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112011 年年 1010 月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1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目 录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介2 经济管理系简介3 一、建设基础3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6 三、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10 四、专业群建设23 五、专业建设预算25 六、预期绩效成果27 结束语34 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介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新型建筑类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 1982 年成立的辽宁 省建筑工程学校,2000 年并入沈阳建筑工程

2、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4 年更名为 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08 年 3 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 院。 校园占地 210 余亩,建筑面积 7 万平方米。有较现代化实验实训场,包括建材、土 工、力学等 38 个实验、实训室。与省内外 200 余家建筑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高职高专教育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被辽阳市批准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现有省级品牌专业 7 个,省级精品课 12 门,省级教学团队 4 个,省部级教科研课题立项 122 项,主编教材 132 部。 学院现有教职工 239 人,专任教师 177 人,其中

3、教授 10 人,副教授 37 人,“双师” 素质教师 105 人,有 59 人获得硕士学位,辽宁省教学名师 3 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 4 人,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建设,拥有了一支“规模适度、结 构优化、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学院紧紧围绕“建筑”特色,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学 院发展步伐,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省内率先创建了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特色鲜 明的“2+1”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行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紧紧围绕“建” 字做文章,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理念,加大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 优

4、化资源配置,创建特色优势专业。现有专业及方向 22 个,在校生 4093 名。毕业生遍 布在党政机关,建筑施工、建筑监理、房地产开发、装饰装修企业,他们正在各条战线 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行业需求和社会认可为学院开辟了广阔的办学前景。招生省份已经达到 20 个,录取 的学生绝大部分为第一志愿考生。建立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先后与 中国建设总公司等 200 多家大中型企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确保了 人才输出渠道的畅通。近几年就业均在 95%以上,并且逐年攀升,在辽宁省高职院校中 名列前茅,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 多年的办学历程使学院凝练了“厚德、励志、笃

5、学、善建”的校训,形成了“诚信、 和谐、严谨、创新”的校风。2006 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学院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生命线的办学理念,以“规模适度、特色突 出、质量一流”为目标,注重内涵建设,实现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办学高效益。 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管理科学、省级示范的精品高职 学院。 学院现设四系一部: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建筑设备系、装饰规划系、基础部。 经济管理系简介经济管理系简介 经济管理系现开设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建筑信息化管理、计 算机应用技术、物业管理 6 个专业。该系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

6、教学设施较为完善。 有专兼职教师 45 人。其中硕士学位占 60%,“双师型”和双师素质教师占 80%,其中有注 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师、注册评估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一级造 价员、国家技能考评员等。我系有完善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已培养了 2600 多名毕业生, 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毕业生的 就业质量,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管系每年都将对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重大 调整,以适应当前建筑市场及建筑用人单位需求。 一、专业建设基础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于 2002 年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开设,自开设以来,累计培养 毕业生 516 人

7、,目前招生情况喜人,今年招生 230 人,报到率 95%,现有在校学生 501 人。近年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就业形势良好, 毕业生初 次就业率均达到 99.36%,毕业生活跃于辽宁省和省外部分地区建筑业的第一线,得到用 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经过十年的建设,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 形成了良好的基础。 (一)行业背景(一)行业背景 建筑业是辽宁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我省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 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来自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 4 示,2010 年,全省建筑业在前一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各项指标又取得

8、历史性突破。全 省建筑业总产值由 2008 年的 2509 亿元增加到 4693 亿元,年均净增超千亿,两年时间翻 了近一番,总产值同比增长 38.7%,全国排名由 2008 年第 10 位上升到第 6 位。 全省建 筑业队伍持续壮大。全省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数由 2008 年的 5000 家上升到 2010 年的 6000 家。到 2014 年,全省建筑业年总产值将突破 1 万亿元,省内建筑企业总量将达到 1 万家,建筑业从业人数将达到 500 万人。完成税收 400 亿元,实现翻两番目标,进一 步拉动就业。辽宁省将以做大做强建筑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建筑业发展,使建筑业经济 社会效益、产业结构、

