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_第1页
《脾脏疾病》_第2页
《脾脏疾病》_第3页
《脾脏疾病》_第4页
《脾脏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内蒙古医学院一附院 超声科 房 秀 霞 2 一位置: 左季肋区,9-11肋深面,左侧膈肌和胃之间. 二形态: 长椭圆形,表面除脾门外有腹膜覆盖. 膈面:隆起,紧贴膈肌. 脏面:凹陷,朝向前内,脾门. 三大小:有变化 进食或血压升高-含血量多-变大 运动、饥饿、失血-含血量少-变小 3 四脾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1)脾脏内侧(凹面) 胃压迹:脾门偏前方凹面与胃底、体贴近 肾压迹:脾门偏后方凹面与肾及肾上腺相邻 结肠压迹:脾门下部靠近结肠脾曲 2)脾脏凸面:在横膈后方与左侧胸膜左肺和 9-11肋相邻 4 5 五脾门 1)脾动脉:沿胰腺上缘左行,至脾门分为4-7 个分支,供应脾实质.较粗内径4-5m

2、m. 在血管之间缺乏足够的吻合支-脾梗死 2)脾静脉:由脾内多条小静脉在脾门处汇合, 与SMV汇合成PV,内径8mm. 3)淋巴管:起自脾门-引流入腹腔LN 4)脾神经:伴随脾动脉走行,由腹腔神经丛分 支而来. 6 7 一仪器 探头:扇型形或小曲率半径的凸阵探头. 频率:3-5MHz 二检查前准备 三检查体位和探查方法 1)右侧卧位(30-45 ):嘱患者上举左上肢 探头置于7-11肋间 2)仰卧位:左肋缘下扫查 3)俯卧位:脾萎缩或与腹膜后肿瘤鉴别时 8 9 10 l测量方法 1 脾长经:左肋间斜断面,显示脾门静脉的最 大肋间斜切面.上极最高-下极最低. 正常值:8-12cm 2脾宽径:垂直

3、于脾长轴,显示脾最大宽径. 正常值:5-7cm 3脾厚径:显示脾门及脾静脉,测量脾门至对 侧凸面包膜的最小距离. 正常值:男肝脾肾皮质 二彩色多普勒 脾动脉:呈红色,色彩鲜亮,有节律性闪现. 脾静脉:呈蓝色,持续性存在. 14 【脾肿大疾病分类】 一感染性脾肿大:急性感染性脾肿大 慢性感染性脾肿大 二非感染性脾肿大 1淤血性脾肿大 2血液病性脾肿大 3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脾肿 4网状内皮细胞增多症病所致脾肿大. 5脾肿瘤与脾肿所致脾肿大 15 【声像图表现】 脾脏肿大超声诊断标准:脾脏肿大超声诊断标准: l(1)轻度肿大:左肋缘下脾长度4cm以内; l (2)中度肿大:左肋缘下脾长度超过4cm,

4、并位于 脐水平以上。 (3)重度肿大:脾下缘在左肋缘下超过脐水平。 16 Gamma-Gand结节: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 者,脾内可见弥漫性点状增高回声,无声 影。系门脉高压时脾淤血伴脾内小出血 灶,纤维结缔组织沉着,形成小结节, 逐渐钙化所致。 鉴别:与脾结核时的钙化灶. 17 18 一病理与临床表现 脾囊肿多为假性囊肿,约为真性囊肿的4倍. 原因:1)损伤最为常见 2)脾梗塞 3)感染 临床症状:多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左上 腹钝性胀痛 19 脾囊肿的共同声像图特征为: (1)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合并出血、 感染时,内部可有点状回声。 (2)囊壁锐利清晰,若囊壁钙化,可显示斑块 状强

5、回声伴声影.其后壁及后方组织回声 增强。 (3)囊肿较大时,脾脏外形可不规则或明显 畸变. (4)假性脾囊肿65%位于脾包膜下,于脾区 内可见分隔状条索样强回声,为脾内血 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结构。囊内有组织 细胞碎片沉渣时,囊肿底部出现较粗的 点状或斑片状回声。 20 21 22 23 一良性肿瘤 1脾血管瘤:是脾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病人无明 显症状。偶有破裂并发急腹症. (a)脾内显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较强回 声或低回声的结节。 (b)结节内显示小圆形或短管状的无回声,呈网 络状。 (c)有时可见大血窦形成的不规则无回声区。 瘤体血管腔隙显著扩大者,多有显著脾肿大。 (d)CDFI显示

