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高等教育心理学得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之上,提高高等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的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提供必要的帮助。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得学科定位(一)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反映高等教育特点的教育心理学分支,它充分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本
2、质。如前所述,教育是一种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说,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任务不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各方面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专业教育。普通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2. 教育对象不同:高等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属于青年中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有明显差别。生理上已发育成熟,心理上趋于成熟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个性特征比较稳定,世界观正在形成或已定型,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较强。3. 社会职能不同:高等教育有三个社会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发展
3、科学技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直接为社会服务。普通教育不具备这些社会职能。4. 地位作用不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使学校具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机制。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而普通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尚有较大距离。5. 培养方式不同:高等教育在让学生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和创新。而普通教育一般都是传授前人已有的经验知识,讲授的一般都是已成定论的东西。(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得分支学
4、科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科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以上所概括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学科特征,都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心理学而言的。二者的研究对象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他们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正逐步由过去的单一学科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学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科群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独立诞生,相信它会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研究教与学的心理规律的学科。它不
5、仅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社会交往,而且也强调数量化的客观科学研究;它最为关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情,但也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因此,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把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的主要领域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与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三、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6、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建立的学科,在创建和不断完善过程中,有必要在普通教育心理的基础上,在心理科学理论上有所发展,密切结合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总结过去和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错误的教训,都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参考、吸收国外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通过教育实践检验过的理论才是可靠的理论;反之,在可靠的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实
7、践才会减少盲目性。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聚促进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其任务又是统一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教育实践才能付诸实施,否则只能纸上谈兵,只有深入教育实践,分析、解决其中的心理问题,才能从成功的经验中理解其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总结出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初创阶段,首先进入各高等学校,总结个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优秀校长、干部的领导管理经验,从心理学的角的加以分析提高,分析失败的教训,并与成功的经验加以对照,这既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是丰富完善这门科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心理学应当重视学生学习、个性形成、道德品质培养,也要研究教师
8、的心理品质、是业务能力继续提高的问题。教师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前提。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 教师角色的概念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征。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
9、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这个定义首先反映了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即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并在学校工作的专业人员;其次,明确了教师职业的性质和任务是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另外,指出了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服务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二)教师角色的分类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2.、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与角色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4、榜样、模范公民角色5、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灵魂。6、教育科学研
10、究者角色总的来说,教师的角色功能都是为了完成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教师是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其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举止言行以及教育期望等方面。(一) 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领导类型领导特征学生对这类领导的类型反应强硬专断型1 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2 要求即刻接受一切命令-严厉的纪律3 认为表扬会宠坏儿童,所以很少会给予表扬4 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能自觉学习1 屈服,但一开始就厌恶和不喜欢这种领导2 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3 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而且可能在背后伤人4 教师一离开教室,学生
11、就明显松垮仁慈专断性1。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专断独行的人2表扬学生,关心学生。3他专断的症结在于他的自信,他的口头禅是:“我喜欢这样做”或“你能让我这样做吗?”1大部分学生喜欢他,但看穿这套办法的学生可能恨他。2在各方面都依赖教师-在学生身上没有多大的创造性。3屈从,并缺乏个人的发展4班级的工作量可能是多的,而质可能也是好的。放任自流型1 在和学生打交道时几乎没有什么信心,或认为学生爱怎么样就怎么样2 很难做出决定3 没有明确的目标4 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既不参加学生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或方法1 不仅道德差,学习也差2 学生中有许多“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容易激怒”的行为3 没有合作
