止呼吸、 胸肌收缩窒息,最危险的伤害! 高压电击穿空气人体通过电流、低压单相、两相 触电、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触电
5、等情况 v电伤:灼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 灼伤: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电伤,电弧对皮肤烧伤。 电烙印:电流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产生的电伤,直 接接触、有明显边缘的肿块、皮肤硬化。 皮肤金属化:电弧下金属高温熔化、蒸发并飞溅渗 透到皮肤表层造成的电伤,皮肤粗糙硬化。 1.影响电流伤害程度的因素影响电流伤害程度的因素 v电流大小 工频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大小与伤害程度 电流 mA 通过时间生理反应 0-0.5连续通电没有感觉 0.5-5连续通电有感觉、痛感,可摆脱 5-30数分钟内痉挛不能摆脱,呼吸困难 血压上升,极限 30-50数秒至数 分钟 心跳不规则、昏迷、强烈 痉挛,心室颤动 50- 数百 短于
6、心率强烈冲击但无心室颤动 长于心率昏迷、心室颤动,有痕迹 超过 数百 短于心率心室颤动、昏迷,有痕迹 长于心率心脏停止跳动,昏迷,可 能致命 名称定义成年男性成年女性 感知 电流 有感觉的最 小电流 工 频 1.10.7 直 流 5.23.5 摆脱 电流 能够自主地 摆脱电源的 最大电流 工 频 1610.5 直 流 7651 致命 电流 在较短时间 内危及生命 的最小电流 工 频 3050 直 流 1300(0.3s) 50(3s) 人体电阻 v一般认为人体电阻为10002000欧姆(不计皮肤角质层电阻) v与电压的关系 v不同条件下人体电阻 接触电压V12.531.362.51252202
7、503805001000 人体电阻1650011000624035302222200014171130640 流过电流mA0.82.841035.299125268443 接触电压 V 人体电阻 皮肤干燥皮肤潮湿皮肤湿润皮肤浸入水中 10 25 50 100 250 7000 5000 4000 3000 1500 3500 2500 2000 1500 1000 1200 1000 875 770 650 600 500 440 375 325 通电时间长短 触电电流大小与触电时间的乘积(称为电击能量)来反映触电的危害程度,一 般超过50mA.s(毫安.秒)时人就有生命危险。 电流频率 一般
8、来说,5060Hz工频交流电对人体伤害最为严重。 允许电流mA501002005001000 持续时间s5.41.350.350.0540.0135 电流频率危害程度电流频率危害程度 1025 50 50100 有50的死亡率 有95的死亡率 有45的死亡率 120 200 500 有31的死亡率 有22的死亡率 有14的死亡率 电压高低 电压升高电流增大;但不成正比。 v电流途径 v人体状况 性别:摆脱电流女性比男性低1/3; 年龄:小孩比成年人伤害重; 健康:心脏病、神经疾病容易受伤害; 心理、精神状况;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流经心脏电流于总电流 的比例() 一只手到另一只手 左手到脚 右手
9、到脚 一只脚到另一只脚 3.3 6.4 3.7 0.4 2.安全电流、电压规范安全电流、电压规范 v安全电流:一般把摆脱电流认为是安全电流;科学实验和事故分析。 v安全电流值:交流50Hz10mA;直流50mA。 v安全电压: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采取的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是制定安 全措施的依据。 v人体电阻(1700欧)、接触电压摆脱电流(30mA)的关系;通常认为低于 40V的交流电压为安全电压。IEC为50V以下,并规定25V以下时不需要考虑 防电击的安全措施。 v安全电压等级:42、36、24、12、6V,超过24V时应有安全措施。 v应用: 安全电压(交流有效值)选用举例 额定值空载
10、上限值 4250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移动工具 3643在矿井、多导电粉尘等 24 12 6 26 15 8 可供某些人体可能偶然触及带电体的设 备选用。潮湿、塔罐灯场所的行灯。 3.人体触电方式 单相触电、两相触电(直接接触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接触 电压触电,还有高压触电和雷击触电。 v单相触电 v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Ir=Ux/(Rg+Rr)=Ux/Rr(RrRg) v与人体电阻比接地体电阻很小, 电压几乎全部加在人体上。危 险! v如果穿上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 上,通过人体电流就会很小。 v单相触电 v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电流经过人体与其他两相的对地 阻抗Z而形成回路,通过人体的 电流I
