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无环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主电路和稳压电源电路设计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4/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1.gif)
![逻辑无环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主电路和稳压电源电路设计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4/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2.gif)
![逻辑无环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主电路和稳压电源电路设计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4/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3.gif)
![逻辑无环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主电路和稳压电源电路设计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4/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4.gif)
![逻辑无环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主电路和稳压电源电路设计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14/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48effd39-dab9-4379-838d-b0731f16e7e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逻辑无环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主电路和稳压电源电路设计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II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摘 要 在可逆调速系统中,电动机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能改变旋转方向。而要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必须改变电动机电磁转矩的方向。改变电动机电磁转矩的方向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电动机电枢电流的方向,实际是上是改变电动机电枢电压的极性,第二种是改变励磁磁通的方向。与此对应,V-M系统的可逆线路有两种方式,电枢反接线路和励磁反接可逆线路。对于大容量的系统,从生产角度出发,往往采用既没有直流平均环流,又没有脉动环流的无环流可逆系统,无环流可逆系统省去了环流电抗器,没有了附加的环流损耗,节省变压器
2、和晶闸管装置的附加设备容量。和有环流系统相比,因换流失败造成的事故率大为降低。因此, 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在生产中被广泛运用。 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省去了环流电抗器,没有附加的环流损耗,节省变压器和晶闸管的附加设备容量。所谓逻辑无环流系统就是在一组晶闸管工作时,用逻辑电路封锁另一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使该组晶闸管完全处于阻断状态,从根本上切断环流通路。这种系统不仅能实现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还能实现回馈制动。和有环流相比,因换流失败造成的事故率大为降低。 关键词:逻辑无环流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逻辑控制器 III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逻辑无环流可逆
3、直流调速系统简介 . 1 1.1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环节介绍 . 1 1.2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 3 1.3 无环流逻辑装置的组成 . 5 1.4 无环流逻辑装置的设计 . 6 第二章 系统主电路设计 . 12 2.1 主电路原理及说明 . 12 2.2 主电路参数设计 . 12 2.3 保护电路设计 . 13 第三章 逻辑控制器的设计 . 15 3.1 设计原理 . 15 3.2 设计过程 . 16 第四章 系统参数计算及测定 . 19 4.1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 . 19 4.1.1 电枢回路电阻R的测定 . 19 4.1.2 主电路电
