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硕士学位论文_第1页
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硕士学位论文_第2页
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硕士学位论文_第3页
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硕士学位论文_第4页
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硕士学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类号 tq339 学校编号 10490 udc 密级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学科专业: 化学工艺研究方向: 生物质能源研 究 生: 马家玉指导教师: 王存文 教授 王为国 副教授二 0 0 八 年 四 月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

2、完全了解我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我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本人授权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 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a thesis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conti

3、nuous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major : chemical technologycandidate : ma jiayusupervisor : professor wang cunwen associate professor wang weiguo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4, hubei, chinaapril, 2008摘 要生物柴油是一种新的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国内外生产生物柴油主要采用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艺,但单位体积反应器内生产效率低

4、。本论文采用管式反应器和逆流塔式反应器替代搅拌釜式反应器,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为:(1)甲醇与植物油的混合状况对生物柴油的制备有重大影响,研究了填料对甲醇植物油混合状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填料的加入,促进了甲醇植物油的混合。(2)以koh为催化剂,用食用大豆油为原料,在管式反应器中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研究了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及停留时间下,填料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填料的加入,极大地提高了生物柴油的收率。(3)自行设计了用于生物柴油连续化制备的塔式反应器,实现了油相与醇相在反应器内逆流接触。并以浓h2so4为催化剂,棉籽油毛油为原料 ,在逆流塔式反应器中进

5、行了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考察了实验装置的稳定性和反应温度、停留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的用量、塔板数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反应初始物料醇油摩尔比越低,停留时间越短,越容易达到稳态;塔板数越多,生物柴油收率越高;醇油摩尔比6:1,温度70,催化剂的用量为油品质量的7%,停留时间6h是酸催化的适宜反应条件,此时生物柴油的收率为93.7%。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对逆流塔式反应器与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了逆流塔式反应器的优越性。(4)以naoh为催化剂,在自制的塔式反应器中进行了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考察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的用量、

6、甲醇含水量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工业甲醇经简单预处理后,与分析甲醇反应效果相近;醇油摩尔比7:1,温度65,催化剂的用量为油品质量的1.2%,停留时间3h是碱催化的适宜反应条件,在该条件下,生物柴油的收率为88.4%。本文首次在酯交换反应体系中采用逆流塔式反应器,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关键词:生物柴油;填料;混合状况;逆流塔式反应器;连续化操作;酯交换反应abstractbiodiesel is a novel renewable biomass energy, which can bring great economic and soc

7、ial benefits. although the present technique of biodiesel production using batch reactors is mature, but its efficiency is low. the tubular reactor and countercurrent tower reactor, which can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re adopted to substitute bstr. the present work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1)

8、 the mixing state of methanol to vegetable oil has great influence on preparation of the biodiesel. in this dissertation,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ffects of packing on the mixing process of methanol to vegetable oil was condu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oining of the packing d

9、ramatically promoted two-phase mixing.(2) a study was made of the reaction of trans-esterification of edible soybean oil by means of methanol, using koh as catalysts in a tubular reactor.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sident time and packing on the yield of biodiesel were studied. the exper

10、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oining of the packing greatly promoted the yield of biodiesel.(3) a countercurrent tower reactor in order to realize 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was designed, and the countercurrent contact between methanol phase and vegetable oil phase in the countercurrent

11、tower reactor was realized. and biodiesel was prepared by transesterification from vulgar cottonseed oil and methanol, using h2so4 as catalysts. the stability of experiment plant and the effect of methanol to oil molar ratio, temperature, column plates, resident time and catalyst dosage upon the yie

12、ld of biodiesel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t was found that when methanol to oil molar ratio was lower and the resident time was short, the steady state could be established more quickly. more column plates could promote the yield of biodiesel. the highest yield was 93.7% achieved at 70 and resid

13、ent time 6h and 7% h2so4 (w%) of oil and methanol to oil molar ratio at 6:1. in addi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untercurrent tower reactor and the batch reactor was carried ou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superiority of countercurrent tower reactor.(4) a study was made