11、r取决于电压、人体电阻和 导线对地绝缘阻抗。 v如果导线对地绝缘较好,通过 人体的电流就会较小。 Ux Rg N C A B Rr Ir Ux Z v两相触电 Ir=U/Rr (U线电压) v当发生两相触电 时,如线电压为 380V,则流过 人体的电流高达 268mA,只要经 过0.186s就可能 致人于死地。 (50mA.s) v但一般发生的几 率较小。 v跨步电压触电 v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或线路一相落地时,故障电 流就会从接地点向四周扩散,形成电压梯度。 离接地点越近,电位越高,电位梯度越高;离接地 点20米外,电位近似为0。 在20米内,人体两脚之间(0.8米)电位差形成跨 步电压跨步触
12、电。 v“安规”规定,发生接地后,室内不得接近故障 点4米内,室外不得接近故障点8米以内;进入时 必须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 v后果,跨步电压 流过人体两腿 人体两腿抽筋倒 地 电流流过人体重要器官2秒可能死亡。 Ir 对地电位 100 50 距离m 1020 接触电压触电 v接触电压是指:人站在发生接地短路故障设备旁边,触及漏电设备的 外壳时,其手脚之间所承受的电压。由接触电压引起的触电称为接触 电压触电。 v如图:中间电动机绝缘损坏,外壳带电电位相同,但地电位不同,右 边人承受的接触电压等于电动机外壳电位与地电位之差,接近于零; 左边人承受的接触电压几乎为相电压。 v在安装接地网时,应考虑
13、一 个车间、一个变电站和生产 装置的所有设备均设接地体, 或在地面下埋设接地网,这 是防止接触电压触电的有效 措施。 20m 对地电压() 距离(m) 100 接触电压 电位分布 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 v人体触电一般是由于人体靠近或接触电气设备带电部分 和人体触及正常不带电而绝缘损坏时外壳或金属构架带 电。 1、基本概念: v接地装置:接地、接地体、接地线;电气地、对地电压; 接地电阻;零线、接零;接地短路、接地短路电流。 2、保护接地 v为防止人身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将电气设 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称为 保护接地。 v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电网。 v中
14、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 v如不采用外壳接地,设备外壳长期 带电,对地电压接近相电压。系统 漏电流将全部流过人体,造成触电 事故。 v采用了外壳接地后,接地短路电流 将同时延着接地体和人体与电网对 地绝缘阻抗形成两条通路。 vIr/Id=Rd/Rr vRd越小,流过人体电流越小,漏电 设备对地电压主要决定于接地保护 Rr的大小。 v一般使Rd4欧姆,就可以避免人 体触电,起到保护作用。 v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常见方式) v如不采用外壳接地,通过人体电流 为:Ir=Ux/(Rr+Ro) v如人体电阻按1000欧姆计,中性点 接地电阻4欧姆,流过人体电流为 接近220mA,非常危险。 v采
15、用了外壳接地后,接地短路电流 约为: Id=220/(4+4)=27.5A不足以 使保护动作(RrRd和Ro); v根据电压分布,近似求得作用于人 体电压为110V,流过人体电流近似 为110mA。 v实际使用采取附设接地网来降低人 体接触电压! v外壳不接地危险,接地又不够完善 Id Ir Rd Rr Ro Rr Ir Id v中性点直接接地短路电流精确计算 R r 0 U x Rd Rd Ro Id Ux Rr Rd Rd Ur 3、保护接零、保护接零 v为防止人身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将电气设备 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相连接,称为保护接零。 v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TNS,T
16、NC)。当采用 保护接零时,除电源中性点必须采用工作接地外,零线要 在规定的地点采取重复接地。 v采用保护接零方式,设备发生外壳漏电,接地短路电流通 过该相和零线构成回路,由于零线阻抗很小,短路电流很 大,使低压断路器或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 Id 工作接地 重复接地 保护接零装置的具体要求 v采用重复接地,当零线断线后,保护接零设备就成为保护接地设备。 v零线上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断路器,防止断开后设备出现相电压引起 触电。 v为保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使任一点短路的短路电流均大于保护熔断 器额定电流的4倍,大于断路器保护整定电流的1.5倍。 v在同一低压电网中(如同一变压器供电电网),不允许