9、技术水平、市场经营能力、质量安全管理等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 5 名。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定是 一个有美好发展前景的专业。 (二)人才需求(二)人才需求 随着我省建筑业的发展壮大,对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技术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 增加,且需求量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 400 万技术及管理人员的缺口,其 中施工生产一线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 按照我省“十二五”规划,全省等级以上的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要占到职工总 数的 25%,再加上各级建筑管理部门、各行业的建设单位的人才需求,全省工程管理专业 人员需求甚大。为实现建筑强省的目

10、标,按辽宁省建筑发展规划,建筑企业经济技术人 员需要翻一番,尤其对于工程管理人才需求更加突出,因此培养大批高质量工程管理人 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三)专业现有基础与特色(三)专业现有基础与特色 1. 专业建设思路清晰,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体现行业特点 2002 年,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就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和 行业专家及校内教育专家组成,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 确立了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的人才培养思路,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社会和行业要求。 2005 年经过对全省 14 个市典型建筑企业的调研,特别是对建筑工程管理岗位的分

11、析后,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采用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 2 年在校学 习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与模拟实训,第三年年到建筑企业、监理公司等单位所进行顶岗实 习,且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特别是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加大 5 了投入。 2. 课程体系设置合理,课程建设成果明显 多年来,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进行课程重组,开发综合性课程,精选课程内容,本 专业坚持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利用校内建 立的技能训练场所和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工程管理实训室等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再经过一年的顶岗综合实训,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切实得到了提高。根据调查,建

12、筑工程 管理专业近三年的毕业生毕业后即可独立上岗,实现了“零距离”就业的目标。加强课 程教学改革工作,对建筑工程预算等两门课程进行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改革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已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在课程实训中完全按照现行建筑施工生产一线要求、做法进行操作,如要求学生采 用实际工程设计图纸,依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独立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单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的实用实训模式,这样使学生就业后可以适应并满足工作单位的岗位能 力需要,体现了产学结合的办学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对学生综合岗位能力培养成效显 著,得到用人单位和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3. 建立了一支职业素质高、结构较合理的

1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工程管理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 30 名。其中,专任教师 20 人,具有“双师素质”教 师 16 人,占 80%;通过实行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制度、技术服务激励制度,使教师的实 践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 9 名教师具有 3 年以上生产一线实践经历,有 5 名教师来 自企业一线,专业教师社会兼职率超过 50%。 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社会服务成果明显 由于建筑产品形体庞大及差异性,必须要有企业提供实训场所。本专业与北京城建 集团、中国建设集团、辽宁建设集团、辽阳建设集团、辽阳建发集团等多个单位建立稳 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学

14、生顶岗实 习。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参与了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接纳学生实习,承担部 分教学任务,并为学生提供部分就业岗位。在校内,建成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场、装饰施 工技术实训场、造价电算化实训室、工程技术资料实训室等实训场所,实训场(室)采 用模拟企业真实情境的方法进行建设;造价电算化实训室拥有常用的正版工程造价软件, 满足教学与实训需求,这些实训场(室)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实践模拟 服务。 自 2002 年开始,每年均与辽阳市建委联合举办工程造价人员培训班,培训人数 6 4000 余人; 2005 年开始,每年均与辽阳市建委联合举办工程档案员、施工员、质检员、 测量员培训班,培

15、训档案员 3000 余人,培训施工员 3500 余人,培训质检员 2000 余人、 培训测量员 2500 余人;2006 年,为辽宁财政厅培训投资审查人员 47 人;2007 年与辽阳 市建委联合举办工程招投标人员培训班,培训人数 460 余人。 2003 年开始,我院一直作为辽宁省建设厅高职毕业生全省造价人员及国家工程造价 人员固定培训单位,连续培训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毕业学生 9 届,经培训后参加省级考 试合格人数在 8000 多人,考试合格者由省工程造价处颁发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 2009 年起我院作为辽宁省“双师”培训基地,为辽宁省高职院校培训建筑工程管理 类教师 120 余人。 5.

