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剧和莲花落_第1页
绍剧和莲花落_第2页
绍剧和莲花落_第3页
绍剧和莲花落_第4页
绍剧和莲花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绍剧,戏曲剧种。又名绍剧,戏曲剧种。又名“绍兴乱弹绍兴乱弹”、“绍兴大班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 及上海一带。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绍 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一出孙 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电影后,发行七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曾风靡全国,声播海外。 1950年定名为绍剧年定名为绍剧 。 绍剧唱腔的主要绍剧唱腔的主要曲调曲调为为“二凡二凡”、 “三五七三五七”和和“阳路阳路”,以,以“二凡二凡”为主。为主。 唱辞以七字齐言对偶为基

2、础,剧唱辞以七字齐言对偶为基础,剧 作内容多为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之事。作内容多为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之事。 绍剧伴奏乐器以绍剧伴奏乐器以板胡板胡为主,为主,“斗子斗子”为辅。为辅。 绍剧的音乐曲调绍剧的音乐曲调丰富丰富,音调高亢激越,音调高亢激越, 旋律旋律节奏急速明快,声音清越刚劲,善节奏急速明快,声音清越刚劲,善 于表达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加上唱于表达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加上唱 白通俗易懂,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具有白通俗易懂,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具有 浓郁的生活气息。浓郁的生活气息。 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来源于绍剧是一种古老的剧种,来源于秦腔秦腔,明末清初时期形成于绍兴地区,明末清初时期形

3、成于绍兴地区, 后兴盛于清后兴盛于清康熙康熙、乾隆乾隆年间。受到弋阳腔、年间。受到弋阳腔、赣剧赣剧、徽戏等剧种的影响,、徽戏等剧种的影响, 并收了流行于绍兴地区的余姚腔、新昌调(高)腔以及民间戏曲的特色,并收了流行于绍兴地区的余姚腔、新昌调(高)腔以及民间戏曲的特色, 逐步发展成为绍兴乱弹,并在剧目、逐步发展成为绍兴乱弹,并在剧目、音乐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等方面,有很唱腔和表演艺术等方面,有很 大发展和提高。清乾隆年间(大发展和提高。清乾隆年间(1723-1735)开始盛行。)开始盛行。 绍剧的历史渊源绍剧的历史渊源 绍剧绍剧 - 角色行当角色行当 绍剧角色行当分为三档(艺人习称绍剧角色行当分为

4、三档(艺人习称“三堂三堂”):白脸堂,包括老生、老外、小生、):白脸堂,包括老生、老外、小生、 副末(也称副老生);花脸堂,包括大花脸(也称净、大面)、二花脸(也称副末(也称副老生);花脸堂,包括大花脸(也称净、大面)、二花脸(也称 副净或二面)、小花脸(小丑)、四花脸;旦堂,包括正旦、花旦、老旦、副净或二面)、小花脸(小丑)、四花脸;旦堂,包括正旦、花旦、老旦、 作旦(具武旦性质)、五旦(宫女旦兼男角)。此十三行也称作旦(具武旦性质)、五旦(宫女旦兼男角)。此十三行也称“十三先生十三先生”,分工,分工 细致,职责明确。至民国初年,白脸堂增加了帮小生、外末、六白脸;花脸堂细致,职责明确。至民国

5、初年,白脸堂增加了帮小生、外末、六白脸;花脸堂 增加了副大面、五花脸,合称增加了副大面、五花脸,合称“十八子弟十八子弟”。各行脚色均有各自的拿手戏,如二丑。各行脚色均有各自的拿手戏,如二丑 戏戏游园吊打游园吊打、磨房串戏磨房串戏;花脸戏;花脸戏打太庙打太庙、打半山打半山;老生正生戏;老生正生戏 轩辕镜轩辕镜、渔樵会渔樵会、芦花记芦花记;花旦戏;花旦戏香罗带香罗带、哭箱诉舅哭箱诉舅等。等。 绍剧的经典剧目绍剧的经典剧目 : 绍剧的剧目颇为丰富,从题材上看,以历史戏居多,绍剧的剧目颇为丰富,从题材上看,以历史戏居多,家庭家庭戏次之。戏次之。 就其风格特点来说,多为就其风格特点来说,多为情绪情绪愤慨

