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_第1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_第2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_第3页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班级:_ 姓名:_1. 古诗阅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树、鸦、露珠和_等景物。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2. 阅读诗文,完成练习。(甲)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乙)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注释)

2、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持:用来。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豆。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同根生”指_,“相煎”指_。(乙)诗中的“豆”成了“_”,“萁”成了“_”。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某人(印度)泰戈尔你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你把

3、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_2这首诗和有的人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_4. 阅读冲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_5. 阅读练习。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解释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啼:

4、风:意思:(2)本诗的作者是,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著有。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诗中的_既是说石灰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2解释下列词语。吟:_。浑:_。清白:_。等闲:_。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三、四两句描写了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的决心。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_)千锤万凿,(_)烈火焚身,(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5这首诗体

5、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_7. 快乐读书吧。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欧阳修是_代诗人,是“_”之一。2这首诗写了哪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_3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_,两山排闼送青来。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2本诗的作者是_代的_,这是他写在_家_(哪里)的一首诗。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和“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

6、运用了对偶和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_的情趣。9.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1“尝”的意思是_,“闻”的意思是_,“尝闻”写出了人们对_的关注。2“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的迫切心情。3农家望晴与江上渔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但在表达手法上有所不同,江上渔者主要运用_的手法,农家望晴主要运用了_的手法。4用自己的话写写第一、二句诗的意思。_10.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

8、“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_11. 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_,_。_?_。_,_。_,_。1默写古诗。2理解词语。卜算子:_ 鲍浩然:_之:_ 浙东:_欲:_ 才:_始:_ 若:_3这是一首_诗,第一句诗用了_的手法,第二、三句诗用了_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借春表达了作者的_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_。4这首词王观起首用_比喻_,用_比喻_。然后进行_问,“_”?然后回答:“_。”这是指_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_

9、,_。最后,作者嘱咐_:_,_。5词的上片着重写_,起首两句,运用_,把_变成_,把_时所见_化为_。6“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_;二指_。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东栏梨花 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诗歌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_2看到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_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_13. 古诗阅读。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释)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一任任

10、凭。零落凋谢。(注释)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身世的缩影。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A.雄奇阔达B.苍凉悲壮C.落寞凄清D.清新飘逸2下阕则写出梅花( )的品质。A.高洁B.卑微C.畏惧风雪D.不畏酷暑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对偶D.夸张4“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_14. 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_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具体指出哪里是真实描写,哪里是想象描写。_3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5.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山行杜牧远上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