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交流课件: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_第1页
医学交流课件: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_第2页
医学交流课件: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_第3页
医学交流课件: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_第4页
医学交流课件: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 的专家共识解读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审批号:454.621,022 有效期至2018年2月15日 普米克令舒的使用请详见产品说明书 吸入疗法发展史 吸入疗法最早 可追溯到 4000年前的 印度1。 1.苏长海, 卢立山. 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J. 中国药师, 2008, 11(8):985-987. 2 The Nebulizer Poject Group of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Current best practice for nebuliser treat

2、ment. Thorax 1997;52(Suppl 2):S4S16. 3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nebulizers. Eur Respir J, 2001, 18: 228242. 4.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Vancouver (WA):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12. EB/OL. 5.Gl

3、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2009.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J. 2004, 42(2): 100-106.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8 申昆玲, 等.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

4、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1): 86-91. 1956年pMDI 的发明,吸入 疗法从此广泛 应用于临床。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 国开始应用选用2受体激 动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 使用ICS防治哮喘复发。 吸入疗法嗣后被全美 哮喘诊治规范、全 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 4.5 ,全球 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 等指南广泛推广使用。 2003年起,我国儿童 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 断与防治指南也把吸 入疗法作为防治哮喘的 首选疗法6.7。 1997年,英国胸科 协会制定了雾化器 治疗的最佳实践, 2001年,欧洲呼吸 疾病协会制定了雾化 器使用的

5、指南2,3 2011年,中国儿科专家 制定了糖皮质激素雾 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 的专家共识8,并于 2014年进行了修订 Content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现状及 诊断要点 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以每10年 增加50%以上的幅度上升1-3 1990年 1.97% 1.09% 2000年 3.02% 2010年 我国儿童哮喘患儿临床特征4 1.诱因多样性、反复发作性、时间节律性、季节性、可逆性 2.存在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3.呼吸气相哮鸣音 4.可逆的呼气气

6、流受限和气道反应性增加 1. 刘传合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11):809-811. 2. 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3;123-127. 3.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29-735.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181. 儿童哮喘诊断要点4 主要依据呼吸道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证实存在可变 的呼气气流受限,并排除可引起相关症

7、状的其他疾病。 症状多与诱因有 关,夜间和凌晨 发作或加剧 发作时存在以 呼气相为主的 哮鸣音 经抗哮喘治疗 有效或自行缓 解 排除其他疾病 证实存在可逆 性气流受限 哮喘的主要特征是气道炎症 粘液高分泌 增生 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过敏原 Th2 细胞 血管扩张 (新血管形成) 血浆渗出 水肿 嗜中性粒细胞 粘液栓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胆碱能反射 上皮脱落 上皮下纤维化 感觉神经激活 神经激活 成纤维细胞 气道平滑肌细胞 气道上皮 支气管收缩 肥大/增生 皮下组织层 1.Barnes PJ,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04;3:831-844 2.中华医

8、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 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 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 气道高反应性: 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 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 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 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咳 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 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 加剧2。 中国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患病率、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CVA为中国儿童慢性咳嗽主要原因1 1.Chow PY, et al. Singapore Med J. 2004;45(10);462-469. 2.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中华

9、儿科杂志. 2012,50(2):83-92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2):104-7. 4. Corrao WM, et al. N Engl J Med. 1979;300(12):633-7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6.GINA 2016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 CVA患儿临床特征 早期咳嗽可以是惟一表现4 CVA患者以慢性咳嗽为其惟一或主要症状,伴有气道高 反应性5-6 CVA在儿童中更为常见,且症状在夜间更严重6 CVA诊断要点 慢性

10、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7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速日间变异率 2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7 抗哮喘治疗有效7 中国儿童慢 性咳嗽的发 病率约为 6.4%1 其中, 41.95%由 CVA所致2-3 1.Niimi A, et al. Eur Respir J 1998;11(5):1064-9 2.Niimi A, et al. Pulm Pharmacol Ther. 2004;17(6):441-6 3.Nakajima T, et al.Allergol Int, 2006;55:149-155 4.Niimi A, et al. Lancet 2000;356;56

