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第四节 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一、相关概念一、相关概念 微型包囊术微型包囊术(microencapsulation) 成囊与成球的制备过程统称为微型包囊术,简称微囊化。成囊与成球的制备过程统称为微型包囊术,简称微囊化。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微囊微囊(microcapsules) 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囊材作为囊膜,将固作为囊膜,将固 体药物或液体药物作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作为囊心物囊心物包裹包裹而成的而成的微小胶囊微小胶囊。 微球微球(microspheres) 药物药物溶解或
2、分散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微小球状实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微小球状实 体的体的固体骨架物固体骨架物。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二、药物微囊化的进展二、药物微囊化的进展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1、专业的微囊化国际会议每、专业的微囊化国际会议每23年召开一次年召开一次 2、微囊化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微囊化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7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5 m 2mm微粒,掩盖不良气味微粒,掩盖不良气味 80年代:年代:1 10m, 10 1000nm, 缓释,提高缓释,提高BA 第三代:微粒、毫微粒,靶向第三代:微粒、毫微粒,靶向 靶向靶向 被动
3、靶向:基于微粒大小被动靶向:基于微粒大小 主动靶向:带电、单抗、磁导物质主动靶向:带电、单抗、磁导物质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三、药物微囊化的特点三、药物微囊化的特点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掩味:掩味:鱼肝油鱼肝油 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稳定性:-胡萝卜素易氧化胡萝卜素易氧化 活细胞、生物活性物质包囊化活细胞、生物活性物质包囊化 液态药物固态化,防止药物的挥发损失液态药物固态化,防止药物的挥发损失 防止复方制剂中的配伍变化防止复方制剂中的配伍变化 如阿司匹林与扑尔敏配伍后可加速阿的水解,分别如阿司匹林与扑尔敏配伍后可加速阿的水解,分别 包囊后可得以改善包囊后可得以
4、改善 实现缓控释、靶向:实现缓控释、靶向:采用不同的囊材采用不同的囊材 减少药物在胃内破坏或对胃的刺激性减少药物在胃内破坏或对胃的刺激性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四、载体材料四、载体材料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一)天然高分子材料:(一)天然高分子材料: 最常用的囊材,稳定无毒,成膜成球性好最常用的囊材,稳定无毒,成膜成球性好 1、明胶、明胶 A:pI7-9, 溶液溶液pH3.8-6.0 B:pI4.7-5,溶液,溶液pH5-7.4 两者的成囊性和成球性无明显差别,用作两者的成囊性和成球性无明显差别,用作 微囊的用量为微囊的用量为20-100g/L20-100g/L,
5、用作微球的量可达,用作微球的量可达 200g/L200g/L以上。以上。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2、阿拉伯胶、阿拉伯胶 一般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亦可与白蛋白配合一般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亦可与白蛋白配合 作复合囊材。作复合囊材。 3、海藻酸盐、海藻酸盐 常用海藻酸钠,水溶性,一般与甲壳素或聚赖常用海藻酸钠,水溶性,一般与甲壳素或聚赖 氨酸合用作复合囊材。氨酸合用作复合囊材。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4、蛋白类、蛋白类 常用作载体材料的有白蛋白(如人血清白蛋白、常用作载体材料的有白蛋白(如人血清白蛋白、 小牛血清白蛋白)、玉米蛋白、鸡蛋白、小牛酪小牛血清白蛋白)、玉米蛋白
6、、鸡蛋白、小牛酪 蛋白等,可生物降解,无明显的抗原性。蛋白等,可生物降解,无明显的抗原性。 5、壳聚糖、壳聚糖 可溶于酸或酸性水溶液,无毒、无抗原性,在可溶于酸或酸性水溶液,无毒、无抗原性,在 体内能被溶菌酶等酶解,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体内能被溶菌酶等酶解,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 黏附性和成膜性。黏附性和成膜性。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6、淀粉衍生物、淀粉衍生物 常见的淀粉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常见的淀粉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 粉等,用作囊材或载体材料的常为淀粉的衍生物,粉等,用作囊材或载体材料的常为淀粉的衍生物, 如羟乙基淀粉,羟甲基淀粉及马来酸酯化淀粉如羟乙