12、4 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民主型1 和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2 在不损坏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同学以帮助、指导和援助3 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4 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1 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同别人尤其同教师一道工作2 学生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3 学生互相鼓励,而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4 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需要引起动机的问题很少(二)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由于每个教师的能力结构、个性特点、气质类型、认知方式等均有差异和多样性,因此反映在教学上,就导致了每个教师风格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三)教师的人格特征
13、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行为以及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品德形成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教师情感是影响班级气氛活跃的因素之一,对学生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和催化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当儿童的年龄和年级升高而以自我提高和以赢得地位作为主要动机时,教师这种人格特征的作用下降。另外,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认知的和自我提高的,教师的热情和同情程度则显得并不怎么重要。(四)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
14、个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容易取得老师期望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厌恶学生,对学生期望较低,或经常收到教师的冷漠与歧视,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或表情中感受到教是的“偏心”和失望,因此也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老师,不理会或拒绝老师的要求。结果这些学生常常如教师期望的那样,学习成绩与品行一天天变坏。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即是罗森塔尔效应。 (五)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
15、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效能感的含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有教好学生的能力。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预期效果相一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
16、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教学效能的影响和作用1.教学效能对教师行为的影响:第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第二,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第三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2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3、教师效能感的作用机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这教师的行为,而教师行为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同时教学效能感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在起作用,这就要考虑到教师教学效能感作用的机制问题。(三)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提高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
17、身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学校特点和人际关系等。人的能力不是生而有之的,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仅是教师培训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除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外,还必须从政府、学校及教师本人等多方面考虑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从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来说,首先,在社会上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其次在学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 从教师的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其次教师要增强自信心,不断向他人学习,同时注意对自己的教
18、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二、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的含义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二)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师反思的过程有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1、 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2、 观察分析阶段,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其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3、 重新概括阶段,在
19、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政策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4、 积极验证阶段,这时要根据阶段上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他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的扮演。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三)教学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分,它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作出决策。2、批判成分,它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3、教师的陈述。柯奇伦、史密斯等提出,要反应教师自身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四)
20、教学反思的训练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4、行动研究三、教学监控能力(一)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与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二)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1、计划性与准备2、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职业发展性7、对教学效果的反省
21、与评价(三)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到自觉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迁移性是指教师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可以从一种具体的教学情境迁移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其它教学情境中去。(四)教学监控能力的训练技术1、自我认知指导技术2、角色改变技术3、归因训练技术4、教学策略提高技术5、教学反馈技术6、现场指导技术四、教育机智(一)教育机智的含义教育机智是教师的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情,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二)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1、对工作和学生
22、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三)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方寸五、教师胜任力(一)教师胜任力的含义教师胜任力是指能将在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的个人与普通人区别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等任何可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二)教师胜任力的结构:胜任力是由胜任特征所构成。胜任特征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六个层次。(三)教师胜任力的测评教师胜任力分为三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或价值观。其中专业技能又分为三类:知觉或信息收