16、专业特色明显,建设成果丰硕 几年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坚持面向施工一线,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坚持产、学一 体化的办学指导思想,获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主持完成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建筑工 程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研究等省部级教研项目 10 余项,有 4 项教研项目获奖,发表论 文 8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 10 篇,主编教材 15 部,参编教材 20 余部,获得各种奖励 8 项,其中省部级 5 项,院级 3 项,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6. 人才质量得到社会承认,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自 2002 年以来,建筑工程管理已经为社会培养了 310 名工程管理专门技术人才。目 前,本专业在校学生 501

17、人,办学效益日益提高。已经连续多年实现毕业生就业协议率 95%以上的目标,专业对口率超过 88.00%,学生“双证书”率达 98%,专业适销对路, 学生供不应求;从对 05、06、07 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政治 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评价很高,优秀率超过 73%,称职率 达 98%。 (四)问题与差距(四)问题与差距 1行业发展动态的跟踪需进一步加强,对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研究还不够深入。 2. 以工程管理岗位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3. 与企业深度融合需要进一步探索,企业和行业兼职教师还没有参与到教学环节全 过程,校

18、企合作的有效合作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4. 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力度不够,教师开发以工作任务 为载体的课程能力相对薄弱。 5. 实验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完善实训条件的途径和内容需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7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建设总体目标(一)专业发展建设总体目标 经过两年的建设,不断深化与辽阳建发集团、中国建工集团等建筑企业的深度合作,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形成“3 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 成以工程管理岗位任务为载体与工程实际对接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施工

19、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打造一支结 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集教学、培训于一体的校内、外与建筑工程管 理实际工作接轨的实训基地,开展以合作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的科技服务工作, 全面提升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实力和水平,建成我省高素质高技能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 培养和服务基地;建成在我省具有示范作用的建筑工程管理师资培训基地;实现专业建 设特色突出,社会声誉良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毕业生就业率高、双证 率高,对我省同类专业建设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二)(二)专业发展专业发展具体目标具体目标 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能力、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为目标,深化校企合 作,实施“3 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岗位标准融入教学 内容,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学校在企业员工培训, 开发新技术等方面与企业合作,互利双赢,使校企合作能持续发展。 2. 重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通过对建筑工程 管理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岗位能力的调研,系统分析企业的“职业活动”,解剖实际 生产过程和实际业务(服务)工作过程,归纳出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行业技术标准 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根据课程内容

21、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 对性、实践性、有效性;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突出应用能力考核,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 求,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习、引进国内外课程建设先进理念,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建设具有“以学生自主 学习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和“教、学、做”一体化特征的优质核心课程。 完成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27 课程标准的制定,编写 13 本实习实训指导书;建设达到国家 8 级精品标准的课程 1 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 2 门,院级精品课程 5 门,特色 鲜明的工学结合课程 11 门,开发 11 门

22、教材及相关课件。 3. 打造会教能做、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制定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改善师资结构。 实施“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工程”。与知名企业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 锻炼,要求每位教师每三年累计有半年以上企业挂职锻炼经历,教师按企业员工管理、 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重点依托合作企业,建设兼职教师人才库。聘请由合作企 业派出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并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建立健全兼职 教师聘请、管理等规章制度。 实施“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工程”。通过对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 力的培训,促使教

23、师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并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门 课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 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完善学院师资培训体系。根据学院专业建设发展目标,明确学 院教师培养目标、任务和要求,完成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师梯队建设。 到建设期末培养 2 名专业带头人;培养 6 名具有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能力和“双师”素质 的骨干教师。 4. 建设适应“教、学、做”一体化要求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建设需要,贯彻技能训练“循序渐进”的思想,新建、 扩建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测量等校内实训室,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 技术服务、职业素质训导于一体