11、4565 CVA的疾病本质仍是哮喘 慢性气道炎症 如典型哮喘, CVA同样存在 嗜酸性粒细胞性 气道炎症1,2 气道高反应性3 气道重构2,4 典型哮喘 CVA 对照组 支气管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mm2) 典型哮喘 Log PD35Grs(单位) PD35Grs:呼吸传导 (Grs)自基线 下降35%时乙酰甲胆碱的累积剂量。 此指数表示支气管高反应性。 CVA 黏膜下层厚度(/m) 健康对照 CVA 典型哮喘 7.1 8.6 5.0 中国儿童喘息的患病率、临床特征和诊断线索 婴幼儿喘息的发生率1、2、3 喘息临床表现及诊断线索4 症状:咳嗽、气促、喘憋 体征:肺部广泛闻及哮鸣音 1.Garn

12、er R , et al. Health Rep. 2008 Jun;19(2):45-50. 2.Martinez FD, et al. N Engl J Med. 1995 Jan 19;332(3):133-8. 3.Bisgaard H, et al. Pediatr Pulmonol. 2007 Aug;42(8):723-8. 4.申昆玲,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 (6): 504-511. 3岁前6岁时 约有1/3的儿童在3岁前有至少 1次喘息发作,至6岁时积累喘 息患病率几乎达到50% 与哮喘相似 婴幼儿喘息也存在气道重构及嗜酸粒细胞性炎症 与无喘息的健康对照组相

13、比,医生确诊喘息的患儿活检可见气道基底 膜增厚及气道壁嗜酸粒细胞浸润 Saglani S,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Nov 1;176(9):858-64. 基底膜 嗜酸粒细胞 确诊喘息 对照组 重视婴幼儿早期喘息症状 1.McNicol KN, et al. BMJ. 1973; 2.Wainwright C, et al. Med J Aust. 1997 3.Martinez F,et al. ERJ.1998;12:suppl 27,3s-8s. 病毒感染 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 免疫功能紊乱 气道发生慢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 气道上皮细胞

14、水肿黏液分泌增加 气道阻塞、气道功能受阻 喘息 3岁前有喘息的儿童,其中40%喘息持续 超过3岁,部分可能发展为哮喘3 因此,应重视婴幼儿早期喘息症状 婴幼儿喘息也可能是一次哮喘急性发作! 回顾哮喘患儿首次发病时间发现: 30%在1岁前就出现症状1 70%在3岁前都出现了哮喘症状2 婴幼儿喘息与哮喘 中国儿童感染后咳嗽(PIC) 患病率、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 在中国儿童慢性咳嗽主要原因 中,PIC为第三位1 1.Chow PY, et al. Singapore Med J. 2004;45(10);462-469. 2.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 2012,50(2

15、):83-92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2):104-7.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2014;52(3):184-188. PIC临床特征及诊断线索4 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 持续咳嗽4周,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色黏痰 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或仅显示双肺纹理增多 肺功能正常,或呈一过性气道高反应 咳嗽具有自限性,时间超过8周,考虑其他诊断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中国儿童慢性 咳嗽的发病率 约为6.4%1 其中, 21.73%由 PIC所致2-3 广泛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是PIC的病理基础 ACCP

16、PIC指南20061 PIC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被认为因上气道和/或下气道上皮完整性的广泛破坏和广泛炎症所致。 当PIC起源于下气道时,常伴有黏液过度分泌、积聚和/或一过性气道和咳嗽受体高反应性。 PIC 广泛气道炎症 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释放,包 括IL-6、IL-8、嗜酸细胞活化 趋化因子等 气道高反应 气道高反应的发生与气道 炎症相关 咳嗽反射敏感性升高 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存在广泛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2 1.Braman SS, et al. Chest 2006; 129 (1 suppl) :138S1346S. 2.胡诣璋,等.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1):11-16. A