17、将一部分设备 保护接地,而将另一部分设备保护接零。当保护接地设备漏电后,由 于电压分布,使零线带电(Uo=RoUx/(Ro+Rd),所有保护接零设备外壳 带电(Uo=RdUx/(Ro+Rd)。 v使用三眼插座时,不准将插座内的电源 零线与接地端串接在一起,否则零线松 脱或折断,会使设备外壳带电;若零线 与地线接反,也会使外壳带电,造成触 电事故。 4、工作接地、工作接地 v在正常或故障情况下,为保证电气设备安全可靠工作,即运行 需要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通常为中性点)直接或通过特殊设 备(如消弧线圈、电抗、电阻)的接地。 v作用: 1、满足电气设备运行中的特殊需要,如防止高压电压串入低压 系统;
18、 2、降低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减少电气设备制造成 本和节省投资。如110kV以上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 3、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 4、迅速切断电源。 5、漏电保护、漏电保护 v作用:防止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漏电引起人身触电事故,它能够在设 备漏电、外壳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时自动切断电源。 v分类:电压型和电流型 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原理图 电机漏电保护装置原理图 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原理如上图所示。 VJ HA TA HQ C 试验回路 R V 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 v原理:向量和等于零 即:Ia+Ib+Ic+Id=0 v相线和零线全部穿入环形互感器 v正常时互感器中总磁通为0 v发生触电
19、和漏电时,一部分漏电 流经大地回到电源中性点,破坏 了互感器中电流平衡,并感应出 二次电流,使电流继电器动作, 切除电源。 H Q C I YA R J TAQA v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器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器RCD)补充资料)补充资料: v一般来说,RDC的功能是提供间接接触保护(即指由于人体接触了因 绝缘失效而触电的保护措施)。只有当RCD的剩余动作电流In30mA、 其动作时间0.1s,且其他直接接触保护方法失效时,RCD也可以提供 直接接触保护,即对人体直接接触电气设备或线路的带电部分造成的电 击危险进行补充保护。 v德国科学家柯宾认为如果流过人体的电流很大,即使通电时间很短,也
20、可能出现危险。反之,如果电流很小,通电时间稍长,也不一定会出现 危险。也就是说,电击的危险程度是与电流和时间的乘积有关,即: IT50mA.s(有效值)。 v为了充分保证人身安全,对柯宾提出的理论进行了修正,考虑了适当的 安全系数,即IT30mA.s(有效值)。 v为了保证在未达到规定动作值时不动作,IEC将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In0 定为1/2或略大于1/2额定剩余动作电流。 v有人从安全角度认为In选得越小越好,但任何供电回路和用电设备都具 有正常的泄漏电流,如果In太小,接近泄漏电流,RCD可能经常误动, 回路无法正常工作。 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 GB 13955-92 v 低压配电系统中
21、装设漏电保护器(剩余 电流动作保护器)是防止电击事故的有效措 施之一,也是防止漏电引起电气火灾和电 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但安装漏电 保护器后,仍应以预防为主,并应同时采 取其它各项防止电击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 的技术措施。 v电击损伤程度取决于 v1.电流强度 v2.电压高低 v3.人体的电阻 v4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v5.电流频率 v6.接触时间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一.电流强度 v2MA以下电流,手指接触产生麻刺感觉; v10-20MA电流 ,手指肌肉持续收缩,不能自主松开 电极,并可引起剧痛和呼吸困难; v50-80MA电流,可引起呼吸麻痹和室颤; v90-100MA、50-60周率交
