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力+弹力+重力+摩擦力_第1页
第8课时:力+弹力+重力+摩擦力_第2页
第8课时:力+弹力+重力+摩擦力_第3页
第8课时:力+弹力+重力+摩擦力_第4页
第8课时:力+弹力+重力+摩擦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8 8课时力课时力 弹力弹力 重力重力 摩擦力摩擦力 考点考点1 1力及其描述力及其描述 定义定义物体对物体的物体对物体的_ 单位单位_(_(符号:符号:N)N) 产生产生 条件条件 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可以不接触可以不接触) ) 三要素三要素_、_、_ 作用作用 效果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 变变 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 _ 力的示力的示 意图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在

2、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 示力的示力的_。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 越长越长 作用作用 牛顿牛顿 大小大小 方向方向 作用点作用点 运动状态运动状态 形状形状 方向方向 作用点作用点 点拨点拨 力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力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 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同时受到来自对方的作用力用力的同时,这个物体也同时受到来自对方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 时也是

3、受力物体。时也是受力物体。 例例1 1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态”的是的是( () ) B B 考点考点2 2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概念概念 弹性弹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 复到复到_的性质的性质 塑性塑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 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弹力弹力 定义定义物体由于发生物体由于发生_而产生的力而产生的力 大小大小 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程度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程度的大小 有关有关 常见弹

4、力常见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压力、拉力、支持力等 原来形状原来形状 弹性形变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构造构造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弹簧、挂钩、刻度盘、指针、外壳 原理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 _ 作用作用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力的大小( (主要测重力、拉力主要测重力、拉力) ) 使用使用 方法方法 使用前:观察使用前:观察_和和_;调零;调零; 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 使用时: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使用时: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 拉力方向拉力方向_

5、,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_; 测量时,所测力的大小测量时,所测力的大小_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的量程;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水平且与刻度板的量程;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水平且与刻度板 面面_ 正比正比 量程量程 分度值分度值 一致一致 摩擦摩擦 不能超出不能超出 垂直垂直 注意注意 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 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出此范围,它就要损坏。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出此范围,它就要损坏。 例例2 2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3 N的力拉它时,弹的力

6、拉它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 各施一个各施一个3 N3 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弹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 A A0 0 B B3 N3 N C C6 N 6 N D D无法判断无法判断 B B 考点考点3 3重力重力 定义定义 由于由于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符号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符号 _表示表示 施力物体施力物体_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地球上的物体地球上的物体 大小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7、_ 计算计算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_ g g_,它的含义:质量为,它的含义:质量为_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N_N 地球的吸引地球的吸引 G G 地球地球 正比正比 G Gmg mg 9 98 N/kg 8 N/kg 1 kg 1 kg 9.8 9.8 方向方向 _ 说明: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说明: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成 _来检查墙是否砌得竖直、来检查墙是否砌得竖直、 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水平仪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水平仪 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等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等 作用点作用点 重力在物体重力在物体 上的等效作用上的等效作用 点叫做点叫做 _ 说明: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

8、说明: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 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形状规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形状规 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_上;物体的重心不一定上;物体的重心不一定 在物体上,比如空心圆球、圆环的在物体上,比如空心圆球、圆环的 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一个物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一个物 体的支撑面越大体的支撑面越大( (赛车赛车) ),重心越低,重心越低 ( (不倒翁不倒翁) ),就越不容易翻倒,就越不容易翻倒 竖直向下竖直向下 铅垂线铅垂线 重心重心 几何中心几何中心 点拨点拨 重力不是地球引力重力不是地球引力(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一物体

9、在地球上不 同地点所受重力也稍有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逐渐增大;离同地点所受重力也稍有不同,从赤道到两极重力逐渐增大;离 地面越高,重力越小。地面越高,重力越小。 巧找巧找“重心重心” 不规则物体找重心:如图所示,薄板的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不规则物体找重心:如图所示,薄板的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 求出,求出, ABAB和和CDCD的交点的交点O O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也可利用支撑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也可利用支撑 法找重心,如将汤匙放在手指上,使其平衡,则汤匙的重心法找重心,如将汤匙放在手指上,使其平衡,则汤匙的重心 在支撑点的上方。在支撑点的上方。 拓展拓展 例例3 3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