17、CCP感染后咳嗽 循证医学临 床实践指南2006 Braman SS, et al. Chest 2006; 129 (1 suppl) :138S46S 部分以感染后亚急性咳嗽为表现的 也可与哮喘相关 亚急性咳嗽 3周-8周 感染后 病史 查体 非感染后 新发病或为既往病症加重 肺炎或其他 严重疾病 肺炎或其他 严重疾病 百日咳 支气管炎 上气道咳 嗽综合症 哮喘 胃食道 反流病 支气管炎 处理 同 慢咳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断线索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 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占住院儿童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1 临床特征及诊断线索1 呼吸系统表现:以发热和

18、咳嗽为主,起病可急 可缓;部份患者伴头痛、胸闷等; 其他系统表现:如皮肤、粘膜系统、心血管系 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 部分患儿病程可持续2周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 志 .2015;30(7):1304-1308. 占住院儿童 社区获得性 肺炎的 10%-40%1 即使在没有 呼吸道感染 症状的儿童 中,携带率 也高达 21.2%1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可引起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 MP感染 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并分泌毒素 影响免疫系统 气道发生慢性炎症及气道高反

19、应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 志.2015;30(7):1304-1308. 2.申昆玲,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 (6): 504-511. 3.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1735. 气道重塑 呼吸道上皮损伤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是指由病毒或细菌感 染所致的喉、气管、支气管急性弥漫性炎 症,是引起儿童上气道梗阻的最常见原因1 约2%-15%的患儿需住院治疗 约0.5%-1.5%可能

20、需要气管插管治 疗 1.申昆玲,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 (6): 504-511. 2.Denny FW, et al. Pediatrics.1983;71(6):871-876. 3.Henrickson KJ,et al. Clin Infect Dis.1994;18(5):770-779. 4.alberta clinical guideline workiing group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nment of Croup.(2003)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表现2-3 声嘶 犬吠样咳嗽 吸气性喉鸣伴呼吸困难

21、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诊断要点4 最常见于6个月到3岁儿童,也可见于3个 月以下及12-15岁儿童 成人极少见 好发于深秋,但也可发于任何季节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 幼儿抵抗力弱,呼吸 道细小,咳嗽功能不 强,免疫力低,不易 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能助长感染的蔓延, 发生喉气管支气管炎 干冷空气不利 于呼吸道黏液 纤毛系统运动 和肺泡气体交 换 分泌物 稠厚易成痂, 堵塞气道 重者患处粘膜 糜烂,形成溃 疡而脱落,使 气道阻塞进一 步加重 严重的 呼吸困难 呼吸病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Pharmacology. 2015;95(5-6):300-2. 治疗原则: 抗炎-减轻水肿和气道炎

22、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抗病毒、抗菌 气管切开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气道梗阻无法缓解 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静卧、湿化气道等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发病率、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 早产儿占多数1 临床特征及诊断线索1 出生后最初两周至少三天的机械正压通气 合并呼吸困难症状 出生后28天内仍需氧疗 有典型的胸部X线表现,如网状、囊泡状及纤维化等 BPD病理变化1 表现为炎症和纤维增生,与体内存在高水平促炎 因子有关 1.姚岭松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现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1):57-61. 体重在 700-900g 的早产儿 BPD发病率 为50

23、%1 体重 1250g早 产儿发病率 为5%1 BDP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BPD高危因素:早产、严重的呼吸衰竭、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以及不适宜的机械通气。 存在高危因素* 1.姚岭松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现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1):57-61. 氧自由基损伤肺损伤/肺过度膨胀产生大量促炎因子 发生病理改变 炎症损伤 纤维增生 肺胚胎化 目前对BPD 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临床症,但有些治疗本身就带有严重 的副作用,甚至使疾病恶化,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 常用药物:氧疗、抗炎、解痉等 治疗 原则 Content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

24、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现状 及诊断要点 儿童呼吸疾病急性期对吸入装置的需求 1.Martin AR,et al. Nebulizers for drug delivery to the lungs. Expert Opin Drug Deliv. 2015;12(6):889-900. 2.韦薇.改变从业环境,缓解儿科看病难.上海人大月刊. 2016;03:32. pMDI加储雾罐 雾化器 1 急性期患儿通常起病急,需大剂量药物给药、多种药物联用1; 2 急性期患儿常不能控制呼吸(或无法摒气),即使在医生的指导 下,其操作吸入装置的正确率也降低; 3 中重度哮喘需要给氧,

