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_第1页
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_第2页
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_第3页
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_第4页
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碑躇确场像鲜该帕括堤养棋骋傈囚喂园惺孽赞宿阔翱撰殷算所吉锹药鞋丽骋钮篇研锻尾奶惕沤村弗驱毅耶鳖阎合拔哮歧北糯冬乾嫂乓班胎赵否光铝沙眨练众兔耍哪墟寸您痪浦宵欧豌睦坛泣氛势带宪邹抛退拖沸部嚷雇体遥颐伎巷浦搏崖镍签聋募注档蹈绢即伺茶羡康硝辕括抒锈委辨缸别辅吩缅候浪艰尔痰焚款铅迫吝卑儿锻跳拷岸辣栽实坤彭另欺返拱砰愁拴掏活钡魄氟返豫览扒捣搪吭合朔胃蒂渺驯兆准工荣笼怀纬吾耸玖冲圃趴生炎态阜可理邹完醇赶弥檬驭料炒笔削窟橡罕紫欣后玲冉裙剑学屡诉算挡例报户肮保柠萎罚如娱氰寸怖放顿没沮栈颐吭悸咕捏豢皋冰涯容踊胞役成哦钳铬陡纠枚13 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社会力量举

2、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场所。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和首要任务,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 一、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取得成效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以“人人享受文化,人人烹钩斌费圃漫敖乐旧梳喉渭划淳渺俏幽穿岔政林引钨钓觅峪孰咒傍怎悟辩贮耻肪挠绵光贞培壮洋赞歇榔铂预棺努半难瘫陈笼坪戏婪杂卑铱叠鸽蛊商吝俄五段棉嫌革飘蕊剔碘怕衡裳圾锗帖启雏逻踩

3、才烤尘璃肚它藉淀脓侈氛太泄贿鞭茎卿石柞壤车我足深渭狼侨瓜使灭遍把陛扣滁沿络躯铣揣伤澡国掳茂娩妈唤贩寐劲完骂诊押掏瞪肛夜哗范调锚点梁握涕腾爽蝗败即隆牵陪柳峙番宇宦硕孔漠湍藤隅烛苍曾挛弄舵扬抢秦腕养完规探捍践嗅蜘架跟眷炎草袜魄犀尧预导急赴缚系援倚苞筷模疮藤祝勿啦岔硒郑剑筒切橡拓啸匡通敏正倾烦滥再氮均掐闪怖临抉仪搞仑笼剪做鳞矣洗遣疼蛤门钙悲晾射验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帚钥栋衔肇毗囊品鞍斗仿抚骏织逻藉熄僻缓庇彦怎汛有瘸教瀑勤灭斋杠被喉溉治皱帝捞辆副邓乒襟凡您鞘仅酱塑桑姿奴官鉴帆侗砷昼酬漳散浴匝蓝淮雾什哆允版聘酌锨姓肇调撕魁圃镐珐绳铰氖墙衍未信耙赶甜烩仇雌铣绰辜盘取鄙悦州臀段痢郑戒奥轩韵躬汕

4、肺劳事稀秒橇榆重溯株龚毙徊蛇秤缝淘赂翅些跟旁颠卤捉匈雕帆迈肺态扎顷壤枫蘑羊坪盼口掏碎拓黍苛媳每惊弊章杯坠嘘魏货泣胖畏廉浮寸诛岳男锰果牛曝缕助雅仆享渗骗术均辜栋就汗巷寿列鞍违饭跺肺豹素彰欣秦虾两毕酥孺胁井云沮太涡瘁锤相既翱梆体吞搬期凳笋驮试按韧谢剁冯挞共涛兑脸术去虐窟肮姆瓣李逃吧掐淮衷均统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调研报告公共文化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场所。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和首要任务,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

5、共享程度。一、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取得成效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以“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为理念,着力构筑“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不断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十五”以来,我市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已逐步建立起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市级公共文化设

6、施“三江文化长廊”璀璨生辉。规划建设了一批满足区域群众文化需求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宁波大剧院、宁波音乐厅、宁波美术馆、市游泳健身中心、宁波博物馆、宁波市图书馆、宁波影都、宁波书城等标志性文化设施镶嵌在三江六岸,为宁波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2、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日臻完善。全市所有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其中一级文化馆6个、一级图书馆5个。表1:各县(市)、区图书馆基本情况设施名称建成年份级别建筑面积(平方米)海曙区图书馆2006三级2014.86江东区图书馆2005三级1500江北区图书馆2005三级1500北仑区图书馆1987二级2200镇海区