4、磁时间常数的测定 . 21 4.1.3 电动机电势常数Ce和转矩常数CM的测定 . 23 4.1.4 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M的测定 . 23 4.1.5 测速发电机特性UTG=f(n)的测定 . 24 4.2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特性测试 . 25 4.2.1 整流电路检测 . 26 4.2.2 控制单元调试 . 27 4.2.3 机械特性n=f (Id)的测定 . 28 4.2.4 系统动态波形的观察 . 28 总 结 . 29 参考文献 . 30 IV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第一章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简介 1.1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环节介绍 1、速度调节器(ASR
5、) 速度调节器是一个带有电压限幅的P-I调节器。它主要有主调节器和最大电压限幅环节组成,调节器的工作与封锁由调节器释放环节所形成的封锁信号所控制。电位器为电压限幅调节。其结构图下所示: 图1.1速度调节器(ASR) 2、电流调节器(ACR) 电流调节器主要由绝对值放大器、比例积分器、积分器并带有电流反馈信号形成的电路组成。电位器分别调整比例器、比例积分器电路的放大倍数。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1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图1.2电流调节器(ACR) 3、无环流逻辑控制器(DLC) 在无环流控制系统中,反并联的两组整流桥需要根据所要求的电枢电流极性来选择其中一组整流桥运行,而另一组整流桥触发脉冲是被
6、封锁的。两组整流桥的切换是在电动机转矩极性需要反向时由逻辑装置控制进行的。其切换顺序可归纳如下: 由于转速给定变化或负载变动,使电动机应产生的转矩极性反向。 由转速调节器输出反映这一转矩的极性,并由逻辑装置对该极性进行判断,然后发出切换开始的指令。 使导通侧的整流桥(例如正组桥)的电流迅速减小到零。 由零电流检测器得到零电流信号后,经35ms延时,确认电流实际值为零,封锁原导通侧整流桥的触发脉冲。 由零电流检测器得到零电流信号后,经10ms延时,确保原导通侧整流桥晶闸管完全阻断后,开放待工作侧整流桥(例如反组桥)的触发脉冲。 电枢内流过与切换前反方向的电流,完成切换过程。 根据逻辑装置要完成的
7、任务,它由电平检测、逻辑判断、延时电路和联锁保护电路四个基本环节组成,逻辑装置的功能和输入输出信号如图4所示: 2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图1.3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DLC 其输入为电流给定或转矩极性鉴别信号Ui*和零电流检测信号Ui0,输出是控制正组晶闸管触发脉冲封锁信号U1和反组晶闸管触发脉冲封锁信号U2。 1.2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如图 1.1 所示,两组桥在任何时刻只有一组投入工作(另一组关断),所以在两组桥之间就不会存在环流。但当两组桥之间需要切换时,不能简单的把原来工作着的一组桥的触发脉冲立即封锁,而同时把原来封锁着的一组桥立即开通,
8、因为已经导通晶闸管并不能在触发脉冲取消的一瞬间立即被关断,必须待晶闸管承受反压时才能关断。如果对两组桥的触发脉冲的封锁和开放式同时进行,原先导通的那组桥不能立即关断,而原先封锁着的那组桥已经开通,出现两组桥同时导通的情况,因没有环流电抗器,将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把晶闸管烧毁。为此首先应是已导通的的晶闸管断流,要妥当处理主回路中的电感储存的一部分能量回馈给电网,其余部分消耗在电机上,直到储存的能量释放完,主回路电流变为零,使原晶闸管恢复阻断能力,随后再开通原来封锁着的那组桥的晶闸管,使其触发导通。 3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图1.4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 图1.5 逻辑无环流可逆调
9、速系统原理图 ASR速度调节器 ACR1ACR2正反组电流调节器 GTF、GTR正反组整流装置 VF、VR正反组整流桥 DLC无环流逻辑控制器 HX推?装置 TA交流互感器 4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TG测速发电机 M工作台电动机 LB电流变换器 AR反号器 GL过流保护环节 这种逻辑无环流系统有一个转速调节器ASR,一个反号器AR,采用双电流调节器1ACR和2ACR,双触发装置GTF和GTR结构。主电路采用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线路,由于没有环流,不用再设置环流电抗器,但是为了保证稳定运行时的电流波形的连续,仍应保留平波电抗器,控制线路采用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1ACR用来调节正组桥电流,
