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型城镇发展规模分析-模板_第1页
海岛型城镇发展规模分析-模板_第2页
海岛型城镇发展规模分析-模板_第3页
海岛型城镇发展规模分析-模板_第4页
海岛型城镇发展规模分析-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岛型城镇发展规模分析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小城镇提到“大战略”的高度 ,意义十分重大。浙江 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一、小城镇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回眸改革开放20年,乡镇的异军突起和专业市场的迅猛发展,不仅 推动了浙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经济,而且也 促进了农村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到1997年底,全省已有 建制镇998个,比1978年的167个增加近6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35%, 比1978年提高了 21个百分点。小城镇已经成为我省农村二

2、、三产业发展的中心、 产品加工和集散的中心、务工经商农民集聚的中心 ,成为浙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总的来看,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在解决人口聚居、发展农村经济和 推进农村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1、 新的农村人口聚居点。费孝通教授早在改革初期就认为,新型的小城镇可能成为防止人口过度集中的“蓄水池”,今后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可 避免地释放出长期关闭的传统农村的大量人口,如果没有缓冲和蓄积这股息流的中间体,势必引发显而易见的社会恶果,何况中国在几十年里也决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建成十多个人口在千万上下的现代化大城市来容纳这股人口巨流,因此新型的小城镇正可以发挥拦阻和蓄积人

3、口流量的有效作用。2、 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大影响。在国民经济构成中,农村经济 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乡镇对农村、对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 大。但我们也深知,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乡镇虽然已经完成了以外延扩大再生产 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创业时期;但分散、粗放经营的状况仍然十分突出,目前我省 乡镇分散化、小型化在许多地方带来了环境污染、滥占耕地、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社会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限制了乡镇上水平、上规模,阻碍着乡镇转变增长 方式,甚至危及着乡镇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乡镇迫切要求集中联片发展,从而客观 上要求发展小城镇。乡镇连片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 ,不但可以更好地积累 资金,

4、而且可以成为乡镇摆脱分散化、粗放性生产困境的重要途径,对于乡镇整体 素质和提高,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将起到重要作用。3、对经济体制转变也有重要作用。小城镇是传统计划体制的末梢和 薄弱环节,小城镇建设一开始就面向市场,既很少享受计划体制下的优惠,也较少 旧体制的负担,因此,可从这个环节着手,用改革的办法加快小城镇建设,建立按 新体制运行的小城镇。如果新型小城镇都能建成政府精干高效、政企职责分开、 运行规范、市场竞争有序、社会保障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 , 这将对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4、小城镇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小城镇处于城乡接合部和城乡融合的 交

5、汇点,是一种承上启下,兼有城乡特点的基层城镇。小城镇与农村相近,并有着 密切的。它的建设费用低,恰好适合我国人口众多,建设资金紧张的国情。在乡村 向城市过渡的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由小城市发展为中等城市再变为大城市的成长 发育过程。因此,发展建设小城镇,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完成从农村向城市的过渡, 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5、可以完善城市化建设络。小城镇的发展对于建立一个健康、 持续和均衡的城市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地区的城市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络,小城镇是这个络上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然而 ,长期以来在城市体系的发育过程中, 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城市倾斜”政策,即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发展

6、大城市,结 果在短期内造成大城市工业表面繁荣的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滞后必然要拖大城市发展的后腿。小城镇作为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 ,是大城市与乡村络的中间 环节,对于打破城乡分割状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包括 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小城镇作为其中的商品供应地利商品交换的市场 ;城乡交 通和运输一体化,小城镇作为既连接大城市又连接着周围集镇和广大农村的交通 运输中转;城乡工业布局一体化,小城镇中的乡镇按国家产业政策发展,与城市大 工业形成协作、配套的工业格局;城乡建设一体化,小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 使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形成具有有机的城镇络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