14、 of the reaction of transesterification of vulgar cottonseed oil by means of methanol, using naoh as catalysts in a self-made reactor. the effects of methanol to oil molar ratio, temperature, industrial grade methanol, resident time and catalyst dosage upon the yield of biodiesel were studied system

15、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simple pretreatment of industrial methanol was close with analysing methanol. the highest yield was 88.4% at 65, resident time of 3h and 1.2% naoh (w%) of oil and methanol to oil molar ratio at 7:1.countercurrent tower reactor was firstly used in t

16、he transesterification system. this new technique is supposed to be adopted in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keywords: biodiesel; packing; mixing state; countercurrent tower reactor; transesterification; continuous operation.目 录摘 要1abstractiii目 录v第1章 文献综述11.1生物柴油11.1.1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11.1.2 生物柴油的优点21.2生

17、物柴油的制备方法41.2.1直接混合法61.2.2微乳液法61.2.3高温裂解法71.2.4酯交换反应法81.2.5生物酶法121.2.6超临界法121.3影响酯交换反应的因素131.3.1醇油摩尔比的影响131.3.2催化剂的影响141.3.3反应时间的影响141.3.4反应温度的影响151.4生物柴油的应用151.4.1生物柴油应用的历史151.4.2生物柴油在世界各国的应用161.5生物柴油研究现状181.5.1国外生物柴油研究现状181.5.2我国生物柴油研究现状191.6本论文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9第2章 原料性质及分析方法212.1材料、试剂及仪器212.1.1材料212.1.2

18、试剂212.1.3实验仪器212.2实验方法212.2.1试剂的配制212.2.2原料分析232.2.3产品分析检测方法252.2.4收率的计算方法262.3实验结果262.3.1原料分析结果262.3.2生物柴油产品中甲酯的种类及含量27第3章 填料对水平管中甲醇植物油混合过程的影响293.1实验部分293.1.1实验装置293.1.2实验条件303.1.3实验方法313.2实验结果与讨论323.2.1填料对甲醇植物油混合过程的影响323.2.2甲醇植物油摩尔比对甲醇植物油混合过程的影响343.2.3预混合器对甲醇植物油混合过程的影响343.3结论35第4章 管式反应器中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

19、374.1实验部分374.1.1实验装置374.1.2 实验方法384.2 实验结果与讨论384.2.1反应温度的影响384.2.2反应时间的影响414.3 结论42第5章 酸催化塔式反应器中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435.1实验部分435.1.1实验装置435.1.2实验的理论基础445.1.3实验方法455.2实验结果与讨论465.2.1连续操作状态下装置稳定时间的考察465.2.2醇油摩尔比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485.2.3停留时间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485.2.4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495.2.5催化剂的用量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505.2.6塔板数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515.2.7

20、与间歇搅拌反应器的对比实验525.3 结论53第6章 碱催化塔式反应器中生物柴油的连续化制备556.1 实验部分556.1.1实验流程的改变556.1.2实验的理论基础566.1.3实验方法576.2 实验结果与讨论586.2.1连续操作状态下装置稳定时间的考察586.2.2醇油摩尔比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596.2.3停留时间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606.2.4反应温度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616.2.5催化剂的用量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616.2.6甲醇含水量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636.2.7与酸催化的比较636.3 结论64第7章 结论与建议657.1 结论657.2 建议66参考文献67硕士期

21、间发表的论文75致 谢76第1章 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加。而与之相反,传统能源的储量十分有限。并且,随着全球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开发可再生、环保、替代性的燃料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能源代替品的研究中,煤的气化和液化以及核能由于复杂的技术和巨大的投资制约了其广泛使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包括燃料酒精、生物制氢和生物柴油1,以其良好的可再生性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生物柴油,作为生物质能的一种,由于其较好的燃烧性以及其可再生,环境保护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它的燃烧性能丝毫不逊于石油柴油,可以直接用于柴油

