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其中“清泉石上流”中选取的参考系是() A. 清泉 B. 石头 C. 渔舟 D. 明月2.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于2019年10月18日20:00整在中 国武汉正式开幕,中国选手掀起破纪录热潮,创造三项世界纪录,游泳、水上救生、射击等多项赛会纪录被改写。中国军事五项队男子选手潘玉程以2分09秒05的成绩打破这一纪录,也成为该项目第一个跑进2分

2、10秒的运动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2019年10月18日20:00整是时间 B. 2分09秒05的成绩是时间 C. 研究潘玉程如何以完美的姿势匍匐前进时,可以将他视为质点 D. 在五项全能赛中的一段直线快速跑的过程中,潘玉程前进的位移就是路程3. G20杭州峰会期间,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办了一场名为“最忆是杭州”的晚会,燃放了绝美的焰火。有关焰火腾空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焰火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 焰火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焰火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 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4.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

3、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车轮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车轮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A.R B.2R C. D.2R5. 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A. 在0到1 s时间内,该质点的平均速率为零 B. 在0到1 s时间内,t1 s时该质点回到出发点 C. 在0到1 s时间内,t1 s时该质点瞬时速度为零 D. 在0到1 s时间内,t0.5 s时该质点离出发点最近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宿迁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为()

4、A. 60 km/h B. 29 km/h C. 19 km/h D. 9 km/h7. 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 经过2 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 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1、a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a12.5 m/s2,a22.5 m/s2 B. a13.5 m/s2,a23.5 m/s2 C. a12.5 m/s2,a23.5 m/s2 D. a13.5 m/s2,a23.5 m/

5、s2 8.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 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 则() A. 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 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10.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 m/s,经过10 s速度的大小变为21 m/s,则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

6、() A. 1.2 m/s2 B. 1.4 m/s2 C. 1.5 m/s2 D. 2.7 m/s2 11. 图中的三条直线描述了a、b、c三辆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车a的加速度最大 B. 小车a、b加速度方向相反 C. b、c两直线相交的时刻两车加速度相同 D. b、c两直线相交的时刻两车速度相同12.让一小球沿边长为2m的正方形凹槽轨道匀速滚动,每1s移动1m,初始时刻小球位于图中某边的中点A,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13. (6分)完成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问题: (1) 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纸

7、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纸带上 的点迹直接记录了_。 A. 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物体的形状和质量 C.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加速度 (2)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_V电源工作,它的工作电源的频率是 50 Hz,如果用它测量速度时,实验者不知道工作电源的频率已变为60 Hz,而 仍按50 Hz进行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_(填 “偏大”或“偏小”)。14. (8分)(1)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时应注意_。 A.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220 V的交变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 电源是6 V以下的直流电源 B. 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较短时间

8、,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C. 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 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 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2) 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是50 Hz的交变电源,所打点中相邻点间的时间间 隔为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这条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下列各式正确 的是_。 A. T0.1 s,tNT B. T0.05 s,t(N1)T C. T0.02 s,t(N1)T D. T0.02 s,tNT(3)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低压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A点后开始

9、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0、1、2、3、4、5、6,测得x15.18 cm,x24.40 cm,x33.62 cm,x42.78 cm,x52.00 cm,x61.22 cm。则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速度大小v3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5. (8分)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15 m的位置,在t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的最高处,之后开始竖直 回落,经0.5 s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处位置,再经过1.5 s到达地面。求: (1) 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6. (8分)(

10、2020莆田七中期中)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由静止被踢出时的速度为30 m/s,脚与球作用的时间为0.15 s,在空中运动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球在空中飞行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2 s,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的速度沿原路反弹,设足球与脚或守门员的手接触的时间内加速度恒定,求: (1) 脚与球作用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 (2) 守门员挡球的时间内,球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7. (14分)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着平直道路行驶,以 x 表 示它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如图为汽车在 t0 到 t40 s这段时间的 x-t 图 像。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汽车最远距离出

11、发点多少米? (2) 汽车在哪段时间没有行驶? (3) 汽车在哪段时间远离出发点,在哪段时间驶向出发点? (4) 汽车在 t0 到 t10 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5) 汽车在 t20 s 到 t40 s 这段时间内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18. (16分)“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 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舰载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 拦索后,舰载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舰载机施加作用 力,使舰载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舰载机着舰为计时零 点,舰载机在t0.4 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 间图线如图(b)所示,则: (1) 舰载机着舰时的速度为多大? (2) 舰载机被阻拦索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