24、的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 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积极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帮助企业制定各类技术标准,与企 业一起进行技术开发及技术改造;同时,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巩固与已有合作企业 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建稳定校外实习基地 10 个,在师资、顶岗实习、技术 服务等方面密切合作,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专 业教师实践能力优势,为企业培养工程管理及相关人员年均 3300 人次以上;社会服务工 作收效显著。 5. 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培养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公平公正、保守商业机密等职

25、业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9 推进社会实践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以社会调研、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区义 工服务、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社团、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创业竞赛、各类技能竞赛和 所有课程教学为载体,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推进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 化的融合与对接,营造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同的职业氛围,形成有利于“职业人”成长的 校园文化环境。 6. 形成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探索并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学生顶岗 实习管理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和 管理,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

26、管理。 7.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服务型校园建设,提高学院在企业技术服务、员工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学院“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的功能,年均完 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5000 人次。开展对口支援贫困地区高职院校工作, 通过师资培训、联合培养、推荐就业、设备援助等途径,为对口支援的高职院校提供服 务。 充分学习并借鉴国内其他同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与国内兄弟院校,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实训场(室)建设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及技术 支持,使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三三)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

27、目标 面向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从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建筑 工程技术管理、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建筑工程 测量等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职业道 德和创新精神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教学质量目标(四)教学质量目标 师资质量和结构有明显提升,双师素质教师比率 85 以上,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 比例 50%;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实训设施完好率 95%以上,实验实训开出率 100%。专业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每年修订一次;课程教学计划齐全,每门课程都有完整 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先进,

28、90%以上教师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合理,85% 教师可应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方法教学;教学监控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教学检查失 误率小于 1%。 10 学生毕业后应具有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建筑测量、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工程 项目管理、工程资料管理、质量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等专门知识,具备建设工程项目 管理能力要求的素质,了解工程建设项目的程序,掌握工程施工及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具备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外语水平达标,通过英语 b 级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达标,通过国家 2 级考 试,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高水平,达到 99.58%

29、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高水平, 达到 100%、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保护高水平,达到 90 以上,毕业生平均起薪额不断 提高,达到 2000 元以上、工作一年后的平均月薪不断提高、达到 3000 元,企业满意度 高,退职率低于 1%;双证书率保持高水平,达到 99%。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实行学分制,创新顶岗实习 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了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 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实行师生“互控” ,并完善教学信 息反馈体系,不断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行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制 度。与毕业生用

30、人单位积极合作,建立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监控制 度,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到 3 年内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课程有效性、 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形成年度分析报告,以确保人才培养需求的质量评价 和监控的质量。 三、建设内容与改革举措 (一)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进行广泛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实际工作 过程,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可持续发 展的需求,明确所需的专业知识、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应达到的素质等,重新构建和优 化专业课程体系。实施“3 元

31、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员共同完成新的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1. 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岗位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建筑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人 员所必须的工作能力,适应于施工企业及相关单位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以培养建筑施工现场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项目技术 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测量放线员为就业岗位群。 11 (2)工程管理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施工员技术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测量放线员岗位的工作任务,经综 合分析确定相应的岗位能力(见表 1) 。 表表 1 1 职职 业业 岗岗 位位 能能 力力

32、 分分 析析 表表 工作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 业 岗 位 能 力 分 析 建筑工程施工员建筑工程施工 项目管理 1.识读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能力; 2.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实施能力; 3.现场施工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 4.具有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或构造问题的能力; 5.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 6.各种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能力; 7.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 8.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方针、政策、执行各项技术 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能力; 9.收集、记录、整理资料的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员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1.识读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能力; 2.参加图纸会审,编写图纸会审记录; 3.施工现场技术交

33、底; 4.施工中技术管理能力 ; 5.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的能力; 6.技术验收能力。 12 建筑工程造价员 编制与审核 建筑工程造价 1. 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 2. 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 3.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 4.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结算的能力; 5.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量清单及计价的能力; 6. 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招、投标能力; 7. 编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能力; 8. 具有一定的索赔能力。 建筑工程质检员 工程质量检查、验 收 1.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评定的能力; 2.施工中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能力; 3.材料、构件送检、复验能力; 4.与质检站、监理等的沟