22、机等石油柴油领域,被认为是石油柴油的理想替代品。我国原油加工量2001年为2.l108 t,预计2010年将达到2.7108 t,原油产量却不会超过1.7108 t2,能源缺口很大,迫切需要开发新型能源。1.1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大豆、花生油、菜籽、玉米、棉籽、葵花籽、小桐籽、光皮树、黄连木、芒属作物、工程藻等)和动物油脂(猪油、牛油、鱼油等)以及废食用油为原料制成的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是生物质能的一种形式,它由可再生的油脂原料经过合成而得到的长链脂肪酸甲酯,它的性质与普通柴油非常相似。生物柴油作为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1.1.1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3生物柴油是一种由植物油与

23、甲醇经交酯化反应制成的可再生燃料。研究发现4,植物油碳链分子一般含碳1420个,普通柴油碳链分子含碳15个左右,二者非常接近5-7。生物柴油的热值和普通柴油相差不大,物理性质与普通柴油相近,不含硫和芳香族化合物,并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高达52.9)和热值,可被生物降解、无毒、对环境无害。生物柴油和柴油的品质指标比较见表1.1。表1.1生物柴油和柴油的品质指标比较table1.1 comparation of quality between biodiesel and diesel oil指标名称生物柴油柴油冷虑点(cfpp)夏季产品()冬季产品()密度(g/ml,20)运动粘度(mm2/s,4

24、0)闪点()可燃性(十六烷值)热值(mj/kg)燃烧功率(柴油=100%)%硫含量(w.%)氧含量(v.%)燃烧1kg燃料按化学计算法的最小空气耗量(kg)水危害等级三星期后的生物分解率-10-200.8846100最小56321040.0011012.51980-200.832460最小49351000.2014.52701.1.2 生物柴油的优点(1)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燃料特性。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有较好的发动机低温启动性能;有较好的润滑性能,可降低喷油泵、发动机缸体和连杆的磨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生物柴油的开口闪点高,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储存、使用、运输都非常安全,不在危险品之列。(2

25、)生物柴油具有较高的石化效能比。生命循环分析法(简称循环)基于燃料从生产到消耗的全过程,分析整个过程的能量流出和排放,以评价某种燃料的使用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普通柴油的循环是从石油的开采、提炼开始,直到燃油消耗完为止。而生物柴油的循环则是从油料作物的农业生产(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太阳能8)、加工开始,直到生物柴油被消耗完为止。以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做循环对比分析得出的一系列数据9-12表明13,循环中生物柴油和普通柴油的初始能(循环中从环境获取的所有能量)输入是相当的,循环效率(最终燃油产品中包含的能量与初始能的比值)分别为80.55和83.28。生物柴油的石化效能比(最终燃油产品中包含的能量与

26、循环中所有来自石化燃料的能量之比)为3.215,柴油的石化效能比为0.8337,即生产1mj的燃油产品时,柴油的石化能耗(循环中来自石化燃料的所有能量)大约是生物柴油的4倍。由此可见,生物柴油循环大大节约了石化能这种有限能源。(3)生物柴油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 co2排放量少生物柴油在两个方面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一方面生物柴油的生物碳循环周期相对比较短,生物柴油燃烧释放co2,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生物柴油的原料;另一方面,生物柴油替代了石化燃料,而石化燃料燃烧所释放的co2需要几百万年才能再转变为石化能。生命循环中柴油和生物柴油的co2排放对比实验表明,b20(生物柴

27、油和普通柴油按1:4混合)和b100(100生物柴油)在循环中排放的 co2,与普通柴油相比,b20 大约降低了15.6,b100 降低了78.414-16。据美国能源部分析17,使用生物柴油每年可减少1105吨co2排放,从而减少了“温室效应”。 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少使用生物柴油的柴油机排出的co、颗粒物、碳氢化合物都比使用普通柴油时明显降低18-20,co的排放量下降了46,颗粒物的排放量下降了68,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下降了37,sox的排放量为零。其中颗粒物排放是导致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根源,使用生物柴油时的烟度比使用普通柴油低得多21-23,所以用生物柴油替代普通柴油是控制颗粒物排放的一种

