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1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2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3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4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纲考纲 考情考情 三年三年1313考高考指数:考高考指数: 1.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1.会判断会判断信息的种类信息的种类, , 植物开花植物开花 花香引蝶花香引蝶 孔雀开屏孔雀开屏 蜜蜂跳舞蜜蜂跳舞 鸟类的鸣叫鸟类的鸣叫 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小便记路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小便记路 老马识途老马识途 心猿意马心猿意马 受刺激的含羞草小叶闭合受刺激的含羞草小叶闭合 体温体温 2.2.记住并会判断记住并会判断信息传递的作用信息传递的

2、作用 个体水平:个体水平: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种群水平:生物种群的种群水平:生物种群的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调节生物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调节生物的_,维持生态,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系统的稳定。 1 1、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 2 2、森林中狼依据兔子留下的、森林中狼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气味去猎捕后者,同理,兔子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去猎捕后者,同理,兔子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3 3、昆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吸引异

3、性交尾繁殖后代。、昆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吸引异性交尾繁殖后代。 4 4、孔雀开屏、孔雀开屏 5 5、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几乎完全依赖声波,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目标进行回、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飞行几乎完全依赖声波,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目标进行回 声定位声定位 6 6、莴苣、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莴苣、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7 7、植物开花。(菊花正常开花在秋天,短日照植物)、植物开花。(菊花正常开花在秋天,短日照植物) 生命活动生命活动 繁衍繁衍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3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

4、应用: 提高提高_或畜产品的产量。或畜产品的产量。 例如:例如:延长家禽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延长家禽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对对_进行控制。例如:进行控制。例如:施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交尾,降低种群密度。施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交尾,降低种群密度。 此种防治方法叫?此种防治方法叫? 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解析:解析: 延长光照时间的刺激被鸡眼睛感知,将此信息传递给大脑,然后大脑 将此信息再传递给下丘脑,促使下丘脑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 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 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使得性腺发达、并分泌更多的雌激素。

5、雌激素可以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所以鸡的产 蛋率增加。调节方式? 农产品农产品 有害动物有害动物 【盲点判断盲点判断】 1.1.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为双向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为双向的。( )( ) 2.(20092.(2009广东高考广东高考T16A)T16A)心猿意马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心猿意马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 3.20123.2012山东高考山东高考T26(3)T26(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 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

6、,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 ) 4.(20114.(2011海南高考海南高考T21B)T21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 都必然有利。都必然有利。( )( )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理解理解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自身自身结构结构和和功能功能相对稳定相对稳定 的能力。的能力。 保持或恢复保持或恢复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成分和营养结构成分和营养结构。成分包括?营养结构是?。成分包括?营养结构是? 功能包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

7、递 稳定性的表现:稳定性的表现: (1)(1)结构结构的相对稳定:各种生物的的相对稳定:各种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种类及数量 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2)功能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 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生产者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 分解者分解者 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流入总能量为?输出总能量为?生态系统处于增长,稳定还是衰退期?流入总能量为?输出总能量为?生态系统处于增长,稳定还是衰退期? 2.2.生态系统能维持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能维

8、持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1)(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 (2)(2)自我调节能力的相对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相对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 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食物网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越多越多越复杂越复杂强强 越少越少越简单越简单小小 3.3

9、.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作用作用 使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打破平衡打破平衡能使生态系统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保持相对平衡 结果结果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 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 稳态平衡稳态平衡 实例实例 湖泊受到污染湖泊受到污染-鱼虾死鱼虾死 亡亡-加剧污染加剧污染 害虫增加害虫增加-食虫鸟增多食虫鸟增多-害害 虫减少虫减少 4.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10、: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核心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遭到破坏破坏、恢复原状、恢复原状 联系联系 一般一般呈相反关系,呈相反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 提高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提高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 判断: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判断: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 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1 1、草原遭受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草原遭受蝗虫采食后,草

11、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 2 2、森林遭遇到持续的干旱时,树木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森林遭遇到持续的干旱时,树木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 系统的正常功能。系统的正常功能。 3 3、森林局部火灾后,森林仍能逐步恢复原状。、森林局部火灾后,森林仍能逐步恢复原状。 保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措施:保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措施: 控制对生态系统控制对生态系统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

1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的协调。的协调。 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要往农田中施氮肥?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要往农田中施氮肥? 干扰干扰 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 物质、能量物质、能量 内部结构与功能内部结构与功能 5.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注意事项: 设计要求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相关分析 生态缸是封闭的生态缸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 力,成分齐全力,成分齐全( (

13、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 物链,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 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的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的 温度,便于观察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水量应占其容积的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水量应占其容积的 4/54/5,要留一定空间,要留一定空间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生态缸的采

14、光用较强的散射光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生物死亡 选择的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选择的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减少对减少对O O2 2的消耗,防止生产量的消耗,防止生产量 消耗量消耗量 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 样的生态系统, 三个层次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价值 直接价值(对人)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研价值、文学艺术创作、旅游、 美学价值等。 间接价值(对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15、 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生物从地球上 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 (3)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最有效);(2)易地保护;(3)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保护;(4)加强教 育和法制管理。 5.(20135.(2013江苏高考江苏高考) )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 6月月5 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300条小鲫鱼条小鲫鱼( (杂食杂食 性性) ),稻田水深,稻田水深8 810 cm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所有处理设置

16、3 3次重复,实验持续次重复,实验持续2 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 物量物量( (干重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1)每个处理设置每个处理设置3 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 (2)(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 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 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以及鱼会大量捕食以及

17、鱼会大量捕食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 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 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关系。 (4)(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从而的复杂性,从而 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速率。的速率。 (5)(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

18、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 (填序号填序号) )。 鸟土壤质地光照鸟土壤质地光照 水体肥力稻田杂草水体肥力稻田杂草 【解题指南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解答本题需要明确: (1)(1)稻田生态系统存在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稻田生态系统存在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动物 鱼鱼人。人。 (2)(2)生物种类增加而造成营养结构复杂化,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增加而造成营养结构复杂化,从而造成生态系统 功能复杂化。功能复杂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1)(1)多次实验,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从而减少实验误差。多次实验,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2)(2)浮游动物捕食浮游植物,鱼捕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天浮游动物捕食浮游植物,鱼捕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天 敌敌( (浮游动物浮游动物) )减少,促进浮游植物增多。减少,促进浮游植物增多。 (3)(3)水稻和浮游植物竞争阳光和无机盐等,水稻生长旺盛,浮水稻和浮游植物竞争阳光和无机盐等,水稻生长旺盛,浮 游植物受到的光照减少、获得无机盐相对减少,因而数量下降。游植物受到的光照减少、获得无机盐相对减少,因而数量下降。 (4)(4)鱼的放入,使食物链、食物网更加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鱼的放入,使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