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讲稿:血沉和红细胞脆性实验讲稿_第1页
生理学讲稿:血沉和红细胞脆性实验讲稿_第2页
生理学讲稿:血沉和红细胞脆性实验讲稿_第3页
生理学讲稿:血沉和红细胞脆性实验讲稿_第4页
生理学讲稿:血沉和红细胞脆性实验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沉和红细胞脆性实验讲稿一、 相关理论知识渗透压1、渗透现象(1)概念:指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浓度不同的溶液,自行发生的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中扩散的现象。(2)实验:将蔗糖水灌入一个下端有半透膜作底的玻管中,然后把它浸放在盛有纯水的玻璃杯中,过一会儿,我们便会看到玻璃管内的液面逐渐上升,这说明玻璃管中的水通过半透膜进入了玻璃管内,我们把这种水分子自动地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就称为渗透现象。这是因为玻璃管中盛的是纯水,而玻璃管内装的是蒸馏水,若从水分子的浓度上看,纯水要大于蔗糖水(因为蔗糖水中除水分子外,还有蔗糖分子),无论是水分子或蔗糖分子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

2、向各个方向运动着,由于纯水中水分子浓度大于蔗糖水的水分子的浓度,在起初一定的时间内,从纯水方面穿过半透膜进入蔗糖水的水分子个数比同时间内从蔗糖水通过半透膜穿出来的水要多。因而,玻璃管中水蔗糖水液面逐渐上升。但随着液面的上升,逐渐对半透膜的压力加大,因此,蔗糖水中的吕分子穿出半透膜进入纯水的速度也就增大,当蔗糖水液面达到某一高度量,就不再上升了。这是因为水分子进出纯水与蔗糖水的速度相等了。此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即为蔗糖水的渗透压。2、渗透压(1)概念:渗透压是指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或者说是指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产生的扩散力。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示的,前者是从高浓度一侧,

3、后者是从低浓度一侧来阐述的。(2)影响因素:其大小与溶液的浓度有关(特别是溶液中的颗粒数目),而与其种类和大小无关,颗粒数目越多,渗透压就越高。(3)渗透压的表示法:目前血浆渗透压有两种表示方法:压力表示法:以KPa或mmHg来表示。渗透摩尔表示法:通常以1个摩尔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所产生的渗透压就称为1个渗透摩尔(Osm),由于这个单位太大,故医学上常用此单位的千分之一即毫渗透摩尔(mOsm)来表示。3、血浆渗透压的组成(1)晶体渗透压:指的是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及小分子的有机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这部分渗透压占了绝大部分。(2)胶体渗透压:指的是由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蛋白质)

4、所形成的渗透压,这部分仅占了很少的一部分。4、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1)血浆渗透压:正常值为300mOsm/L,即5800mmHg、770KPa。(2)晶体渗透:正常值为298.5mOsm/L,即5775mmHg、766.7KPa。(3)胶体渗透压:正常值为1.5mOsm/L,即25mmHg、3.33KPa。应注意:血浆晶体渗透压=组织液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5、等渗液、低渗液和高渗液(1)等渗液:血浆渗透压的数值相当于0.9%NaCl或5%GS所形成的渗透压。因此我们把这种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就称之为等渗溶液。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液为0.9%NaCl或5%GS。(2)高渗溶

5、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如50%GS。(3)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如0.45%NaCl。此种液体不能用于临床上。因为会发生溶血现象(指的是RBC膨大、破裂、释放出其中所含的Hb)。6、血浆渗透压的作用(1)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作用:维持着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调节细胞内外的水分交换。低渗液的影响:会发生溶血。RBC在0.42%NaCl开始出现;在0.35%NaCl完全溶血。高渗液的影响:产生脱水,RBC将会萎缩。临床作用:绝不能用低渗液;高渗液(如50%GS、20%甘露醇)可用于防治脑水肿;清创一定要用等渗液。(2)血浆胶体渗透压(col

6、loid osmotic pressure)作用:维持着血管内外的水分交换以及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稳定。故在某些营养性不良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时,由于蛋白质减少,可出现水肿。影响因素:最主要的物质是蛋白质,其中主要又是白蛋白。临床应用:可用右旋糖苷静脉注射来扩充血容量。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1)概念:将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置于一支小玻管(如分血计)中红细胞由于比重较大,将因重力而下沉,但正常时下沉十分缓慢,红细胞能够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这与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2)血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