7、化,小城 镇可将城市文明迅速向农村传播,较快地改变周围农村愚昧落后的状态,促进农 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化转变。6、小城镇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小城镇的发展除了能产生巨大 的经济效益外,还能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促进农村现代化 的实现。乡镇一小城镇一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 ,是一个众多农村人口由农民转 变为工人的过程,是一个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人口压力转变为发展工业的动力的过程。当小城镇中的乡镇和其它所有制经济将众多长期从事分散劳动的自给自 足经济的农民逐步变为掌握一定工业生产技能和一定文化知识、自觉遵守纪律、 有组织的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人时,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将会实现新的跨

8、跃,而实现 这一跨跃的载体是小城镇及其。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 ,农民的许多观念和 习俗以及价值取向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二、浙江农村城镇化的动因浙江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加快了农村非农化的步伐,促进了小 城镇的发展。改革之初到80年代中期,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是以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为此,浙江农村住户 的经营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户所占比重下降,非农业户所占比重提高:在农 业户中,纯农业户所占比重下降,兼业户所占比重提高。到

9、1996年底,浙江从事生 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中,全部从事农业的纯农业户有万户,占;亦农、亦工、亦 商,且主要收入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兼业户达万户,占;全部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非农业户达万户,占%在全部农村住户中,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的占,主要 来源于非农业的占,这表明浙江已有一半以上的农村住户以经营非农产业为主,收入亦主要来自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浙江农村从业人员中,农业从业人员占,非农从业人员占由于农村非农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 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小城镇集聚,客观上要求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而促进了农村 小城镇的发展。2、乡镇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 ,拉动了小城镇

10、的 快速发展。乡镇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革命。乡镇 的发展打破了农村经济单一的格局,缩小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推进了农村工业 化进程。浙江乡镇由社队起步,70年代末就开始进入恢复发展阶段,到80年代初 期开始全面兴起。80年代中后期,省委、省政府着力于推动乡镇发展,出台了一一 系列有利于乡镇发展的政策措施,乡镇得以迅猛发展,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 提高,并形成一定的集聚规模。到1997年,浙江有各类乡镇工业67万多个,创工 业总产值7840亿元,工业增加值1912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 的%乡镇的发展壮大,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1997年浙江乡镇从业人

11、 员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近年来,乡镇进行“二次创业”,推动乡镇工 业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的方向发展,许多地方通过兴办乡镇工业小区的方式推 动乡镇工业向乡镇驻地集聚,带动了小城镇的迅速发展。据宁波市统计,1997年 全市66个乡镇工业小区创工业产值152亿元。全市65个乡镇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占建制镇总数的%乡镇的迅猛发展,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进 程的加快又拉动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东阳市横店镇原是浙中地区以农为主的城 镇,80年代以来,以乡镇为主体的社团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镇工业总 产值达48亿元,已形成了磁性、电子、医药、化工等10多个支柱产业。依托乡镇,横

12、店小城镇得到快速发 展,现已初步形成了工业、商业、住宅和文化旅游区四大功能区的现代化城镇格 局。3、专业市场的发展与繁荣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小城 镇的建设。随着乡镇异军突起;城乡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日益活跃,富有浙江经 济发展特色的专业市场逐步繁荣起来,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据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1997年全省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488个,商品交易市 场成交额达2798亿元。各类商品市场小城镇占了近半。据第一次农业普查,浙江 城关镇以下小城镇有集贸市场 2234个。平均每个镇个,其中综合市场1066个, 专业市场1168个,商品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邮电、通讯、金

13、融、商贸、房地 产、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为绍兴中国轻纺城服务的各类交通运输车 有2700多辆,托运部30个,金融服务点63个,大小旅馆169家,饭店、饮食店1825 家,并兴建了一批电力、通讯、卫生、体育设施。中国轻纺城在绍兴柯桥镇的兴 起,使一个拥有20万人口的轻纺城取代了过去只有 2万人口的江南小镇。其他如 台州的路桥区、湖州的织里镇和永嘉的桥头镇等也相继成为以市场为中心的商业 城区和现代集镇。浙江998个小城镇,其中60%上的新兴城镇是因市场的发展 而建设起来的。三、浙江小城镇的类型与发展特点小城镇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受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生态环境、 交通条件、政策制度等多种