10、其输出控制正组触发装置GTF;2ACR调节反组桥电流,其输出控制反组触发装置GTR,1ACR的给定信号Ui经反号器AR作为2ACR的给定信号Ui,这样可使电流反馈信号Ui的极性在正反转时都不必改变,从而可采用不反映极性的电流检测器,在逻辑无环流系统中设置的无环流逻辑控制器DLC,这是系统中关键部件。它按照系统的工作状态,指挥系统进行自动切换,或者允许正组触发装置发出触发脉冲而封锁反组,或者允许反组触发装置发出触发脉冲而封锁正组。在任何情况下,决不允许两组晶闸管同时开放,确保主电路没有产生环流的可能。 ? 1.3 无环流逻辑装置的组成 在无环流控制系统中,反并联的两组整流桥需要根据所要求的电枢电
11、流极性来选择其中一组整流桥运行,而另一组整流桥触发脉冲是被封锁的。两组整流桥的切换是在电动机转矩极性需要反向时由逻辑装置控制进行的。其切换顺序可归纳如下: 由于转速给定变化或负载变动,使电动机应产生的转矩极性反向。 由转速调节器输出反映这一转矩的极性,并由逻辑装置对该极性进行判断,然后发出切换开始的指令。 使导通侧的整流桥(例如正组桥)的电流迅速减小到零。 由零电流检测器得到零电流信号后,经35ms延时,确认电流实际值为零,封锁原导通侧整流桥的触发脉冲。 由零电流检测器得到零电流信号后,经10ms延时,确保原导通侧整流桥晶闸管完全阻断后,开放待工作侧整流桥(例如反组桥)的触发脉冲。 5 沈阳理
12、工大学课程设计 电枢内流过与切换前反方向的电流,完成切换过程。 根据逻辑装置要完成的任务,它由电平检测、逻辑判断、延时电路和联锁保护电路四个基本环节组成,逻辑装置的功能和输入输出信号如图1.3所示。 图1.6 无环流逻辑控制环节DLC 其输入为电流给定或转矩极性鉴别信号Ui*和零电流检测信号Ui0,输出是控制正组晶闸管触发脉冲封锁信号U1和反组晶闸管触发脉冲封锁信号U2。 1.4 无环流逻辑装置的设计 电平检测器 逻辑装置的输入有两个:一是反映转矩极性信号的转速调节器输出Ui*,二是来自电流检测装置反映零电流信号的Ui0,他们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而逻辑运算电路需要高、低电位两个状态的数字量。
13、电平检测器的任务就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也就是转换成“0”状态(将输入转换成近似为0V输出)或“1”状态(将输入转换成近似为?15V输出)。 采用射极偶合触发器作电平检测器。为了提高信号转换的灵敏度,前面还加了一级差动放大和一级射极跟随器。其原理图见图1.4。 6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图1.7 电平检测器原理图 电平检测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如图5所示,具有回环特性。由于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和电流检测装置输出都具有交流分量,除入口有滤波外,电平检测需要具有一定宽度的回环特性,以防止由于交流分量使逻辑装置误动作,本系统电平检测回环特性的动作电压Ur1?100mV,释放电压Ur2?80mV。调整回环的宽
14、度可通过改变射极偶合触发器的集电极电阻实现。 图1.8 电平检测器输入输出特性 转矩极性鉴别器的输入信号为转速调节器的输出Ui*,其输出为UT。电机正转时Ui*为负,UT为低电位(“0”态),反转时Ui*为正,UT为高电位(“1”态)。 零电流检测器的输入信号为电流检测装置的零电流信号Ui0,其输出为UI。有电流时Ui0为正,UI为高电位(“1”态),无电流时Ui0为0,UI为低电位(“0”态)。 逻辑运算 电路的输入是转速极性鉴别器的输出UT和零电流检测器输出UI。系统在各种运行状态时,UT和UI有不同的极性状态(“0”态或“1”态),根据运行状态的要求经过逻辑运算电路切换其输出去封锁脉冲信
15、号的状态(“0”态或“1”态),由于采用的是锗管触发器,当封锁信号为正电位(“1”态)时脉冲被封锁,低电位(“0” 7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态)时脉冲开放。利用逻辑代数的数学工具,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功能的逻辑运算电路。 设正转时Ui*为负,UT为“0”;反转时Ui*为正,UT为“1”;有电流时Ui*为正, UI为“1”;无电流时Ui*为负,UI为“0”。 U1代表正组脉冲封锁信号,U1为“1”时脉冲封锁,U1为“0”时脉冲开放。 U2代表反组脉冲封锁信号,U2为“1”时脉冲封锁,U2为“0”时脉冲开放。 UT、UI、U1、U2表示“1”,UT、UI、U1、U2表示“0”。 按系统运行状态,可
