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学:初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变教为学:初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变教为学:初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变教为学:初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变教为学:初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教为学:初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导言 “问题导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处理地理教材最突出的亮点。通过问题导学教学,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了以“问题导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以问题为载体开展学习,注重问题导学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营造一种探究学习氛围,从而达到高效愉悦的教学效果。问题导学的教学研究是欧美教育界重要的讨论和研究课题,国内这方面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在营造民主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方面、问题提出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

2、一些成效。这些成果对我们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对于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运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即“问题导学”方面的研究及探索较少。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课题研究力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二、课题研究的过程“问题导学”是指以问题为主线,以质疑、探究、应用为基本途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到掌握知识,学以致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习的过程应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能力。通过问题导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研

3、究学生、查阅资料等形式,逐步探究实施“问题导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不大,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害怕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不敢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课内学生没有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时间长了,学生形成了思维上的惰性,不想提出问题,也提不出问题了。 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不能及时引导、进行分析、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发挥不出学生提出问题的作用和价值,这也是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针对当前问题导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做了以下工作:第一阶段: 实验准备1.确定课题组成员,

4、进行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在课题负责人的组织领导下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和课题研究的实践操作培训,让他们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帮助他们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活动记录。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到周边市区的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3.设计调查问卷。对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问题意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由学生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结束后,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第二阶段:操作实施阶段(一)密切联系生活,引领学生思考,拓展学习空间。在问题导学式学习过程中,丰富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其它多彩的自然环境是体验探究的重要内容,要力求挖掘和利用家庭、社会、教材、教师、课堂、网络等资源,引领学生在广阔

5、领域里实践、感悟、体验、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地理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讲解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自己结合当地生活中的四季服饰变化得出气温年较差大(我们生活在温带季风气侯区内)等。又如在学习“人口问题”时,结合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途中见到的交通拥挤、行人太多,机动车尾气弥漫、空气污浊、噪音震耳的现象,指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这种联系身边的地理教学,激发了学生环境保护的热情,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地理问题意识。在地理问题导学式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学

6、生的自主探究,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另外,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善于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我们的课堂实践中认识到:问题导学式教学法就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问题导学”教学实践中,一种是教师提出问题,并进行讲解,由学生寻找答案;第二种是教师只提出问题,探究的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放手让学生去探讨;第三种是学生探究的不只是教师或教材中的问题,而是自己提出问题,探究的方法和答案同样也是开放的,也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问题导学”教学研究是一个分层递进的过程。如果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或学生已经经历过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那

7、么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之,则需要教师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无论学生的探究活动处于何种水平,都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后,要把复杂的、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直观形象的小问题。 对于理解层次的问题,可分解成有联系的小问题来处理。如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特点的异同。学生在学完我国的“河流和湖泊”的知识后,要掌握了黄河和长江的存在的问题,一下子要说清楚非常困难。所以先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先认识黄河和长江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主要支流等?黄河和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存在哪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措施。这样的话,学生分析起来就有条

8、理了。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地理问题。教师要按照地理规律,逐步进行分解,引导学生来学习。在学习“海陆的变迁”的有关知识时,以多媒体课件展示“沧海桑田”的视频,教师引导观察思考,学生们会争先恐后的提出许多问题:视频播放的地理事物发生了怎样地变化?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哪些?学生从概念、成因、证据等多个视角,对海陆变迁提出质疑,进而呈现出积极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问题导学式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遇到问题后,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和实践,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9、,并且掌握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然后再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师与生、生与生的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应注意:分组要合理,一般4人为一组,组内成员有不同的层次,这样起到帮扶作用;组内要有明确分工,选出小组长,大家共同参与。例如:“地图上的比例尺”是学会看地图的重点,它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时,以学生熟悉的课桌为例,绘制平面图时,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学生就会发现这些物体、场所画不到一张纸上,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该怎么办呢?教师指导学生把它们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此引入比例尺的概念,并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比例尺来完成平面图,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绘制的方法,并进行激励和评价

10、,提出建议。学习的过程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三)探索操作程序,形成典型案例,构建“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探讨并总结初中地理问题导学学习的基本操作模式,让问题导学学习成为共同接受或认可并努力实施的课堂模式。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实验过程中的亮点,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案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活知识,探究问题,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延伸迁移,构建新知。“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组成及说明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创设情景进行教学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

