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情趣与智趣的交相辉映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4-06-03 21:35:55)转载标签: 育儿分类: 名师课堂实录罗才军聚焦课题,引发阅读期待师: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42页,一起读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生:(齐)蝙蝠和雷达。师:念得真准。“蝙”和“蝠”都是生字,其中“蝙”念第一声,你们念准了。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生:“蝙”的右边是一个“扁”字,“蝠”的右边是半个“福气”的“福”。师:嗯。“福气”的“福”、“蝙蝠”的“蝠”右半边都是一样的,这个字也念“fu”,有“满”的意思。顺着你的发现,像“蝙”和“
2、蝠”这样,“虫”字旁表明它是一种动物,旁边的“扁”和“畐”都表示了它们的读音,这样构成的字有一个专门的称呼,谁知道?生:这样的字叫“形声字”。师:真厉害!我们的汉字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比如我们这篇课文的12个生字里边就有11个是像“蝙蝠”一样的形声字。课后你不妨去读一读,再琢磨琢磨。那么对写好“蝙蝠”这两个字你又有怎样的建议?生:写的时候,左边的“虫”字旁要窄一些,让着右边的部分才会好看。师:好一双慧眼!左窄右宽。下面看老师写。(师在课题位置范写“蝙蝠”)“虫”字旁要写窄,就得把“口”写得窄一些,“提”写得短一些,两个部分组合的时候,左边的“虫”字旁得稍微靠上一些。咱们的汉字几个部分之间总是要
3、相互礼让,整个字才能漂亮。接下来咱们不妨也拿起笔,打开生字本,把“蝙蝠”这两个生字端端正正地写上一遍,注意写法。(生认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师:你们见过蝙蝠吗?(出示图片、文字介绍)我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蝙蝠,哺乳动物,主要食物是花果和昆虫,白天身子倒挂着在山洞、岩壁等地方睡觉,夜间才出来觅食。师:那么雷达呢?(板书“雷达”,同时出示图片、文字介绍。)生:雷达,利用无线电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军事、气象和资源探测等。师:真好!拿到一个材料,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就是语文能力。正如你们所看到的,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雷达是一种“电子设备”,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4、物,作者却用一个“和”字(补全课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生:书本当中。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本。读通课文,把握整体内容师:好,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请你试着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屏幕出示:情趣与智趣的交相辉映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尝试口头填空)师:你们读懂课文了吗?交流一下。生:科学家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够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生:科学家们从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够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师:(反问第一个学生)他和你的回答有点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更准确?生:我觉得他说得
5、更准确,应该是从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上得到的启示,因为雷达主要仿照的就是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师:真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就叫会学习。原来它们俩之间是这么回事!你看,有些问题我们自己读着课文就能弄明白。品读语言,融入情境运用师:科学家是从蝙蝠夜间探路的方法上得到启示才发明雷达的,那么这蝙蝠在夜间飞行探路的本领到底有多高?你能不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师:请你们自己轻轻地读一读。(屏幕出示上段文字,生自由朗读。)师: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你会
6、用什么?生:厉害!生:神奇!生:不可思议!师:真会用词!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生朗读,语感较好。)师:读得真不错。只是你读的这只蝙蝠的飞行本领还没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谁来读一读,把蝙蝠的飞行本领读得更加出神入化、不可思议!(生朗读得很好,全场掌声。)师:(请她的同桌)你离她最近,应该听得最仔细。你觉得她哪里读得好?生:她读的时候,把“无论、从来没、即使、也能、极细”都读出了重音,听起来感觉蝙蝠的飞行本领很不可思议。师:更重要的,她读的时候,脑中出现的可能是什么,你知道吗?生:一只飞行本领出神人化的蝙蝠!师:对了!读着眼前的句子,脑中出现句子所描绘的那只飞行本领出神人化的蝙蝠,这就是
7、朗读的一大秘诀。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哪些词要特别强调才能表现蝙蝠飞行本领的高超!(生齐读,声情并茂。)师:你们这么一读,我发现蝙蝠的飞行本领的确出神入化,简直不可思议。大家发现了吗?作者就是用“无论从来没即使也能”这样的语言把蝙蝠的飞行本领表现出来的。咱们不妨也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夸一夸蝙蝠的飞行本领。请你拿出作业纸,快速地完成第一题。待会儿我们来比比哪只蝙蝠的飞行本领更高!(屏幕出示:(生练笔,师巡回指导。)师:一起来听听,看看哪只蝙蝠的飞行本领更高!生:蝙蝠的飞行本领真绝啊!无论是在原野还是树丛,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只刚出生的蚊子,也逃不过它的“法眼”。师:好一只飞行本领绝妙的蝙
