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04周)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试题(含解析)选修系列_第1页
高中语文(第04周)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试题(含解析)选修系列_第2页
高中语文(第04周)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试题(含解析)选修系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岑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

2、但不觉艰险。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试题分析】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是感到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的评价;(2)对思想感情的评价;(3)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一)提问方式1有人认为,有人认为,你的观点呢?2有人认为本诗是表达,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你同事哪种看法?(二)答题步骤1研读诗歌和某人的评价;2弄清诗歌的主旨;3亮明自己对作者观点态度

3、的评价(历史地、辩证地);4找出诗歌中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分条具体作答。(三)答题模板1我认为,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江 村杜 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事事幽”体现在那些方面?请结合前三联具体分析。 2尾联两句,有人说是幸词,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做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枕上作陆 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

4、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3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对尾联,有人说是超脱之语,有人说是愤激之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一、1环境之清幽:清江曲折,绕村而流;物态之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伴相随;人事之幽趣:老妻可亲,稚子可爱,合家怡然。以环境的安闲衬托人物的安闲,用的是衬托手法.反之也成立,所以可以说是互相衬托或映衬.2答案示例一:认同幸词。因为诗人在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后,终于获得了一个安居的休闲栖身之所,物情幽静,人事幽趣,又有亲友故旧的资助,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和满足.答案示例二:认同苦情,正是因为诗人居悠闲之地,过

5、着闲适的生活,却正说明其无所作为,流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而依靠旧友的支助,说明自己生活上的窘迫,“但有”不能保证必有,“更何求正说明有所求,依人而活的一代诗宗,吐露的是悲酸的情感。【解析】题干问的是“尾联两句,有人说是幸词,有人说是苦情。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全诗做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表明观点,然后通过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来分析情感。分析时要紧密结合诗句内容,抓住关键词“但有”“更何求等.二、3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4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语.全诗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孤夜无眠的情景,

6、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联表面上写要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但联系全诗,这不过是诗人的激愤之语罢了,意在抒发暮年壮志难酬的感慨与激愤.【解析】题干问的是“对尾联,有人说是超脱之语,有人说是愤激之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先表明态度,然后结合全诗谈。分析诗歌的情感,要从重点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入手,要有看法有分析,如认为是超脱之语,言之成理即可。【知识积累】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

7、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第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二,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这些显性信息.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