23、集技能、决策技能、执行或实验技能,不同种类胜任力的测评方式也不一样。 专业技能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胜任力的核心。它又分为相互作用技能和前教学技能。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含义 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的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二、学习的特征1计划性: 2间接性: 3高效性:三、学习的分类 (一)依据学习目标分类 美国心
24、理学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三大部分,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到高分为若干等级。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 (二)依据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三)依据学习方式分类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 (四)依据传授经验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一、动机的含义(一)、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
25、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具体来说,动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其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动机与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 动机与行为更是联系紧密的。 动机与活动的关系十分复杂。首先,动机与活动的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相同动机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活动目的。其次,动机与活动的效果的关系也十分复杂。一般来说,动机与活动的效果是一致的。良好的一般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但在现实生活中,动机与活动的效果往往不一致。(二)、动机的形成1需要是动机
26、形成的基础。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2诱惑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一)学习动机的功能1. 激活功能。 2. 指向功能。3. 强化功能。4.中等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二)、学习动机的结构1学习需要与诱因诱因是引发个体行为的外界原因。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诱因对大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影响。所谓学习诱因,是指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学习需要与学习诱因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既没有无学习需要的学习诱因的存在,也没有无学习诱因的学习需要的存在。2 学习的期待期待是个体
27、对于从事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客观的活动目标在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又一基本要素,在大学生学习活动中,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三、学习动机的种类(一)、主导学习动机与非主导学习动机主导学习动机是个体最重要、最强烈的、对行为影响最大的动机。非主导学习动机是强度相对较弱、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动机。(二)、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从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看,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内在学习需要所引发的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于奖惩等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既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健康,强烈、持久的内部学习动
28、机,同时也要重视外部学习动机的重大作用,积极创设和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三)、直接性学习动机和间接性学习动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于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自己长远目标的价值。大学生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直接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稳定的间接性学习动机。(四)、近景的学习动机和远景的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内容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的学习动机和远景的学习动机。近景的学习动机与远景的学习动机的划分是相对的,与一种学习动机相比是近景的学习动机,而另一种学习动机相比则可能是远景性学习动机。四、大学生学习动
29、机的特点(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二)、学习动机的复杂性(三)、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四)、学习动机的社会性(五)、学习动机的职业性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创设问题环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二、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四、恰当的表扬与批评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六、开展适当的竞争 七、科学设计任务难度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一)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二)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三)学科内容的高级层次和正义性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一)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三)大学生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虽然仍是主要的学习途径,
30、但已不像中学那样几乎是唯一的途径,除课堂学习以外,他们还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作业和生产要求,在图书馆或资料室查阅文献,参加或协助教师的科研活动,听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座,参加学生会和社团协会的工作。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一 学习迁移的含义: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一整个教学系统。二 学习迁移的类型(一)普遍迁移与特俗迁移(二)顺向前移和逆向迁移(三)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四)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五)两类和知识迁移三 学习迁移的促进(一)合理安排教材
3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三)指导学生合理编码,科学组织知识(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的学习情景(五)进行有效的对比学习,促进迁移的发生(六)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迁移,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七)帮助学生建构迁移心向,利用学习策略促进迁移(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促进迁移第八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一、 问题和问题解决按照不同角度的和标准,可以把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莱特曼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模糊的问题;格里洛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将其分为排列问题、结构推倒问题和转换问题。与问题类型相对应,问题解决也有两种类型:一
32、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一)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本质:1行为主义理论: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看来,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机体获得对新的刺激情境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2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为了便于与行为主义进行的争论,也用动物作被试研究问题解决。3学习分类理论4信息加工理论(二) 问题解决心理过程的模型1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2信息加工的问题解决模型3构建主义的问题解决模型(三) 问题解决的过程:第一个阶段:理解和表征问题第二个阶段:寻求解答的方案,寻找要求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的方向。第三个阶段: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第四个阶段:对结果进行检验。(四) 问题解决的策略1.