14、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制约,一般都有各自的特色。从我省小城镇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温州、宁波和杭州等地情况来看,小城镇发展有其自身的类型,其发展特点也越来越明显。(一)浙江小城镇的类型根据建制镇小城镇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5种主要类 型。1、工业型小城镇。虽然我省农村乡镇工业很发达 ,小城镇建成区的 工业分布密度普遍较高,但有些小城镇具有更为明显的工业群。一是“以工兴 城”的工业型小城镇,如温州市瓯海的衙田镇、海滨镇,宁波慈溪的宗汉镇、象山 的爵溪镇;还有一类是新兴工业型小城镇,几十个较大规模的乡镇工业或上百家 乡镇构成了城镇的工业区,成为小城镇主要的经济和财税来源,成为小城镇建成 区的

15、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断推进小城镇发展与进步。这类小城镇尤以划 片工业小区的小城镇最为突出,如萧山、绍兴等地的许多小城镇都有十分明显的 新兴工业为主体的小城镇特征。2、专业市场型小城镇。这种小城镇一般依托于一个或几个专业市场 和市场群落,这些小城镇以市场为纽带,以搞活流通为手段,通过聚八方货,招四海客,以带动地方 农民家庭加工业发展为目标,小城镇办得红红火火,有力地推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如温州永嘉的桥头镇纽扣专业市场。宁波慈溪周巷镇的中国食品市场等。3、 旅游型小城镇。我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仅分布在大中城镇, 一些小城镇也因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或为大中城市配套的外围型旅游资源而得以 兴起和

16、发展。此类小城镇因其所具有特殊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观 光客,逐步发展成为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的小城镇。包括新兴旅游资源开发型小 城镇,如杭州淳安的千岛湖镇,舟山普陀区的朱家尖镇;包括以旅游兴镇的自然景 观型旅游型小城镇,如宁波奉化的溪口镇、金华永康的方岩镇;还有以历史“文化 资源”为特征的旅游型小城镇,如宁波余姚的梁弄镇、温州瓯海区的古城堡下永 昌镇、舟山普陀镇等。4、 山海型小城镇。这类小城镇都是以地型地貌为基础 ,利用其独特 的海域或山区资源,或者通过港口发展中转运输,或者利用山区特色资源发展小 城镇。如温州臣海的灵昆镇、洞头的黄吞镇、台州玉环楚门镇等都是利用海岛资源发 展起来的

17、海岛型小城镇。而宁波象山的石浦镇、北仑区小港镇、温州龙湾区的状 元镇、平阳的鳌江镇、舟山普陀区的沈家门镇等则利用港口发展口岸型小城镇。 还有宁波余姚的四明山镇、温州瓯海区泽雅镇、“花果之乡”的茶山镇等利用其 特有的山区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山区型小城镇。5、综合型小城镇。它主要以“农工、商贸兴镇”为依托而产生的。 虽然我省小城镇都不是纯之又纯的可以归为某一类型的小城镇,如工业型小城镇 也有一定规模的市场,也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相对而言,在综合型小城镇中,其 经济结构和城镇特色则显得更为多方面和更具综合特性。其中,一是新崛起的综 合型小城镇,如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城”的温州苍南的龙港镇系由村变镇,它

18、 主要通过提供投资环境条件而筑城发展起来的;还有由大镇发展起来的综合型小 城镇,如瑞安的塘下镇,乐清的虹桥镇和柳市镇,金华义乌的佛堂镇,宁波慈溪的 坎墩镇;也有新镇迅速发展而转变的综合型小城镇,如宁波鄞县邱隘镇,温州的新 桥镇,瑞安的梅头镇等。(二)浙江小城镇发展的特点从浙江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和历程可以看出,我省小城镇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小城镇发展速度较快。近20年间,我省建制镇增长了 6倍,年均 增加个。据省农调队对全省90个小城镇抽样调查分析,小城镇建成区当年新增面 积平均以勺速度增长,城关镇则高达,其中四分之一的城关镇超过 10%个别镇 高达20%以上。与此同时,小城镇的镇区人口以