10、考同学认为物体的地球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 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 进行了探究。进行了探究。 (1)(1)你你_(_(选填选填“同意同意”或或“不同意不同意”) )物体的重力大物体的重力大 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依据是_。 同意同意 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越大 (2)(2)如图甲所示是他第如图甲所示是他第2 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 计的量程是计的量程是_N_N,分度值是,分度值是_N_N,请将此时测力,请将此

11、时测力 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计的示数填入下表的空格处。 次数次数1 12 23 34 4 质量质量m m/kg/kg0.10.10.20.20.30.30.40.4 重力重力G G/N/N1 1_3 34 4 0 05 5 0.2 0.2 2 2 (3)(3)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 变化的图象。变化的图象。 答案答案 (3)(3)如图所示如图所示 (4)(4)由图乙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由图乙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 (5)(5)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若干年后,小考在

12、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 样的器材样的器材_(_(选填选填“能能”或或“不能不能”) )完成该探究。完成该探究。 正比正比 不能不能 考点考点4 4摩擦力摩擦力 1 1摩擦力摩擦力 定义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发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发生 _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_相对相对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产生产生 条件条件 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接触面粗糙;物体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接触面粗糙;物体 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方向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

13、体相对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 (趋势趋势) )的方向相的方向相 _ 效果效果_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相对相对 阻碍阻碍 反反 阻碍阻碍 2 2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分类 项目项目定义定义说明说明 静摩静摩 擦力擦力 一个物体与另一个一个物体与另一个 物体接触时,存在相物体接触时,存在相 对运动趋势,但没有对运动趋势,但没有 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 的摩擦力的摩擦力 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 摩擦;力的大小与和它方摩擦;力的大小与和它方 向相反的外力的大小相等向相反的外力的大小相等 滑动滑动 摩擦摩擦 力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

14、个一个物体在另一个 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受 到的摩擦力到的摩擦力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 粗糙,滑动摩擦力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 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_ 滚动滚动 摩擦摩擦 力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一个物体在另一个 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受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受 到的摩擦力到的摩擦力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 _ 大大 大大 小小 3.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

15、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 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做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做_,读出,读出 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测量原理:测量原理:_条件条件 探究探究 过程过程 _ 探究探究 方法方法 实验实验 装置装置 探究课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课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转换法 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不好控制,建议如下操作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不好控制,建议如下操作( (如图所如图所 示示) ):将弹簧测力计挂钩处与

16、放置在长木板上的木块相:将弹簧测力计挂钩处与放置在长木板上的木块相 连,拉环处固定,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连,拉环处固定,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 实验实验 改进改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运动速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运动速度 的大小等无关的大小等无关 说明说明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和和_ 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_, 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对比甲、乙两图对比甲、乙两图)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压力一定时,接触面 _,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对比甲、丙两图对比甲、丙两图) ) 得出得出 结论结论 压力压

17、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越大越大 越粗糙越粗糙 4 4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目的目的方法方法实例实例 增大增大 摩擦摩擦 增大增大_ 擦黑板时用力;皮带松了,拉擦黑板时用力;皮带松了,拉 紧;用力捏车闸刹车紧;用力捏车闸刹车 使接触面变使接触面变_ 结冰的路面撒炉渣灰;鞋底、结冰的路面撒炉渣灰;鞋底、 轮胎刻有花纹;车轮上装防滑链轮胎刻有花纹;车轮上装防滑链 减小减小 摩擦摩擦 减小减小_雪橇用密度小的材料制作雪橇用密度小的材料制作 使接触面变使接触面变_ 冰壶比赛中,不断摩擦冰面形冰壶比赛中,不断摩擦冰面形 成水膜,减小摩擦;锁生锈后加成水膜,减小摩擦;锁生

18、锈后加 铅笔芯粉铅笔芯粉 变变_滚动轴承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使接触面_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浮列车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浮列车 压力压力 粗糙粗糙 压力压力 光滑光滑 滑动为滚动滑动为滚动 分离分离 例例4 4 毛毛在毛毛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的活 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1)在实验过程中,应拉着木块使其在水平方向做在实验过程中,应拉着木块使其在水平方向做_ 运动。运动。 匀速直线匀速直线 (2)(2)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共进行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共进行了9 9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接触面接触面 种类种类 实验实验 次数次数 对接触面对接触面 的压力的压力/N/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