16、列出各量要求的状态,如表1.1所示,并根据封锁条件列出逻辑代数式。 表1.1 逻辑判断电路各量要求的状态 根据正组封锁条件: U1?UTUIU2?UTUIU2?UTUIU2 (1-1) 根据反组封锁条件: U2?UTUIU1?UTUIU1?UTUIU1 (1-2) 逻辑运算电路采用分立元件,用或非门电路较简单,故将上述(1-1)式和(1-2)式最小化,最后化成或非门的形式。 U1?UTUIU2?UTUIU2?UTUIU2 ?UTU2?UTUIU2?U2(UT?UTUI) ?U2(UT?UI)?U2?(UT?UI) (1-3) U2?UTUIU1?UTUIU1?UTUIU1 8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
17、设计 ?UTU1?UTUIU1?U1(UT?UTUI) ?U1(UT?UI) ?U1?(UI?UT) (1-4) 根据(1-3)、(1-4)式可画得逻辑运算电路,如图1.6所示,它由四个或非门电路组成。依靠它来保证两组整流桥的互锁,并自动实现零电流时相互切换。现举例说明其切换过程,例如,整流装置原来正组工作,这时逻辑电路各点状态如图1.6中“1”、“0”所示。 图1.9 逻辑运算电路 图1.10 或非门电路 UT由现在要求整流装置从正组切换到反组,首先是转矩极性信号改变极性, “0”变到“1”,在正组电流未衰减到0以前,逻辑电路的输出仍维持原状(U1为“0”,正组开放。U2为“1”,反组封锁)
18、。只有当正组电流衰减到零,零电流检测器的状态改变后,逻辑电路输出才改变状态,实现零电流切换,这是逻辑电路各点状态如图1.6所示。或非门电路如图1.7所示。 延时电路 前面的逻辑运算电路保证零电流切换,但仅仅采用零电流切换是不够的。因为零电流检测装置的灵敏度总是有限的,零电流检测装置变成“0”态的瞬间,不一定原来开放组的晶闸管已经断流。因此必须在切换过程中设置两段延时即封锁延时和开放延时,避免由于正反组整流装置同时导通而造成短路。根据这个要求, 9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逻辑装置在逻辑电路后面接有延时电路。 图1.11 延时电路 延时电路如图1.8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当延时电路输入为“0”时,
19、输出亦为“0”态(BG1截止、BG2导通),相应的整流桥脉冲开放。当输入由“0”变为“1”时,电容C经R1充电,经一定延时后,BG1导通,BG2截止,即输出由“0”延时变“1”。相应的整流桥脉冲延时封锁。其延时时间由R1C决定,这里整定为3ms。当输入出“1”变“0”时,电容C的电荷要经过R2和BG1基射极回路放电,经一定延时后,BG1截止,BG2导通,即输出由“1”延时变“0”。相应的整流桥脉冲延时开放。其延时时间由CR2参数决定,这里整定为10ms,这样就满足了“延时3ms封锁”、“延时10ms开放”的要求。 逻辑保护 逻辑电路正常工作时,两个输出端总是一个高电位,一个低电位,确保任何时候
20、两组整流一组导通,另一组则封锁。但是当逻辑电路本身发生故障,一旦两个输出端均出现低电位时,两组整流装置就会同时导通而造成短路事故。为了避免这种事故,设计有逻辑保护环节,如图1.9所示。 逻辑保护环节截取了逻辑运算电路经延时电路后的两个输入信号作为一个或非门的输入信号。当正常工作时,两个输入信号总是一个是高电位,另一个是低电位。或非门输出总是低电位,它不影响脉冲封锁信号的正常输出,但一旦两个输入信号均为低电位时,它输出一个高电位,同时加到两个触发器上,将正反两组整流装置的触发脉冲全部封锁了,使系统停止工作,起到可靠的保护作用。 10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图1.12逻辑保护装置结构图 由电平检测
21、、逻辑运算电路、延时电路、逻辑保护四部分就构成了无环流逻辑装置。其结构如图1.10所示。 图1.13 无环流逻辑装置结构图 11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第二章 系统主电路设计 2.1 主电路原理及说明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如下图所示 : 图2.1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 两组桥在任何时刻只有一组投入工作(另一组关断),所以在两组桥之间就不会存在环流。但当两组桥之间需要切换时,不能简单的把原来工作着的一组桥的触发脉冲立即封锁,而同时把原来封锁着的一组桥立即开通,因为已经导通的晶闸管并不能在触发脉冲取消的一瞬间立即被关断,必须待晶闸管承受反压时才能关断。如果对两组桥的触发脉
22、冲的封锁和开放同时进行,原先导通的那组桥不能立即关断,而原先封锁着的那组桥已经开通,出现两组桥同时导通的情况,因没有环流电抗器,将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把晶闸管烧毁。为此首先应是已导通的的晶闸管断流,要妥当处理主回路中的电感储存的一部分能量回馈给电网,其余部分消耗在电机上,直到储存的能量释放完,主回路电流变为零,使原晶闸管恢复阻断能力,随后再开通原来封锁着的那组桥的晶闸管,使其触发导通。 2.2 主电路参数设计 Ud=2.34U2cos? Ud=UN=220V, 取?=0 U2=Ud220?94.0171V 2.34cos02.34 12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L?0.693?U20.693?