28、很好的选择。燃用生物柴油时nox含量过高,是推广生物柴油的主要障碍。nox值取决于燃料的分子结构。通常比重大、cn值低、碘值高的生物柴油会使nox值增加。经大量实验表明,降低 nox排放的方法有:采用合理的混合油以提高cn值、采用cn增值剂及掺入芳香族化合物(10%)柴油24。 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小美国西南研究所和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对燃用生物柴油的货车在底盘测功器上进行了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检测。通过有害气体对人的体重、食欲、死亡率、血液、神经、肺部、眼睛及dna等方面的影响得出结论:生物柴油的燃烧尾气大大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用生物柴油替代普通柴油可降低90的空气毒性、94的患癌率,其中b-20

29、可降低16的毒性危害程度,b-100则可降低8025。 生物柴油的硫含量低,燃烧时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可减少约30,用以替代普通柴油可大大减少酸雨发生。 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对土壤和水的污染较少,具有可再生性,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不会枯竭。1.2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早在100多年前,rudolph diesel就设计了最原始的用植物油驱动的柴油机,并且在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上用花生油驱动他自己设计的柴油机取得了成功26。目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和生物酶法及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直接混合法和微乳液法,化学法包括高温热裂解法、催化裂解法、电解法和酯交换法27,28,其中酯交换法是目

30、前制备生物柴油最主要的方法。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如图1.1所示:酯 交 换 换一个换化学方法中 度 断 链热 裂 解催化裂解电 解酯 交 换生物酶法生物柴油动植物油物 理 法直接混合法微 乳 液 法图1.1 植物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流程fig.1.1 the technology flow chart of vegetable oil prepare biodiesel生物柴油一般以低碳醇与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备。低碳醇:常用的醇类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和戊醇,其中甲醇和乙醇用的较多。特别是甲醇,因价格便宜、有极性和链短而广泛使用,它能与甘油三酸酯迅速反应。甲醇价格低,但缺点是

31、对人体有毒,需小心使用,而乙醇与油脂的溶解性能较好。动、植物油脂:植物油研究较为充分。植物油类包括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棕榈油、棉籽油、椰子油等,其中豆油、菜籽油在北美洲和欧洲较常用,棕榈油29-31、椰子油在东南亚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在开发。动物脂肪研究相对较少,且与以植物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方法有较大的差异。使用过的动植物油32,33是较好的生产原料,日本主要以此为原料。催化剂:大多数传统的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都是利用酸或碱做催化剂,其中碱性催化剂包括naoh、koh、各种碳酸盐以及钠和钾的醇盐,酸性催化剂常用的是硫酸、磷酸或盐酸。一般情况下用酸做催化剂需要1-45个小时来完成各种

32、酯的转化,用碱做催化剂时反应的速度要快一些,但是也还需要1-8个小时3437。微生物,如海藻类、细菌和真菌也是制备生物柴油的具有发展前途的原料。1.2.1直接混合法在生物柴油研究初期,研究人员设想将天然油脂与柴油、溶剂或醇类混合以降低其粘度,提高挥发度。1983年amans38等将脱胶的大豆油与2号柴油分别以1:1和1:2的比例混合,在直接喷射涡轮发动机上进行600h的试验。当两种油品按1:1混合时会出现润滑油变浑以及凝胶化现象,而1:2的比例无该现象,可作为农用机械的替代燃料。ziejewski39等人将葵花籽油与柴油以1:3的体积比混合,测得该混合物在40下的粘度低于4.88106m2/s