7、基淀粉,羟甲基淀粉及马来酸酯化淀粉- - 丙烯酸共聚物等丙烯酸共聚物等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二)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二)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多系纤维素衍生物,毒性小,黏度大,易水解,多系纤维素衍生物,毒性小,黏度大,易水解, 不宜高温处理,需临用时现配。不宜高温处理,需临用时现配。 1、CMC盐盐 CMC-Na:与明胶配伍作复合材料:与明胶配伍作复合材料 CMC-Al:可单独作载体:可单独作载体 2、CAP 溶于溶于pH6的水溶液(一般用的水溶液(一般用Na2HPO4溶液),溶液), 单独使用或与明胶配伍单独使用或与明胶配伍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3、EC 稳定
8、性高,溶于乙醇,遇强酸水解稳定性高,溶于乙醇,遇强酸水解 4、MC 单独使用,或与明胶、单独使用,或与明胶、CMC-NaCMC-Na、PVPPVP配伍配伍 5、HPMC 溶于冷水,长期贮存稳定性高。溶于冷水,长期贮存稳定性高。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三)合成高分子材料:(三)合成高分子材料: 可生物降解可生物降解 不可生物降解不可生物降解 现阶段,关于可生物降解并可生物吸收的材料现阶段,关于可生物降解并可生物吸收的材料 受重视,其特点是:无毒、成膜及成球性好,化受重视,其特点是:无毒、成膜及成球性好,化 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学稳定性高,可用于注射。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
9、微囊化技术 五、制备工艺五、制备工艺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相分离相分离 喷雾干燥(物理机械法)喷雾干燥(物理机械法) 单凝聚法单凝聚法 复凝聚法复凝聚法 溶剂溶剂-非溶剂法非溶剂法 改变温度法改变温度法 液中干燥法(乳状液,萃取过程)液中干燥法(乳状液,萃取过程) 缩聚法缩聚法 乳化缩聚法乳化缩聚法 界面缩聚法界面缩聚法 辐射交联法辐射交联法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相分离法:相分离法: 1、定义、定义 在药物与材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另一种物在药物与材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另一种物 质或不良溶剂,或采用其它适当手段使材料的质或不良溶剂,或采用其它适当手段使材料的 溶解
10、度降低,自溶液中产生一个新相(凝聚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产生一个新相(凝聚 相),这种制备微粒的方法称为相分离法。相),这种制备微粒的方法称为相分离法。 2、分类、分类 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 -非溶剂法、改变非溶剂法、改变 温度法温度法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3、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单凝聚法单凝聚法 将药物分散在高分子材料溶液中,加入凝聚将药物分散在高分子材料溶液中,加入凝聚 剂使之凝聚成囊或成球。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剂使之凝聚成囊或成球。凝聚是可逆的,一旦解 除凝聚的条件,就会使微粒消失。除凝聚的条件,就会使微粒消失。 复凝聚法复凝聚法 使用两种带相
11、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使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 材料,如明胶与阿拉伯胶(或材料,如明胶与阿拉伯胶(或CMCCMC或或CAPCAP等),海等),海 藻酸盐与乙酰壳多糖,海藻酸与白蛋白,白蛋白藻酸盐与乙酰壳多糖,海藻酸与白蛋白,白蛋白 与阿拉伯胶等。与阿拉伯胶等。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溶剂溶剂- -非溶剂法非溶剂法 在材料溶液中加入一种对材料不溶的溶剂(非溶在材料溶液中加入一种对材料不溶的溶剂(非溶 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裹成囊或成球。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裹成囊或成球。 药物混悬或乳化在材料溶液中(药物可以是固药物混悬或乳化在材料溶液中(药物可以是固
12、 体或液体但对溶剂和非溶剂均不溶解,也不起反体或液体但对溶剂和非溶剂均不溶解,也不起反 应),加入争夺有机溶剂的非溶剂使材料降低溶解应),加入争夺有机溶剂的非溶剂使材料降低溶解 度而从溶液中分离,形成囊膜或微球,过滤,除去度而从溶液中分离,形成囊膜或微球,过滤,除去 有机溶剂即得微囊或微球。有机溶剂即得微囊或微球。 改变温度法改变温度法 温度决定溶解度大小,不加凝聚剂温度决定溶解度大小,不加凝聚剂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改变温度法实例改变温度法实例左旋多巴微球左旋多巴微球 左旋多巴可做成人血清白蛋白(左旋多巴可做成人血清白蛋白(HSA)微球供)微球供 脑部注射用。脑部注射用。 将
13、将300mg左旋多巴微粉混悬于左旋多巴微粉混悬于HAS水溶液中水溶液中 (1gHSA/4ml蒸馏水),分散到在室温蒸馏水),分散到在室温1000r/min 剧烈搅拌的剧烈搅拌的150ml葵瓜子油中,避光,避免接触空葵瓜子油中,避光,避免接触空 气(左旋多巴可被氧化),在液状石蜡浴中逐渐升气(左旋多巴可被氧化),在液状石蜡浴中逐渐升 温(温(5/min)至)至130 并保持并保持45min-2hr,冷至,冷至20- 22 ,加乙醚,加乙醚100ml,真空分离微球,反复用乙醚,真空分离微球,反复用乙醚 洗涤,贮于干燥其中。洗涤,贮于干燥其中。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液中干燥法:液中干