34、通能力; 5.材料与设备验收能力; 6.熟练掌握运用国家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 准和部颁的有关技术规程能力; 7. 建筑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 建筑工程资料员 建筑工程资料的 编制、归纳及整理、 1.图纸与变更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 2 工程外来文件管理能力; 3.内部文件管理能力; 4.施工记录资料管理能力; 5.竣工资料的整理与归档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员建筑工程测量放线 1.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能力; 2.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直线定向能力; 3.使用全站仪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直线定向。 有的项目为核心岗位能力。 2. 人才培养模式 13 职业基础课程 职业岗位课程 建筑工程测

35、量 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职业拓展课程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预算软件应用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评 定 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施工组织 建筑法规 水暖电识图与施工 安装工程预算 实用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应用数学、 建筑业法律法规、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材 料、建筑cad 制图、思想品德课、建筑力学 与结构、建筑施工技术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 建筑工程预算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实施“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元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构建 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采用校内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第一元)、模拟企业真实工 作环境的校内实践教学(第二元)与校外顶岗

36、实习(第三元)相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模式。 具体实施我们采用“2+1”分段式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学校和建筑企业合作对接,实 施工学结合,毕业证和上岗位证双证融通。前两学年在校完成职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 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岗位综合实训,第三学年到企业从事工程管理综合岗 位顶岗实训。 (二)结合岗位任务,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二)结合岗位任务,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以建筑工程管理岗位任务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并参考职业资格标准,注重教学内 容与从业岗位能力的相互衔接,并结合人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将工程管理各岗 位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进行课程体系设计,见图1。 图

37、1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4 2. 课程教学安排 表表 2 2 课课 程程 教教 学学 安安 排排 表表 学 年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 学 期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六、七学期 18周20周20周20周36周 周 数 理论课 15周 实践3周 理论 课15 周 实践5周 理论课17 周 实践3周理论课17周 实践3 周 实践 20周 实践 16周 课 程 名 称 思想品 德课 英语 计算机 基础 体育 数学 建筑识 图与构造 建筑材 料 测量 识图实 训、 测量实 训、 认识实 习各 1 周 思想 品德课 英语 计算 机基础 体育 力学 与结构 建筑 施工技 术 识图实 训、

38、结构 实训、施 工实训各 一周,生 产性实训 2 周 思想品 德课 英语 体育 cad 制图 建筑工程 预算 建筑施工 组织 成本管理 水暖电识 图与施工 建筑工 程组织实 训 1 周、 建筑工程 预算实训 2 周 建筑工程项目管 理 工程招投标与合 同管理 建筑工程预算软 件应用 建筑工程质量检 验与评定 建筑施工技术资 料管理 建筑法规 建筑工程量清单 计价 安装工程预算 工程 量清单 计价实 训 2 周、 招投标 实训 1 周 顶岗 实习 (一) 顶岗 实习 (二) 13 周、 毕业论 文指导 2 周、 毕业答 辩 1 周 教 学 目 标 专业基 础课程学 习 职业素 养训练; 对专业的

39、 了解;建 筑施工图 识读、建 筑工程测 量综合能 力训练 建筑 施工基 本能力、 建筑结 构基本 知识 职业素 养训练; 建筑识图、 建筑结构、 建筑施工 基本能力 训练 建筑施 工组织、 工程建筑 工程预算 水暖电、 cad 基本知 识 职业素 养训练; 建筑施工 组织、建 筑工程预 算综合能 力训练 建筑工程项目管 理、招投标与合同 管理、质检、资料 管理、清单计价、 安装工程预算基本 知识 职业 素养训 练;工 程量清 单计价、 招投标 能力综 合训练 职业 素养训 练;岗 位能力 训练 职业 素养训 练;岗 位能力 训练 15 (三) 转变培养方式,实施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转变培养方式,