8、蝠啊!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是“刚出生的蚊子”?生:刚出生的蚊子很小很小,这样更可以说明蝙蝠的飞行本领很绝妙。师:你的想法也很绝妙!不过不够准确,蚊子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里,叫孑孓,不会飞。你可以改一改,说成“刚学会飞的蚊子”!生:蝙蝠的飞行本领真绝啊!无论多么漆黑的夜晚,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树枝间小小的缝隙,它也能迅速地穿过去。师:又是一只飞行本领高超的蝙蝠!生:蝙蝠的飞行本领真绝啊!无论是在墨黑的山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树枝间小小的缝隙,它也能迅速地穿过。师:我们听你的句子,觉得“无论”后面有些别扭!谁能帮着改一改?生:我觉得前面应该这么说无论是在墨黑的山洞还是昏暗的
9、墙角,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这样就可以说明蝙蝠什么地方都不会跟东西相撞。师:你的耳朵真灵。(回问刚才学生)你听明白了吗?这样就准确多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看前面的“无论怎样怎样”是要概括所有的情况,后边的“即使怎样怎样”是生:是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师:真是一点就通。前边是概括了所有情况,后边是具体举一个特殊的例子,正是这样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地写,才把蝙蝠的飞行本领夸得神乎其神啊!你在课文句子旁边写上: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谁再来夸一夸,看看你的蝙蝠飞行本领是不是更高?生:蝙蝠的飞行本领真绝啊!无论是月黑风高还是阴雨绵绵,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极细的头发丝,它
10、也能灵巧地避开。师:头发丝也能避开啊!在漆黑的夜里,即使有一根极细极细的黑色的头发丝也能避开,可见这只蝙蝠的飞行本领更高啊!你们真是一群飞行本领高超的蝙蝠啊!带着这样的理解和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作者夸蝙蝠的这一段,听听你们能不能把蝙蝠的飞行本领读得神乎其神!(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展开过程,体味精妙写法师:这蝙蝠的夜间飞行本领也太不可思议了,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做了一次试验。来!捧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师:这是科学家们做的第一次试验,在蒙上蝙蝠的眼睛之前,科学家们做了什么试验准备?生: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
11、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师:读着这句话,哪些字眼特别引起你的注意?生:横七竖八、许多、许多。师:干吗要这样做?我拉两根绳子不行吗?生:不行,因为只拉两三根绳子,有可能蝙蝠是侥幸没碰着。师:科学试验就得这么较真。我们读书也一样,要较真,惹眼的字眼一个也不能轻易放过。一起来读一读,读好这些字眼。(生齐读,读好关键词。)师:把蝙蝠的眼睛蒙上之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来读!生: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师:没什么感觉,谁再来读? (生再读,惊讶诧异溢于言表。)师:确实让人惊叹,这蝙蝠飞行的本领就是绝!师:老师像科学家们一样用一张表格来呈现这第一次试验,请看大屏
12、幕。(出示:见下表)情趣与智趣的交相辉映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紧接着,科学家们又做了两次试验。如果也用一张表格像科学家们那样把试验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填写?(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引导修正后出示)情趣与智趣的交相辉映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把科学家记录的第二次、第三次试验过程和课文作者写的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的第五自然段语言比较一下,你发现作者高明在哪里?生:我觉得作者把很多语言都省略了。试验准备是同样的,试验结果也是同样的,就不需要重复地写,这样语言更简洁。师:真了不起,发现了说明性文章语言上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简洁”。生:这里“蒙住眼睛、塞住耳朵、封住嘴”写得很有变化,而且很准确。师:为什么说
13、这样很准确?生:因为耳朵蒙住还是有声音,而且耳朵有孔,所以用“塞”。嘴要封住,才不会发出一丁点声音。师:又发现了本文语言上的另一个特点:用词准确。真能干!生:我觉得作者还有一点挺高明,他第一次写得比较详细,第二次、第三次试验因为差不多,就用略写。师:这样一写,显得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以后你碰到要写差不多的两三件事的时候,也要这样有详有略地写。老师觉得你们都有一双慧眼,作者写法上的优点都被你们发现了。我们就需要学习这样简洁明了、详略得当、富有变化的写法。这才叫“简约而不简单”哪!情境练笔,引发无限神往师:三次试验后,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的第68自然
14、段,待会儿我们来交流。(生默读课文第68自然段)师:谁来说说?生: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生: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师:好巧妙的配合!这样吧,我们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一位同学来做“障碍物”,蝙蝠飞行本领那么高,我请个子最小的孩子。一位同学做“蝙蜗”,另一位来演“超声波”!(学生站定,根据教师提示进行情境表演,展现蝙蝠夜间探路过程。)师:这是一个漆黑漆黑,黑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只蝙蝠出来找吃的。它慢慢地向前飞,边飞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