25、危重患者还可能需要机械通气1 ; 4 儿科急诊患儿多、医生少、就诊时间短2 ,尤其是在哮喘流行季 节,故需要吸入装置易操作易掌握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期重要的治疗手段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 相比具有诸多优势 起效迅速 疗效佳 全身不良反应少 无需患者刻意配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16;96(34):2696-2708.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速效支气管舒张剂 为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气道炎症各个环节,多渠道抗炎 P.J. Barnes. E

26、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6, 533:214 炎性细胞 结构细胞 减轻炎性因子表达和炎性细胞浸润 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上皮损伤 减轻毛细血管渗出和上皮水肿 减少粘液分泌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 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控制气道炎症 细胞外细胞质 ICS 快速反应(非基因快速反应(非基因/ /非经典途径)非经典途径) 蛋白质合成 mGR Hsp 90 cGR mRNA DNA NF- B AP-1 细胞核 1.G. Horvath et al. Eur Respir J 2006; 27:172187 2.GINA 2016 延迟反应(基

27、因延迟反应(基因/ /经典途径)经典途径) ICS与胞质受体结合,并转运进入细胞核后影响核 酸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需数小时起效 ICS与膜受体结合,数分钟内生效。 由于膜受体数量少、亲和力弱,需要高剂量ICS 才可有效启动快速通道。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2 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控制气道炎症 糖皮质激素 胞浆受体 糖皮质激素膜受体 布地奈德水溶性和脂溶性适中 起效快,安全性数据良好 适度水溶性, 快速透过黏液层 适度脂溶性, 快速透过细胞膜 布 地 奈 德 全身代谢 溶解 代谢 与受体相互作用 摄取 气道动力学 沉积 黏液纤毛运动 全身吸收 贮存 BUD具有适度水溶性和脂溶性,能更容易通过气道上皮表面

28、的黏液层和细胞 膜1,快速发挥抗炎作用,适合急性期时与SABA联用。 BUD的首过消除率更高,生物利用度更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药物浓度更 低,安全性数据良好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 中华医学杂志, 2016;96(34):2696-2708. 布地奈德独特的肺部酯化作用:高度肺部选择性的基础 1.Miller-Larsson A et al. Drug Metab Dispos 1998;26(7):623-630 2.Miller-Larsson A et al. Eur Respir J. 1999;14:195s 16位-OH决定,酯化

29、作用为布地奈德独有 布地奈德的酯化作用只发生在气道和肺部 大鼠实验中,吸入布地奈德20分钟后,原药有70%-80%在肺部 形成酯化物贮存,而肌肉组织和血浆中酯化物未检出 肺内形成“蓄药池”,延长局部抗炎时间,而全身无滞留和蓄积 快速强效高效安全性 必要的亲水性1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 血管收缩活性更强#4 药物颗粒更小#6首过代谢率更高#8, 对骨代谢的抑制更小#9 糖皮质激素高剂量启动非 经典途径2 独特肺部酯化作用5雾化输出效能更高#6反复使用无明显蓄积10;与安 慰剂相比未显著增加常见不良 反应风险11 60分钟快速改善哮喘急性 发作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肺 功能3 高度肺选择性5:延长 药物在

30、肺局部作用时间 并降低全身不良反应风 险。 小颗粒增加药物肺部沉积, 是更优临床疗效的前提7。 目前FDA批准的唯一妊娠安 全分级B类的糖皮质激素12 1.Miller-Larsson et al, Clin Ther. 2003; 25 Suppl C:C28-41. 2.Zhou J, et al. Allergy. 2008;63(9):1177-85. 3.Tsai YG,et al. J Pediatr. 2001 Sep;139(3):433-7. 4.Mendes ES et al.Eur Respir J. 2003;21(6):989-93. 5.Miller-Larsson