19、当年净迁入 4流右递增。从小城 镇基础建设投资看,近年来力度逐步加大。据省体改委 1998年典型调查,用于基 础与公共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较大、经济发展较快的镇,每年大约在1亿元以上; 中等规模、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镇,每年大约在20XX万元到3000万元左右;规模 较小、经济发展较快的镇,每年投资也可达20XX万元以上,这极大地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2、各地小城镇有较大发展,但地域分布不均。经济发达地区及沿海 地区比较密集,西部地区则稀少。从数量看,杭州、宁波和温州三市建制镇(不含 城关镇)都在100个以上,分别为123个、109个和133个。从建制镇数占乡镇总 数比重看,宁波、绍兴和台州

20、三市小城镇密度较高,比重分别为%唏口 %从建制 镇地理密度看,舟山、嘉兴和宁波三市较高,分别为每42、60、75平方公里有一 个建制镇。衢州、丽水等西部地区城镇密度较低 ,其建制镇数占乡镇总数的比重 分别仅为唏口 ;建制镇地理密度则分别为每172和286平方公里才有一个建制镇。3、 小城镇在农村社会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大。据1995年乡镇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全省建制镇平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亿元,为乡的倍,在占全部乡 镇数49%勺建制镇中,人口占农村总人口 ,而建制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则占全省 农村的,农村经济纯收入占,上交国家税收占,乡镇财政全额预算收入占%上 述社会经济指标显示,小城镇在浙江农村社

21、会经济总量中占居绝大份额,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支撑。4、区域城镇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强镇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 从1995年浙江综合经济实力前102位乡镇(绝大多数为镇)的地区分布看,杭州、 宁波、温州、绍兴和台州五个市的百强乡镇占全省 ,大大高于这五个市乡镇数占 全省总乡镇数的比重。从城镇规模看,沿海地区小城镇的规模相对较大,居住人 口和吸纳劳动力也较多。据第一次农业普查,杭州、宁波、温州和绍兴四市平均 每个小城镇(不含城关镇)镇区面积为平方公里,人口为5526人,54家,从业人员 20XX人;而西部的丽水地区和衢州市每个小城镇平均镇区面积仅为平方公里 ,人 口为3155人,20家,从业人

22、员523人,这表明区域间小城镇发展水平差距较大。5、城关镇、经济强镇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而一般建制镇城镇化水 平较低。省农调队调查数据显示,城关镇的镇区人口占镇域人口的比重平均为百强镇为,表明两者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而其它镇镇区人口 占镇域人口比重平均仅为,城镇化水平较低。调查还显示,小城镇的平均镇域面 积为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分别为平方公里和平方公里,分别占镇域的和%.;城关镇平均镇域面积为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分别 为平方公里和平方公里,分别占镇域的和,城关镇的建成区面积是非城关镇的 4倍多。四、浙江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浙江小城镇发展中

23、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存 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城镇规模偏小。据第一次全省农业普查,县城以下建制镇建成区 平均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总人口 49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270人。规划区人 口在1万以下的建制镇占总数的80%规划区人口在万以下的占总数的 53%据宁 波市调查,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平均仅为平方公里,人口万人(含外来常住人口 和流动人口)。从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所需人口规模 5-10万人看, 我省城镇规模明显偏小。2、 城镇布局过密、过散。由于浙江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建制镇数 量过多,造成小城镇分布过密、过散。杭嘉湖平源、宁绍平原城镇间平均间距只有5-6

24、公里,而从温州龙湾区状元镇到瑞安市城关镇 104国道沿线不到50公里、 就分布了近20个小城镇,平均间距只有3公里,有的镇如永中、永兴和沙城等基 本上已连在一起了。3、城镇建设水平低,品位不高。主要表现在:(1)不少城镇基础设施 薄弱,缺乏相应的水、电、路和环卫等配套设施。据省体改委对全省59个县(市、 区)的69个小城镇调查分析,仍有不低于调查数1/6左右的小城镇的基础与公共 设施建设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区混杂,道路狭窄,镇貌依旧。(2)缺少 城镇建设详细规划,不重视特色设计。许多城镇的街景设计、重要地段和重要建筑物的设计都十分单调,品位不高。(3)开发建设方式落后。许多城镇仍以分

