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进录取旺季 “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注”_第1页
高招进录取旺季 “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注”_第2页
高招进录取旺季 “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注”_第3页
高招进录取旺季 “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注”_第4页
高招进录取旺季 “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月29日,教育部发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十条禁令”。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 严禁高等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 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 录取协议”或以“新生高额奖学金”、 “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承诺吸引生源。 有舆论称,此条禁令剑锋直指几大名校。 本期周刊,从这条禁令说开去,从“ 到底谁更关注高分考生”、“从香港名校 向高分考生抛出橄榄枝,看内地名校面临 的压力”、“高分考生进入高校之后,是 否有适合他们的培养方式”等几个角 度,分析“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 注”。媒体之间、高校之间的博弈到 底谁更关注“高分考生”【镜头】6月22日 凌晨,四川省高考成绩公布在即。 有媒体“闻讯

2、”赶到富顺二中,要求采访 一位考生。因为据传这位考生有可能为 “高考第一名”,可就在4小时之后,却 证实为只是一次误传。这名优秀的高三 学生,本应为优秀的高考成绩感到高兴, 却因为一嘲被状元”的乌龙,令自己和家 人陷入无奈与尴尬。按照常理,这样的事 件本不该发生,因为多年来,教育行 政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媒体炒作高分 考生,要求各地在公布高考成绩时,不公 布高考第一名。可是,几番禁令,难见成 效。“状元”摇身一变为“准状元” 、“疑似状元”、“高考第一名”,依旧 成为许多媒体关注和炒作的焦点。记者随 即打开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教育频道, “2012全国各地高考状元”赫然在 目,网页上不但将20

3、12年各地高考第一名 的姓名、照片、所在学校、高考分数“一 网打颈,还发出“诚邀各省状元与我们联 系,做客新浪讲述自己的高考故 事。如果您是状元见证人,可以第一时间 联系我们,将会得到实惠奖品噢”的邀请。 让人不禁想问,禁令当前,依然我行我素。 意欲何为?当然,如果仅是将板 子打在媒体身上,肯定会有媒体大呼委屈。 因为,与媒体比较起来,似乎一些著名高 校对高分考生的关注度更高、嗅觉也更为 敏锐。有广东媒体报道,6月25 日,高考成绩公布前一天,已经有广州部 分“高分考生”受到国内著名高校的“秘 密约见”。在高考前后,全国各大名校招 生组已来到广东“网罗”“高分考生 ”。说来也的确耐人寻味,很多

4、地区都如 此,考生可以查询高考成绩的当天早晨或 者前天晚上,就已经有不少考生频频接到 知名高校的电话,要求“约谈”。很 多考生甚至一度以为自己遇到了“骗子”, “为什么高校招生组的老师可以提前于考 生知道考生成绩?”记者了解到,根据规 定,各地招生考试院是没有权力擅 自提前向外界发布考生分数的,但是,由 于各大名校与各地招生考试院之间的微妙 关系,高校提前于公众了解到“高分考生” 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为了争夺 到更多的高分考生,各高校纷纷使出浑身 解数,包括许诺考生“热门”专业,包括 请考生的师兄师姐充当“说客”,包括请 学校知名教授与考生直接电话或面谈 等等。有专家指出,几年前,包括北大、

5、 清华等在内的国内知名高校就达成约定, 不炒作、不争夺高考状元。这为营造一个 公平、清净的录取环境做出了表率, 希望各大高校能真正将这个号召落到实处。 “高分考生”之争为何暴露内地名校 之痛【镜头】2012年年初,清华大学经管 学院媒体联谊会。该院某负责 人向媒体坦承:几年来,内地名校招收到 的都是中西部地区的高分 考生,一些教 育发达地区的高分考生纷纷选择了香港名 校或者国外大学。这暴露出内地名校 面临“优质生源危机”。该负责人的判断 确有依据。根据2011年的报道,港大确定 录取内地省级高考头名11人,包括北京3名 文科头名、上海和湖南文理 头名等,相比上一年人数增加近一倍。而 今年的形势