22、流电即可引起呼吸麻痹, 持续3”心跳也即停止而死亡; v220-250MA直流电通过胸腔即可致死。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二.电压 v电压越高,损害越重;低电压强电流造成局部烧伤; 一般(干燥)情况下,36V是安全电; v220V电流,可造成室颤而致死; v1000V电流,可使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v220-1000V,致死原因两者兼有; v高电压可使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软化。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三.电阻 v也直接影响后果(V=IR,I=V/R); v潮湿条件下:接触12V电流也有危险,20- 40V电流作用于心脏也可致死; v冬季及皮肤干燥时,皮肤电阻可达50000- 1000000欧姆;皮肤裂
23、开或破损时,电阻可 降至300-500欧姆;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四.电流通过人体的线路 v电流由一手进入,另一手或一足通出,电流通过心 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 v通过左手触电比通过右手触电严重,因为这时心脏、 肺部、脊髓等重要器官都处于电路内。 v电流自一足进入经另一足通出,不通过心脏,仅造 成局部烧伤,对全身影响较轻。 v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 v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 v电流通过中枢神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失调而 导致死亡。 电击伤的病理生理 五五.电流的频率电流的频率 v当电压在250300伏以内时,触及频率为50赫的交 流电,比触及相同电压的直流电的危险性要大34 倍。而当电压更
24、高时,则直流电的危险性明显增大。 频率为30100赫的交流电,对人体危害最大。 v如果频率超过1000赫,其危险性会显著减少。当频 率为450500千赫时,触电危险便基本消失。 频率在2万赫以上的交流小电流,对人体已无危害, 所以在医院的治疗上能用于理疗。 v六六.触电的时间触电的时间 v人体处于电流作用下,时间愈短获救的可能 性愈大。电流通过人体时间愈长,电流对人 体的机能破坏愈大,获救的可能性也就愈小。 电击伤的临床表现 v全身表现 v轻度者出现头晕、心悸,皮肤、脸色苍白,口唇发绀,惊慌 和四肢软弱,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肌肉疼痛,甚至有短暂的 抽搐。较重者出现持续抽搐与休克症状或昏迷不省人事
25、。 v由低电压电流引起室颤,开始时尚有呼吸,数分钟后呼吸即 停止,进入“假死”状态;高电压电流引起呼吸中枢麻痹时, 病人呼吸停止,但心搏仍存在,如不施行人工呼吸,可于10 分钟左右死亡。心脏与呼吸中枢同时受累,多立即死亡。 v由于肢体急剧抽搐可引起骨折。 v局部表现 v主要是进出口和通电路线上的组织电烧伤, 常有2个以上伤面。 v随着病程进展,由于肌肉、神经或血管的凝 固或断裂,可在一周或数周后,逐渐表现出 坏死、感染、出血等。 v血管内膜受损,常可形成血栓,有继发组织 坏死和出血,甚至肢体广泛坏死。 v并发症 v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可有失明或耳聋(枕叶与颞叶 的永久性损伤所致)。 v少数可出现
26、短期精神失常。 v电流损伤脊髓可致肢体瘫痪,血管损伤可致继发性 出血或血供障碍,局部组织灼伤可致继发性感染。 v触电而从高处跌下,可伴有脑外伤、胸腹部外伤或 肢体骨折。 现场急救 v脱离电源 v关闭电源 v挑开电线 v斩断电路 v“拉开”触电者 v 1.4 触电急救触电急救 v 1. 解脱电源 v 人在触电后可能由于失去知觉或 超过人的摆脱电流而不能自己脱离电源, 此时抢救人员不要惊慌, 要在保护自己 不被触电的情况下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v (1) 如果接触电器触电, 应立 即断开近处的电源, 可就近拔掉插头, 断开开关或打开保险盒。 v (2) 如果碰到破损的电线而触电, 附近又 找不到开关
27、, 可用干燥的木棒、 竹竿、 手杖等绝 缘工具把电线挑开, 挑开的电线要放置好, 不要 使人再触到。 v (3) 如一时不能实行上述方法, 触电者又 趴在电器上, 可隔着干燥的衣物将触电者拉开。 v (4)在脱离电源过程中, 如触电者在高处, 要防止脱离电源后跌伤而造成二次受伤。 v (5) 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 抢救 者要防止自身触电。 v 2. 脱离电源后的判断 v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 应迅速判断 其症状, 根据其受电流伤害的不同程度, 采用不同的急救方法。 v (1) 判断触电者有无知觉。 v (2) 判断呼吸是否停止。 人工呼吸 v (3) 判断脉搏是否搏动。 胸外挤压 v (
