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控制课件01_第1页
电液控制课件01_第2页
电液控制课件01_第3页
电液控制课件01_第4页
电液控制课件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016 6年春:电液控制技术年春:电液控制技术0101 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n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n王春行主编王春行主编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北京:机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械工业出版社,19811981版和版和20022002版版 n其它参考文献:其它参考文献: n关景泰关景泰机电液控制技术机电液控制技术上海:同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 出版社出版社 2003 2003年年 nHEHE梅里特著梅里特著陈燕庆译陈燕庆译液压控制系液压控制系 统统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1976 n李洪仁著李洪仁著液压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北京:国防工业北京:国防工业 出

2、版社,出版社,1981 1981 主要内容 n 液压放大元件液压放大元件( 喷嘴挡板阀特性分析;零开口四边滑阀特性分析; 正 开口四边滑阀特性分析等) n 液压动力执行元件液压动力执行元件( 四通阀控对称液压缸; 三通阀控差动液压缸;阀 控液压马达; 泵控液压马达;液压动力执行元件与负载的匹配等) n 机液伺服系统机液伺服系统( 机液位置伺服系统; 机液速度伺服系统;机液力伺服 系统;机液伺服系统的校正等) n 电电机械转换元件机械转换元件( 动圈式力马达; 动铁式力矩马达; 直流比例电磁 铁;控制用电机等) n电液伺服阀及伺服系统电液伺服阀及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力反馈二

3、级 电液伺服阀; 电液伺服阀主要性能、实验特性及选择应用; 电液位置 伺服系统; 电液速度伺服系统; 电液力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设计 等) n电液比例阀及比例控制系统电液比例阀及比例控制系统(电液比例控制阀;电液比例阀主要性能及 其选择;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等) n机电液伺服系统性能改善的相关技术机电液伺服系统性能改善的相关技术( 结构谐振与液压一机械综合谐振; 蓄能器及其应用; 典型非线性环节及其对策等) 电液控制技术电液控制技术课程计分方法 n每一位同学的课程得分:专题课件和讲 解质量来确定。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1.1 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

4、成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以液压动力元件作驱动装置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以液压动力元件作驱动装置 所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所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在这种系统中,输出量输出量 (位移、速度、力等)能够自动地、快速而准确(位移、速度、力等)能够自动地、快速而准确 地复现地复现输入量输入量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还对输入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还对输入 信号进行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因此也是一个功率放大装置。,因此也是一个功率放大装置。 图图 液压回油节流调速系统液压回油节流调速系统 D s p 0 p 1CT2CT 电磁换向阀 调速阀 工作台 F 先阅读液压速度传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先阅读液压速

5、度传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液压速度传动系统工作性质液压速度传动系统工作性质 l传动系统运动方向是根据电磁换向阀的电磁铁 CT1、CT2的通电、断电控制换向阀,改变传 动缸的运动方向。 l系统运动速度:向右快速运动,由泵流量决定。 向左慢速运动,由调速阀决定。 l传动系统特点:调速阀对温度压力油补偿作用, 可不受温度、负载变化的影响,但对元器件的 泄漏无法补偿。 再阅读(采用位置比较)电液位置控制系统再阅读(采用位置比较)电液位置控制系统 图 电液位置控制系统 向左。向左,对应负载位移也 向右,向右,对应缸(负载) 运动是一个跟随系统, 液压缸停止运动。 ,为时,对应阀的输出流量当 i i 00

6、 x x x xxx v piv 输出位移能够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复现输出位移能够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复现 输入的位移变化。输入的位移变化。 原因:原因:阀体与液压缸缸体刚性的连接在一起,构阀体与液压缸缸体刚性的连接在一起,构 成了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液压缸的输出位移能成了负反馈闭环控制系统。液压缸的输出位移能 够连续不断的反馈到阀体上,与滑阀阀芯的输入够连续不断的反馈到阀体上,与滑阀阀芯的输入 位移相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偏差,这个偏差就位移相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偏差,这个偏差就 是开口量。有开口量就有压力油输入到液压缸,是开口量。有开口量就有压力油输入到液压缸, 驱动液压缸运动(减小偏差),