6、、斗争激烈、感情奔放的一类戏,愤慨、斗争激烈、感情奔放的一类戏, 流传的流传的传统传统剧目达三百多个。整理后的剧目达三百多个。整理后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于谦于谦、龙虎斗龙虎斗、芦花记芦花记等,得到一致好评。各行脚色等,得到一致好评。各行脚色 均有各自的拿手戏,如二手戏均有各自的拿手戏,如二手戏游园吊打游园吊打、磨房串戏磨房串戏, 花脸戏花脸戏打太庙打太庙、打半山打半山,老生正生戏,老生正生戏轩辕镜轩辕镜、渔樵会渔樵会、 芦花记芦花记,花旦戏,花旦戏香罗带香罗带、哭箱诉舅哭箱诉舅等。等。 绍剧的著名演员:绍剧的著名演员: 梁幼侬、吴昌顺、陆长胜、筱玲珑、梁幼侬、吴昌顺、陆长胜、

7、筱玲珑、 林芳锦、汪筱奎、章宗信(七龄童)、林芳锦、汪筱奎、章宗信(七龄童)、 章宗义章宗义(六龄童)、筱昌顺、陈鹤皋、(六龄童)、筱昌顺、陈鹤皋、 章艳秋、王振芳(十三龄童)、钱慧韵、章艳秋、王振芳(十三龄童)、钱慧韵、 筱艳秋等。筱艳秋等。 绍兴莲花落绍兴莲花落 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 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演唱中间 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 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 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 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 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 众喜闻乐见。 历史渊源历史渊源 莲花落曲艺渊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宋元时期已经流行,佛典续传灯

8、录第23 俞道婆载:“一日闻丐唱莲花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源。 忽大悟。”可见最初是丐者卖艺所演唱。绍兴莲花落相传始于清光绪年间,时有 “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带)绰号“长手指甲”之张姓艺人来绍兴卖唱,并收徒定居 于绍兴。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其时,唱词信口编造, 无固定内容,演唱亦无固定基调。 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绍兴莲花落一般以三人一组演出。前期唱调绍兴莲花落一般以三人一组演出。前期唱调 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哩工尺以唱说者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哩工尺以唱说者 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 击节,均为徒歌清

9、唱,无丝弦伴奏,按板式击节,均为徒歌清唱,无丝弦伴奏,按板式 分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无眼的走板。分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无眼的走板。 20年代中期,绍兴莲花落开始以四胡伴奏,年代中期,绍兴莲花落开始以四胡伴奏, 一改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逐步一改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逐步 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其唱说形式为,唱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其唱说形式为,唱 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 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琵琶一人,一人, 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现在绍兴莲花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现在绍

10、兴莲花 落唱腔已有较大发展,除演唱基本调外,时落唱腔已有较大发展,除演唱基本调外,时 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 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 演。演。 现今地位现今地位 “莲花落”是说唱艺术,是曲艺艺术门类中的一 大曲种。在这一曲种内部,还可以按地域的 不同而细分,如:江西莲花落、闽东莲花落、 太原莲花落、陕北莲花落、汉中莲花落、十 不闲莲花落、广西零零落、山东落子等,以 及本文将要专题阐述的“绍兴莲花落”。 “绍兴 莲花落”作为大概念“莲花落”中的一种,现今 它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被并称 为浙江四大曲种。 “绍兴莲花落”的流行地域主要在绍兴、上虞、 余姚、慈溪、萧山和杭州一带。因为,其说 白唱词采用的是绍兴方言炼话,通俗易懂, 风趣幽默;其音乐唱腔朴实流畅,娓娓动听; 其故事情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特别 为绍兴人所喜爱,尤其是深受绍兴农村群众 的钟爱。 1985年以来,绍兴市连续举办3次全省绍兴 莲花落调演,全市现有莲花落专业演员30余人, 业余演员50余人。 2006年,年,“绍兴莲花落绍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