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精选教学文档_第1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精选教学文档_第2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精选教学文档_第3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精选教学文档_第4页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精选教学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注意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第()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 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c )a.第二学段b.第三学段c.第四学段2 .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a )a.认知水平b.知识水平 c.领悟水平3、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a.)能力,要重视评价学 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a.综合理解b.品味语言c.感受形象4、要坚持()和()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a.a.定性

2、评价和定量评价b.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c.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5、在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中,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字的习作。(c.)a. 16; 2; 600 b. 12; 1; 650 c. 14; 1; 5006、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c.a.学生、教师b.教科书编者、文本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7、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中,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上。b.a. 80; 260 b. 240; 400 c. 60; 1008、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和浏览。

3、ca.速读b.诵读c.略读9、()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 的过程中进行。a.a .学生;教师;师生平等对话 b.教师;学生;师生平等对话 c.学生; 教师;自主、合作、探究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精神,突出学生的(),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a.a.合作、自主性b.合作、创新性c.团结、自主性二、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 )和(人文性)的统一。2、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3、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 理想象,进

4、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 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 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 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6、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 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5、促进学生语文素 养全面协调地发展。7、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 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 法)、(旬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8、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9、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 程和结果的资料。10、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 力。三、简答题1、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 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 语文素养”的内涵? 要点:语

6、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 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 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 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一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2、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7、的思 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 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四、教学案例分析1、试以 经历”这一话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不需要进行完整教学设计)作文指导程序:(1)让学生明确 经历”的内涵。可以作这样的引导: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 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

8、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 功的喜悦。不论人生正在经历什么,苦难或是幸福,将成为自己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经历就是财富” 常被人们看作是对生命由衷的体验。试图将经历”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审美观。(2)选择最佳写作角度。写文章即写生活,要想把文章写好,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请学生回 忆自己的一次特别有意义的成长经历或折射长辈、老师、同学的关怀的经历等,讲述给大家听并能表达自 己真挚的情感,即从具体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3)作写作技巧方面的辅导。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只要与话题相关便符合要求,因此,作文时写作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

9、或记叙、描写,以事感人;或夹叙夹议,抒发感受。注意点: 若侧重叙经历,最好有经典的生活事例能点到经历”这一话题要求,切不可脱离话题而沉迷于叙述的过程 中,形成本末倒置,反而得不偿失。若侧重谈看法,还有多种选择,用议论的方式论证不免落入俗套,还 不如采用哲理散文的方式进行诗意的描写。2、一位老师持教初中语文我的叔叔于勒,其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

10、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 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11、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一一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一一赶于勒一一赞于勒一一骂于勒一一躲于勒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一一盼于勒一一赞于勒一一骂于勒一一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

12、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 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 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

13、说写得最精彩的地 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 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23段)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 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

14、子的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46段)亮点探究四:对人物的描写中, 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 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说人物 形象。1、品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 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板书)四、说读,对人物说话。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

15、: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请大家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教学的看法。答案:我觉得三种构想的实施是成功的。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对话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 己读出感受的更少。 上课伊始,学生还未开口读书,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给了学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的充分不相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一节课自由读书(自习除外),并要求在读完后能谈自己对作品

16、、人物的认识。事实证明,这个目标实现了。二、为学生创设主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对话的关键。作为世界文学的精典名篇,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这篇小说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我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和四个亮点探究活动: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理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 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说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 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三、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 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还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