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大进化论(1)_第1页
上师大进化论(1)_第2页
上师大进化论(1)_第3页
上师大进化论(1)_第4页
上师大进化论(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狗比进化论生物进化 :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逐代改变,并由此引 起生物类群的逐渐改变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 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同时也包括某一物种 或某一生物类群的发展。重点是研究生物如何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 到高等的发展过程进化生物学:是以进化论为基础,研究生物进化过程和生物群体特征的综合科学。物种: 物种是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能进行杂交的个体最大生殖群落, 是生物存在的和进化的单位,又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种群(population):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杂合体(h

2、eterozygote):在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特定基因位点上有 不同等位基因的有机体 u 纯合体(homozygote):在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特定基因位点上有相 同等位基因的有机体 随机交配(random mating):经典定义是居群中任何一个雌性或 雄性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也就是 说,任何一对雌雄的结合都是随机的,不受任何选配的影响 哈比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genetic equilibrium),也称基因平衡(gene equilibrium),指在一个 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 择等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 任何一个

3、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 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若没有其他因 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性选择:造成许多雌雄异体的生物中与性别相关的体形、颜色、行为 等方面差异的选择方式 适应: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 件相适合的现象,包括适合的状态、调节机制和形成过程等。或者: 适应是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 隔离 (isolating):也即广义的生殖隔离,指自然界生物种间彼此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可育后代的现象。微观进化是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

4、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变化。微观进化是进化的基础,多种微观进化汇集起来的结果就表现为宏观进化宏观进化:是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 遗传多态性:在同一互交繁殖的种群中,长期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基因型的现象就称为遗传多态性。五界说:1969年,惠特克将生物界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界和真菌界,构成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五界说”地质现象:1. 简述生命的特征生命:生命是指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以及向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以复制自身的多分子体系综合的定义: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核酸、蛋白质等相互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构成其分子基础,通过生物膜结

5、构实现其内、外之间和内部的分隔化,其内部无数相关的生化反应循环通过耦联,并借助分隔化的结构而组成高度有序的、紧凑的生化反应网系统,这个系统靠外界能量输入和内、外物质交换而保持其低熵水平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有序状态,同时实现其自身复制(再生产)1. 自我组织:明确的边界与外界分开,自身具复杂有序结构 2. 自我复制:DNA半保留复制、细胞分裂、个体增殖 3. 新陈代谢:与外界不停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4. 应激和自我调控: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之一 u 分子层次: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模型 u 细胞层次:细菌的趋化性 u 个体层次:落叶、换毛 u 更高层次:种群竞争、群落演替、生态平衡等

6、5. 生长和分化 6. 自我突变及进化:也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7. 生命活动的节律性2. 简述现代综合进化论主要主容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遗传和变异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一切 适应性进化都是自然选择对种群中大量随机变异直接筛选的结果 u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范畴,进化 的实质在于种群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逐代改变和由此引起的生 物类型的逐渐演变,种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基础是遗传平衡 u 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是随机和普遍 存在的,它和通过有性杂交实现的基因重组是变异的主要来源,突变 一旦发生便受到自然选择的作用;生物个体是自然选

7、择的主要目标; 自然选择下群体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种形成,还必 须通过隔离(空间隔离进而生殖隔离),最终导致新种形成,因此, 物种形成是渐进化的3.用细胞内共生学说解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1)在细胞进化过程中,真核细胞祖先吞噬了这种细菌并与其建立了内共生关系:为细菌提供较稳定的胞内环境,并供给未完全分解的糖类; 细菌将它们彻底分解,为宿主提供更多的能量 l 在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在进化过程中不断特化,最终演变为一种专门进 行能量代谢的细胞器-线粒体 2) 叶绿体则起源于被吞噬进细胞内的蓝藻(蓝菌),与宿主细胞建立起内 共生关系后,通过类似线粒体形成的过程特化为叶绿体 4.简述:木村

8、资生的中性理论: 1)分子水平上的大多数突变是中性或近中性的,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2)这些突变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随机漂变而被固定或趋于消失,从而形成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性变化或种内变异,3)中性突变速率对所有生物几乎是恒定的,不以世代而是以年为单位,且每年大体一致 。生物大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不是由自然选择作用于有利突 变而引起,而是在连续的突变压下由选择中性或者接近中性 的突变随机造成的。换言之,分子中性论虽然承认自然选择 在表现型进化中的作用,但否定自然选择在分子进化中的作 用,认为生物大分子的进化是随机的5.简述什么是生命?生命的定义:教科书上的定义(分子生物学定义):生命是指主要由核酸和