7、直到输入位移与驱动液压缸运动(减小偏差),直到输入位移与 输出位移相一致为止。输出位移相一致为止。系统靠偏差来工作的。系统靠偏差来工作的。 另一方面,该系统移动阀芯所需的信号功另一方面,该系统移动阀芯所需的信号功 率很小,而系统的输出功率可以很大,故率很小,而系统的输出功率可以很大,故 也是一个也是一个功率放大装置功率放大装置。液压能的控制是。液压能的控制是 靠偏差的大小控制的,因此伺服系统也是靠偏差的大小控制的,因此伺服系统也是 一个一个控制液压能源输出控制液压能源输出的装置的装置 再阅读:采用电压比较的双电位器电液位置控制系统再阅读:采用电压比较的双电位器电液位置控制系统 ip iei e

8、 pire xx xKux u x U KxxKuuuf 跟随移动,导致电液伺服阀控制工作台 放大电流输到对应指令电位器有 工作台不动。 位,电液伺服阀处于放大器输出电流为 为电位器增益 , 00, 0 .),( 0 双电位器电液位置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双电位器电液位置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方框图方框图 又一例:又一例: 泵控电液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泵控电液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度伺服控制系统泵控式电液速 。因素、负载变化而变化 马达转速不会因外界目的:给定速度,液压 反之亦然。 马达减速。泵输出流量减小,液压 缸位移减小,时, 的转速保持 ,0 000 00 0 ee re uuuu uuu ff f 泵

9、控电液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框图泵控电液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框图 阅读四个系统后的小结阅读四个系统后的小结 l液压控制系统与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区别为:液压 控制系统具有负反馈回路,它是一个负反馈控制系 统。 l液压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包含有控制元件(例如伺 服阀、滑阀等),执行元件(例如液压缸) l液压动力机构:液压动力机构由液压控制元件、执行 元件、负载三者构成,称为液压动力机构。 l液压控制概念: 包含有液压动力机构的反馈控制系统, 称为液压控制系统。 1.1 1.1 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续续) ) 1 1 输入元件输入元件电位器、计算机等电位器、计

10、算机等 2 2 反馈测量元件反馈测量元件各种传感器各种传感器 3 3 比较元件比较元件 给出偏差信号给出偏差信号 4 4 放大转换元件放大转换元件(机)电液伺服阀(机)电液伺服阀 5 5 执行元件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马达 6 6 控制对象控制对象负载负载 反馈测量元件反馈测量元件 放大转换元件放大转换元件 执行元件执行元件 1.2 1.2 液压伺服控制的分类液压伺服控制的分类 1 1 按系统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分按系统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分 定值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输入信号为定值输入信号为定值 程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输入信号按给定的规律变化输入信号按给定的规律变化 伺服控制系统伺

11、服控制系统输出量能够准确、快速地复现输入量的变输出量能够准确、快速地复现输入量的变 化规律。化规律。 2 2 按被控物理量的名称不同分按被控物理量的名称不同分 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位置伺服控制系统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速度伺服控制系统 力控制系统力控制系统 其它物理量的控制系统其它物理量的控制系统 3 3 按液压动力元件的控制方式或元件的形式分按液压动力元件的控制方式或元件的形式分 系统伺服变量泵或变量马达容积式控制 系统阀控缸或阀控液压马达节流式控制(阀控式) 液压伺服系统 阀控: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结构简单,但效率低阀控: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结构简单,但效率低 泵控:效率高,响应速度较慢,