33、,而astm(美国材料实验标准)规定的最高粘度应低于4.0106m2/s,因此该混合燃料不适合在直喷柴油发动机中长时间使用。菜籽油与2#柴油分别以1:1和7:3的比例混合后,它们的黏度是2#柴油的6-18倍。菜籽油与l#柴油的混合油用于小型单缸柴油机可成功运行850h40。1.2.2微乳液法将动植物油与溶剂混和制成微乳液也是解决动植物油高粘度的办法之一。微乳液是一种透明的热力学稳定的直径在1150nm胶体分散系,由两种不溶的液体与离子或非离子的两性分子混合形成。1982年georing41等用乙醇水溶液与大豆油制成微乳状液,除十六烷值较低之外,其他性质均与2号柴油相似。ziejewski42等

34、以53.3的冬化葵花籽油、13.3的甲醇及33.4的1丁醇制成乳状液,在 200h的实验室耐久性测试中没有严重的恶化现象,但仍有积炭和使润滑油粘度增加等问题。neuma等使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炼制柴油和大豆油为原料,开发了可替代柴油的新的微乳状液体系,其中组成为柴油3.160g、大豆油0.790g、水0.050g、异戊醇0.338g、十二烷基碳酸钠0.676g的微乳状液体系的性质与柴油最为接近。1.2.3高温裂解法严格来讲高温分解是通过加热或者通过加热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一种物质转变成另一种物质。高温分解反应过程很难描述,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有很多种反应途径和很多种可能在反应中产生的反

35、应产物。热解原料可以是植物油,动物脂肪,普通的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关于脂肪热解的研究已经有超过100年了,尤其是在世界上那些缺少石油的地区。第一次热解植物油是为了合成石油。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热解植物油从而得到适合做燃料的产品。1947年,出现大量关于桐油皂化的报导,桐油先和石灰发生皂化反应,然后热解得到粗油,从这些粗油中可以提炼出柴油以及少量的天然气和煤油。在桐油的皂化阳离子中,每产生68千克肥皂可以得到50升粗油,grossley等人研究了温度对于甘油酯热解产物类型的影响。用金属盐作催化剂可以得到石蜡和烯烃或者与其相似的石油成分。豆油在空气中被热解和蒸馏,氮气由ast

36、m蒸馏装置喷射出去。schwab等人又用红花油做实验。从豆油和红花油中得到的碳氢化合物分别为73-77%和80-88%。表1.2列出了热解油的成分,最主要的成分是烷烃和烯烃,两者将近占到总重量的60%,羧酸大概占9.6-16.1%。成分由gc-ms仪器测定。表1.3列出了几种燃料的性质特征的比较。高温热裂解法的主要产品是生物汽油,生物柴油只是其副产品,而且热解装备价格昂贵。pioch采用热解的方法以椰子油和棕榈油为原料,在si/al2o3催化、450的条件下制得生物柴油43。billaud在氮气保护、500-800下热解油菜籽油得到了一系列甲基酯的混和物43。表1.2油高温分解后成分组成tab

37、le 1.2 ingredients of decomposed oil under high temperature项目质量百分数红花油大豆油n2喷射空气n2喷射空气烷烃烯烃二烯烃芳香烃不饱和化合物羧酸未命名37.522.28.12.39.711.58.740.922.013.02.210.116.112.731.128.39.42.35.512.210.929.924.910.91.95.19.612.6表1.3热裂解大豆油的性质table 1.3 properties of decomposed soybean oil项目大豆油经过热裂解的大豆油柴油ababab十六烷数热值,mj/kg熔

38、点,粘度,37.838.039.3-12.236.637.939.612.236.643.040.64.47.7443.040.37.210.251.045.6-6.7max2.8240.045.5-6.7max1.9-4.11.2.4酯交换反应法酯交换反应(也叫醇解)是脂肪和醇类反应生成酯和甘油的的过程,下式显示了这个反应的过程。催化剂通常可以促进反应的反应速度以及产物的产量,因为反应是可逆的,所以过量的醇可以使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 醇类物质是指一般含1-8个碳原子的醇类。在这些醇类中,能参与醇解反应的有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和戊醇。甲醇和乙醇是用得最多的,尤其是甲醇。因为甲醇的价格低廉