33、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1)算法策略(2)启发策略1. 专家新手问题解决的差异专家能熟练的运用手段目的分析策略;专家的表征具有概括性和一定的抽象性;专家更多的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专家较新手有更强的自我监控技能(五)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的特征、情绪与动机、对问题情境的知觉、定式、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二、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掌握一定知识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1丰富而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2.流畅而熟练的程序性知识3.适当而有效的策略性知识(二)进行问题解决策略训练是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三)寓训练于问题解决过程是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在解决问题之前,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
34、,分析问题。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注意:(1)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而不足时所获得的最后答案。(2)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要自言自语(3)让学生为他们所采取的每一步推理提供解释(4)常常问学生(5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6)引导学生联想类似的问题是怎么样解决的(8)引导学生运用反推法分析解决问题(9)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所。(10)考虑暂时搁浅一下3在问题解决之后,老师要注意:(1)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决过程(2)思考这一问题的其它解决方法(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一、创造和创造力(一)创造和创造力的本质及构成1.创造和创造力的本质;创造力就是一种创造的能力
35、,也有学者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能力。2.创造力的构成:昆仑把美国有关创造力的研究理论分为三大类:智力与能力,人格特质以及教学和训练。(二)创造力理论:1.创造力的心理测量学论2.创造力的格式塔理论3.创造力的人格特征理论4.创造力的精神分析理论5.创造力的三维模型理论(三)创造的心理过程:1.华莱士的创造过程2.帕尼斯的创造过程3.加拉格的创造过程4.沃尔森的创造过程(四)创造力的影响因素1.认知因素:智商、领域知识、策略性知识。2.人格因素二、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一)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二)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1.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改进教育教学
36、方法(三)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1.保护学生的创造欲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幻想3.消除学生对错误的畏惧心理4.鼓励学生与有高创造力的人接触(四)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1.发散思维法2.类比思维法3.逆向思维法4.转换思维法5.直觉思维法(1)进行跳跃性思维训练(2)进行灵感性思维训练(3)进行整合性思维的训练(4)进行猜测性思维训练(五)大学生创造力训练的具体技巧举例(1)缺点列举训练(2)希望点列举训练(3)图形想象训练(4)联想训练第九章 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品德的含义: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二、品
37、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一) 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于道德行为规范中的是非、恶善、好坏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二)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引起的一种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是具有不同层次的内心体验。第一,直觉的道德情感。第二,形象性的道德情感。第三,伦理性的道德情感。(三) 道德意志:是人在产生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的意志品质,是人们直觉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与毅力
38、,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首先,它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使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社会意义。其次,排除或抑制不道德的欲求。再次,调节与控制消极的情绪。最后,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四)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对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四、 品德的发展理论(一) 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先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由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继承和发展。(二) 道德价值观辨析论: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由纽约大学教授刘易斯,拉斯提出并将他的两名学生悉尼,西蒙与梅里尔,哈明等人加以发展。价值观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选择。第二阶段,赞赏。第三阶
39、段,行动。(三) 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是社会学习论创始人,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一)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1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的观察力2对大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及时准确给予评价3让大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二)高尚道德情感的激发1知情结合,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2以美育为载体,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3真情感化,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三)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1树立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2参与实践活动,锻炼道德意志3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四)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1提供练习与实践的榜样,通过强化帮助大
40、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方式2创设良好道德情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一)建立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发展的导向系统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入手,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导向系统。(二)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自我意识的完善归根结底是依靠每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最终形成的。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现实自我。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再次,通过反省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评价自己,积极实现理想自我。2.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首先,要引导他
41、们积极的评价自己。其次,要引导大学生从自我的内部层次和与周围交往的高层次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再次,鼓励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后,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首先,引导大学生制定自我发展计划,目的是确定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措施明确、具体;其次,引导大学生自我监督,不断判断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是否符合总体发展和阶段目标;再次,引导大学生自我说服。第十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一、 人际交往含义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流人际