12、结构复杂,操作变量机构需泵控:效率高,响应速度较慢,结构复杂,操作变量机构需 力较大,需专门的操作机构。力较大,需专门的操作机构。 4 按信号传递介质的形式分类按信号传递介质的形式分类 机械液压伺服系统机械液压伺服系统输入信号、反馈信号、比较均用机械输入信号、反馈信号、比较均用机械 部件实现。部件实现。 电气液压伺服系统电气液压伺服系统比较均用电子元件实现。比较均用电子元件实现。 气动液压伺服系统气动液压伺服系统比较均用气动元件实现。比较均用气动元件实现。 优点优点 a. a. 液压元件的功率重量比和力矩惯量比(或力质量比)液压元件的功率重量比和力矩惯量比(或力质量比) 大大体积小,重量轻,加

13、速度性好。体积小,重量轻,加速度性好。 b. b. 液压动力元件快速性好,系统响应快。液压动力元件快速性好,系统响应快。 c. c. 液压伺服系统抗负载的刚度大。液压伺服系统抗负载的刚度大。 其他,润滑性好,散热性好,调速范围宽,低速性能好。其他,润滑性好,散热性好,调速范围宽,低速性能好。 2 2 缺点缺点 a. a. 抗污染能力差,对工作油液的清洁度要求高。抗污染能力差,对工作油液的清洁度要求高。 b. b. 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随油温和混入的空气含量而变化。油液的体积弹性模量随油温和混入的空气含量而变化。 c. c. 密封不当,容易引起外漏,造成环境污染。密封不当,容易引起外漏,造成环境污

14、染。 d. d. 精度要求高,成本高。精度要求高,成本高。 e. e. 液压能源获得与远距离传输不如电气系统。液压能源获得与远距离传输不如电气系统。 1.4 1.4 液压伺服控制的发展和应用液压伺服控制的发展和应用 液压伺服控制是液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控制领域中的液压伺服控制是液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控制领域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由于军事工业的刺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以后,由于军事工业的刺 激,液压伺服控制因响应快、精度高、功率激,液压伺服控制因响应快、精度高、功率重量比大等特点重量比大等特点 而受到特别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十年,随着整

15、个工业技术的发而受到特别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十年,随着整个工业技术的发 展,促使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得到迅速发展,使这门技术无论展,促使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得到迅速发展,使这门技术无论 在元件与系统分面,还是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都日趋完善与成熟,在元件与系统分面,还是在理论与应用方面都日趋完善与成熟, 形成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形成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 目前,液压伺服系统特别是电液伺服系统已成为武器自动化目前,液压伺服系统特别是电液伺服系统已成为武器自动化 与工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防工业与一般工业领与工业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防工业与一般工业领 域域 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液压

16、伺服与比例控制技术发展趋势: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n1.高压大功率。减轻装备重量,解决大惯量、重负载 拖动问题,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及高精度重型机械设 备方面应用广泛。 n2.高的可靠性。克服伺服系统对油液污染及温度变化 敏感的缺陷,尤其在现代飞行器研究方面,除对机器 本身的研究 与改良以及增加检测与诊断技术外,还在 采用余度技术与 重构技术,采用了三或四通道的余度 构成系统。 n3.理论解析与特性补偿。利用计算机对复杂系统(多变 数液压系统)、复杂因素(非线性及时变等)进行仿真分 析。补偿主 要针对大惯量、变参数、非线性及外干扰 系统,采用控制 策略进行补偿。 n4.计算机控制系统

17、结合 n5.更加注重其环保性能。解决泄漏问题,加大 非石油基液压油的使用力度,先进的污染控制 和过滤技术,水压技术的 推广。 n6.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内置式 标准化传感器和计算机的智能化液压元件,现 场总线技术,加工、装配 和调试等过程的全球 化虚拟制造。 n7.新材料的发展及使用。耐磨、抗气蚀及化学 稳定性好的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纳米工艺提 高液压元件的加工精度及 表面质量。 第二章第二章 液压放大元件液压放大元件 也称为液压放大器,是一种以机械运动来控制流也称为液压放大器,是一种以机械运动来控制流 体动力的的元件。在液压伺服系统中,它将输入体动力的的元件。在液压伺服系统中,它