28、) 判断瞳孔是否放大。 v 3. 触电的急救方法 v (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人的生命 的维持, 主要靠心脏跳动而产生血循环, 通过呼吸而形成氧气与废气的交换。 如果 触电人伤害较严重, 失去知觉, 停止呼吸, 但心脏微有跳动, 就应采用口对口的人工 呼吸法。 具体做法是: v口诀:张口捏鼻手抬颌,深吸缓吹口对紧; v 张口困难吹鼻孔,5秒一次坚持吹。 v 迅速解开触电人的衣服、 裤带, 松 开上身的衣服、 护胸罩和围巾等, 使其胸部 能自由扩张, 不妨碍呼吸。 v 使触电人仰卧, 不垫枕头, 头先侧 向一边清除其口腔内的血块、 假牙及其他异物 等。 v 救护人员位于触电人头部的左边或 右
29、边, 用一只手捏紧其鼻孔, 不使漏气, 另 一只手将其下巴拉向前下方, 使其嘴巴张开, 嘴上可盖上一层纱布, 准备接受吹气。 v 救护人员做深呼吸后, 紧贴触 电人的嘴巴, 向他大口吹气。 同时观察 触电人胸部隆起的程度, 一般应以胸部略 有起伏为宜。 v 救护人员吹气至需换气时, 应 立即离开触电人的嘴巴, 并放松触电人 的鼻子, 让其自由排气。 这时应注意观 察触电人胸部的复原情况, 倾听口鼻处 有无呼吸声, 从而检查呼吸是否阻塞, 如图1.4-1所示。 图1.4-1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a )(b )(c )(d ) v (2) 人工胸外挤压心脏法。 若 触电人伤害得相当严重, 心脏
30、和呼吸都 已停止, 人完全失去知觉, 则需同时采 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挤压两种 方法。 如果现场仅有一个人抢救, 可交 替使用这两种方法, 先胸外挤压心脏 46次, 然后口对口呼吸23次, 再挤 压心脏, 反复循环进行操作。 人工胸外 挤压心脏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v 解开触电人的衣裤, 清除口腔内异物, 使其胸部能自由扩张。 v 使触电人仰卧, 姿势与口对口吹气法 相同, 但背部着地处的地面必须牢固。 v 救护人员位于触电人一边, 最好是跨 跪在触电人的腰部, 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心窝 稍高一点的地方(掌根放在胸骨的下三分之一部 位), 中指指尖对准锁骨间凹陷处边缘, 如图 1.4-2(a)、 (b)所示, 另一只手压在那只手上, 呈两手交叠状(对儿童可用一只手)。 v图1.4-2 心脏 挤压法 (a )(b )(c )(d ) v 救护人员找到触电人的正确压点, 自上而下, 垂直均衡地用力挤压, 如图 1.4-2(c)、(d)所示, 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 注意用力适当。 v 挤压后, 掌根迅速放松(但手掌 不要离开胸部), 使触电人胸部自动复原, 心脏扩张, 血液又回到心脏。 v口诀:掌根下压不冲击,突然放松手不离; v 手腕略弯压一寸,一秒一次较适宜。 现场急救 v 方法(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我体型诊断
- 物流管理专业介绍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供应链服务协议及劳务合同合同手册
- 学生会工作总结和计划
- 植物模拟练习题+答案
- 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合同
- 老人美容技巧培训课件
- 供应链上下游合同大全
- 航空运输公司短期职工合同
-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住房公积金服务中心招聘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短视频运营(初级)营销师-巨量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社区儿童托管服务收费方案
- 初中生心理健康课件
-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英语试卷含解析
- 4.1 时代的主题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双语)》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风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小升初英语试卷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战略白皮书
- 论网络购物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