39、而且具有它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碳链很短而且分子具有极性),它可以和甘油三酸酯反应而且naoh很容易溶解在其中。醇和甘油三酸酯按照3:1反应正好能够完全发生醇解反应。但是实际上这个比例要偏高,因为这样可以使反应平衡向生成更多的产物的方向移动。这个反应还可以用碱金属,酸或者酶作催化剂。碱金属包括naoh,koh和碳酸盐以及na,k的醇盐,如甲醇钠,乙醇钠,丙醇钠,丁醇钠,硫酸和盐酸是常用的酸催化剂。也可以用脂肪酶做为生物催化剂。碱性催化剂明显可以比酸性催化剂更加加快反应的速度,所以碱性催化剂在商业上比较常用。酯交换法的技术关键是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不同可以分为碱催化反应、酸催化反应和

40、生物催化反应。酯交换反应后的产物是酯,甘油,醇类物质,催化剂以及甘油一酸酯,甘油二酸酯,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要得到纯的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中间含有甘油一酸酯,甘油二酸酯。甘油一酸酯使产物显得比较混浊。这个问题特别明显,特别是当参与反应的酸是动物脂肪酸的时候,比如牛脂。这些杂质会降低产品的透明度以及流动性。另一方面,在牛脂中含有很大一部分的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使得动物油脂的透明度以及流动性都会比一般植物油脂差。不过,这些饱和脂肪酸成分有其他的用途,如在食物,清洁剂和化妆品等方面。甲醇或乙醇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生产设备与一般制油设备相同,生产过程中可产生10%左右的副产品甘油,目前生物柴

41、油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据统计生物柴油制备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用廉价原料及提高转化率从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1.2.4.1碱催化剂法碱催化酯化作用类似于皂化反应,不可逆,得率超过90%,可在室温下进行,不腐蚀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碱催化法使用较多。黄庆德、黄凤洪在甲醇与油脂摩尔比为4.5-7.5:1,反应温度为60-80,naoh为催化剂的条件下,通过两步连续反应,生产出总甘油和游离甘油分别低于0.25%和0.20%的生物柴油。稻谷加工成大米过程中能得到6%-10%的米糠,韦公远44利用从米糠中提取得到的米糠油,以naoh为催化剂进行甲醇酯化生产生物柴油。盛梅和郭登峰45

42、研究了以naoh为催化剂时,植物油与甲醇反应生成生物柴油的过程中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常温、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0%是该反应的最适宜的操作条件。对于一个碱催化的酯交换反应来说,甘油酯和醇类都必须完全无水,因为水会使反应部分转向皂化反应,产生肥皂。肥皂会降低酯的产量而且会增加甘油和酯分离以及水洗的难度,对于碱催化的酯交换反应来说低含量的游离脂肪酸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水分和游离脂肪酸比较多的话,那么就应该考虑用酸做催化剂。甘油三酸酯可以通过皂化提纯,然后采用碱性催化剂进行反应。表1.4和表1.5列出了酯交换反应产物的物理性质

43、。脂肪酸甲酯、甘油一酸酯、甘油二酸酯、甘油三酸酯的沸点和熔点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增加,随着双键数目的增加而降低。甘油三酸酯的熔点甘油二酸酯的熔点甘油一酸酯的熔点,造成熔点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分子的极性以及氢键。表1.4与酯交换反应相关化合物的物理性质table 1.4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mpound related transesterification名称密度,g/ml()熔点()沸点()可溶性(10%)十四烷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甲醇乙醇丙三醇0.875(75)0.825(75)0.8500.8750.7920.7891.26018.830.638.0-

44、19.8-97.0-112.0-17.9196.0215.0190.064.778.4290.0酸,苯,etoh,et2oet2o,氯仿etoh,et2oh2o, etoh,醚h2o(,ether(h2o, etoh表1.5脂肪酸、甲酯、甘油一酸酯、甘油二酸酯、甘油三酸酯的熔点table 1.5 melting point of fatty acid、methyl ester、gl、dg、tg脂肪酸熔点()名称肉豆蔻的棕榈的硬脂酸的油酸的亚油酸的碳原子数14161818:118:2酸54.462.969.616.3-6.5甲酯18.830.639.1-19.8-35.0甘油一酸酯70.577.