18、将输入 的机械信号(位移、转角)转换为液压信号(流的机械信号(位移、转角)转换为液压信号(流 量、压力)输出,并进行功率放大。因此,它既量、压力)输出,并进行功率放大。因此,它既 是一种能量转换元件,也是一种功率放大元件。是一种能量转换元件,也是一种功率放大元件。 包括包括滑阀、喷嘴挡板阀和射流管阀。滑阀、喷嘴挡板阀和射流管阀。 结构型式、工作原理、静态特性、设计准则结构型式、工作原理、静态特性、设计准则 2.1 2.1 圆柱滑阀的结构型式及分类圆柱滑阀的结构型式及分类 阀是液压伺服系统中的一种主要控制元阀是液压伺服系统中的一种主要控制元 件,它的静态、动态特性对液压伺服系统件,它的静态、动态

19、特性对液压伺服系统 有很大的影响。结构简单、单位体积输出有很大的影响。结构简单、单位体积输出 功率大、工作可靠、动态特性好是其优功率大、工作可靠、动态特性好是其优 点。点。 2.1 2.1 圆柱滑阀圆柱滑阀的结构型式及分类的结构型式及分类( (续续) ) 1 1 按进出阀的通道数划分按进出阀的通道数划分 四通阀、三通阀、二通阀四通阀、三通阀、二通阀 2 2 按滑阀的工作边数划分按滑阀的工作边数划分 四边滑阀、双边滑阀及单边滑阀四边滑阀、双边滑阀及单边滑阀 3 3 按滑阀的预开口形式划分按滑阀的预开口形式划分 正开口(负重叠)、零开口(零重叠)正开口(负重叠)、零开口(零重叠) 负开口(正重叠)

20、负开口(正重叠) 4 4 按阀套窗口形状划分(矩形、圆形、三角形)按阀套窗口形状划分(矩形、圆形、三角形) 5 5 按阀芯的凸肩数目划分(二、三、四凸肩滑阀)按阀芯的凸肩数目划分(二、三、四凸肩滑阀) 2.2 2.2 滑阀静态特性的一般分析滑阀静态特性的一般分析 有重要意义的静、动态特性计算具 统和性能,对液压伺服系它表示滑阀的工作能力 三者之间的关系:芯位移 和滑阀、负载压力情况下,阀的负载流量 流量特性,是指稳态滑阀的静态特性即压力 ),(VLL LL xpfq x pq v 2.2 2.2 滑阀静态特性的一般分析滑阀静态特性的一般分析( (续续) ) 通过每一阀肩的流量 为为负载流量,为

21、供油流量, 为通过每一阀肩的压降 为负载压降,为供油压力 为油液流量,其中为油液压力,下图中 )4 , 3 , 2 , 1 ( )4 , 3 , 2 , 1 (, 0,0 is is qqq pppp qp L L 2.2 2.2 滑阀静态特性的一般分析滑阀静态特性的一般分析( (续续) ) iii v i did pgqg x CACg g i 为节流口液导; 。假定阀是匹配与对称的的函数阀芯位移 为节流口开口面积,是为液体密度, 为阀节流口流量系数,其中 称为节流口的液导这里有以下公式: , , 2 一、压力流量方程一般表达式一、压力流量方程一般表达式 LL LLL ppACppACq p

22、pACppACq sdsds sdsd 1 )( 1 1 )( 1 12 12 供油流量为: 负载流量为: 二、滑阀的静态特性曲线二、滑阀的静态特性曲线 滑阀的静态特性可以用静态特性曲线表达滑阀的静态特性可以用静态特性曲线表达 0),( 0),( 0),( xxpfq Cqxfp Cpxfq VLL LVL LVL 即压力流量特性曲线, 压力特性曲线,即 流量特性曲线,即 三、阀的线性化分析三、阀的线性化分析 L L L V V L LAL L L L V V L LAL LAVALALVL p p q x x q qq p p q x x q qq pxfqpxfq A A A A 以忽略附