15、进,遇到障碍物了,超声波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向前飞的时候就改变了飞行的方向。(生传神地表演)师:那雷达又是怎么工作的呢?(师指刚才表演的同学)我想问一问大家,刚才他是蝙蝠,现在就是生:雷达。师:刚才蝙蝠的嘴,现在是雷达的生:雷达的天线。师:刚才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现在应该是雷达天线发出的生:无线电波。师:蝙蝠的耳朵就是雷达的生:荧光屏。师:弄明白了就请你完成课本上第44页的填空。(练习内容: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说有那么一个漆黑漆黑,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蝙蝠飞出来
16、,它一边飞,一边发出超声波。突然它发现前面有个很大很大的障碍物,正要绕过去,没想到那个大家伙居然跟他亲切地打起了招呼:“喂,亲爱的蝙蝠!你是来看我的吗?”(屏幕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蝙蝠奇怪地看着那个大家伙,情不自禁地迎了上去,请你发挥想象,它们之间将会有怎样有趣的交流呢?(屏幕出示:情趣与智趣的交相辉映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生自由想象、续写)生:蝙蝠奇怪地看着那个大家伙,情不自禁地迎了上去,问那个大家伙:“你认识我吗?”“我就是人们从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出来的雷达!说起来我还真要谢谢你呢,没有你就没有我!”师:真是个有礼貌又懂得感恩的雷达啊!说得真好!生:蝙蝠奇怪地看着那个大家伙,情不自禁地迎了
17、上去,只听雷达说:“兄弟,你怎么能不认识我呢!我们可是一家人呢!”蝙蝠不解地回答:“可是我们长得根本不像啊!”雷达微笑着解释:“我们的长相虽然差别很大,但是我们的本领却是一模一样,人们就是从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发明了我!”“哦!原来如此啊!”师:怪不得那么亲切。生:蝙蝠奇怪地看着那个大家伙,情不自禁地迎了上去,问大家伙为什么会认识它。雷达说:“你呀!真是贵人多忘事!科学家们从你夜间探路的方法上得到启示,才发明了我。我的天线就相当于你的嘴,我的荧光屏就相当于你的耳朵,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就相当于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所以,我是你的后裔啊!”师:真会说话!尤其“后裔”还真说得挺形象的,当然要加个引号!不
18、过老师还想难为难为你。我们说文章讲究语言简洁,你刚才那么多语言都是讲述雷达与蝙蝠的“亲缘”关系,这些其实我们都清楚,你能不能简洁一些,就说成一句话。生:你呀,真是贵人多忘事。科学家们从你身上得到启示,才发明了我。接着雷达就说出了它和蝙蝠的亲缘关系。师:嗯,为了展现说明的过程,老师建议你用“一五一十”这个词。(生面露难色,一下子无法说准确。另一生举手示意。)生:雷达就一五一十地向蝙蝠说明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还一本正经地说:“我是你的后裔啊!”师:聪明,一点就通!活学活用。师:现在,让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这个课题“蝙蝠和雷达”,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比喻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用什么?生:亲戚。生:父子
19、。生:兄弟。师:像雷达这样,仿照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为人类服务,这在科学上叫做仿生学(板书:仿生学)。生活中还有模仿鸭蹼的潜水脚蹼,模仿海豚的潜水艇等等。(大量图片出示)其实到今天,仿生学不止用在制造机械上,还广泛应用于科技、家用器具、建筑甚至服装等等领域,你看,这一切多么有意思啊!课后大家不妨去找一找相关的书籍和网站,去尽情领略仿生学上的那些奇观。蝙蝠和雷达杭州 郑淑红 (2010-3-16) 课前交流:做游戏比眼力(观察,指出两幅画的不同之处)一 揭题质疑,激发探究欲望。教师边板书课题,边口述笔画,(学生跟着书空)师:因为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看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生:蝙蝠和雷
20、达有什么关系?生:蝙蝠和雷达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师: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看来这是大家共同的疑问,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答案。(点评:以上设计我认为有两点妙处,其一,本文为科普说明文,让学生就课题质疑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文本蕴含的科学精神暗暗契合;其二,根据课题质疑,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多加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二 初读概括,梳理课文内容。1. 生自读课文后交流: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生:人们发明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生:发明了雷达,使飞机能在夜里看清障碍物。生: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是因为人们看到蝙蝠飞行,才发明了雷达。2. 学习概括课文大意。师:我们要用一句最简洁、准确的话把课