40、实施行动导向课程教学 1 课程建设思路 以建筑企业和实习基地为依托,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以工程管理岗位任务设计课程, 按照工作任务流程设计教学任务,并将岗位技能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标准,以及施工员、 预算员、质检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职责融入课程,保证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 能、职业素质等方面达到岗位要求。 建立专兼结合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任务分析结果,开发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课程 标准、教材、课件、案例库等教学资源;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采用“教、学、做”合 一的教学模式,融入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学习” 的学习模式,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针对学习小组安排学习

41、任务或工作任务, 完成后统一考核,从而培养学生协作、配合的团队意识;通过随岗实训,巩固单项技能, 通过顶岗实训,提高岗位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以建筑工程预算课程为例,选取单层砖混结构、多层砖混结构、多层框架结构 为任务载体,构建学习情景,每一项任务可以按计价编制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设计 见表 3。 表表 3 3 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开发示例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开发示例 学习领域(课程):建筑工程预算基本学时:60 学时 职业描述(岗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造价员岗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造价员职业训练,能独立识读建筑施工图,能根据施工图纸列项、计算分部 分项工程量,能正确地

42、使用定额,能独立计取建筑工程直接费,能计取建筑工程间接费、利润、税 金,能计取建筑工程造价,能够进行工料分析,能够正确计算价差;建立工程经济科学管理的观念; 能自主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培养职业道德素 质。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收集会审后的工程施工图纸、现行预算定额、现行费用标准等计价依据, 依据工程实际列项并计算每个项目的工程量,套用定额计算直接工程费,按照有关文件规定计算价 差、间接费、税金及利润,确定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填写相关表格,编写建筑工程预算文件。 16 目标描述(职业能力和知识): 选取典型项目作为载体,通过项目

43、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行动导向教学,达到如下目标: 正确列项、计算工程量,准确套用定额,计算建筑工程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及工程造 价。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 1 单层砖混结构造价计算 学习情境 2 多层砖混结构造价计算 学习情境 3 多层框架结构造价计算 2 课程建设目标 2 年内,建设 11 门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11 门教材,其中,建设 1 门国 家级精品课程,2 门省级精品课程,4 门院级精品课程。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见表4,工学结合教材建设见表 5。 表表 4 4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一览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一览表 负责人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学校企业 经费 (万元) 完成

44、时间 建设目标 1建筑施工组织李玉芬刘永前62013.8国家级精品课程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黄亚平朱宝元52012.8省级精品课程 3建筑工程预算刘启立于明明62013.8院级精品课程 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评价王柏春王若辉42012.8 5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赵兴军王会臣42012.8 6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张崇庆李 崇62012.8院级精品课程 7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王咏梅郭玉莲52012.12院级精品课程 8建筑构造与识图侯虹霞王 松82013.8院级精品课程 9建筑施工技术刘 萍徐玉宁62012.12 17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负责人经费 (万元) 完成 时间 建设目标 学校企业 1

45、0建筑工程测量黄富勇马仲秋72013.8省级精品课程 11建筑工程预算软件应用姜泓列周明跃52013.8 合 计62 表表 5 5 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一览表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一览表 负责人 序号课 程 名 称 学校企业 经费 (万元) 完成 时间 1建筑施工组织李玉芬刘永前62013.8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黄亚平朱宝元4.52012.12 3建筑工程预算刘启立于明明62013.8 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评价王柏春王若辉32013.8 5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赵兴军王会臣32012.8 6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张崇庆李 崇62013.8 7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王咏梅郭玉莲42012.12 8建筑构造与识

46、图侯虹霞王 松62013.8 9建筑施工技术刘 萍徐玉宁62012.12 10建筑工程测量黄富勇马仲秋4.52012.12 11建筑工程预算软件应用姜泓列周明跃52018.8 合 计54 3.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根据职业岗位能力、 18 素质要求,结合实际工作过程,以任务或项目设置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校内 和校外两个实训场所,做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化,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4.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遵循“能力与知识并重;

