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组歌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组歌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组歌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组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 组歌(节选)纪伯伦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艺术风格,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诗意推进的层次,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三、教法设计:诵读法和自读、点拨法相结合。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

2、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画家,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上世纪20年代初,以纪伯伦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闻名全球。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和疾病煎熬之苦。尽管这样,他一刻也不曾忘记自己的祖国,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纪伯伦艺术生命的双翼。纪伯伦的前期创

3、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此外,还有诗歌、诗剧、文学评论、书信等。先知是纪伯伦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检查预习情况。3、了解散文诗概念并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各自表现了浪和雨的什么特点。4、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1)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理解海浪的形象。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4)作

4、者借海浪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诗人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雨的形象。明确:雨是一位奉献者和使者,作者借雨歌颂了无私的爱与奉献精神。(3)作者借雨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文章借雨的形象,表达诗人愿为万物付出爱心和愿为万物传递爱的信息的意愿。6、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7、选择其中一篇美读,自选角度,品析课文的美点。8、总结写作特色,小组合作释疑解难。六、板书设计 浪之歌 海岸的情人 拟 海浪: 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炽 人 热 杰 情 作 滋润万物 深 雨之歌 “传情的信使” 雨: (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七、布置作业1、拓展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