6、结节周边绕行的动脉或脾静脉, 其内血流常不显示。有时可见周围血管进入病 灶,边缘出现裂隙现象。 e)有时结节内可见点样或斑块样强回声伴声影。 24 l脾错构瘤 (hamartoma) 极为罕见,脾切除术3/20万。由血管、平 滑肌与脂肪组成。 【声像图表现】 1单发或多发 圆形或椭圆形 轮廓清晰 边缘 整齐 内部回声为高回声 2CDFI? 25 l脾恶性淋巴瘤: l脾本身的原发恶性淋巴瘤和全身恶性淋 巴瘤脾浸润,后者占40%70%,是全身 淋巴瘤的表现,常合并有身体其它部位 淋巴结肿大。 26 【病理与临床表现】 病理分型 弥漫性脾肿大,无明确肿块。 粟粒型,无数直径5cm的小结节 。 多发结

7、节型肿块,直径可为几个厘米 孤立大肿块型。 27 【声像图表现】 因生长形式不同而异: l 肿瘤组织在脾内呈局限性生长时,脾实质 内出现单个或多个边缘清晰而光滑的低回声或 弱回声圆形肿块,直径多小于5cm,无包膜回 声。内部回声均匀。后方无增强效应。融合时, 可呈分叶状;液化时,形成无回声。 l 肿瘤呈弥散性浸润生长时,脾脏明显肿大, 内部回声减低,无占位性病变特征。 l 肿瘤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时,脾实质内 可见密布的小弱回声区,间以较厚的高回声分 隔,呈蜂房状。 28 l 脾转移瘤: l血行转移、周围脏器直接侵犯。 l常为多发,少数为单发。 l发生率为30%50%(史检镜检), l原发脏器

8、依次为:乳腺、卵巢、肺、皮 肤胃及大肠,其声像图同原发癌相似。 29 【声像图表现】 共同的表现为: ( 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和脾实质内团块状回声, 其内部回声与肿瘤的病理结构有关。 肿瘤组织界面多-呈高回声或混合性回声 肿瘤组织界面少-呈弱回声,甚至无回声 肿瘤内部出血、坏死、液化-类似囊肿表现 周围水肿或有较多血管可有低回声晕 环 30 l根据损伤的范围和程度脾破裂可分为三 种类型: l1.真性破裂:最为常见 l2.脾实质内血肿 l3.脾包膜下血肿 31 l临床表现: l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左肩牵涉痛、 左上腹压痛和肌紧张。也可表现为贫血 貌、心率加快、腹腔移动性浊音。 l观察内容: l脾脏

9、外形 包膜完整性 脾实质内部回声 脾 包膜下 脾周围 腹腔. 32 l真性脾破裂的声像图表现: l1.严重破裂时,脾脏失去正常轮廓,边界模糊 不清,内部回声杂乱,或脾实质为不规则的低 回声碎块。 l2.大多数脾脏可增大,脾包膜连续性中断,脾 实质破裂处回声强弱不均,形态不规则,边界不 清晰,其内常显示条带状或不规则低回声或无回 声延伸至包膜。 l3.脾周围血肿:脾周围显示低回声带,其宽度与 脾周围积血量多少有关。其内有较多的光点。 l4.腹膜腔游离积液征象:继发征象,有重要临 床意义。 l 小量出血:左上腹脾区周围.肠间隙.盆腔 . l 大量出血:肝周、膈下和盆腔大量无回声. 33 34 l脾

10、实质内血肿 l1.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轮廓清晰、光整。 l2.轻者仅有脾实质内局限性回声不均, CDFI 可显示局部充血区。 l较重者可有单发或多发小片无回声区, 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常不整齐。 l3.脾实质内血肿机化时,可显示不规则条 索状分隔样结构或多房状结构。 35 36 脾包膜下血肿 1脾脏局部肿大、变形,被膜光滑、完整。 l2包膜下血肿部位可见局限性无回声区,可 呈扁长形、半月形、或不规则形环抱脾 实质,其内可细点状回声。随呼吸上下移 动,体位改变时不消失。 l3出血时间较长者,可有血凝块形成的高回 声团块,或机化形成的高回声条索。 l4血肿较大或内部压力较大时,脾实质可有 凹状压