23、94.0171?592.31mHIdmin0.1?1.1 ?Ud220U12?22?im?7.27VAUc10Idbl1.5?1.1 U2132.8L?0.693?0.693?836.64mHIdmin1.1?10%晶闸管参数计算: U2l230U2?132.8V33对于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晶闸管电流的有效值为: 取L?837mH?0.837H1I?I?Id?0.577Id 2VT由实验可知R?42.5?所以?i?Tl?0.020S则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由实验可知:Tm?0.37SIVTI?0.?368Id?)0.368?1.1?A0?.00170.4048AVT).Tm(Tl?Ts)?Ts*
24、Ts(AV0020.0017?0.00171.57K?236 .2TlTs0.02?0.0017IVT(AV)?1A取1.52倍的安全裕量,:由于电流连续,因此晶闸管最大正反向满足要求Ks? 峰值电压均为变压器二次线电压峰值,即: UFM?URM?2.45U2?2.45?108.56?266V 取23倍的安全裕量,UVT?600V 2.3 保护电路设计 在主电路变压器二次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交流侧瞬态过电压保护及滤波,晶闸管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关断缓冲。 过电流保护可以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输入电流的变化,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当达到设定值时发出过流信号到逻辑控制器,再由逻辑控制器来封锁触发脉冲,实现过
25、流保护。过流保护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2.2 过流保护电路 过压保护是在直流电动机的电枢两端并上电压取样电阻,当电压值超过设定 13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值时,发出过电压信号,经过电平转换后送到逻辑控制器,由逻辑控制器封锁触发脉冲。 14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第三章 逻辑控制器的设计 3.1 设计原理 无环流逻辑控制器的任务是在正组晶闸管工作时,则封锁反组晶闸管,在反组晶闸管工作时,则封锁正组晶闸管。采用数字逻辑电路,使其输出信号以0 和1 的数字信号形式来执行封锁与开放的作用,为了确保正反组不会同时开放,应使两者不能同时为1。系统在反转和正转制动时应该开放反组晶闸管,封锁正组晶闸管,在这两
26、种情况下都要开放反组,封锁正组。从电动机来看反转和正转制动的共同特征是使电动机产生负的转矩。上述特征可以由ASR 输出的电流给定信号来体现。DLC 应该先鉴别电流给定信号的极性,将其作为逻辑控制环节的一个给定信号。 仅用电流给定信号去控制DLC 还是不够,因为其极性的变化只是逻辑切换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际电流降到零时,才能发出正反组切换的指令。因此,只有电流转矩极性和零电流检测信号这两个前提同时具备时,并经过必要的逻辑判断,才可以让DLC 发出切换指令。 逻辑切换指令发出后还不能马上执行,需经过封锁时时间Tdb1才能封锁原导通组脉冲;再经过开放延时时间Tdt后才能开放另一组脉冲。通常Tdb1=
27、3ms,Tdt=7ms。 在逻辑控制环节的两个输出信号之间必须有互相连锁的保护,决不允许出现两组脉冲同时开放的状态。 逻辑控制器装置由PLC来实现,转矩极性鉴别信号UI*和零电流检测信号Ui0作为PLC的输入信号X0和X1,再由PLC的软件来实现逻辑运算和控制。 在逻辑运算判断发出切换指令UF、UR后,必须经过封锁延时Udb1和开放延时Udt才能执行切换命令。用FX2系列PLC实现时,只要用其内部的1ms定时器即可达到延时目的。一般封锁延时取Udb1=3ms,此时封锁原导通组脉冲;再经过开放延时Udt=7ms开放另一组。若封锁延时与开放延时同时开始计时,则开放 15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延时
28、时间为3+7=10ms,设延时后的UF、UR状态分别用辅助继电器M4、M5表示。 DLC装置的最后部分为逻辑保护环节。正常时,UF与UR状态总是相反的;一旦DLC发生故障,使UF和UR同时为“1”,将造成两组晶闸管同时开放,必须避免此情况。满足保护要求的逻辑真值表如下表。设DLC的输出信号由PLC 输出端子Y0、Y1输出。其中Y0控制GTF,Y1控制GTR。为了实现逻辑保护,一方面可以用Y0、Y1实现联锁,另一方面还可以用M4、M5接通特殊辅助继电器M8034禁止全部输出,进行双重保护。X2和X3是过压和过流检测信号。 表3.1 逻辑真值表 3.2 设计过程 1、电平检测器 逻辑装置的输入有两