23、近,则高阶无穷小可如果把工作点定在 附近展开成台劳级数 在某一特定的工作点 A ),(),( 三、阀的线性化分析(续)三、阀的线性化分析(续) ), , , L L V L V L V L L L V L p q x q x p K K K x p K K p q K x q K c q pp c c q (因为压力增益 负载变化的能力大越小,刚度越大,抵抗切线冠以负号, 是流量压力特性曲线流量压力系数 度负载流量控制的灵敏切线的斜率, 的是流量特性曲线某一点流量增益定义为 数:在此,定义阀的三个系 三、阀的线性化分析(续)三、阀的线性化分析(续) 。数为阀的性能参数是以原点为静态放大系 析时

24、的能力。通常在系统分执行元件组合起动负载 表示阀控速度刚度;压力增益控执行元件的阻尼比与 直接影响阀流量压力系数态误差有直接的影响; 性、稳系统的稳定性、响应特系统开环增益,因而对 直接影响常重要。流量增益应特性和稳态误差时非 定性、响三系数在确定系统的稳 000, , pcq p c q cq KKK K K K pKxKqLVL 2.3 零开口四边滑阀的静态特性零开口四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2.3 2.3 零开口四边滑阀的静态特性零开口四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000;0; 00 )(2 )0( )(2 )( 1 ) ()( pc s dq s p s sd c sdq KK p WCK qpx x

25、 pp x p K pp ppWxC p q K WppWC x q K LLV V L V L L LV L L L V L 时,三系数为:位时,即所以在 零开口认为后项为 称面积梯度,单位米 度,是阀口沿圆周方向的宽其中 边滑阀的静态特性一、对于理想零开口四 二、实际零开口四边滑阀的静态特性二、实际零开口四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2 0 0 0 22 0 0 32 ; 3232 ; 00 c s d c q p c ss c s c c dq r p C K K K Wr pp Wr p q K p WCK qpx s LLV 时,三系数为:位时,即在 阀芯与阀套间的径阀芯与阀套间的径 向间隙向

26、间隙 油液的动力粘度油液的动力粘度 2.4 2.4 正开口四边滑阀的静态特性正开口四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U p K K K p p WUC K p WCK qpx s c q p s s d c s dq LLV 2 )U( )2(2 00 0 0 0 0 0 为正开口量其中 倍是理想零开口的 时,三系数为:位时,即在 正开口量正开口量 2.5 双边滑阀的静态特性双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 2 idACggi称为节流口的液导 系要求面积满足一定的关图中 分析和分 , 2 1 00 sc iii pp xx pgq VV 2.5 双边滑阀的静态特性双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2.5 2.5 双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27、双边滑阀的静态特性 00 0 0 0 0 0 0 :, 2 1 )( 2 0, V VV V V L VL x sc p x s s d c c s dqsc csd x p x p K p p WxC p q K p WCKpp ppWxCq 所以 开口:对于分分为零开口与正开口之 2.5 2.5 双边滑阀的静态特性(续)双边滑阀的静态特性(续) U p x p K p p WxC p q K p WC x q K U sc p s s d c c s dq V V L V L 0 0 0 0 0 2 2 :口量为对于正开口,设定正开 2.6 2.6 滑阀受力分析滑阀受力分析 主要考虑滑阀受

28、到主要考虑滑阀受到 的液动力,分为的液动力,分为稳稳 态液动力态液动力与与瞬态液瞬态液 动力。动力。稳态液动力稳态液动力 与滑阀开口量成正与滑阀开口量成正 比,瞬态液动力与比,瞬态液动力与 滑阀开口量变化率滑阀开口量变化率 成正比。成正比。 2.6 2.6 滑阀受力分析(续)滑阀受力分析(续) 液流经过阀口时。由于流动方向和流速的改 变,阀芯上会受到附加的作用力。在阀口开度 一定的稳定流动情况下,液动力为稳态液动 力。当阀口开度发生变化时,还有瞬态液动力 作用。稳态液动力可分为轴向分力和径向分 力。由于一般将阀体的油腔对称的设置在阀芯 的周围,因此沿阀芯的径向分力互相抵消了, 只剩下沿阀芯轴线