11、参与学习的热情,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想问。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提出的问题要进行梳理,使问题具有指向性。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地理教材每节都有大量的活动内容,通过活动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深入钻研挖掘教材,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小制作和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地球仪”时,根据课本活动题的制作步骤,学生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制作中,学生会提出地球仪是什么形状?为什么总是倾斜的?地轴总是指向哪个方向?等等。让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景,学生

12、更有探究的兴趣。并通过启发、讨论、分析等环节,获得探求知识的创新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在回顾与思考中发现问题。如主父玉国老师在教学 “多变的天气”时,围绕着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冷热、阴晴、风雨等方面提出问题,并结合每天的天气预报,学生模仿气象员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效果良好。这些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都是重要的资源,特别是运用学生亲身经历且比较关注的热点焦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沪宁杭工业基地时,与上海世博会联系起来,在学习北京时,联系2008年的

13、北京奥运会。紧密联系热点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并能学以致用。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利用地图来发现问题。陈宏顺老师在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特点”时,出示“非洲气候图”,充分发挥地图第二语言功能,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作出必要的提示,如以赤道为中心向北向南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等等。这些问题在学生的脑海里涌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自然的动机和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也进入我们的地理课堂。多媒体以其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使地理信息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直观和更多样化,能够把抽象地理事物形象化、静态地理图像动态化,将眼前看不到的

14、地理事物和过程,在屏幕上逼真形象地展示出来,吸引学生入情入境。例如在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展示亚洲最高的高原,最深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最雄壮的山脉、主要的河流等等,并用多媒体播放亚洲雄风这首歌,激发学生作为亚洲人的自豪感,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更有兴趣学习地理。又如在讲授“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一课时,教师先演示课件,示范指出我国的34个省及相对应的地理位置,并展示省区的轮廓,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在教师的演示指导下,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想像能力。通过flash互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按动鼠标把34个省级行政单位拖到相应的位置,比一比谁指图更准确。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15、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多媒体教学给课堂带来新气象,使地理课堂动起来。2.激活知识,探究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变“教”为“学,引导学生思考。适时而准确的帮助学生激活旧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适时的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图、表,提取各种有效信息,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无限创新的能力,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并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先学习了气温曲线图的画法,后又学习了降水柱状图的画法,后来我想让学生知道,如果把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放在一个图幅里,那么就可

16、以更加直观、方便的看出气温和降水的配合。于是我这样启发学生:师:同学们已经学会绘制气温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了,并且能够根据图来判断气温和降水的特点,非常了不起。现在老师想把气温和降水画在一幅图里,该怎么设计呢?大家动动脑。生:老师可以画两条曲线,一条曲线代表气温,另一条曲线代表降水。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别的办法吗?生:可以用两种不同图案的柱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师:你们两个的方案都不错,可我想还是用曲线表示气温、柱状表示降水,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大家想想怎么绘制气温和降水的刻度,我又进一步对学生启发。生:可以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横轴表示月份,横轴上面表示气温,下面表示降水。我对学生的回答感到不理想

17、,于是在教室转了一圈,学生还是没有想到分别用左右两边的数轴来表示气温和降水,我只好直接交代结果。启示:让学生绘制气温降水柱状图应该不是很难理解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来呢?我于是去问问学生,学生的回答让我难忘:再多留一点时间就能想出来,当然在耐心点拨一下也会想出来,学生的答案让我想起了农村孵小鸡的问题,不能过早的把壳扒开,教学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案例中我感到还是在最后时刻,缺少了一点儿耐心,直接将答案说了出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后来的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去思考、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后,通过探究交流,集思广益,

18、形成共识。此阶段一定要给学生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成功感,愉悦感。例如周一鸿老师在学习“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时,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分布图放在一起,让学生们观察,师生互动。提出火山地震与六大板块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板块的运动方式有哪几种?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又是由哪些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形成共识,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更有兴趣投入到以后的地理学习中。4.延伸迁移,构建新知: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只有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才能举一反三。这一过程要充分激发学生无限创新的潜能,尽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

19、的问题,因为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地图一课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绘制校园平面图。通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实际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时,着重给学生介绍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辨认方向,并带学生到教室外面,当场教学生怎么利用手表定方向。并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辨认方向。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收集了如何用树叶的疏密、山坡上草的生长定方向;石头两面的干湿情况定方向及运用指南针等等。又如在进行“地震、火山”的教学时,结合近些年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等,让学生分析这些地区发生地震的原因,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从课本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知识的迁移,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三阶段成果鉴定,结题。三、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初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研究经过两年的探索,地理教学的成效已有所体现。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兴趣、创新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