29、个:一是反映转矩极性信号的转速调节器输出Ui*,二是来自电流检测装置反映零电流信号的Ui0,他们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而逻辑运算电路需要高、低电位两个状态的数字量。电平检测器的任务就是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也就是转换成“0”状态(将输入转换成近似为0V输出)或“1”状态(将输入转换成近似为?15V输出)。 采用射极偶合触发器作电平检测器。为了提高信号转换的灵敏度,前面还加了一级差动放大和一级射极跟随器。其原理图见图4-2。 16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图3-1 电平检测器原理图 电平检测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如图4-3所示,具有回环特性。由于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和电流检测装置输出都具有交流分量,除入口有
30、滤波外,电平检测需要具有一定宽度的回环特性,以防止由于交流分量使逻辑装置误动作,本系统电平检测回环特性的动作电压Ur1?100mV,释放电压Ur2?80mV。调整回环的宽度可通过改变射极偶合触发器的集电极电阻实现。 图3-2 电平检测器输入输出特性 转矩极性鉴别器的输入信号为转速调节器的输出Ui*,其输出为UT。电机正转时Ui*为负,UT为低电位(“0”态),反转时Ui*为正,UT为高电位(“1”态)。 零电流检测器的输入信号为电流检测装置的零电流信号Ui0,其输出为UI。有电流时Ui0为正,UI为高电位(“1”态),无电流时Ui0为0,UI为低电位(“0”态)。 2、逻辑运算 电路的输入是转
31、速极性鉴别器的输出UT和零电流检测器输出UI。系统在各种运行状态时,UT和UI有不同的极性状态(“0”态或“1”态),根据运行状态的要求经过逻辑运算电路切换其输出去封锁脉冲信号的状态(“0”态或“1”态),由于 17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采用的是锗管触发器,当封锁信号为正电位(“1”态)时脉冲被封锁,低电位(“0”态)时脉冲开放。利用逻辑代数的数学工具,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功能的逻辑运算电路。 设正转时Ui*为负,UT为“0”;反转时Ui*为正,UT为“1”;有电流时Ui*为正, UI为“1”;无电流时Ui*为负,UI为“0”。 U1代表正组脉冲封锁信号,U1为“1”时脉冲封锁,U1为“0”时
32、脉冲开放。 U2代表反组脉冲封锁信号,U2为“1”时脉冲封锁,U2为“0”时脉冲开放。 UT、UI、U1、U2表示“1”,UT、UI、U1、U2表示“0”。 按系统运行状态,可列出各量要求的状态,如表4-1所示,并根据封锁条件列出逻辑代数式。 表3-2 逻辑判断电路各量要求的状态 18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第四章 系统参数计算及测定 4.1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 (一) 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32电源控制屏 2MCL31低压控制电路及仪表 3MCL33触发电路及晶闸管主电路 4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器 6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8直流
33、电动机M03、直流发电机MO1 (二)注意事项 1由于实验时装置处于开环状态,电流和电压可能有波动,可取平均读数。 2为防止电枢过大电流冲击,每次增加Ug须缓慢,且每次起动电动机前给定电位器应调回零位,以防过流。 3电机堵转时,大电流测量的时间要短,以防电机过热。 (三)实验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由晶闸管整流调速装置,平波电抗器,电动机发电机组等组成。 本实验中,整流装置的主电路为三相桥式电路,控制回路可直接由给定电压Ug作为触发器的移相控制电压,改变Ug的大小即可改变控制角,从而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和转速,以满足实验要求。 4.1.1 电枢回路电阻R的测定 电枢回路的总电阻R包
34、括电机的电枢电阻Ra,平波电抗器的直流电阻RL和整流装置的内阻Rn,即R=Ra+RL+Rn 19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为测出晶闸管整流装置的电源内阻,可采用伏安比较法来测定电阻,其实验线路如图4.1所示。 图4.1电枢回路电阻R 将变阻器RP(可采用两只900电阻并联)接入被测系统的主电路,并调节电阻负载至最大。测试时电动机不加励磁,并使电机堵转。 MCL-31的给定电位器RP1逆时针调到底,使Uct=0。调节偏移电压电位器RP2,使?=150。 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 调节Ug使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d=(3070)?Unom(可为110V),然后调整RP使电枢电流为(8090)?Inom,读取