6、对内地名校来说,或许更不乐 观。香港大学去年在内地招生300人,今年 经教育部批准,在内地的招生计 划增至400人。被录取的内地学生中,约有 1/4能获得港大的奖学金,最高的全奖为每 年16万港币。高额的奖学金与开放、多元 的教学环境的确吸引了相 当数量的内地优秀生源。以北京为例,连 续几年的高考前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记者 在采访中都遇到了既参加了北大、清华的 自主招生考试,又参加了香港名校的 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其中很多都来自人 大附中、师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 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终选择了香港名 校就读。一所高校招生负责人告诉 记者,“香港名校招生没有任何的限制和 束缚,他们可以通过

7、包括奖学金等各种方 式吸引学生,但是内地的高校却面临着诸 多的束缚。”因此,有媒体评论,6 月29日教育部发布的“十条禁令”中,严 禁高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新生高额奖 学金”吸引生源的规定,让内地名校在与 香港高校的比拼中,将更不具备优 势。当然,给内地高校带来竞争压力的, 不仅仅是香港高校。海外的高校也实实在 在地吸引了相当一批学生。据了解,清华 大学去年就有20名左右的录取考生 放弃报到,前往海外留学。这样的结果, 给国内著名高校提出一个现实的课题:一 方面,要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 这些被“放弃的”名校录取名额,需 要政策层面的科学调节;一方面,要理智 看待国外名校的竞争,积极应

8、对。“要客 观看待生源外流的现象。越来越多中国学 生接受世界一流教育,他们中的很多 人日后回来报效祖国,这肯定不是坏事;同 时,对国内名校来说,打破原有的垄断,也有 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某高 校招生负责人介绍。是的,要 从提高教育质量入手。有专家指出,香港 名校与海外高校赢得考生,尤其是高分考 生的青睐,绝不仅仅由于高额奖学金,更 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教育服务”与 “教育内容”。如果内地名校仅仅将高分 考生的外流归因于奖学金的诱惑,而不从 自身的教育质量和理念上寻找差距,将会 继续在生源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招 生”要与“培养”相连接名校,已准 备好了吗【镜头】2012年,许多高校都

9、在 专业设置中推出了旨在推动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的举措。以上海交通大学为 例,该校与法国巴黎高科技工程师学校集 团合作,创办工科试验班。该试验班采用 巴黎高科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旨在培养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 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精英人才。“招生” 是高校培养人才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尤其是对于高校越来越享有招生自主权、 可以一定程度上做到不拘一格选拔 人才的今天来说。选拔到适合高校理念和 特点的人才,让人才与学校实现最大程度 的“匹配”,是未来高校招生的努力目标。 但,“招生”绝不能孤立存在,而 是应该与后续的人才培养环节相统一。换 言之,招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要 将招收来

10、的人才以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为此,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 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大学招生一定 要“深、远、宽、广”。其中,所谓 “远”,就是指要看得更远,把考试招生 与人才培养及长远发展衔接起来。招生的 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才培养,要将招生院校、 专业所需要的素质、特质与学生本人的兴 趣、素养挂钩,要将教育融入整个招生过 程,也即“寓教于招”。招生录取 在人的一生中虽然只是一个瞬间,但要本 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它。记者 了解到,2012年,许多高校陆续推出了致 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设 置,而且,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专业设置 并不盲目,而是做到了突出学校的特点与 个性。比如,中国

11、人民大学充分发挥自身 人文社科方面的优势与特长,与法国 几所知名高校合作,设立以人文、艺术学 科为主的“中法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端 人文、艺术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北京邮电 大学今年新增了“物联网工程专业” 。该专业是北京邮电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 业之一,是具有计算机学科背景的、面向 信息行业的宽口径专业。物联网产业是全 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 ,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 一。该专业的设置,旨在培养这一战略性 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与此同时,今年, 包括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 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都根 据学校特色,增设了致力于拔尖人才培养 的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要求我们在 前期招生宣传的过程中,向考生详细 介绍专业特点和培养理念。将真正具有强 烈兴趣,并在该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