21、文内容说清楚。大家来看看课文,题目是“蝙蝠和雷达”,哪些自然段在写蝙蝠?(36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在写雷达?(第8自然段)文章开头写了什么?(飞机)师:课文是用哪几句话把这三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把这些句子划下来。指名读:(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人们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2)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师:其实,这两个连接的句子就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再试试,把课文内容归纳为一两句话。(点评:我个人认为,这个过程非常“语文”。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是四年级的主要学段目标之一,叙事性的文章我们通常让学生根据“开始、经过、结果”来概括。郑老师根据文本特具的语文因素,让
22、学生根据“连接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训练学生语文能力,需要教师发掘文本特点,巧妙地设定语言训练点。)三 聚焦重点,感受表达方式。1.了解蝙蝠飞行特点。师:最初,科学家是从哪里发生兴趣的?蝙蝠的飞行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找到第三小节读读。(自读指名读齐读)2.尝试填写表格,初步研究第一次试验。师:科学家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略)师:于是,科学家就做了一个试验,我们也来做小助手,参与也是一种试验。读读46小节,在文中找到相应句子读读,从中提取一两个关键词语填空。(出示表格)试验顺序试验前布置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结论试验1 试验2 试验3 交流:出示学生答案:试验顺序试验前布置试验
23、过程试验结果结论试验1绳子,铃铛蒙上眼睛让它飞一根也没碰着不靠眼睛飞师:(指“试验前布置”)这样写行吗?读读课文中这个句子。生:应该是“拉绳子,系铃铛”。师:关键词“拉、系”能使表达更清楚。我们不能只追求简洁而导致表达不清楚。师:(指“试验过程”)能不能填得更简洁?三个字就可以。生:蒙眼飞。师:很干脆!这里呢?(指“试验结果”)用四个字表示。生:绳子没碰,铃铛没响。生:铃铛没响。师: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生:不靠眼睛飞。生:不用眼睛探路。师:简洁地说就是“不靠眼睛”。(点评:“列填表格”这种教学形式并不新奇,很多老师常常采用。可是郑老师却能把这平凡招数使到极致,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她抓住了两点:一是要
24、求明确强调“清楚、简洁”;二是过程细腻先让学生实践,然后跟进反馈。清晰地示范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卓有成效的铺垫。反思我们的课堂,常常急于得到“标准答案”,忽略了有价值的探求过程,造成学生只知然而不知所以然。)师:第一次试验后科学家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呢?生:人都是靠眼睛探路的,它为什么不用?生:那它靠什么飞行?师:难道?生:难道他靠嘴巴?生:难道它靠耳朵?生:难道它靠鼻子?师:是的,科学家们有了更多种猜测和试验。让我继续走进后两次关键的试验当中,提取词语填写表格,要找准句子,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3.继续填写表格,研究二、三次试验。生自学后交流。师:老师发现有个孩子表达方式很特别,大家看看。试验顺序试验前布置试验过程试验结果结论试验1拉绳子,系铃铛蒙眼飞铃铛没响不靠眼睛试验2同上封住嘴铃铛不停响靠嘴巴试验3同上塞耳朵同上靠耳朵生:他用了“同上”。师:你怎么看?生:他很聪明,可以少写几个字。师:师很聪明的偷懒,有技术含量。因为这样表达可以避免重复。那么课文是怎么表达这种重复的内容的呢?生:两次试验合成一次写。师:为了避免重复,合成一段文字写了。关于试验前布置在后来那个词试验中只字不提了,为什么?生:前面写过了,不要再白白写一次了。师:对,这样就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章丘市2025年高三下第二次大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兰州大学《供热工程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农业大学《中医诊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数值计算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衢州市教联盟体2024-2025学年初三2月命制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中国音乐学院《大学数学(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北电力大学《幼儿心理与行为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国际公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日照市岚山区2025届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陕西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
- 杭州市市属事业单位统一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4年山西地质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PC钢棒分析报告
-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 音乐节演出项目承办合同书
- 超声支气管镜相关知识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4(思政智慧版)课件 B4 Unit 4 Man and nature Section A
- 2025年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ABCD考场评分表
- 2025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4年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社会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