47、过程 与结果并重;应会与应知并重”的考核原则,做到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并 尽可能采取现场实操、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 (四)强调专兼结合,建设(四)强调专兼结合,建设“双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结构教学团队 1. 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举措 (1)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校内专业教师到企业到企业 中去中去实践,不断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通过与建筑企业合作,在企业建 立如“专业教师实践进修基地”等长期合作机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 直接引进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 (3) 引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48、特别是实践教学任务。 (4) 加强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推动校企交流,提高技术服 务能力。 2. 专业带头人选拔和培养 建设目标:2 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 2 人。 建设标准: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对工程管理和高职教育发展有深入研究,能 把握高职教育工程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的教师或现场专家;选择具有在工程管理现场工作 经验 5 年以上(或兼职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8 年以上) ,职称在副高以上的教师或现场专家; 熟悉工程管理领域的人才需求、岗位要求、工作流程;专业建设思路清晰,对人才培养 模式的构建、专业建设标准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深入理解。 培养措施:充分保证专业带头人的科研、

49、专业建设经费,大力支持专业带头人参加 行业协会活动、参加国际交流;组织制定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规划;组织研究实施校企 深度融合机制;2 年内主持完成省级及以上的科研或教研课题 1 项。加强专业团队建设, 培养 6 名骨干教师,扩大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聘。 3. 骨干教师培养与选拔 建设目标:2 年内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 6 名。 19 建设标准:具有在工程施工现场工作经验 3 年以上,或兼职从事工程管理工作 5 年 以上,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或现场专家;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建设方向;具有 较强的高职课程开发能力,对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参加 工程

50、管理工作,能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服务工作。 培养措施:通过进修、挂职、访问学者、参加国际交流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水平; 充分保证科研经费、课程建设经费, 2 年内骨干教师每人开发工学结合课程1 门,主持院级 以上课题至少1 项,开发优秀教学课件1 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成4 项工程管理工作。 4. 兼职教师培养与选拔 建设目标:建立具有 40 名兼职教师的资源库,每年从资源库内聘请 10 名左右兼职教 师。 建设标准:具有丰富现场经验,拥有熟练的岗位技能,具备基本教学能力,具有优良 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培养措施:建立兼职教师的选拔和管理办法;对兼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教师基 本素质;为兼

51、职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方便协调兼职教 师本职与承担课程的关系;兼职教师评价办法。 5. 其他教师引进与培养 (1)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支持每位青年教师考取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每年安 排 2 名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每人每年必须至少完成 1 项社会实践成果;2 年内每人至少 参与 1 项院级及以上的教研或科研课题。 (2)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业课教师, 引进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2 年内,任课教师中具有硕士及 以上学位的保持在 5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保持在 40%以上。 (3)每年不少于 20%的教师参加专业

52、或行业组织的培训。 (五)强化实践育人,建设创新型实训基地(五)强化实践育人,建设创新型实训基地 1. 实践训地建设基本思路 以建设“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为切入点, 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实践教 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在校内建设以模拟教学产品为纽带的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在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工程管理创新型实训基地环境与建筑施工企业或各类建筑咨询公司的工作环境相同,可 以生产各类建筑工程管理模拟教学产品。 20 以建设“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为切入点,通过“校友合作机制”与建筑企业共同研 讨校企深度融合的途径,将课堂建到建筑施

53、工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 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工程管理各岗位能力要求,设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 、建筑工程招投 标等实训环节,为工学结合的课程和实训提供场所;采用真实的环境和设备,进行仿真训 练; 利用模拟手段,进行招投标 、建筑施工组织等训练;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社会服务 工作。 2. 实习实训软件建设 (1)研讨、制定实训室建设方案; (2)编制实训大纲、指导书等文件,制定实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3)制定实训室规章制度; (4)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5)布置实训室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等。 3