9、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以及向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以复制自身的多分子体系,综合的定义: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核酸、蛋白质等相互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构成其分子基础,通过生物膜结构实现其内、外之间和内部的分隔化,其内部无数相关的生化反应循环通过耦联,并借助分隔化的结构而组成高度有序的、紧凑的生化反应网系统,这个系统靠外界能量输入和内、外物质交换而保持其低熵水平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有序状态,同时实现其自身复制(再生产)。6.简述阶梯式进化模式(作图)?7. 简述动物界的进化趋势?从水生到陆生,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神经中枢向前集中于是有脑的形成,从单一开口到两端开口,从无体腔假体腔(二

10、胚层)到真体腔(三胚层),从不分节到分节,从外骨骼到内骨骼。8. 简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是种群遗传组成的基本标志。不同种群的同一基因往往频率不同。所谓基因频率就是在一个种群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由于基因频率是一个相对的比率,是以百分率表示的,因此变动范围在01之间。一般都写成小数形式,没有负值。基因型频率: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叫做基因型频率。9. 从遗传学简述改变基因频率的动力(4个)从遗传学的角度看,进化就是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即进化动力)有四个,即突变、基因流动、自然选择和随机

11、遗传漂变。其中突变和基因流动的作用会增加种群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随机遗传漂变的作用会减少种群中的遗传变异。这四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将导致子代种群具有与亲代种群不同的基因频率。10. 简述特化式进化?特化式进化又称特异适应,是指由于生物对各种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而出现的多方向的分化,但在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并没有质的提高和改变,其进化水平属于同一等级。特化式进化包括分歧、辐射、平行和趋同等。11. 简述植物界的进化趋势?形态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单细胞到多细胞再到根、茎、叶和组织分化,初生生长到次生生长再到复杂的次生结构,从水生到陆生,从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到孢子体世代占优势。12. 简述种

12、群,物种?生物学物种概念:占有单一独特生态位并独立进化的一个支系,该概念的优势在于,生态位分化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的共同点,形态学物种概念:源于“模式”概念,但随着对不同物种间生殖器官差别的重视,实际上实现了与生殖隔离概念的衔接,识别物种概念:同种内的个体属于一个特定的交配识别系统,包括生殖器官和配子的匹配,求偶鸣声、行为与外激素等。从生态学角度弥补了BSC和基于生殖器官差异的形态学物种概念之间的跨度,谱系物种概念:有一组可鉴别的定性特征;是独立的支系(最大包容定义:任何具有可鉴别定性特征的最小分类单元),现代物种定义:生物种不是单凭若干区分特征就可划分的一种简单分类,而是由生物的生殖、遗传、

13、生态、行为、地理分布、通讯系统等综合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集合。一群个体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并不在于它们之间具有这样那样的相似性,而在于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以及它们与其它物种之间的关系,总结:物种定义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种群组成、生殖隔离、生态地位和宗谱分支。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群落里的一群同种个体。种群是物种的基本结构单元,既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群之间分布一般不连续,但可以通过杂交、迁移等形式进行遗传交流,使物种成为一个统一的繁殖群体,由于种内种间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生存条件的限制,种群经常发生变动;由于不同种群的生境条件不同,逐渐分化出不同的生态型,于是种群之

14、间就会发生类型分歧,当变异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亚种甚至分裂成新种。13.简述六次生物大绝灭?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末期,气候进入了地球上最寒冷的时期之一,各大洋出现冻结,导致生活在赤道附近的暖水种生物大量灭绝,第二次生物大灭绝:泥盆纪晚期出现海陆变迁,海洋退却,海面缩小,气候干燥炎热,有四分之三的生物灭绝,尤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珊瑚礁遭受重创,直到1亿年后,新的珊瑚种类才再次出现,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二叠纪末期至三叠纪早期,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生物大灭绝事件:陆生生物大约70%的科,海洋生物90以上的物种在这次大灭绝中消失,这次灭绝事件对鱼类的影响较小,第四次大灭绝:三叠纪,