31、 A et al. Drug Metab Dispos 1998;26(7):623-630 6.Vaghi A, Berg E, et al. Pulm Pharmacol Ther. 2005;18(2):151-3. 7.Amirav I,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0,125(6):1206-1211. 8.申昆玲等.临床儿科杂志.2014;32(6):504-511 9.Birkebaek NH, et al. Arch Dis Child. 1995;73(6):524-7 10. Klln A et al. J Pharmacokinet

32、Pharmacodyn 2003; 30 239-256. 11. Kemp JP,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1999 Sep;83(3)231 12. Herman H, et al. Am J Rhinol 2007; 21(1):70-79. 布地奈德药理特性 #:与BDP相比 丙酸倍氯米松 布地奈德 药物颗粒电镜扫描图 ICS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181. 2. Global I

33、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5 years and younger. 2016. 3. Irwin RS., et al. Chest 2006;129:1S-23S 4.申昆玲,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 (6): 504-511.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 咳嗽的诊断与处理临床实践指南(ACCP2006) Content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 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现状 及诊

34、断要点 ICS是儿童哮喘不同时期优先推荐的治疗方案 稳定期 急性发作期 抗炎药物为儿童哮喘长期控制基础治疗药物,需持续使用1 ICS是所有年龄哮喘儿童长期 控制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案。 GINA 2016 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3):167-181 2.GINA 2016. 3. ICON 2012. 早期应用大剂量ICS可能有助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控制1 在急诊室对未用过吸入糖皮质激素、 5岁儿童,哮喘性发作的第 1小时 内给予大剂量的吸入糖皮质激素. 对未用过吸入糖皮质激素、 5岁 儿童,初始可给予吸入2倍低剂量

35、 吸入激素治疗持续几周或数月。 GINA 2016 早期应用大剂量ICS可能有助于哮 喘急性发作的控制. 轻度和中度的急性发作,给予重 复使用ICS。 由于具备多重抗炎活性,ICS治 疗通常作为哮喘长期控制的第一 步(证据级别A级) 儿童哮喘国儿童哮喘国际共识际共识 2012 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可有效控制哮喘 症状、改善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和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哮喘死亡率。 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2016 儿童哮喘急性期治疗 与全身应用激素相比,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疗效佳,安全性数据良好 ICS VS 口服激素主要结论 改善肺功能 联合雾化吸

36、入布地奈德1小时起快速改善症状体征和肺功能 口服泼尼松龙30mg,2小时起效改善中重度呼吸困难的哮喘患儿肺功能。 改善症状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替代口服强的松龙,完全康复和随后离开急诊室的比例 增加了3倍。 Cochrane研究显示:无论是否使用OCS,ICS都可以进一步降低住院率。 显著降低 哮喘再发风险 在因哮喘导致急诊或住院的哮喘患儿(年龄8岁)中, 非雾化方式吸入糖皮质激素相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与哮喘再 发相对风险降低53%相关。 安全性 与吸入布地奈德相比,OCS使用1周后出现明显轴抑制。 与未使用全身激素的对照儿童相比,OCS反复使用增加儿童骨折风险。 1.Tsai YG,

37、et al. J Pediatr. 2001 Sep;139(3):433-7. 2.Storr J,et al. Lancet. 1987 Apr 18;1(8538):879-82. 3.Devidayal, et al. Acta Paediatr. 1999 Aug;88(8):835-40. 4.Edmonds ML,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Dec 12;12:CD002308. 5.McLaughlin T, et al.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2007, 23(6): 13

38、191328. 6.Volovitz B,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1998;102:605-609. 7.van Staa TP et al.J Bone Miner Res. 2003 May;18(5)913-8. 1.Kemp JP,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1999, 83:231239. 2.Baker JW, et al. Pediatrics, 1999, 103 (2): 414-421. 3.Szefler SJ,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In Pract