29、方向的稳态液动力。 2.6 2.6 滑阀受力分析(续)滑阀受力分析(续) )(43. 0,43. 0 ,61. 0,98. 0,69 cos2, 2 2 cos )( 1 稳态液动力刚度 得对于理想情况, 所以 、稳态液动力一 pWKxKpxWF CC xKpWxCCFpWxCq pCvqvFF fVfV V VfVVV V s d o dsd s 2.6 2.6 滑阀受力分析(续)滑阀受力分析(续) n由于射流角90度,所以稳态液动 力的方向总是指向使阀口关闭的方向。 p一定时,稳态液动力与阀的开口量 成正比弹性力 n实际的阀受径向间隙和工作圆边的影 响,使过流面积增大,射流角减小, 从而使

30、稳态液动力增大。 2.6 2.6 滑阀受力分析(续)滑阀受力分析(续) VL L VL L V xWpFp p xppWF pp p pxWF ss ss s s 43. 0, 0, )(43. 0, 2 ,43. 0 )( 0 在空载时 变化而变化的,载压力所以稳态液动力是随负 所以 其中每个阀口的压降为 态液动力、零开口四边滑阀的稳二 2.6 2.6 滑阀受力分析(续)滑阀受力分析(续) )2( 86. 0, 0, )(86. 0 )( 0 倍关系与零开口是 在空载时 态液动力、正开口四边滑阀的稳二 VL LV xWpFp UpxpWF ss ss 2.6 2.6 滑阀受力分析(续)滑阀受

31、力分析(续) 稳态液动力一般都很大,是滑阀的主要阻力。稳态液动力一般都很大,是滑阀的主要阻力。 例:全周开口,直径例:全周开口,直径0.012m0.012m的阀芯,的阀芯,p ps s5P Pa a, ,空载时的动力刚度空载时的动力刚度K Kf0 f0 2.272.2710105 5N/m,N/m,如果阀芯的最大位移如果阀芯的最大位移5 51010 4 4m m 时,空载的稳态液动力时,空载的稳态液动力F Fs0 s0 114N114N 考虑采用二级滑阀。考虑采用二级滑阀。 三、瞬态液动力 流速阀腔中的液体 质量阀腔中的液体 的实际流程长度液流在阀腔内 阀腔过流断面面

32、积其中: 力。反作用力就是瞬态液动 生的,其动量变化对阀芯产阀腔内流速随时间变化 引起阀口的流量发生变化,阀开口量的变化使通过 v m L A dt dq L dt dv LA dt dv m dt mvd F V Vt )( 三、瞬态液动力(续) dt dx B dt dx pWLC dt dq LF p ACpgqg x CACg v f v i dt i idiiii v i did 2 2 , , 2 为节流口液导; 的函数阀芯位移 为节流口开口面积,是为液体密度, 为阀节流口流量系数,其中 三、瞬态液动力(续) n瞬态液动力与阀芯的移动速度成正比,起 粘性阻尼作用。方向始终与腔内液体

33、的加 速度方向相反。 n阻尼系数Bf与长度L有关,称L为阻尼长度 四、滑阀的驱动力 任意负载力 稳态液动力刚度 瞬态液动力阻尼系数 擦系数阀芯与阀套间的粘性摩 阀芯及阀腔油液质量 总驱动力 L f f ff F K B B m F FxK dt dx BB dt xd mF v v i Lv v v v vi)( 2 2 2.7 2.7 滑阀输出功率及效率滑阀输出功率及效率 )( 1 , LVLLLL LL ppWxCpqpN qp sd 率)为阀的输出功率(负载功 ,则负载流量为负载压力为 行分析只对零开口四边滑阀进 3 (max) 1 33 2 3 2 sd s pWxCN xxpp Vm