15、幸存的植物有针叶类和苏铁等。海洋生物中的牙形石和除鱼龙外的所有海生爬行动物全部灭绝。腕足动物、腹足动物和贝壳等无脊椎动物受到巨大冲击,第五次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地表居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恐龙完全灭绝;50%以上的植物和其它陆生动物也同时灭绝,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第四纪生物在分布和组成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繁盛。不过植物界的进化则比较缓慢,高等陆生植物的面貌在第四纪中期以后已与现代基本一致。由于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变化,逐渐形成今天的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植物群。14.简述简化式进化?是由复杂结构变为简单结构的进化方式,又称

16、退化,表现为生物的大多数器官退化(全面的简单化),而个别器官则比较发达,一般是生物对寄生和固着生活的一种适应,简化式进化是一种与复式进化相反的过程,是一种退步性的进化,虽然在形态生理上多是退化的,但在生物学上又意味着进化,因为它同样是对改变了的环境的适应,而且是对一种特殊环境的特化性适应。论述题:1.评述达尔文进化学说?达尔文进化论的来源:未加改变地接受前人进化学说中的部分内容,自己创造的自然选择理论和某些经修改和发展的前人或同代人的概念;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以自然选择理论为核心的综合学说,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可遗传和不可遗传),至少有一部分变异能够遗传(变异的遗传是通例,不遗传是例外)。变异

17、分为一定变异和不定变异两种。部分接受了拉马克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观点,提出“泛生子”假说来解释获得性遗传,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生物进化是渐变式的,而不是跳跃式或骤变式的(与拉马克学说基本一致)“自然界没有飞跃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学说的核心理论,而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则是选择学说的核心和主干,自然选择决定物种的适应方向和空间地位,是生物进化的动力。2. 比较拉马克,达尔文,新达尔文主义和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进化论?拉马克:传衍理论:生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从其他物种变化、传衍而来。物种的变异是连续、缓慢的渐变过程,并且相信生命的“自然发生”(由非生命物质直接产生生命),等

18、级进化说:自然界的生物存在着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阶梯)。生物天生具有一种不断增加结构复杂性和完美性的向上发展的内在力量(垂直进化:仅在时间向度上展开,既无物种形成,又无物种绝灭的过程-Mayr),进化原因:强调生物内部因素。达尔文: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以自然选择理论为核心的综合学说,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可遗传和不可遗传),至少有一部分变异能够遗传(变异的遗传是通例,不遗传是例外)。变异分为一定变异和不定变异两种。部分接受了Lamarck“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观点,提出“泛生子”假说来解释获得性遗传,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学说的核心理论,而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则是选择学说的核心

19、和主干,自然选择决定物种的适应方向和空间地位,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与Lamark学说不同),新达尔文主义: “新达尔文主义”通过连续22代“小鼠尾巴切割实验”彻底否定了“获得性遗传”,在耐格里“种质”概念基础上创立“种质学说”:生物体由种质(生殖细胞)和体质(其它细胞)组成,它们从一开始就是分开的,生殖细胞可以产生体细胞,而体细胞不能产生生殖细胞。种质即遗传物质,是稳定、连续和世代相传的,不受体质的影响,并始终和体质细胞分离,它包含在种质细胞核主要是染色体里,专司生殖和遗传,新种的形成缘于种质的变化,提出“突变论”,认为进化以跳跃的方式进行,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并不重要,仅对产生的突变起过筛作

20、用,只有通过突变,才能创造出新种;作为新达尔文主义在20世纪成就的集中反映,“突变说”、“纯系说”和“基因论”揭示了遗传变异的机制,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主要缺陷,推动了进化论进入现代科学的行列,现代综合进化论:现代综合论是达尔文主义选择论和新达尔文主义基因论的综合和提高。彻底否定了获得性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遗传和变异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一切适应性进化都是自然选择对种群中大量随机变异直接筛选的结果,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范畴,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逐代改变和由此引起的生物类型的逐渐演变,种群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基础是遗传平衡,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是随机和普遍存在的,它和通过有性杂交实现的基因重组是变异的主要来源,突变一旦发生便受到自然选择的作用;生物个体是自然选择的主要目标;自然选择下群体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