42、交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首先,交往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其次,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双方的关系。第三,人际交往过程中会产生特殊的社会性和心理性的障碍。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二、人际交往的阶段可以把人际交往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三、 人际交往的职能:信息交流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协调整合功能、自我认识功能、心理保健功能四、 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原则、信用原则、互助原则、宽容原则五、 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仪表;空间距离;交往频率;相似性;互补性;能力;个性品质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交往愿望的迫
43、切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与调适(一)大学生交往自卑与调适大学生人际交往自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缺乏自我认知,高估别人,低估自己,从而丧失勇气和信心。二是消极地自我暗示,怀疑自己的能力,面对现实时,常常暗示自己“我不行”,从而抑制自信心。三是长期的环境影响,常常受到责备易导致自卑心里的形成。四是生理条件相对不足,生理缺陷造成自卑感。 为此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其次要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里产生迅
44、速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是来自内心的一种自我刺激的过程。积极地自我暗示是指,即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也要鼓励自己,增强自信,而不要考虑失败了怎么办,同时还要建立符合自身条件的抱负水准。自卑者应当随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自己的理想目标作适度的调整,以增加自我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第三要善于表现自己,积极与他人交往,在与人相处中,要善于表现自己,扬长避短。要善于选择那些能发挥你长处的社交活动,尽量表现自己,这样就可能在社会交往中打开局面。同时,一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接触面越广,越能促进其对自身的了解。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应不断地扩展自己的交际范围,去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心胸就会变得更开阔。(二)大学生交往
45、孤独及调适 大学生交往孤独心理的形成原因可以概括为:一是性格因素。二是因过于自尊而孤独。三是环境因素, 大学生人际交往孤独心理调适的方法主要有:首先,要把自己融入集体当中。既要保持灵魂独舞的疆域,也要与环境有所趋同。如果自视清高不可自拔,以冷漠甚至厌恶的眼神看待其他的同学,集体也会对他进行排斥,从而影响其个人发展。其次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敢于冲破自我封闭的樊笼,越过心灵的障碍,通过广泛的交流寻觅知音,当真正感到与同学心里相容并为人所接受时,就会看到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享受到正常的人际交往的欢乐与幸福。再次,要克服不良的性格,培养高尚的情趣,消除人际交往的障碍。(三)大学生交往嫉妒及调适 大学生交
46、往嫉妒心里形成的原因分析起来有:一是相对主体的差别。这个相对主体即嫉妒主体指向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人的某一现象,亦可以是某一群体或群体。那种相对主体的差别既可以是现实的客观差距,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差距,亦可以是不真实的幻想带来的差距,还可以是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威胁和伤害的假设。二是错误的认识。将自己与周围的人进行错误比较,使心理失去平衡,从而带来心理障碍。或者认为别人成功了就是自己的失败,是对自己的威胁,是对自己利益的侵害。三是病理的信念。对某种不真实的思想内容坚信不疑。是一种妄想型的嫉妒,属精神疾病范畴。大学生交往嫉妒心里的调适方法主要有:首先学会转移注意。有意识地把自己注意力的
47、重心调节一下,看自己哪些方面优于对方,从而获得一种新的平衡。其次要提高认识。好嫉妒的人的特性是“自大、自私”,往往从害别人开始,以害自己告终。对此只有依赖自己提高认识,学会超脱,不断自我反省,改善自身的品行,做到谦虚谨慎。遇事时进行换位思考。再次,学会自我反省。嫉妒心是很难隐藏和掩饰的,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察觉。一旦别人发觉你嫉妒他,交往就会受到影响。与其这样,倒不如坦诚、轻松、愉快地与对方沟通,这样或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良性交往效果。如果仍然萌发嫉妒心,可以转移一下环境,投身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去。(四)大学生交往恐惧及调适大学生交往恐惧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直接经验的影响。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
48、屡遭挫折失败,就会想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或“威胁”,产生恐惧感。二是间接经验的影响。看到别人所遭受的就会想到自己,从而恐惧。三是家庭背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小性格受到压抑等。大学生交往恐惧心理及调适:首先,明确认识社交是增长才干、了解人生和社会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现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技能,必须主动参加社交。其次,要调整心态多参加社交活动,只有实践才是提高交往途径的唯一途径。再次,要掌握相关知识。全面地掌握社交的相关的知识,真正明白道理,对消除恐惧大有裨益。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理想化的心理功能状态。每个人与这些标准相比较,都可能有这方面或那方
49、面的不足,之所以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把它视为每个人应努力达到的目标1智力水平正常2自我意识正确3人际关系和谐4生活平衡积极5社会适应良好6情绪乐观向上7意志行为健全8人格统一完整9心身特征一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 环境适应高校新的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必须在各个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变,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帮助大学生尽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应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虚心学习,不怕失败,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自觉主动参与集体生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处理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指导
50、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问题。不仅要直接教给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且还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为新生提供帮助,带领他们熟悉环境,介绍自己成长的体会和经验。其二是指导大学生重新确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新的坐标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重新估价自己,主动接纳自己。高校应当帮助大学生尽快调整好自己,缩短转变所需要的适应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整个大学阶段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二) 学习活动:在高校中,学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因素。第一,强化学习动机。第二,培养学习兴趣。第三,改善学习方法。(三) 人际交往:1培养大学生提高增强人际关系能力意识。2对大学生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3进行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训练。(四) 恋爱与性:大学生恋爱与性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性生理卫生教育2注意人格培养。3鼓励与异性正确交往。4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五) 求职就业:1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2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为人服务思想,把个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服从国家和用人单位的挑选,客观而实际地在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发展的社会角色,从而尽可能地消除由于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法律服务所律师工作计划例文
- 高二英语下整整学期教学计划
- 工作计划农业干部学习计划
- 春季幼儿总园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表
- 任职目标2025年干部综合科个人写作目标计划
- 公司会计、财务工作计划文稿
- 《多基因病》课件
- 《蛋白质化学最终版》课件
- 《高血压病及其相关》课件
- 学会正当防卫课件
- 温室大棚改造施工方案及日光大棚设计方案
- 木质吸音板施工工艺
- 文华财经-半自动程序化交易使用指南101212
-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土壤》精美赛课课件
- 2023北京市第一次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产品合格证标签出厂合格证模板
- GA/T 2007-2022法庭科学气枪弹检验技术规范
- 《孔乙己》改编剧本
-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安全操作资格培训教材课件
- 绘画心理治疗专家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