34、L VmVL 时在最大开度时,得知:在 2.7 2.7 滑阀输出功率及效率(续)滑阀输出功率及效率(续) )( 385. 0 ) 3 2 ( 1 3 2 max )( )(667. 0 3 2 3 2 max max 损失率,包括溢流阀的溢出整个液压伺服系统的效 作液压能源时,当采用定量泵加溢流阀 时供油流量当采用变量泵可自调节 阀本身达到的最高效率 关于效率: s ds ssds ss s ss ss ss ss p WxCp ppWxCp qp qp qq qqq qp qp qp qp Vm Vm LL L L LL 2.7 2.7 滑阀输出功率及效率(续)滑阀输出功率及效率(续) 上述

35、分析表明,在上述分析表明,在P PL L2/3 P2/3 Ps s时,整个液压时,整个液压 伺服系统的效率最高,同时阀的输出功率最伺服系统的效率最高,同时阀的输出功率最 大。大。 取取P PL L2 P2 Ps s/3/3作为阀的设计负载压力,作为阀的设计负载压力, 同时,在同时,在P PL L=2/3 P0.5d;0.5d; 为了避免为了避免流量饱和流量饱和现象,阀腔通道内的流速不现象,阀腔通道内的流速不 应过大(避免产生过大压力降),应使阀腔通应过大(避免产生过大压力降),应使阀腔通 道的面积为控制窗口面积的道的面积为控制窗口面积的4 4倍以上倍以上 67 4)( 4 max max 2

36、2 v v r x W Wxdd 全周开口的滑阀不产生流量饱 和的条件! 2.9 2.9 喷嘴挡板阀喷嘴挡板阀 与滑阀相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运动与滑阀相比,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运动 部件质量小,对油液污染不太敏感。部件质量小,对油液污染不太敏感。 但零位泄漏流量大,故只适合于小功率系但零位泄漏流量大,故只适合于小功率系 统。在两级液压放大器中,多采用喷嘴挡统。在两级液压放大器中,多采用喷嘴挡 板阀作为第一级。板阀作为第一级。 2.9 2.9 喷嘴挡板阀(续)喷嘴挡板阀(续) 喷嘴挡板阀喷嘴挡板阀 固定节流孔固定节流孔 喷嘴喷嘴挡板挡板 可变节流孔可变节流孔 Pc 属于三通阀,只能属于三通阀

37、,只能 控制差动油缸控制差动油缸 是是4 4通阀,可以控通阀,可以控 制双作用液压缸制双作用液压缸 2.10 射流管阀 射流管阀射流管阀 射流管射流管接收器接收器 接液压缸接液压缸2端端 可转动可转动 属于属于4通阀,能控通阀,能控 制双作用液压油缸制双作用液压油缸 2.10 射流管阀射流管阀(续续) 优点:优点: 1) 1)抗污能力强,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不高抗污能力强,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不高 2)2)压力恢复系数压力恢复系数和和流量恢复系数流量恢复系数高,效率高,效率 较高,可以作为前置放大元件。较高,可以作为前置放大元件。 缺点:缺点: 1) 1)由于射流力的作用,容易产生振动由于射流力的作用,容易产生振动 2)2)射流管惯量较大,动态特性不如喷嘴挡板阀射流管惯量较大,动态特性不如喷嘴挡板阀 3)3)零位泄漏量大零位泄漏量大 4)4)粘性特性影响较大粘性特性影响较大 第三章第三章 液压动力元件液压动力元件 液压动力元件是由液压动力元件是由液压放大元件液压放大元件和和液压执液压执 行元件行元件组成。组成。 放大元件放大元件液压控制阀、伺服变量泵液压控制阀、伺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