7、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它可以表示悬浮稳定性的大小,正常男性的血沉第1小时不超过3mm,女性不超过10mm。RBC下降缓慢,说明它有一定的悬浮稳定性,血沉愈小,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在心肌梗塞、肺病、妊娠、进行性结核、急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等情况下,血沉加快,表示悬浮稳定性很差。通常用mm /h来表示。(3)影响因素:与血浆的成分有关(白蛋白可提高其悬浮稳定性,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可降低此特性),而与血细胞无关。2、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1)概念: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的大小。(2)实验:我们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从0.9%一直到0.3

8、%,另外再加入2%NaCl溶液),再配制一份1.9%的尿素,再将一滴加了抗凝剂的血液,滴入试管内,充分混匀,在室温下静置3060min。可见到:RBC在0.9%NaCl溶液中可保持正常形态,而在0.60.4%的NaCl溶液中可见小管的液体下层为混浊红色,而上层为透明红色,说明只有部分红细胞被破坏和溶解,称不完全溶血,开始出现部分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为0.45%(最大脆性);而在0.4%0.3%的NaCl溶液中可见小管内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管底无细胞,说明RBC完全溶解,称为完全溶血,一般在0.30.35%的NaCl溶液中可出现这种现象(最小脆性)。衰老的红细胞,其细胞膜脆性大,周围渗透压稍

9、降低,RBC就破裂,幼稚红细胞,其细胞膜弹性大,脆性小,可耐受较低的渗透压。1.9%的尿素是等渗的,但把红细胞放入其中,RBC会破裂溶血,原因是尿素能自由通过红细胞膜,引起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故而使RBC溶血。因此我们说1.9%的尿素是等渗的,但不是等张的。(3)等渗液: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9%NaCl(又称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4)等张液:指能够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3、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能经过卷曲变形,通过比它直径小得多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而后还可恢复其正常形态。实验一 红细胞沉降率一、实验目的:测定正常人的红细胞沉降率。将加有抗凝剂的血液

10、置于一垂直管中,红细胞由于重力关系将渐渐向下沉降,通常将一小时末红细胞下降的距离,作为沉降率的指标,在临床上某些疾病显著地引起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加速,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目前常用惠氏法测定。二、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惠氏沉降管、 固定架、 5毫升注射器、 针头 、青霉素瓶、棉签2、实验药品:3.8%枸橼酸钠、碘酒、酒精3、实验对象:人三、实验步骤:1、采血:用消毒的干燥注射器和针头由肘窝正中静脉抽血1.6毫升,立即将血液沿壁管缓缓放入已盛有3.8%柠檬酸钠0.4毫升的青霉素瓶中,在桌面顺时针旋转3次,使之充分混匀,但需避免剧烈振荡,以免红细胞破坏。2、固定:取干燥的惠氏沉降管一只,从小瓶内吸血至

11、刻度”0”点为止,拭去下端管口外面的血液,垂直地竖立在固定架的橡皮垫上,管的上端由一弹簧铁片固定起来。勿使血液从管下端漏出.注意管不能稍有歪斜,管内不应该有凝血块和气泡。待1小时末,读取红细胞下沉的距离,即为红细胞沉降率(毫米/小时)。(在室温中进行,若红细胞上端成斜坡形或尖峰形时,应选择斜坡部分的中间地位计算)。注明受试者姓名、性别、年龄、红细胞沉降率。3、实验结果:4、实验讨论:实验二 红细胞渗透脆性一、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红细胞对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加深理解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和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

12、力的大小,可以表示红细胞膜的脆性大小,抵抗力大,表示脆性小,反之,抵抗力小,则脆性大。因此将血液滴入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可以观察到开始发生溶血和完全溶血的界限。二、 实验准备:实验器材:小试管、 试管架、 滴管 、吸管 、小烧杯、注射器、针头、棉签实验药品:1%Nacl、 2%Nacl 、1.9%尿素、碘酒、酒精、5%枸橼酸钠、蒸馏水实验对象:人三、实验步骤:1、制备:0.3%0.8%低渗盐溶液和0.9%等渗盐溶液,取小试管9只依次标号排列于试管架上。(其中10和11号分别为已加好的2%Nacl和1.9%尿素各1毫升)试液 管号12345678910111%Nacl(ml)0.90.80.70.60.50.450.40.350.32%1.9%蒸馏水(ml)0.10.20.30.40.50.550.60.650.7Nacl尿素Nacl浓度%0.90.80.70.60.50.450.40.350.31毫升1毫升2、采血:用需消毒的干燥注射器和针头由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