14、燥法: 1、定义、定义 从乳状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或微从乳状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或微 球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球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 2、分类、分类 按操作,可分为连续干燥法、间歇干燥法和复乳法。按操作,可分为连续干燥法、间歇干燥法和复乳法。 根据连续相不同,又可分为水中干燥法和油中干燥法。根据连续相不同,又可分为水中干燥法和油中干燥法。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3、原理、原理 对于连续干燥法,间歇干燥法和复乳法,都要先制对于连续干燥法,间歇干燥法和复乳法,都要先制 备材料的溶液,乳化后材料溶液处于乳状液中的分散备材料的溶液,乳化后材料溶液处于乳状液中
15、的分散 相,与连续相不易混溶,但材料溶剂对连续相应有一相,与连续相不易混溶,但材料溶剂对连续相应有一 定的溶解度,否则,萃取过程无法实现。定的溶解度,否则,萃取过程无法实现。 连续干燥法及间歇干燥法中,如所用的材料溶剂亦连续干燥法及间歇干燥法中,如所用的材料溶剂亦 能溶解药物,则制得的是微球,否则得到的是微囊,能溶解药物,则制得的是微球,否则得到的是微囊, 复乳法制得的是微囊。复乳法制得的是微囊。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连续干燥法或间歇干燥法如用水作连续相,不宜制连续干燥法或间歇干燥法如用水作连续相,不宜制 作水溶性药物的微粒,因微粒中的药物易进入水相而作水溶性药物的微粒,因微粒
16、中的药物易进入水相而 降低包封率和载药量,可不用水而改用降低包封率和载药量,可不用水而改用O/OO/O型乳状液。型乳状液。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法 制备微粒的物理机械法有喷雾干燥法、喷雾冻结法、制备微粒的物理机械法有喷雾干燥法、喷雾冻结法、 多孔离心法及锅包衣法等,其中以喷雾干燥法最常用。多孔离心法及锅包衣法等,其中以喷雾干燥法最常用。 喷雾干燥法包括流化床喷雾干燥法(又称空气悬浮喷雾干燥法包括流化床喷雾干燥法(又称空气悬浮 法)与液滴喷雾干燥法。法)与液滴喷雾干燥法。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1、工艺原理、工艺原理 流化床喷雾干燥法通常将囊材溶液
17、从流化床的底板流化床喷雾干燥法通常将囊材溶液从流化床的底板 孔隙喷出,喷在被向上气流吹动的固态囊心物上;在孔隙喷出,喷在被向上气流吹动的固态囊心物上;在 包裹粒径小的囊心物时改进为从顶上喷液。此法制得包裹粒径小的囊心物时改进为从顶上喷液。此法制得 的是微囊。的是微囊。 液滴喷雾干燥法可用于固态或液态药物的微囊化,其液滴喷雾干燥法可用于固态或液态药物的微囊化,其 工艺是先将囊心物分散在材料的溶液中,再用喷雾法将工艺是先将囊心物分散在材料的溶液中,再用喷雾法将 此混合物喷入热气流使液滴干燥固化。如囊心物不溶于此混合物喷入热气流使液滴干燥固化。如囊心物不溶于 囊材溶液,可得到微囊;如能溶解,可得微球
18、。囊材溶液,可得到微囊;如能溶解,可得微球。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2、对囊心物的要求、对囊心物的要求 囊心物最好为球形,或规则的立方体,柱状体组成囊心物最好为球形,或规则的立方体,柱状体组成 的光滑晶体,容易得到满意的包裹效果。的光滑晶体,容易得到满意的包裹效果。 比形状更重要的是囊心物的脆性,脆性大的囊心物比形状更重要的是囊心物的脆性,脆性大的囊心物 会产生粉尘,微囊破裂,包囊不全等问题。会产生粉尘,微囊破裂,包囊不全等问题。 囊心物多孔会增大囊材的用量囊心物多孔会增大囊材的用量 囊心物的密度不能太大,易使微囊粘连;不能太小,囊心物的密度不能太大,易使微囊粘连;不能太小, 会
19、使单剂量的体积太大,不利于服用。会使单剂量的体积太大,不利于服用。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缩聚法缩聚法 本部分所涉及的工艺都由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本部分所涉及的工艺都由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 应产生囊膜或基质,从而制成微囊或微球。应产生囊膜或基质,从而制成微囊或微球。 乳化缩聚法乳化缩聚法 界面缩聚法界面缩聚法 辐射交联法辐射交联法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乳化缩聚法乳化缩聚法 不用凝聚剂,常先制成不用凝聚剂,常先制成W/OW/O型乳状液,再加化学型乳状液,再加化学 交联剂固化。交联剂固化。 界面缩聚法界面缩聚法 先使连续相中的聚合物单体聚集在囊心物与连续先使连续相
20、中的聚合物单体聚集在囊心物与连续 相的界面上,然后单体再聚合成膜,或通过交联剂相的界面上,然后单体再聚合成膜,或通过交联剂 进行缩合反应在界面成膜。进行缩合反应在界面成膜。 辐射交联法辐射交联法 利用利用60 60Co Co产生产生射线的能量,使聚合物交联固化。射线的能量,使聚合物交联固化。 一般仅适用于水溶性药物。一般仅适用于水溶性药物。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六、质量控制六、质量控制 第三节第三节 微囊化技术微囊化技术 (一)形态、粒径及其分布(一)形态、粒径及其分布 1、形态、形态 微囊形态应为圆整球形或椭圆形的封闭囊状微囊形态应为圆整球形或椭圆形的封闭囊状 物,微球应为圆整球形或椭圆形的实体。物,微球应为圆整球形或椭圆形的实体。 2、粒径、粒径 光学显微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