45、081.535.212.3甘油二酸酯66.876.379.421.5-2.6甘油三酸酯7.063.573.15.5-13.11.2.4.2酸催化剂法酸催化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需要较高的温度,耗能较高而得率却较低,因此这种方法较少被采用。edward crabbe46以h2so4为催化剂,采用天然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9h、5%的h2so4,甲醇和油摩尔比为40:1,在此条件下转化率为97%。zhang y47对酸催化酯化反应和碱催化酯化反应进行了比较,发现用废食用油作原料时,酸催化可以省掉取出游离脂肪酸的环节,因而比碱催化在工艺上更可行和简单;而以

46、精练油为原料时,则是碱催化比酸催化在工艺上更可行。1.2.5生物酶法新的研究表明,脂肪酶48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不仅能在油水界面催化水解长链脂肪酸甘油酯,而且能有效催化酯化和酯交换反应。脂肪酶49具有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较高稳定性,抑制水参与的副反应,且酶本身不溶于有机溶剂易于回收和利用,反应完毕后产物的分离纯化也较容易,尤其是它的立体选择性催化特性,可完成用化学法难以进行的消旋化合物分离,不对称合成等。脂肪酶是一种很好的催化醇与脂肪酸甘油酯的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日益受到关注。例如以多孔高岭石作为载体的固定酶催化剂,与其它催化剂相比,不但寿命长,无需

47、经常更换,而且活性高,易于分离,是一种性能上和经济上都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催化剂。ban等以橄榄油和油酸为原料进行酶催化反应,产物中的甲酯含量达到90。如何提高酶的活性和防止酶中毒是该方法的关键。1.2.6超临界法为解决化学法和生物酶法的缺点,国内外研究者正在开发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的超临界流体技术50。超临界反应就是在超临界流体参与下的化学反应,超临界流体既可以作为反应介质,也可以直接参加反应。超临界反应是一个较新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的领域,但它具有众多优异特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并已在很多化学领域应用51,52。kusdiana和saka发现用超临界甲醇的方法可以使菜籽油在4m

48、in内转化成为生物柴油,转化率大于95%。该反应在一预加热的间歇反应器中进行,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50、压力30mpa、甲醇:油为42:1、反应时间4min53,54。研究发现,超临界甲醇能够在无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菜籽油发生酯交换反应,其产率高于普通的催化过程,同时还可以避免使用催化剂所必需的分离纯化过程,使酯交换反应过程更加简单、安全和高效。表1.6所示为酯交换法和超临界甲醇法制取生物柴油的比较54表1.6酯交换法和超临界甲醇法制取生物柴油的比较table 1.6 comparation of preparating biodiesel between transesterifica

49、tion and supercritical methanol项目酯交换法超临界甲醇法反应时间(h)反应条件催化剂转化率(%)须从产品中去除的物质反应过程1-60.1mpa,30-65碱催化97甲醇,催化剂和皂化物复杂0.06735mpa,350无98.5甲醇简单1.3影响酯交换反应的因素1.3.1醇油摩尔比的影响脂肪酸酯产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醇和油的摩尔比。按照化学计量,反应的醇油摩尔比应该是3:1。这个比例还和催化剂的选用有关系,对于丁醇和菜籽油的反应,在给定的反应时间内,达到同样的产率,酸性催化剂要求的醇油摩尔比为30:1,而碱性催化剂只要求6:1。在摩尔比小于6:1时,反应物浓