39、ice, 2013,1:58-64. 哮喘维持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 注重当前症状的改善,更在意未来风险的降低 与安慰剂相比 显著改善日间 和夜间症状1,2 与LTRA相比 显著肺功能1,2 显著减少哮喘急性 发作所需的口服激 素治疗比例3 显著减少额外哮喘 药物使用3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2.普米克令舒说明书 3.GINA 2016 4.申昆玲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14;32(6):504-511. 哮喘急性发作期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次 1,一天两次2,使用5-10天3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全程管理儿童哮喘 哮喘维持期

40、 (维持治疗的最低剂量) Liu M, et al. Mediators Inflamm. 2012;2012:403868 35名CVA患者、26名典型哮喘患者和24名健康成人,均予布地奈德400g/d治疗 观察1年ICS治疗期间,诱导痰中炎性介质水平和气道高反应性的改善情况 诱导痰IL-5水平变化情况 最重要的 Th2相关性 细胞因子之 一,参与气 道炎症过程 IL-5(pg/mL) 随访时间(月) 诱导痰EOS(%)变化情况 嗜酸性粒细胞(%) 随访时间(月) 与治疗典型哮喘相比 ICS改善CVA气道炎症的效果更好 典型哮喘组 (n=26) CVA组 (n=35) 健康对照组 (n=24

41、) 典型哮喘组 (n=26) CVA组 (n=35) 健康对照组 (n=24) 与典型哮喘相似,CVA患者的诱导痰IL-5和嗜酸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布地奈德治疗3个月后,气道炎症指标开始逐渐下降,且CVA组下降速度较典型哮 喘组更快。 随访时间(月) Liu M, et al. Mediators Inflamm. 2012;2012:403868 35名CVA患者、26名典型哮喘患者和24名健康成人,均予布地奈德400g/d治疗 观察1年ICS治疗期间,诱导痰中炎性介质水平和气道高反应性的改善情况 与治疗典型哮喘相比 ICS改善CVA气道高反应性的效果也更好 ICS治疗3个月起,

42、CVA组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即得到显著改善,而典型哮喘组需要9个月 ICS治疗12个月,CVA组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改善效果(PD20-FEV1)优于典型哮喘组 PD20-FEV1: 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导致FEV1降低 20%所需的激发物累计浓度。 为期7周,903名(5岁),全国多中心、开放、非干预临床研究,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 2mg/d,观察治疗第1、3、5、7周时,症状评分、疾病控制、支扩剂的使用和症状控制 改善情况 *与前一时间节点相比 P 0.001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CVA 与使用前相比,治疗1-3周快速显著改善症状 与治疗第1周相比,治疗1-3周患儿的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显著降低

43、,且持续至第7周。 降低日间症状评分 * * * *与前一时间节点相比 P 0.001 * * * 降低夜间症状评分 洪建国,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4):270-274 为期7周,903名(5岁),全国多中心、开放、非干预临床研究,事后分析 轻度CVA组(症状评分3分)和重度CVA组(症状评分3分),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2mg/d 观察治疗第1、3、5、7周时,症状评分、疾病控制、支扩剂的使用和症状控制改善情况 Zhou X, Hong J, et al. J Asthma 2015;30:1-25. 1.57 0.83 0.65 0.54 5.64 2.15 0.96 0.5

44、3 0 1 2 3 4 5 6 0-1周1-3周3-5周5-7周 轻度CVA组重度CVA组 * 总体症状评分 与前一时间节点相比*P 0.001 同一时间节点时,两组间相比 #P0.05 # # # *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儿童CVA 与轻度相比,重度患儿的改善效果更显著 重度CVA组在所有随访时间点的所有症状评分(包括总体、日间和夜间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 于轻度CVA组,至第7周时两组评分相当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CVA的用法 Takemura M et al. ClinExp Allergy, 2007, 37(12):1833-1839. 临床可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 0.51.0 mg/次,每天2次,时间 一般不少于68周1,治疗5岁以下 CVA患儿 【适应症】 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替代或减少口服类固醇治疗。建议在其他 方式给予类固醇治疗不适合时应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用法用量】 使用方法详见“如何使用普米克令舒?”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 液。如果发生哮喘恶化,布地奈德每天用药次数和(或)总量需要 增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经合适的雾化器给药。根据不 同的雾化器,病人实际吸入的剂量为标示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