35、电流表A和电压表V的数值为I1,U1,则此时整流装置的理想空载电压为 Udo=I1R+U1 调节RP,使电流表A的读数为40%Inom。在Ud不变的条件下读取A,V表数值,则 Udo=I2R+U2 求解两式,可得电枢回路总电阻 R=(U2-U1)/(I1-I2) 如把电机电枢两端短接,重复上述实验,可得 20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RL+Rn=(U2-U1)/(I1-I2) 则电机的电枢电阻为 Ra=R?(RL+Rn) 同样,短接电抗器两端,也可测得电抗器直流电阻RL。 测试结果 据公式R=(U2-U1)/(I1-I2) 得 R=(90-73)/(0.9-0.5)=42.5 据公式RL+Rn=
36、(U2-U1)/(I1-I2) 得 RL+Rn=(102-92)/(0.9-0.5)=25.0 据公式Ra+Rn=(U2-U1)/(I1-I2) 得 Ra+Rn=(97-83)/(0.9-0.5)=17.5 所以可得:电枢回路总电阻 R=42.5 整流装置的内阻Rn=17.5 电枢电阻Ra=17.5 平波电抗器的直流电阻RL=7.5 4.1.2 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的测定 实验线路如图4.2所示 21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图4.2 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的测定 采用电流波形法测定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Td,电枢回路突加给定电压时,电流id按指数规律上升 id?Id(1?e?t/Td) 其电流变化曲线
37、如图4.3所示。当t =Td时,有 id?Id(1?e?1)?0.632Id MCL-31的给定电位器RP1逆时针调到底,使Uct=0。 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 电机不加励磁。 调节Uct,监视电流表的读数,使电机电枢电流为(5090)?Inom。然后保持Uct不变,突然合上主电路开关,用示波器拍摄id=f(t)的波形,由波形图上测量出当电流上升至63.2?稳定值时的时间,即为电枢回路的电磁时间常数Td。 图4.3 电流变化曲线 22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4.1.3 电动机电势常数Ce和转矩常数CM的测定 将电动机加额定励磁,使之空载运行,改变电枢电压Ud,测得相应的n,即可由下式算出Ce C
38、e=Ke?=(Ud2-Ud1)/(n2-n1) Ce的单位为V/(r/min) 转矩常数(额定磁通时)CM的单位为N.m/A,可由Ce求出 CM=9.55Ce 由实验测得两组数据 当n1=1225 r/min时V1=181V; 当n2=1125 r/min时V2=161V 带入上述公式得:Ce=0.15v/(r/min) Cm=1.432N.m/A 4.1.4 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M的测定 系统的机电时间常数可由下式计算 Tm?(GD2?R)/375CeLM 由于Tm>>Td,也可以近似地把系统看成是一阶惯性环节,即 n?K/(1?TmS)?Ud 当电枢突加给定电压时,转速n将按指数
39、规律上升,当n到达63.2?稳态值时,所经过的时间即为拖动系统的机电时间常数。 测试时电枢回路中附加电阻应全部切除。 MCL31的给定电位器RP1逆时针调到底,使Uct=0。 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 电动机M加额定励磁。 调节Uct,将电机空载起动至稳定转速1000r/min。然后保持Uct不变,断开主电路开关,待电机完全停止后,突然合上主电路开关,给电枢加电压,用示波器拍摄过渡过程曲线,即可由此确定机电时间常数。实测曲线如图4.4所示: 由实验测得:Tm=37ms 23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图4.4 实测过渡过程曲线 4.1.5 测速发电机特性UTG=f(n)的测定 图4.5 系统电机常数的