50、度的增加,推动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表现为反应产率的提高;而当摩尔比继续增大时,由于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对正反应的推动作用已经很小,而甲醇浓度的继续增加则会导致甲醇之间的缩合作用的发生,从而降低甲醇的浓度,导致产率的降低。因此在摩尔比为6:1时,可以达到最高的反应产率。1.3.2催化剂的影响催化剂分为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和酶催化剂三种。碱催化酯交换反应的速度远远大于酸催化酯交换反应。然而如果反应物为含自由脂肪酸和水分比较多的甘油酯,那么就应该考虑选用酸性催化剂。酸性催化剂包括硫酸、磷酸、盐酸和有机酸等。碱性催化剂包括naoh、甲醇钠、koh、甲醇钾、氨基钠、nah、基钾和kh等。甲醇钠的催化

51、效率比naoh更高:当醇油比为6:1时,在油重1%的naoh或者0.5%naoch3催化下,反应一个小时,酯的转化率相同。然而便宜的naoh被更加广泛地使用,而且naoh的催化效率也较高。在催化剂naoh浓度小于1%时,产率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催化剂的浓度继续续增加后,产率反而会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催化剂浓度较低时,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反应的活化中心增加,导致产率的上升。由于naoh是一种强碱,在催化剂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即naoh与产物发生皂化反应,导致产率的下降。同时大量的强亲核试剂oh存在会导致较弱亲核试剂负电荷离子r-o-进攻羰基c+-o-的困难,也会导致反应产

52、率的下降。1.3.3反应时间的影响反应的转化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当反应时间超过20min以后,产率会明显的下降,而后趋于稳定。这是由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产物浓度的增加导致逆反应开始进行,当反应达到20min后,逆反应的速度开始增加,而正反应速度则由于反应物量的减少而降低,表现为转化率的下降。因此,反应时间不是越长越好。freedman等人在60、醇油比为6:1、0.5%甲醇钠做催化剂条件下对花生、棉籽油、瓜子油、大豆油进行酯交换反应。一分钟以后,瓜子油和大豆油的转化率就达到了80%,一个小时以后,四种油的转化率都相同。马英等人研究反应时间对牛脂和甲醇的反应的影响。前一分钟,反应进行得

53、十分缓慢,因为醇在牛脂中扩散。第二分钟开始到第五分钟,反应进行得很快。产物的产率由5%猛增到38%,然后速度开始减慢,15分钟以后,转化率达到最大。开始的时候生成的甘油二酸酯和甘油一酸酯比较多,然后慢慢减少了。最后,甘油一酸酯的量会比甘油二酸酯多。1.3.4反应温度的影响酯交换反应在不同温度下都能发生,具体温度因原油料的不同而不同。在甲醇和调味油反应生成甲基蓖麻醇酸酯的反应中,在醇油比为6:1-12:1、占油重的0.005-0.35%naoh做催化剂、20-35温度下反应都能得到不错的效果。用精练菜籽油和甲醇(醇油比6:1)在油重的1%的naoh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在60、45、32三个不同的温

54、度下反应,0.1小时后,各自的产率分别为94%,87%,64%;一个小时以后,60和45发生的反应产率基本相同,32下发生的反应的产率稍微低一点。从以上看出,温度很明显地影响着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率。1.4生物柴油的应用1.4.1生物柴油应用的历史德国热机工程师rudolph diesel经十多年反复试验,于1896年试制成功压力点火内燃机柴油机,当时所选用的燃料是花生油55。此后,柴油机得到了大力推广,几乎所有的载重车船及农用设备的动力发动机都采用柴油机。柴油机最初选用的驱动燃料是植物油,但由于植物油粘度较高,易导致发动机故障,便逐渐被矿物燃料柴油(diesel fuel)所取代。但是随着柴油的迅速普及,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柴油机尾气含有过量的有毒气体和颗粒,包括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