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九年级物理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潍坊锦程初级中学 荣爱霞【教案背景】1、面向初三级学生;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五节;3、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的新闻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纸条、笔帽、鸡蛋、手帕、硬纸板、长塑料尺【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二章运动和力的重点内容,本节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部分。本节通过三幅图片再现学生的生活体验,“运动的物体当撤去动力时,它最终会停下来。”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然后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推理得出牛顿第一
2、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是“运动和力”的重点,它揭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学生对惯性的认识感到陌生,容易与力混淆,因此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是本节的重点。牛顿第一定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符的,该规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的,而是在试验段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因此让学生确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内涵,摒弃自己已有的错误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惯性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第二个难点。【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有一定的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特别是在学习了声学后能将理想实验法迁移运动到牛顿第一定律中,但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
3、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应采用矛盾冲突法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 明确惯性的概念,能够列举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 通过探究实验体会探究的一般方法。3、 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加深对惯性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为载体,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2、 通过对惯性的应用,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
4、理解。难点:惯性概念的理解。突破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方法阐释】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引导学生在大量观察、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分
5、析、推理、想象等方法概括总结出规律。惯性是生产、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因此在惯性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分析、对比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会用惯性概念解释现象的目的。同时,设疑激趣、情境创设、生活体验、语言交际、激励评价等活动方式,要完整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运用层次和效果。【器材准备】演示实验:小球的惯性演示器分组实验:斜面、小车、刻度尺、毛巾、棉布、光滑的木板、纸条、笔帽、烧杯、鸡蛋、手帕、硬纸板【教学流程图】课内探究课前延伸课后延伸课内探究 课内探 1. 明确预习目标2. 完成预习问题3. 巩固预习效果4. 发现预习疑
6、惑练习要紧扣学习目标,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针对性、落实性、拓展性。情境导入 明确目的预习总结,展示问题自主研修,合作探究当堂巩固,知识归纳达标检测,反馈提升【教学实施程序】I课前延伸1明确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基本思路、主要推理方法和结论。2能用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3能说出什么是惯性。【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明确的目的。2完成预习问题:(在20分钟内认真研读课本,完成下列预习问题。)内容一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观察思考: 请你阅读课本45页,观察图12.5-1,试回答: (1)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2)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3)你认为
7、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谁的正确?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运动和力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出探究课题: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果物体不受力,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内容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请看课本45页,为探究实验做准备: 思考:(1)明确探究实验的对象、条件: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把静止还是运动的物体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2)实验还应探究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情况,你打算怎样创造物体“不受(阻)力”的实验条件?你的设计依据是什么?(3)试验中为充分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每次实验时应该控制哪些因素相同?通过什么现
8、象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要用到哪些器材?(4) 试验中如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的?(5) 预测一下试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6)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7)设想一下,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8)请写出实验步骤。【设计意图】通过预设的一系列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加深对“科学推理”这种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探究方案和操作要点,为课内探究做好准备。内容三 惯性(1)什么是惯性?它与牛顿第一定律有什么联系?什么样的物体有惯性?(2)按照课本“想想做做”中做一做,把观察到的现象写下来,这说明了什么呢?
9、【设计意图】从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惯性是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属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对生活现象的关注,也体现了“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意识。3.巩固预习效果:预习自测(1)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_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_,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伽利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 ,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 。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踢出去的足球,脚是否还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为什么他还在运动? 足球最终会慢慢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种力
10、是什么力?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4)惯性是指: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_。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设计意图】为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我从学习目标和预习要求出发,设计了针对性、基础性强的预习自测题,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发现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三、预习反思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自己不能解决,记在下面。 【设计意图】在预习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找出哪些问题已经基本掌握,那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养成学习后要反思总结的习惯。II课内探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媒体应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明确目的(约3分钟)演示:放在桌面上的小车原来是
11、静止的,要使它运动起来,怎么办?若停止用力呢?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幻灯片展示幻灯片展示课题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预习总结,展示问题(约3分钟)指导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成果。要求学生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黑板上。投影平台展示学生的预习学案。学生交流,展示合作学习成果。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形成对所展示内容的最佳答案,同时将在预习中的疑难暴露出来,以使教师的教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学服务。自主研修,合作探究(约15分钟)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约10分钟反思归纳,知
12、识梳理(约6分钟)达标检测,反馈提升(约5分钟)1展示亚里士多德和加利略的观点.2。探究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针对学生在预习中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3精讲点拨:牛顿第一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演示课本图12.5-6的实验-小球的惯性。指导学生动手做下列小实验1、抽纸条2、打纸板1、组内交流自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2、解释看到的惯性现象3、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要领:解释说清物体原来是处于什么状态(运动或静止)说出后来发生什么变化;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 4、生活中惯性对我们有利是:需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5、对提高乘车的安全性提出
13、合理化建议。指导学生完成知识梳理(详见学案)检测题包括基础达标题和能力提升题(详见学案)针对对题率,教师给予评价。幻灯片展示幻灯片展示幻灯片展示实验结论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点拨:惯性知识观看教学视频(优酷视频/v_playlist/f4629202o1p11.html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乘车时的惯性现象1.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2各小组交流格根据优化的探究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3.展示交流探究成果4讨论下列问题(1)、试验中用到了什么试验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的出的?能用实验验证吗?(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