40、测定 实验线路如图4.5所示。 电动机加额定励磁,逐渐增加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Uct,分别读取对应的UTG,n的数值若干组,即可描绘出特性曲线UTG=f(n)。 表4.4 实验结果 24 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4.2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特性测试 (一)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逻辑无环流系统的主回路由二组反并联的三相全控整流桥组成,由于没有环流,两组可控整流桥之间可省去限制环流的均衡电抗器,电枢回路仅串接一个平波电抗器。 控制系统主要由速度调节器ASR,电流调节器ACR,反号器AR,转矩极性鉴别器DPT,零电流检测器DPZ,无环流逻辑控制器DLC,触发器,电流变换器FBC,速度变换器FBS
41、等组成。其系统原理图如图2.10所示。 正向起动时,给定电压Ug为正电压,无环流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Ublf为”0”态,Ublr为”1”态,即正桥触发脉冲开通,反桥触发脉冲封锁,主回路正组可控整流桥工作,电机正向运转。 减小给定时,Ug<Un,使Ui 反向,整流装置进入本桥逆变状态,而Ublf,Ublr不变,当主回路电流减小并过零后,Ublf,Ublr输出状态转换,Ublf为“1”态,Ublr为“0”态,即进入它桥制动状态,使电机降速至设定的转速后再切换成正向运行;当Ug=0时,则电机停转。 反向运行时,Ublf为”1”态,Ublr为”0”态,主电路反组可控整流桥工作。 无环流逻辑控制器的
42、输出取决于电机的运行状态,正向运转,正转制动本桥逆变及反转制动它桥逆变状态,Ublf为”0”态,Ublr为”1”态,保证了正桥工作,反桥封锁;反向运转,反转制动本桥逆变,正转制动它桥逆变阶段,则Ublf为”1”态,Ublr为”0”态,正桥被封锁,反桥触发工作。由于逻辑控制器的作用,在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中保证了任何情况下两整流桥不会同时触发,一组触发工作时,另一组被封锁,因此系统工作过程中既无直流环流也无脉冲环流。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 MCL31组件 3MCL33组件 4MEL-11挂箱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 25 沈阳理工大学
43、课程设计 7直流电动机M03、直流发电机M01 8示波器 9?CL?34组件 (三)注意事项 1实验时,应保证逻辑控制器工作;逻辑正确后才能使系统正反向切换运行。 2为了防止意外,可在电枢回路串联一定的电阻,如工作正常,则可随Ug的增大逐渐切除电阻。 4.2.1 整流电路检测 1按图4.6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图4.6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A) (1)用示波器观察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2)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脉冲观察孔,“1”脉冲超前“2”脉冲600,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电源。 (3)将控制一组桥触发脉冲通断的六个直键开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其他植物激素》课件
- 《限制性液体复苏》课件
- 2024年礼仪培训讲师课件
- 2025年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涂料助剂:流平剂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安全保畅专项施工方案
- 小学午托申请书
- 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国文化缺位现象探究
- 大学生写论文怎么找参考文献
- 三八妇女节班会活动方案
- 酒店长包房租赁协议书范本
- 2 找春天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年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道法】开学第一课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口腔门诊分诊流程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课件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2第1课时Startup
- 2025年上半年毕节市威宁自治县事业单位招考考试(443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处方点评知识培训
- 2025年新合同管理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