11、痕。被压缩的脾实质回声增强。 37 l【病理与临床】 l脾梗死:脾内动脉的分支阻塞,造成局部 组织的缺血坏死。 l临床表现:突发性疼痛 进行性加重 38 l病理改变: l部位-常在脾实质的前缘部 l形状-多数呈锥状,有时不规则。 l改变-梗死局部组织水肿、坏死、逐 渐机化、纤维化、形成疤痕。较大病灶 可液化,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形成假性 囊肿。 39 l【声像图表现】 l1.典型改变: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典型改变: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 规则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晰。规则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晰。 l早期:均质性低回声,周缘为回声更低 的晕环 l梗死灶坏死液化时:其内可见不规则无 回声或形成假性囊

12、肿。 l陈旧性梗死灶纤维化、钙化时:病灶回 声明显增强,后伴有声影。 l2.CDFI有助于显示缺乏血流灌溉的梗死 区及形态特征。 40 41 42 l【诊断与鉴别诊断】 l依据其尖端指向脾门的楔形异常回声 区,结合突然发生脾区疼痛的病史,即可诊 断。 l梗死属于变性坏死性病变-无膨胀 感,尽管梗塞部位多在脾实质周缘,引起 脾包膜和形态改变并不明显,有别于脾 占位性病变,数天内密切观察其动态变 化。 43 l【病理与临床】 l大部分患者是由腹腔远处的病变而来或 是邻近器官炎症的直接蔓延。 l临床表现:发热、左上腹痛及白细胞升 高。 l位于下极-触痛明显的肿大脾脏.破裂- 急性腹膜炎,外伤大出血.

13、 44 l【声像图表现】 l1脾肿大:半数以上,程度与脓肿发生的部 位、大 小及数量有关。 l2.脾内异常回声: l早期时- l进展期- l恢复期 45 l【诊断与鉴别诊断】 l 脾肿大,脾内有内壁不光滑的无回声脾肿大,脾内有内壁不光滑的无回声 区,壁厚,内部有随体位改变浮动的点区,壁厚,内部有随体位改变浮动的点 状及斑片状高回声。结合临床资料,诊状及斑片状高回声。结合临床资料,诊 断比较容易。断比较容易。 46 l【临床价值】 l1超声显像可清晰显示病灶,对脾脓的早期 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l2超声导向穿刺引流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切 除。 47 l无脾综合症 l【病理和临床表现】 无脾综合症

14、是伴房室畸形和内脏转位的 先天性脾脏缺如。 l临床罕见,男性多见,与母亲妊娠期感染 史和家族史偶有关系。 48 l【声像图表现】 在脾区及其它部位仔细扫查,不显示脾 脏声像图、肝脏位置居中。 49 【诊断与鉴别诊断】 l1 避 免 将 位 于 脾 区 的 肠 管 误 认 为 脾 . 2脾萎缩、游走脾和内脏转位。 l 脾萎缩:多见于老年人,脾明显缩小(厚径2cm, 最大长径5cm)内部回声常增强、增粗。 l 内脏转位:左侧脾区不出现典型的脾脏声像图, 而显示为具有管系结构的肝脏声像图;而右侧肝 区则显示脾脏声像图. 50 l副脾 【病理与临床】 l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的脾脏外,有一个或多个与 脾结

15、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内皮组织存在. l发生率: 1030%. l位置: 脾门、脾血管、胰尾部腹膜后等. 数量: 大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 血供: 多数来自脾动脉. 51 52 53 l【声像图表现】 l1在脾门、胰尾部, 可见一个或多个似圆 形或椭圆形的实质肿块. l2边界清晰、包膜光整,内部回声强度、密 度及分布均与脾脏类似,但与正脾的分界 清楚. l3 CDFI:约54%的副脾有与脾门处动、静 脉相通的血管分支. 54 l【鉴别诊断】 l1多脾综合症 l2脾门淋巴结: l(1)肿大的淋巴结回声更低,不均匀. l(2)仔细观察,可显示淋巴门回声,且不 与脾门的血管相通. 55 l【临床价值】 l1脾功亢进的血液病 l2术前确诊并定位,减少手术的盲目性. 56 l游走脾 l【病理与临床】 少见,多在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