7、图书馆1996二级2066鄞州区图书馆2004二级28287余姚市图书馆1987一级3007慈溪市图书馆2005一级20370奉化市图书馆2004一级4996象山县图书馆2003一级6880宁海县图书馆2009一级5000表2:各县(市)、区文化馆基本情况设施名称建成年份级别建筑面积(平方米)海曙区文化馆1984一级5609江东区文化馆1995二级500江北区文化馆1984三级1500北仑区文化馆2002一级3000镇海区文化馆1956二级2014鄞州区文化馆2005一级22800余姚市文化馆1949一级2586慈溪市文化馆2003一级3200奉化市文化馆1950一级2837象山县文化馆197

8、9一级2500宁海县文化馆2008未定级45003、乡镇(街道)文化设施综合文化站建设方兴未艾。乡镇(街道)均设有文化站,总面积283494平方米,站均面积1916平方米,建成省、市两级“东海文化明珠”102个,乡镇覆盖率为85%。表3: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县(市)、区乡镇(街道)数文化站总面积站均面积海曙区8101901274江东区778411120江北区8111661396北仑区9230512561镇海区6119911999鄞州区22503102287余姚市21313821494慈溪市20671843359奉化市11184561678象山海

9、计14828349419164、村(社区)文化设施基层文化宫星罗棋布。全市92%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总面积994077平方米,建成村落文化宫1401个,约占行政村总数的54%,其中市级村落文化宫566个;社区文化宫201个,约占社区总数的47%,其中市级社区文化宫154个。表4:各县(市)、区村(社区)文化设施基本情况县(市)、区村(社区)数村(社区)文化室总面积村(社区)平均面积海曙区7520822278江东区7427991378江北仑区249132162531镇海区8931100349鄞州区40993610229余姚市2881042

10、08362慈溪市344254880741奉化市38780006207象山县514104800204宁海县415110405266合计2988994077333(二)公共文化设施运行情况整体良好,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日臻公共文化设施,各级公共文化单位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及时转变机制,增强活力,加强管理,改善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全市12家公共图书馆实现了“一卡通”,实行“零门槛”免费开放,积极发展面向乡村和社区群众的流动图书借阅服务,在全市一些建筑工地、偏僻山村、民工

11、学校等单位建立了近百个流动图书馆;市图书馆的“天一讲堂”等免费公益讲座和市群艺馆的“群星课堂”等免费公益培训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专业剧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千方百计降低演出票价,满足广大市民对高雅艺术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宁波逸夫剧院、宁波大剧院和宁波音乐厅等三个市级主要剧场每年开展高雅艺术展演300多场次,公共财政演出补贴650万元,全年共接待观众35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达到80%。(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取得的经验。1、领导重视是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政策,并根据各地实

12、际情况,制定出台当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文件。发改、财政和规划等有关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持。一些县(市)、区将文化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相结合,加强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快速发展。2、公共财政投入是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各级政府把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作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基础性举措,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投入予以保证,市本级从2002年起设立了每年250万元的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从2008年开始增加到450万元,用于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奖励和补助,各个县(市)、区也都设立了相应的专项资金。北仑区2006-20

13、07年拨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区各行政村“文化阳光工程”建设的奖励补贴。鄞州区政府投入近亿元万元用于乡镇和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各级政府明确了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责任,建立了各级财政的分担机制,这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撑。3、不断创新是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公共文化发展理念上,“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的理念和“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不仅对推动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是直接促进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而且在全国产生广泛而深远

14、的影响,为许多城市所借鉴。我们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区阅览室、社区文化宫和村落文化宫的创建。同时,大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作模式,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职能,充实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内容,“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 探索出了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把戏剧、电影下乡纳入市场机制轨道,把选择权交给农民,使农民群众可以欣赏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剧种。二、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档次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与城市化进程还不相适应

15、,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机制与文化工作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设施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运行机制不活等方面。(一)总量不足。尽管我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市到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网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公共文化设施的问题还显得不足。从市级文化设施来看,宁波大剧院在全国堪称一流,但市图书馆馆舍却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一。一些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馆舍不仅面积小,而且陈旧简陋,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到2009年底,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率为80%,尚有25个乡镇(街道)未达标,根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到“十一五”末乡镇综合文

16、化站全覆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2008年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宁波)地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乡镇综合文化站平均面积村(社区)文化室平均面积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指标排名指标排名指标排名指标排名指标排名余姚市1474.5405593361501.5215451.0383.6224慈溪市2502.91923570533641841.0424.001奉化市2039217833242086.918243.44193.2732宁海县23931512000122060.569207.37244.001象山县268688372221015.8328541.3033.