25、散零 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整体环境差。4、城镇功能弱,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整合力不强。由于 浙江城镇化的分散发展,导致主要城镇集聚不足,加之城镇建设水平低、管理薄弱, 使城镇功能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不强。据金华市调查,占全市城镇数98%人口在2万以下的小城镇,其三产发展水平都较低,除一般商贸、娱乐业外, 科研、信息、文化、体育等较高层次三产的发展都比较有限。由于城镇规模小,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低,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足,使小城镇在人才 和资金的引进、产品技术的更新、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了小城镇功能的提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发展

26、初期受客观条件 所限,有其历史必然性,但主要还是政策环境和体制性矛盾所造成的。1、政府宏观调控和规范指导力度不够。许多地方对发展农村小城镇 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位置。对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农村城 镇化规律和城镇规划工作等缺乏研究和重视,不少地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尚未正 式开展,致使城镇间在布局、规模、职能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缺乏宏观调控和协调。2、行政区划与城镇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建制镇主要以行政职能划分地域,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浙江不少经济发达地区国、 省道沿线城镇密集,是带状发展,镇与镇间仅有几公里,有的甚至已连成一片。由 于分属不同城镇,致使规划建设各自为

27、政,城镇镇区无法达到最低的人口规模,要 素集聚能力差,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的浪费。行政区划不合理现象,不仅在县(市)域范围内存在,在县(市)域间也有这种情况,如一江之隔的龙港和鳌江两镇就分 属于苍南县和平阳县。行政区划的不合理给政府调控与协调造成困难,制约了城镇发展及功能提高。3、建制镇设置标准偏低。目前国家规定的建制镇设置标准为乡政府 驻地非农业人口在20XX人以上或占全乡总人口 10%以上。因标准偏低,使得我省 建制镇数增长过快。由于新设建制镇并非由上一级中心城镇的功能扩散发展起来 , 所属农村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与转移仍然比较有限,相当一部分建制镇的设置只是行政建制意义上的升级,非农产业的基础仍

28、然薄弱,造成小城镇规模偏小、功能较弱,造成了城镇化表面快速发展的局面。4、相关配套改革滞后。城镇现有政策体制环境已日益不能适应城镇 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小城镇存在着 “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一些问题条上“管得着、看不见”,而块上“看 得见、管不了” ;协调解决难。另一方面,城镇政府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导致行 政效率不高。(2)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阻碍了生产要素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如户 籍政策、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制度壁垒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 转移。(3)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和土地使用制度创新滞后。农民离开社区不再享有 集体经济、土地使用等方面

29、的各种权益,由于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离开农业的农 民“弃土”动力不足,“两栖”现象较为普遍。此外,乡镇财政体制不顺、城镇社 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乡镇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等,都影响了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 聚。五、加快浙江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对策建议全面推进浙江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其主 要思路和对策是:1、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对农村城镇化的认识,把发展 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来抓。各级政府要从实现跨世纪战 略目标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小城镇对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村现代化和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要正 确理解和把

30、握这一发展战略,加强对农村城镇化问题的研究,把握小城镇发展规 律,协调和处理好有关农村城镇化研究、 规划、建设和政策等问题,改变目前多部 门管理状况。同时,结合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进程,把农村城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 重要方面来抓。2、做好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先发展市县城首位镇,重点发展中心 镇,加强对区域范围内城镇的宏观调控与协调。浙江农村城镇化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在市县域一盘棋的基础上,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规划城镇的整体布局,对 城镇密集的区域,可进行乡镇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以经济区域代替行政区域,逐 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使城镇在空间地域上形成有机整 体。在现有建制镇的基础上,全省可选择100-200个镇重点发展,争取到20XX 年建设成为镇区人口 5万以上,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小城镇。同时根据城镇体系规 划,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城镇职能分工,明确城镇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 置。3、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小城镇政府管理权限。按照政企分工、政事分开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健全和完善与小城镇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根据城镇发展的需要,赋予城镇尤其是市 县域中心镇在计划、规划、工商和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部分县级管理权限。按照分税制原则建立新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