14、时会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会做 。(3)、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同时消失,它的速度将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观察演示小球的运动。动手做下列小实验1、抽纸条2、打纸板1、组内交流自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2、学生解释惯性现象,通过交流总结出解释惯性现象的要领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每人举2-3例。并对所举的例子分类,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对提高乘车的安全性提出合理化建议。学生交流回答。独立完成,交流补充。先独立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交流讨论要求学生养成“看书不做题,做题不看书”的习惯,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标出
15、不理解的题目,全班交流。利用认知冲突,提出探究课题: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出结论,理解“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推理”的实验方法。让学生明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意义以及得出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与智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这部分小实验比较简单,可操作性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既可以活跃气氛,提高兴趣,同时还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参与意识。通过交流加强对惯性概念的理解通过认识惯性在生产、生活中利于弊,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探究活动结束后,有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是比较零散和模糊的,通过知识梳理,要
16、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顺并实记知识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教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III课后延伸详见学案【设计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后练习。练习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针对性、落实性、拓展性。【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 新授课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惯性现象:【教有所思】十二章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反思一、做好实验是关键。通过实验,既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又能培养学
17、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该实验是让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光滑木板的平面上,做该实验之前,应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用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二是毛巾、棉布、木板这些不同表面对同一小车的摩擦阻力有何影响?并指明让学生观察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该实验的目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就会十分清楚,也就能把握关键抓住要害,结合实验,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形象深刻,记忆牢固,思维活跃,取得实效。二、想象推理是桥梁。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得到的只是具体的感性认识,要上升为理性认识,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通过学生的想象、思维,加以推理来实现,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18、。实验结果是表面越光滑,小车速度改变的就越缓慢,它运动的距离就越长,教师在这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若表面逐渐光滑,直到没有摩擦时,小车速度的改变及前进的距离将如何?学生会很顺利地得出,若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时,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伽利略的观点。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以及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这两种情况作了总结概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想象推理的过程。然后说明该定律是在大量事实基础上,经过实验,并接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对定律中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实际含义作何理解给予解释,实现难点的突破。这样的教学过程
19、,我认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阶梯上升、逐渐深化,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真实地反映了知识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对知识的创造和发展,都需要付长期的艰辛劳动,从而培养学生进行创造发明远大理想和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第三,培养了学生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第四,更重要是突出地体现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物理学中很多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对物理事实的分析概括中得出的。学会这种方法将受益终身。总之,这样的教学程序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情感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良好。三、关于惯性现
20、象的解释,对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起着深化的作用。又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物体都有惯性,在日常生活中物体惯性的表现,我们会经常遇到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是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实验的现象,组内交流自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例如客车突然加速或减速时,乘客身体要向后或前倾。对此类现象进行分类,就把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既解释了实际现象,又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防止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四、“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课堂精彩无限”。这是我实施“345” 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感触和收获,本节课上学生在展示探
21、究实验时出现了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直线而滑到毛巾或棉布外面去,经过观察发现是车轮没有固定在较小的范围内,对此学生进行了了改进,增加或降低斜面的高度,固定车轮等。还有的学生通过老师演示推金属小车(小车比学生用的质量大)的现象,产生了疑问: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是否与小车的质量有关系呢?通过对比抽动笔帽下的纸条和胶带圈加鸡蛋下的纸条,得出了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越难改变运动状态。这个获得知识的过程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比教师讲效果好的多。教学中的不足:课堂上男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次数较女生差,在探究后的展示环节用时间稍长,压缩了当堂达标的时间,在今后教学中要注
22、意调整。综上所述,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尽管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单一,但其中却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教学思想及方法。作为物理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发挥教学的综合效益,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链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想实验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做到的实验。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而主观臆想出来的,它要以实践为基础,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方面,忽略次要方面,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的抽象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让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史上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在物体运动原因的研究中,长期以来人们的经验是,要改变一个静止物体的位置,必须推它、提它或拉它。因此人们直觉地认为,物体的运动是与推、提、拉等动作相联系的,深信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用更大的力推它、提它或拉它,当推、拉物体的力不再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静止下来。根据这类经验事实,亚里斯多德得出结论:静止是水平地面上物体的“自然状态”或“自然本性”,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然而,亚里斯多德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并且由于亚里斯多德的权威,这种错误认识被维持了近两千年。直至三百多年前,伽利略才创造了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发现了正确的线索,揭示了现象的本质。 伽利略认识到,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摩擦阻力,而这又是人们在日常观察物体运动时难以完全避免的。伽利略注意到,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心理学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 临床医学概论(内科)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昭通买房合同范例
- 2025年银川货运从业资格证题库答案
- 2025年防城港货运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电梯监控安装劳务合同范例
- 油田开发征地合同范例
- 小型超市出租合同范例
- 电力维修家政服务合同范例
- 建造水池合同范例
- 年产5亿粒藿香正气胶囊车间工艺设计.文档
-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35张)
- 多发性骨折的护理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五官科医院感染管理
- 规划设计方案审批全流程
- 2024年考研政治试题及详细解析
- 2024年03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招考聘用17人笔试历年(2016-2023年)真题荟萃带答案解析
- 酒店强电主管述职报告
- 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7 第1讲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 虚拟电厂总体规划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