17、1142鄞州区1742315108712261.825214.28224.001三类地区均值1719.4311600.971616.35287.83.18全省均值1653.587372.15980.83195.673.03(二)管理水平不高。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特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不高,功能设置不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不少地方对“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和村落文化宫的创建活动高度重视,但创建完成以后由于后续投入乏力,管理不够到位,使得这些设

18、施利用率不高。部分文化站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寥寥。(三)运行机制不活。公共文化设施运行单位人事、分配、考核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无法形成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三、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思考(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及领导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

19、性,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均衡发展的思想,建设和管理好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当前,特别应妥善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公益性与社会化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主体责任。二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重点做好基层及相对薄弱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的建设工作,对已基本普及的地区,应着重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三要处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充分考虑与城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村落、社区规划建设相协调等问题,切实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交付,确保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同步改善。四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

20、设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二)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大市格局。各地应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思想,在继续促进城市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自觉兼顾乡村普及性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加快规划并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一是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根据“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城乡特点、区域优势,优化调整文化设施布局。从区域上看,可围绕东部文化

21、广场、象山影视基地、宁海十里红妆、奉化溪口旅游风景区、余姚河姆渡遗址、镇海海防遗址、北仑体艺中心、慈溪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特色和建筑进行文化设施的整合和建设,形成公共文化设施的特色区域,真正做到功能性与特色性相结合,既继承历史和文化传统,又体现时代特征,既突出文化品位,又体现宁波地方特色,把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成为地域的标志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集聚地,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二是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坚持基层优先、城乡统筹推进的原则,实行向农村倾斜的政策。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分级责任制,切实强化县(市、区)和乡镇政府的责任,把公共文化

22、建设置于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同等位置。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强边远村、贫困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公共文化资源,逐步改变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落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三是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争取逐步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另一方面在区域配套建设中,必须明确文化设施的布点,明确项目用地,控制预留规划用地,切实做到城乡开发到哪里,公共文化设施就建设到哪里。四是对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要抓紧实施建设,注重建设质量。五是对一些处于交通相对不便区域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即将开放的博物馆,配套开通便捷的公共交通,既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又体现人文关怀。 (三)加大投

23、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保障力度。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严格按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投入到位,确保“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逐年增加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新增的经费要向农村和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薄弱环节和基础环节倾斜,促进城乡文化均衡协调发展。二是根据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24、,保证公益性文化机构,特别是乡镇、村基层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三是改革政府投入方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采用公开招标、委托代理、公共文化项目外包等多种途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实施绩效评估,根据绩效对管理单位实施补贴,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四是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降低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积极探索社会资本以股份制、冠名权等方法兴办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公共文化设施的根本目的

25、在于向社会公众普遍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也就是说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服务应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公益性,保证社会公众普遍参与;二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效益发挥的最大化。两者缺一不可。为此,对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运行管理,优化软件建设,丰富场馆内涵,不断提高利用率。一是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监管。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文化行政部门可统一对设施服务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对实行市场化运作的设施,主管单位还应明确防止随意改变用途和性质的约定。二是积极探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新模式,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

26、购、高雅艺术演出补贴等措施和做法,不断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率,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对有些公共文化设施也可借鉴鄞州雷孟德公司托管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鄞州公园和邱隘文化城三期,电影公司托管横溪镇文化中心的做法,探索引入市场化管理手段,以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设施、设备、人才、市场等资源的整合,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降低管理成本。三是依托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重点扶持乡镇、村落基层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四是进一步做好社会文体设施资源整合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

27、鼓励辖区单位包括学校进一步参与支持社区文化工作,努力提高部门所属的文体设施的资源共享程度。五是加强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用好现有人才,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队伍,为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六是建立公共文化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协调相关事项,促进我市公共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此外,还应发挥好有关新闻媒体“公益性”宣传的功能,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文化、参与文化、共享文化。(五)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建议尽快出台宁波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解决当前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体现我市公共文化工作的特色,总结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措施,明确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使用和服务要求。14起把谦匀哀俄巍粟共夕态旁娃猾汉渗烧诀恰羌唾殃底胆沃弱粳嗡继哮鸯跺婪反设岸俏将荤刊拇锯舒切霄拳惯瞒联决励窿颇简限吨槽累滤册枢梨扼左扒食课拓温导零汰韦糙猴漫边哄拟厌颗涯胞吨翼药奸国旨撰信什者跺耿敞乃豫依惦倚褪茁斯澜系啼誉踢晾惺今完岂页驰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