54、.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要求 1)按照教学和实训深度融合的要求,做到 “教、学、做”在实训室融为一体; 2)按照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做到“集成、共享、开放” ; 3)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达到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4)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满足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要求。 (2)建设内容 1)实训室建设(见表 6) 表表 6 6 实训室建设一览表实训室建设一览表 序 号 实训室名称建设内容开展的实训项目服务课程 1 完善工程项 目管理实训 室 更新项目管理沙盘、投影仪、 施工管理软件及办公设备 施工管理沙盘实训 施工管理软件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 建筑成本管

55、理 2 更新工程造 价实训室 更新预算软件,更新计算机 建筑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 建筑工程计价 建筑工程预算及软 件应用 21 序 号 实训室名称建设内容开展的实训项目服务课程 3 扩建测量实 训室 增加测量仪器和工具 经纬仪放线 水准仪测标高 gps 放线 全站仪放线 建筑工程测量 4 扩建工程技 术资料实训 室 增加计算机及相关材料 施工准备阶段资料 工程监理资料 施工资料 竣工图及竣工验收资料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 5 更新建筑材 料实训室 更新水泥、砂、石、混凝土、 钢材、防水材料等实验仪器 水泥检测 混凝土检测 集料检测 钢筋检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砌体材料强度检测 防水材料检测

56、建筑材料 6 扩建校内工 种实训室 增加实训设备,满足两个班 学生同时实训要求 砌筑工实训 抹灰工实训 钢筋安装实训 钢筋加工实训 模板工实训 建筑施工技术、建 筑构造与识图、建 筑工程质量检验与 评定 7 扩建构造、 工艺展示室 增加地(楼)面、墙体、门 窗、吊顶等构造和工艺 构造展示 工艺展示 建筑工程施工 建筑构造与识图 8 新建招投标 实训室 购置招投标、评标软件及 办公设备 建筑工程招标实训 建筑工程投标实训 建筑工程评标实训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4.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稳定的实习基地 10 个,企业参与各教学环节的工作,企业技术人员在学院兼职,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可以在

57、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工程管理工作,和企业共同 进行应用技术研发等工作。 22 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研究,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完善与企业合作培养 人才的长效机制。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学生,学生以员工的身份承担岗位工作, 校企共同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提高等方面进行严格考核,进行校企深度 融合,形成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 (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1. 为建筑企业培训职工 2 年内,利用师资和实训条件优势,为辽宁省及辽阳市建筑企业培养工程管理等方 面人员 3300 人以上,与辽宁省造价管理处、辽阳市建委联合进行工程造价员、施

58、工员、 质检员、档案员、测量员等培训。 3.承担企业新规范、新规程的宣传贯彻工作; 4.科技服务 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辽宁地区建筑行业提供咨询服务;与建筑企业联合进行 横向科研项目研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企业进行材料检测、企业定额编制等工 作。 5.对口支援 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利用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带动边远地区建设职业技术 院校的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实训条件建 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七)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文化建设(七)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加强职业教育文化建设 1. 强化专业教师职业文化素质教育。根据学院的整体部署,通过政治学习

59、、业务学 习和教师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强专业教师的职业文化素质素养,引导教师主动把职 业文化素质教育实施到课程教学中。 2. 开展企业文化进课堂、进实训室、进学生头脑。通过办公室、教室以及实训室的 职业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职业教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职业教育文化中得到熏 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 定期邀请专家作各类学术讲座和技术辅导。组织开展学生访校友、学生进企业, 深入进行社会调查、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4.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针对本专业的核心技能,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条 件,开展专业技能大赛,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培养学

60、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 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八)(八) 实施三方评价,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实施三方评价,明确人才培养质量指标 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 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 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 踪。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目标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高、毕 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高、毕业生平均起薪额高、工作一年后的平均月薪高、企业满意度 高、双证书率高。 具体监控指标是:初次就业率 98%以上、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